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第一次贬谪事迹考

时间:2020-08-27 20:39:45 刘长卿 我要投稿

刘长卿第一次贬谪事迹考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他的事迹大家了解哪些?

  刘长卿的事迹,《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给他立传,但《新唐书・艺文志》却有简单的记载:

  《刘长卿集》十卷,字文房。至德监察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儒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辨之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

  从以上的材料看,刘长卿只有一次贬谪,即从鄂岳转运留后直接贬为南巴尉。然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载刘长卿诗九首,并有评曰:“长卿有吏干,两遭迁谪。”这两则材料的记载有矛盾,谁是谁非呢?对此,傅璇琮进行了严密的考辨,认为刘长卿曾两遭贬谪:一为至德三年(758),因某事而由苏州长洲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尉,时节是在春天;第二次是在代宗时,大历八年至十二年之间,公元773―777年,因吴仲儒的诬陷而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贬为睦州司马,时节是在秋冬之际①。在刘长卿众多的诗歌里,只有贬谪前后的诗歌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本文欲通过刘长卿的诗、文对其第一次贬谪的事迹进行新的考述。

  一、下狱与摄海盐令之先后

  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诗系年的顺序,下狱在摄海盐令之后,恐未是。可以肯定的是,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摄海盐令。长卿有诗《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复二京因书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为证。从诗题中我们知道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摄海盐令。刘长卿又有诗《非所留系每晚闻长洲军笛声》,按诗意,长卿是在长洲陷的狱。刘长卿任长洲尉的时间要比摄海盐令的时间早。《又祭阎使君文》曰:“维某年月日,某乙谨以清酌之奠,祭于故睦州刺史阎公之灵。……长卿昔尉长洲,公为半刺,一命之末,三年伏事。……”按《旧唐书・地理志》江南东道:“苏州上。天宝元年改为吴郡。乾元元年复为苏州。领吴、嘉兴、昆山、常熟、长洲、海盐。”职官志:“上州,刺史一员,从三品。别驾一人,从四品下。长史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从五品下。”半刺有可能是别驾。据《严州图经》(宋改睦州为严州)卷一:“阎钦爱,至德二载十一月十日自苏州别驾拜。”长洲是苏州的属县,长卿曾是阎的属下,知阎使君为阎钦爱。由至德二年上溯三年,则知刘长卿天宝十四载已经在长洲尉任上。

  另据诗《送路少府使东京便应制举》,诗题下自注“时梁宋初失守”。据《旧唐书》及《通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十二月六日攻陷大梁,同月十二日占东京。按诗意,此诗当是至德元年正月,梁宋失陷消息传至吴地,而东京消息未传至时所作。查徐松《登科考记》,此年无制举,当因乱起而停。诗中云:“谁念沧州吏,忘机鸥鸟群。”说明刘长卿此时仍在长洲尉任上。刘长卿另有诗《狱中闻收东京有赦》。按《旧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冬十月,“壬戌,广平王入东京,陈兵天津桥南,士庶欢呼路侧。”《通鉴》至德二载,“十二月,大赦天下。”刘长卿当为此次被赦。这说明刘长卿的被赦与下狱有关。

  由以上两点可以说明,刘长卿是在任长洲尉时被陷害下的狱,而且下狱的时间在摄海盐令之前。陷狱的原因,由《非所留系寄张十四》诗:“冶长空得罪,夷甫岂言钱”可知,刘长卿可能因经济上的问题被陷害。按《世说新语・规箴》:“王夷甫尚玄远,常疾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事。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起见,见钱阂行呼婢曰:‘与却阿堵物!’”

  二、刘长卿贬南巴的行迹

  刘长卿至德十二月被赦之后,至德三年正月赦海盐令,旋即被罢免。长卿有诗《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诗中云:“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微尉。”刘长卿之被罢摄官,似仍系受前案的牵连。诗有归隐意,觉昨非而今是。由此诗推《至德三年春正月……》不似至德三年春正月所作,而是罢摄官后所作。诗题“谬蒙”这一字眼说明诗人有悔意,当为罢摄官后回忆前事时所作。刘长卿罢摄官后,被贬为南巴尉。有诗《赴南巴书情寄故人》,《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等,从诗题看,刘长卿确是被贬南巴。然而贬南巴的过程却还有一段插曲。独孤及有《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

  曩字之尉于是邦也,傲其迹而峻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欺。夫迹傲则合不苟,故绩未书也,而谤及之,臧仓之徒得骋其媒孽,子于是竟谪为巴尉。而吾子直为己任,晕不见色,于其胸臆未尝趸芥。会同谴有叩阍者,天子命宪杂鞫,且廷辩其滥,故有后命,俾除馆豫章,俟条奏也。是月也舣船吴门,将涉江而西。夫行者止者时,得丧者机,飞不抟不高,矢不激不远,何用知南巴之不为大来之机括乎?由图南而至九万,吾惟子之望。但春水方生,孤舟鸟逝,青山芳草,奈远别何?同乎者,盖偕赋诗,以贶吾子!

  刘长卿本该直接贬为南巴尉,但遇“叩阍者”的陈请,“故有后命,俾除馆豫章,俟条奏也。”因此,刘长卿的案子获得了重新审理,然而审理的结果仍维持原判,即贬南巴尉。刘长卿有诗《重推后却赴岭外待进止寄元侍郎》,诗云:“却访巴人路,难期国士恩。”此似是对“叩阍者”积极陈请好意的回应。

  刘长卿去南巴的过程中,逗留江西的时间较长,而且有较多的诗作。如《负谪后登干越亭作》,《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江亭》,《至饶州陶十七不在寄赠》等。但从刘长卿的集子来看,他在南巴所作的诗较少,傅璇琮认为只有《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此诗较可确定是在南巴作的②,所以,刘长卿在南巴的`具体事迹已难考。

  刘长卿从南巴被赦回来,大约是在上元二年(761)。刘长卿有诗《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诗题下自注“时经刘展平后”。《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春正月:“乙卯,平卢军兵马使田神功生擒刘展,扬、润平。”“旧任官舍”当为长洲官舍,因刘长卿有诗《赦恩重推使牒追赴苏州次前溪馆作》。也就是说上元二年稍后刘长卿已经回到苏州了,而且又曾到过长洲,但此次之重推与上次重推应当有所区别。上次重推地点在豫章,重推的结果是仍贬南巴,而此次之重推,乃南巴被赦后的又一次重推,地点在苏州。

  综上所考,我们对刘长卿被贬南巴的事迹可知:刘长卿摄海盐令之前曾下狱,至德三载摄海盐令,旋即罢海盐令,被贬南巴尉,被贬的原因可能是因经济上的问题。贬南巴的过程中,曾在豫章接受重推,重推的结果仍维持原判,即贬南巴。由于在豫章重推,所以刘长卿在江西逗留的时间较长。因刘长卿在南巴的诗作较少,故在南巴的事迹已难考。刘长卿在南巴被赦北回的时间大约是上元二年(761)秋。

  三、五言长城刘长卿

  刘长卿曾自称为“五言长城”,依据是权德舆《秦徵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载“夫彼汉东守尝自以为 ‘五言长城’”(《文苑英华》卷716)。“汉东守”指刘长卿。后人误传为权德舆称刘长卿为“五言长城”。如辛文房《唐才子传》卷第二“刘长卿”条曰:“权德舆称为 ‘五言长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等均沿袭辛文房错误。那么,“五言长城”究竟指什么?一般人从字面理解,“五言长城”当指五言中的长篇,有如“长城”,长而且坚固。也有人认为应该指五言近体,如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三即持此观点,他的理由是:“中唐诗渐秀渐平,近体句意日新,而古体顿减浑厚之气矣。”沈德潜的意思是说长卿的古体不配“长城”之誉,而近体因为有创新,故堪称“长城”。今人蒋寅先生亦持此说,认为“刘长卿的‘五言长城’实在不像他自以为的那么坚稳,倒是他的五律确实写得工稳妥帖,风韵天然,可以目为‘五言短城’。”蒋先生的理由是刘长卿的五言长篇“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意向,使作品的内容呈现出有机的一致性即完整、连贯、清晰的意脉。这是功力不够的表现,原因只能归结于他的年轻。”

  与五律相比,刘长卿的五言长篇略嫌粗糙,但在杜甫之后的大历诗人中,仍能独标一格。翁方纲就认为长卿五古“可接武开、宝诸公”(《石洲诗话》)。高棅将刘长卿五古列入盛唐名家,他体则分属羽翼和接武。这种分类虽显矛盾亦欠科学,但这从另一侧面反映长卿五古的价值。确实,长卿对五古的掌握还不够老练圆熟,其作品的内在差异较大,有的慷慨悲壮,如《从军六首》;有的闲旷淡静,如《龙门八詠》;有的情词婉转,如《长门怨》、《月下听砧》、《少年行》等。这表明,长卿五古既有盛唐之风,又渐露中唐之音。在慷慨阔大中掩饰不住隽永、清秀之气,而这正是他作为“承盛启中”名家的一种标志。所以,施补华评长卿“古诗亦近摩诘,然清气中时露工秀,淡字、远字、微字皆不能到。此所以日趋于薄也。”(《岘佣说诗》)张戒对长卿诗歌的特点是认识得很清楚的。他认为长卿的得意处,可称为 “子美之匹亚”,同时,又指出长卿有“古诗似律”的缺点。从传统古诗浑厚古朴的特点而言,长卿五古确实有“趋薄”之弊;但若从诗歌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言,则长卿在古诗中创作出有类律诗的韵味和意境,又不失为一种尝试。

  长卿的五言排律今存53首,占总数的10%。五言排律在初盛唐可谓名家辈出、成就斐然。在此背景下,长卿的五排能够独辟蹊径,虽不能与盛唐诸家阔大的气势、奔放的节奏和高亢的声调争胜,但在思想的深邃、语言的流畅等方面则又大胜往昔。如:

  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生涯投越徼,世业陷胡尘。杳杳钟陵暮,悠悠鄱水春。秦台悲白发,楚泽怨青蘋。草色迷征路,莺声伤逐臣。独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牢落机心尽,惟怜鸥鸟亲。(《负谪后登干越亭作》)

  全诗声情婉转,韵味无穷。乔亿称之为“绝唱”(《大历诗略》),方回、沈德潜等人也大加赞赏。其他诸如《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等诗都有这样的特点。牟愿相对长卿五排给以很高评价,认为:“刘文房五言长律,博厚深醇,不减少陵;求杜得刘,不为失求。”(《小澥草堂杂论诗》)这是颇有见地的。长卿五言排律的这些特点,正是唐诗发展演变的一个痕迹。前人评长卿五言排律一方面“真能接武前贤”(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另一方面又因“气骨”五言排律的这种两面性或说矛盾性,正是他的历史贡献所在,也是其诗歌的价值所在。贺贻孙说:“刘长卿诗,能以苍秀接盛唐之绪,亦不免以新隽开中冕之风。其命意造句,似欲揽少陵、摩诘二家之长而兼有之,而各有不相及不相似处,其所以相似不相及,乃所以独成其文房也。”(《诗筏》)这无疑是中的之论。

  长卿绝句不多,五、七言绝句总共不到60首,其中五绝只有28首。长卿五绝虽然数量不多,但大多流畅谐美,体现了他善于炼饰、成熟圆美的特点。如历来为人们传诵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该诗意境清旷,远景与近景,动态与静态,人与动物、情与景,相互衬托,浑然一体,构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前人对此多有赞叹。比如,唐汝询称其“凄绝千古”(《唐诗解》),施补华认为“较王、孟稍浅,其清妙自不可废”(《岘佣说诗》)。施补华所言正是长卿五绝与盛唐诸家五绝浑厚之风的区别。长卿其他五绝作品如《春草宫怀古》、《送灵澈上人》、《送方外上人》等均有 “清妙”的特点。

  刘长卿五言古、近体诗都有成就,在唐诗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因此,长卿“五言长城”的自谓,实际上也应理解为长卿对自己五言诗价值和艺术成就的倚重。对刘长卿及其诗歌认识十分深刻的卢文弨曾评价刘长卿为子美之后的“巨擘”。他指出长卿“众体皆工,不独五言为长城”(《抱经堂文集》卷七《刘随州文集题辞》)。这里的“众体”当然不仅有五言诗,还有七言诗。“皆工”,则意味长卿五、七言诗各体都可圈可点,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长卿的五言诗成就已如前述, 而七言诗尤其是七律,艺术成就亦不在五言诗之下,拿沈德潜的话说则是“工绝亦秀绝”(《唐诗别裁集》卷十四)。当然,这已经不是本文应该论述的问题了。“不独五言为长城”,则说明在卢文弨的心目中,“五言长城”之说,是无须分古近体之别的,“长城”是对整个五言诗而言的。

【刘长卿第一次贬谪事迹考】相关文章:

刘长卿第一次贬谪事迹考证10-01

刘长卿贬谪10-02

刘长卿 初闻贬谪10-02

刘长卿关于贬谪的诗10-05

刘长卿《初闻贬谪》与《谪仙怨》10-05

刘长卿事迹新证09-13

刘长卿生平事迹10-07

刘长卿的生平事迹11-09

柳宗元贬谪文学 “愚”的精神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