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于术数”与《黄帝内经》养生的三个层面

时间:2020-08-30 12:53:06 内经 我要投稿

“和于术数”与《黄帝内经》养生的三个层面

  《素问·上古天真论》对真人、至人、圣人、贤人4个养生境界的描述,也体现出前述的养生三层面。

“和于术数”与《黄帝内经》养生的三个层面

  《素问·上古天真论》谈及养生之道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中“和于术数”一语,后世多以养生之术释之。如马莳注:“调人事之术数。术数,所该甚广,如呼吸按?及《四气调神论》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道,《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损八益,《灵枢·本神》长生久视,本篇下文饮食起居之类。”

  张介宾注:“修身养性之法。”故2012 年版《内经选读》《内经讲义》均以养生之术释之,此为对“术数”解释的主流。此外,漆浩、柴中元认为术数指房中术,高光震认为指五行生克的演变,翟福兴等认为指运用阴阳五行、河洛数理、易学象数、五运六气等规律探讨人与自然关系,推测疾病发生流行规律,并采取预防保健措施及各种养生保健之术。虽然各家所注均似有理,然而考镜源流,“术数”一词在汉代本有专指。福兴且《汉书·艺文志》中养生术、房中术等归于“神仙”、“房中”门,与“医经”同属“方技”类,皆不属于术数,不可以“术数”名之。而高光震、翟福兴等解释亦非汉代“术数”本义。故笔者考察《内经》原文,结合相关出土文献,不揣鄙陋,再作剖析如下。

  1 “术数”的语义分析

  术,《说文》: “邑中道也。”引申为技艺。《后汉书·伏湛传》: “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李贤注:“术,谓医方卜筮。”在《内经》中,“术”字单用意为医术技艺,与其他字合用组成复词,如“经术”、“道术”之类,亦是技术之意。

  数,《说文》曰: “计也。”引申为数目、道数、技艺、频繁、多次、疾速等。《汉书·律历志上》说:“数,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所以数可以引申为理数、命运等义。如《老子·五》“多言数穷”,河上公注: “数,理数也。”《文选·江淹·杂体诗》“治乱惟冥数。”张铣注: “治乱之道,冥昧亦有定数。”在《内经》中“数”字单用,既指数目也有技术、频繁等义,如“以月死生为数”、“缪刺之数”、“善行而数变”等。“数”与其他字合用组成复词,多引申作数目、理数、命运,如“痏数”、“禁数”、“天数”之类。“术”与“数”在《内经》中均无“养生之术”的解释。

  “术”、“数”连用为“术数”者,在《内经》中仅《素问·上古天真论》1 例。此“术数”当为一专有名词,不当“术”、“数”分释。从篇文来看,“和于术数”与“法于阴阳”并列,均为动宾结构,“术数”与“阴阳”作为同一位置的宾语,其词性应当一致。“阴阳”在此显然不当理解为并列宾语“阴”与“阳”,而当理解为一个并列复合词; 同理,“术数”也应当认为是一个并列复合词。“术数”作为并列复合词,在《辞源》中有两义: 一是指权术,尤指治国之术,如《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奸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群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非参验以审之也。”二指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如占候、卜筮、星命等。《内经》中“术数”之义应当与后者相关。

  《汉书·艺文志》载《七略》中有“数术略”,与“方技略”并列,其中列术数有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并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李零指出“所谓‘数术’,也叫‘术数’。”并在《中国方术正考》中考证其义: “‘数术’一词大概与‘象数’的概念有关。‘象’是形于外者,指表象或象征; ‘数’是涵于内者,指数理关系和逻辑关系。它既包括研究实际天象历数的天文历算之学,也包括用各种神秘方法因象求义、见数推理的占卜之术。”然而,这些术数之学在汉代即已“虽有其书而无其人”。

  时至今日,《汉志》所载术数类著作仅存《山海经》,其余悉皆亡佚。这可能也是后世不能正确理解“术数”一词的原因所在。随着近年来考古的发展,大批战国秦汉文献出土,其中存有大量术数类书籍,涉及术数略中的所有门类,为我们重新认识秦汉之际术数之学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考察这些出土术数书籍,其中不少内容涉及医疗疾病。如《日书》为古代关于择日之术的实用类书籍,类似今日的黄历,其以择吉避凶、保护生命为目的,因此往往含有预测发病和预后的内容。李零就认为“数术”是研究天道的'学问,“方技”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后者是被视作前者的复制,而前者的创生据说又是根据了某种自然而然、无以名之也无法探索的终极原理,这就是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秦汉之际,术数之学已经渗透于诸子学说中,如《墨子·迎敌祠》《韩非子》都含有术数的内容。《内经》中不乏术数的内容,如《灵枢·岁露论》记载了正月旦占八方来风以观来年病疫情况的内容,属于术数中的风角之术,《灵枢·九宫八风》记载了用太一九宫式盘式占的方法,亦属术数内容。由此看来,“术数”在秦汉时期是一门很流行的学问。然而,由于汉代术数之书的大量亡佚以及相关学问的发展分化,术数之学所含的内容随着时代变迁而产生了一些变化。刘乐贤曾经比较过《四库全书总目》与《汉志》中的术数类书目,认为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秦汉时期的“术数”当是指运用《汉志》中术数类书籍所言的诸种方法来记录、预测自然与人事变化的一套技术和观念,其内容庞杂,涉及天文、历法、算术、地理学、气象学等,比《辞源》所言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和翟福兴所言要复杂得多。

  2 “和于术数”与养生的三个层面

  “和”,《说文》曰:“相应也”,唱和之义。”“和于术数”就是以术数相和应,其所应的是阴阳,是道。篇文从“道”说起,“道”是养生应遵循的最高层面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句式相同,结构一致,是并列的内容,同属于养生的中间层面法则。“阴阳”是“道”的体现,法则阴阳以守道,在《汉志》中阴阳的内容大多包涵于术数之中。“术数”是依“道”之理,运用阴阳之说预测未来,指导生活。术数研究天地之道,人和之就是效法了阴阳,遵循了天道。所以这一层面沟通天人,是养生法则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养生法则的最底层,属于具体的养生方法。调节食饮、起居、作劳是基于“道”,按照阴阳的规律,遵循术数所言,产生的具体养生行为。后文剖析“今时之人”半百而衰的原因: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恰与此三条养生方法相对,却未见有关术数、阴阳、道的内容,进一步说明“和于术数”与“知道”、“法于阴阳”一样,都不是具体的养生方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讨论的养生内容包涵了三方面: 一是求长寿,即前文所讨论的“知道者”的作为; 二是求健康不生病; 三是求老而能生育。在后二者中亦见术数的应用。如求健康,原文仅是列出了基本原则:“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憺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虚邪贼风是发病的外因,精神真气是发病的内因,其中虚邪贼风就属于术数的内容。《灵枢·九宫八风》称之为虚风。八方之虚风、实风,由太一九宫占盘判定,太一居于汁蛰、天溜等不同宫时,风从相对方位来为虚风,从所居方位来为实风。由于太一冬至四十六日居于汁蛰之宫,第四十七日移居于天溜之宫,如是一年分居于八宫,这样一年就分为八节,每节各有其实风、虚风,所以当按时节避虚风,即“避之有时”。这属于术数中的风角之术和式占之术。在求老而能生育中,女子以七七、男子以八八为周期,七与八本身就有着术数的意味。

  《素问·上古天真论》对真人、至人、圣人、贤人4个养生境界的描述,也体现出前述的养生三层面。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此其道生”,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故掌握了道、阴阳、精气、神、形5 个方面的养生之术。至人,“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是养生的第二个境界,其掌握了阴阳、术数、精、神、形5 个方面的养生之术,故其德全,也属于得道者,故亦归于真人。其中,“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有着对应关系。“调于四时”就需要了解四时的节气变化,这与《汉志》术数类中历谱类内容密切相关。圣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是养生的第三个境界,其遵循天道,掌握了术数、神、形的养生方法。其中,“处天地之和”是与天地阴阳相谐; “从八风之理”是占八风、知吉凶、趋吉避凶,都属于术数的内容。贤人,“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是养生的第4 个境界。贤人所为的事,基本上就是《汉志》术数类中的天文、历谱、五行、形法等内容。从养生所追求的这4 个境界来看,境界越高,与道和阴阳的契合就越深,精神肉体各个层面与道的契合就越密切,而掌握术数则是成为“知道者”的最基本要求。为中事实上的主导者。注重发挥媒体正面引导作用,避免使用倾向性舆论绑架医患双方、激化医患矛盾,对于“无为而治”的实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过度医疗和不必要医疗及其导致的医患关系恶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显示,2002年到2012 年全国医疗纠纷案件在10 年间增长了10 倍。同时,我国医疗资源总量的20% ~ 30%用在过度使用药品和无实际意义的医疗服务上,且普遍存在着终末期患者“人生最后一年甚至一个月花掉一生80%医药费”的状况,这种浪费与我国卫生资源的匮乏极不相称。无疑,在“无为而治”思想指导下避免过度医疗和不必要医疗是改善医患关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怎样根据中医学的特点,继续从道家等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完善中医学的理论及实践,推进现代医学在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值得深入研究。

【“和于术数”与《黄帝内经》养生的三个层面】相关文章:

黄帝内经运气与养生11-22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修养10-15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和方法10-27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食物的意义10-15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阴阳的本性10-13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情志病10-15

黄帝内经立春养生11-13

黄帝内经养生论09-13

黄帝内经养生论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