- 相关推荐
漫忆九五之冬散文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上世纪九五年的秋冬留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为那段时间是自己在白洋淀边民师转公读书的时光。难忘那个寒冷又充满现实梦幻的冬天,在那个冬的季节,师范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故事,模糊或是清晰的印迹,总是以亲切和感动之情萦绕在我的心怀,有时想起,木然神形,不自觉地沉入那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氛围,也很自然会令人陷入深深的眷恋之中。
——题记
一、难忘九五之冬
再回首那个令人难忘的季节——九五之冬,它随着雪舞的季节到来,又清晰地在脑海之中催生已是遥远的人生印迹。在这个雾霾侵袭,寒气逼人的冬日,那文化氛围浓重、质朴而美丽的师范校园,以及难忘的校园读书时光,不时地占据我已经开始变得不再容易煽情动荡的心湖。那定格于白洋淀边师范生活的历程,已被岁月的年轮蚕食过二十个春夏秋冬,现今感觉自己职业的基础好像要被风蚀打磨的千疮百孔,不成样子,也没必要在现实中捣鼓过去的经历,为此感怀伤神,激动情绪,使自己处于非自然的身心状态。然随着冬季的再次驾临,这种忆旧之情又不断地在心海汹涌翻腾,久久不息。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在作怪,为什么经年依旧,在沧桑化尽青春心愿的人生老气横秋时节,还是令人难以忘怀,并引发出如此激动的情绪?是不是现实的雾霭笼罩,见不到灿烂的阳光,而使人心情郁闷,继而出现怀旧的情绪,甚至是固执的,有些歇斯底里的职业寻根愿望,可以说有一种再次回到年轻时代的迷茫妄想?一种情绪若是与自己纠结得非常结实,那只有放去身边的其他事情,静下心来使之尽情地游历一番,散尽膨胀的思绪,再让思想回归现实。然而我做不到,却只能让思想变成脱缰的马匹,天马行空,莫名感动,放任自由。
这一切都是徒然的感动,也是突然的情绪失控。十多年前,我曾经用固定电话按同学录上所记得母校电话号码于晚间深夜固执地拨号,直到吵醒看门的值班校友。在人家依旧睡梦中询问那里的现实情况,并且把自己所牵挂的几位老师逐个问了一遍。那时最迫切的心愿,是重回白洋淀师范校园,重温往日的求学之路,在那里寻找自己梦中的理想和现实的感念,为自己充实那段岁月造成的心灵空虚,期待一种精神的信念支柱,以慰藉自己空落且孤独的心灵。这母校重游的心事,没能实现。因为事后想想,假若自己故地重游,没人会有闲暇的时间进行陪伴闲谈,大家都在不同的岗位为生计尽力拼搏,闲下来的已经是没心情接待我这个不速之客的老者们。在说,此行的目的就是对往日校园集体生活的追忆和恋眷,既然那时这个民师师范学校已经完成了民师教职工的培养任务,后来早已宣布解散,自己就是来到那里,面对空寂的一切,物是人非,心情会更加苍凉。
那晚的通话时间不短,结束时向老校友客气地表示了打扰。挂掉电话,心绪不宁,那晚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睡,整夜不眠。一幕幕怀旧的画面,不停地在脑海闪现。对母校校园的情节,没加丝毫的有意酝酿,却泛滥如潮,汹涌澎湃。
可能是那岁月的记忆太深,不能随时间的迁移淡忘。至于雪景苍茫,无论此处的平原雪野无垠还是彼处的大淀冰面无际,都一样充斥着美丽的梦幻神园。家乡的原野与异地的水上风光,难道落差是那样明显?
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又一次神游那年的冬天,那红墙绿瓦的校园建筑,那人声鼎沸、掌声四起、欢声笑语的竞赛场地,那严肃与活泼互相交织的授课讲堂,那躁动而紧张的考前情绪,那欢乐亲切的同学之情……瞬间又在记忆的深处被迅速地激活。这不需要鼠标的左右键直接点击,只一个冬季午后的闪念,因面前放置的一本那时的全勤奖笔记本所引起。这个尘封了许久,很少展开内页的本子,其间的一行行文字,都如条条导火索,引爆了在心中沉积已久的感情世界,闷在冬日的屋子里,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不断敲击,这动作所产生的的感念和思想,难道说是为了追回自己职业的奠基时代,使自己走过的青春末尾艰难的岁月再重新来过一次?这,已经再也不可能实现。那青葱的岁月是否还在轻轻招手,让我频临失落沉郁的生活还能激动兴奋,再次能激发饱满的信心和热情,冲击人生最无奈的低谷思潮,进一步诠释生命的意义。我想,若如此,便是最好的希冀。
以上这些感念,让我敲击键盘,展开自己思想的双翅,再次回到那个充满潮湿水汽的冬天!那时属于知识更新换代,如今,已奠定的职业生涯接近尾声,在职业教师的晚期阶段奉献夕阳余晖。这,与那段时间的读书生活是不可分割的,那个冬天的美艳的雪景,冰封水塘淀面的异域情怀,不时地在我心中荡漾。引领记忆的思潮,走向那个冬天师范读书时的校园画卷。
二、雪界校园升旗仪式
雪后的世界是纯白的,宛如冰积玉砌的世界。记得那年在校的日子,也是有过几场像样的瑞雪覆盖校园的周遭世界。所以清理积雪便是大家雪后的第一件事了。早晨起床后,体育老师出操的哨子声没有了,大家看着屋外厚厚的积雪,走出宿舍的第一件事便是弄把铁锹,在通往厕所和各班教室的人行路上进行铲雪,找到放在宿舍里和教室里的笤帚,从工具棚子里找来扫把,然后进行分发,再由班长和宿舍长带领大家对所管辖的班级活动场地以及宿舍前面的空地进行诸块清扫,之后堆积起来,等待日后的阳光慢慢将雪堆逐步消融。不甘寂寞的同学们笑着喊着,堆砌了不同形态的雪人,水桶、笤帚、围巾、乃至宿舍里的煤球和辣椒都派上了用场,为这些冬季里的雪塑化妆添彩,打造冬雪的唯美丽人,到头来还是被升起的暖阳慢慢消融,可塑造者的欢声笑语,却在大扫除后的校园上空不断地回荡。
在校园四周及各排屋舍的建筑旁边,高大的槐树上,雪后的麻雀依旧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不停鸣叫,高耸的旗杆上五星红旗不再曼舞飘扬,静静地在旗杆顶上垂挂,更显得肃严、庄重。按例规定,在每周一的上午课间操时间有一次升旗仪式,雪后校园,依然如此,这是雷打不动的校园规定。
现在我所在的幼儿园单位除去雨雪等恶劣天气外,正常情况下,每周一的上午接园任务完成后,园长就安排各班老师领队集合在国旗台前,排成整齐的队伍,面向北方的旗台方向。大家等待园长打开旅行扩音箱的音响开关,在优盘模式下演奏雄壮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响起之时,一位老师就开始拉动旗杆上的绳索,另一位老师手捧国旗的一角,用力一甩,国旗随着拉动的绳索,缓缓地随音乐上升,音乐结束时,国旗已经升到旗杆最顶端,之后再绑好绳索。所有站在国旗下的教职员工以及全体幼儿,都面对国旗行注目礼。
师范校园和现在我们单位所不同的是:二十多年前,那时没有优盘模式的流动扩音设备,播放音乐时使用的是唱片磁带和校园的广播喇叭,升旗的步调调整不能像现在这样很合拍,所有班级的学生在国旗台下列队站好后,由四名出旗手各伸出自己的一只臂膀,用手抓着国旗的一角,让国旗处于平铺水平的状态下,大家迈着正步由远而近走向旗台。这是出旗的过程,出旗是通过喊话的口令来进行的,前后各有两个人也迈着正步履行护旗职责,还要有口哨声吹着长短音,一般由体育老师连喊再吹哨子进行指挥,护旗队才能八个人步调一致的迈着正步来到国旗台前,站定后通过指挥口令进行交旗仪式,接旗的是学生会的两名成员,指挥和执行都很庄重。之后开始挂旗,放音乐奏国歌,老师同学们行注目礼,随同音乐唱国歌,直到一曲雄壮的音乐结束。学生会代表再发言,进行国旗下的讲话……
雪界校园升旗仪式,五星红旗的鲜艳,白雪笼罩的瓦房屋顶的纯洁,天空在雪后晴日下的明朗,白鸽依旧在空中飞过,带着鸣笛般的哨音滑向远方,这美好的记忆,美丽的神往,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心情激荡,心中充满豪情和力量!
三、冰凌上的飞床
冰床子是水区人严冬季节在冰面上游乐行动的工具,一般是孩子们坐在冰床上滑冰嬉戏,图个热闹开心,还有就是身体不太肥胖的人坐在上面赶路,比行走更快速,也更安全,使用这冰山简陋的交通工具,在出行时显得很惬意。既不像滑雪运动员一样充满危险和激情,又不会在冰上走路脚下不稳容易擦滑摔伤,所以说,每年数九天冰面上比较坚实的时候,总有一部分玩耍和出行的人用冰床子在冰面上代步行走,滑来滑去的,嗖的一下,飞向远方。
寒冷的冬日,我偶尔在大周末不愿意回家,主要是节省来回的车费钱,以缓解当时经济困难造成的压力,哪怕是一元钱、一角钱,在当时也是尽量省着花,有时自己在外随同学们一起聚餐,选择的地点大半是在价钱比较便宜、经济实惠的餐馆,采取AA制平均敛钱的方式,大家还有时比较照顾我,都知道我的家庭条件比较差。但是我始终不搞特殊,一次五元左右的消费,自己还是不吝啬的。但是这点钱,只能从来回返家的路费中节省。那时在校园过大周末的学生没有几个,我留下来的次数最多。那时深感孤独,非常想家。
每当我感到孤独难耐的时候,总爱走出校园,在周围瞩目远方,面向老家的方向望穿双眼,想念幼小的儿子和在家的爹娘。往往在这隆冬的时节,淀边的养鱼塘结冰的塘面上,坑池边,就会有三三两两的孩童们在上面溜冰嬉戏。其中有使用溜冰床滑来滑去的,双手拄着支撑溜冰床前进倒退的滑竿,是两个六个圆左右尖头的铁条,类似蜂窝煤炉子的捅条火柱。溜冰床上荡来飘去的孩童,有时被撞翻在冰面上,甩出去好远……孩子们的欢笑声、吵嚷声、怒骂声不时传入耳畔。被撞飞的冰床,已经在老远的地方等待甩飞的孩童再一次盘腿稳坐,接着重新进行碰撞的游戏,孩子们乐此不疲。撞翻摔倒后难免兵戎相见,拳头和腿脚并用,夹杂着骂声和哭声,冰床子依然在冰面上飞来荡去,时喜时恼。
我当时很担忧,假若孩子们聚在一起,分量较重,万一冰面破裂,会不会坠入冰窟不见人影?可是我错觉了,即便是坠入冰窟,也不过是弄湿衣服,孩子们选择的水塘冰面,都是不会淹没他们身材的,这一点后来在孩子们的争吵中能听的出来。白洋淀的溜冰孩子,猴精猴精的,不会呆头呆脑的在冰面上不识深浅,落个找死的傻蛋,这帮孩子从落生就明白水的危害,并且个个都是水鬼子,精灵的很!
四、燃烧的煤炉
白洋淀的冬天依然是非常寒冷的,严寒笼罩着校园内外的世界,所以那时生炉子取暖是必需的。白洋淀校园冬天的炉火是非常温暖的,这温暖来自炉膛里熊熊燃烧的火焰。那时在我的家乡,生煤炉的原料是粉碎的煤面按比例掺上黏土打成煤块晒干而成,一般煤土结合比例按三比一或者煤的比例再提高些合成,燃烧后再从砖垒的煤火炉的底部掏出燃尽的煤面子,这样的煤炉不仅可以在冬季为屋子增加温度,还可以烧水做饭,关键是煤的质量要好,再有就是炉子垒的合理,有助于燃烧和封火,不爱熄火。可是烧煤的炉子周围是很脏的,主要是烟灰和土尘造成的。
九五年冬白洋淀边的校园,炉子的内部不是很宽敞,可在高度上是有讲究的,一般比我们家乡的炉子要高一些。最主要的是,炉子燃烧的不是煤块,而是和着土的煤泥,这就使周围环境明显干净多了。炉子旁边有个铁槽子,煤粉倒进这个铁槽子里,在旁边还有一个盛黄泥巴的槽子,铁槽子经常放有搅合了泥巴的煤面子,在其中掺和些水,搅拌成煤泥,拌好后顺便拿个小铲,一铲一铲地往燃烧正旺的炉膛里填煤泥,潮气和煤气顺着烟筒散向室外,炉火依然熊熊燃烧,烟筒上散发着热量,带动着整个房间暖烘烘的,使人感觉雪后的寒冷和室内温暖成为明显的对比。那暖呼呼的教室和宿舍,有这样简单的土炉子的加温,对于大家的学习和思想成长,无疑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白洋淀边曾经的冬日师范生活,那温暖而不同于家乡土炉的特色形式,深深地烙印在时光的深处。这些年,暖气的普及,身居室内学习和工作,人们早已把冬的严寒淡漠,可那段土煤炉供暖的时日,每每想起。此时,我心依旧,沉浸在师范校园紧张而美好的往昔岁月里。
五、街边美味小薰鱼
以前曾去过在一些地方,都没有见过白洋淀水区独特的水产品风味——小薰鱼。我发现这种地方特色的美味食品是在九五年师范读书期间。记得有次几位同学上街购物,回来的路上买了一包打牙祭的小食品,这几个同学回到宿舍,打开用草纸包裹着的那包美食,一股熏制食品的清香瞬间在宿舍里飘散。我当时觉得这包美味可能是白洋淀的特产——小酥鱼,但是飘散的风味却不近相同。
“熏鱼,熏鱼,白洋淀的小薰鱼!大家尝尝鲜,刚出炉的!”家在水区的老班长不停地喊着。大家围拢上去,争着品尝,边吃边品评着这异域的风味特产。我也从午休的床铺上爬了起来,扔掉手边的书,赶紧凑到跟前,也去品尝一下这当地的街边美食。我以为这就是在老家的小贩经常串街拉着长调大声吆喝的“酥鱼来……”那种风味独特的小酥鱼。走近一看,不对,那酥鱼是锅蒸的小碎鱼,带着湿气,酥鱼是蒸制的,自己也偶尔买些来吃;可面前打开的草纸包里,分明是熏制的比较干脆的小杂鱼,还带有锯末烤制的气味,听说是用点燃的锯末在大铁桶里分层摆放,不断调换位置,在火候和时间最合适的时候才出炉的,熏制师傅必须有精湛的制作手艺,熏制不当,不但影响口味,食品还会影响入口者的健康。所以,这种街边熏制小摊是不多的。这酥鱼和熏鱼就产生了本质的区别。
小时候听街闲聊的老年人传言,老年间的酥鱼来自白洋淀同口地带,是淀里细网打的鱼,那些杂七杂八的小鱼小虾没法拿到集市上去卖好价钱,渔家就把这些细碎的小鱼经过盐渍蒸馏,做成熟食,装在大个鱼篓里,再放到独木轮手推车上,步行沿街叫卖,这卖酥鱼的,头上戴个纬编的尖顶大斗笠,夏天防晒,春秋防雨,走街串巷,在黄昏时分大声的喊叫,“谁要酥鱼,酥鱼奥——”声音拉的老长,全村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经过精心炮制的淀里小酥鱼的味道,确是逗人馋虫,令人闻之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虽然熏鱼散发的味道不如酥鱼浓香强烈,可抓一两个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脆生生的,清香美味,鱼香爽口,恰似高度数甘醇,后劲十足,越嚼越来劲;若再来块锅贴玉米面饼子,那就是绝品的美味佳肴搭配了,白洋淀水区的同学这样说:“棒子面饼子嚼熏鱼,那滋味,没治了!”
记得那包散开在宿舍的小薰鱼,携带着街边铁桶烤箱中充足的木扎花烟熏味,还没来得及被拿上晚间的餐桌,转眼间,被几个学兄学弟统统报销,这买主老班长,只能眼睁睁地叹惜他晚餐的助餐佳肴不翼而飞了。今天这位老班长同学,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分别后二十年来,一直是我心中的领路和眷念。
街边的小薰鱼,后来又历次被大家包回来带到宿舍里、餐桌上,这简单却讲究工艺的熏制品,多少年后还在嗓子眼里勾引着等待被唤醒的馋虫。
那日子,上世纪九十年代沸腾的校园生活,在心中虽久久忆念,却不可唤回。打听到的不少同学,个人尽职,儿女长进,现在都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少数开始退休或邻近退休,多数还在一二线为教育勤恳的工作,奉献着自己的余温余热,在单位起着传帮带的作用。暮色苍茫,夕阳更红,振兴家乡的教育,有你我辛勤的汗水和舒心的笑容。为党为国为民为己为后人,甘心奉献,不负当初留在母校的豪迈誓言!
2016年12月10日书于西苑
【漫忆九五之冬散文】相关文章:
月之漫想散文08-20
白冬之迤逦-散文10-05
冬之雪-伤感散文05-22
散文之重阳忆李清照(精选11篇)08-09
漫耗散文08-20
流沙漫心经典散文08-10
漫雪烟台散文09-12
冬经典散文08-17
夏丏尊散文《白马湖之冬》08-04
漫川古镇游记散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