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麦当劳》原文及读后感

时间:2024-07-17 09:20:54 梁实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梁实秋《麦当劳》原文及读后感

【梁实秋《麦当劳》原文】

梁实秋《麦当劳》原文及读后感

  麦当劳乃MacDonald的译音。麦,有人读如马,犹可说也。劳字胡为乎来哉?N与L不分,令人听起来好别扭。

  牛肉饼夹圆面包,在美国也有它的一段变迁史。一九二三年我到美国读书,穷学生一个,真是“盘餐市远无兼味”,尤其是午饭一顿,总是在校园附近一家小店吃牛肉饼夹面包,但求果腹,不计其他。所谓牛肉饼,小小的薄薄的一片碎肉,在平底锅上煎得两面微焦,取一个圆面包(所谓bun),横剖为两片,抹上牛油,再抹上一层蛋黄酱,把牛肉饼放上去,加两小片飞薄的酸黄瓜。自己随意涂上些微酸的芥末酱。这样的东西,三口两口便吃掉,很难填饱中国人的胃,不过价钱便宜,只要一角钱。名字叫做“汉堡格尔”(Hamburger),尚无什么所谓“麦克唐诺”。说食无兼味,似嫌夸张,因为一个汉堡吃不饱,通常要至少找补一个三文治,三文治的花样就多了,可以有火腿、肝肠、鸡蛋等等之分,价钱也是一角。再加上一杯咖啡,每餐至少要两角五,总算可以糊口了。

  我不能忘记那个小店的老板娘,她独自应接顾客,老板司厨,她很俏丽泼辣,但不幸有个名副其实的狮子鼻。客人叫一份汉堡,她就高喊一声“Oneburger!”叫一份热狗,她就高喊一声“Onedog!”

  三十年后我再去美国,那个狮子鼻早已不见了,汉堡依然是流行的快餐,而且以麦克唐纳为其巨,自西东,无远弗届。门前一个大M字,那就是他的招牌,他的广告语是“迄今已卖出几亿几千万个汉堡”。特大号的汉堡定名为BigMac(大麦克),内容特别丰富,有和面包直径一样大的肉饼,而且是两片,夹在三片面包之中,里面加上生菜、番茄、德国酸菜(Sauerkraut)、牛油蛋黄酱、酸黄瓜,堆起来高高厚厚,樱桃小口很难一口咬将下去,这样的豪华汉堡当年是难以想像的,现在价在三元左右。

  久住在美国的人都非万不得已不肯去吃麦克唐纳。我却对它颇有好感,因为它清洁、价廉、现做现卖。新鲜滚热,而且简便可口。我住在西雅图,有时家里只剩我和我的外孙在家吃午餐,自己懒得做饭,就由外孙骑脚踏车到附近一家“海尔飞”(Herfy)买三个大型肉饼面包(Hefty),外孙年轻力壮要吃两个。再加上两分炸番条,开一个“坎白尔汤”头,一顿午餐十分完美。不一定要“麦当劳”。

  在美国平民化的食物到台湾会造成轰动,势有必至理有固然。我们的烧饼油条豆浆,永远吃不厌,但是看看街边炸油条打烧饼的师傅,他的装束,他的浑身上下,他的一切设备,谁敢去光顾!我附近有一家新开的以北方面食为号召的小食店,白案子照例设在门外,我亲眼看见一位师傅打着赤膊一面和面一面鼻涕。

  在台北本来早有人制卖汉堡,我也尝试过,我的评语是略为形似,具体而微。如今真的“麦当劳”来了,焉得不轰动。我们无需侈言东西文化之异同,就此小事一端,可以窥见优胜劣败的道理。

【梁实秋《麦当劳》读后感】

  闲暇,读梁实秋《麦当劳》一文。

盘餐市远无兼味

  梁实秋先生1923年在美国读书的时候,穷学生一个,真“盘餐市远无兼味”,尤其是午餐一顿,总是在校园附近的一家小店吃牛肉饼加面包,但求裹腹,不求其他。

  那个时候,牛肉饼加面包也只是牛肉饼加面包。而所谓的牛肉饼,小小的薄薄的一片碎肉,在平底锅上煎得两面微焦,取一个圆面包bun,抹点黄油butter,再抹上一层酱,把饼放上,加两片小黄瓜。这样的东西就是“汉堡格尔”Hamburger。三口两口就能将其吃完,很难填饱中国人的胃。价钱便宜,只要一角钱。梁先生估计当时吃了不少。一个自然吃不饱,梁先生通常要找补一个三文治。再加杯咖啡,这才算糊口。

“迄今已卖出几亿几千万个汉堡”

  三十年后,梁先生再去美国。汉堡依然是流行的快餐。所谓的牛肉饼加面包,有了品牌的加入。Macdonald是“汉堡界”的巨擎。门前大大的黄色“M”,是显赫的招牌,他的广告语是“迄今已卖出几亿几千万个汉堡”。有种特大号的汉堡被命名为BigMac大麦克。内容特别的丰富,肉饼的面积大多了。蔬菜也不只是一种,黄瓜换成了酸黄瓜,还有番茄、生菜、德国酸菜,堆起来高高厚厚。其实,几十年后,麦当劳也不断的推出他的“BigMac”型号,只是内容比那时又有了新的创新。

  美国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随便吃快餐的。但因其的清洁、方便、价廉、现做现卖,却颇得梁先生的好感。大也有些梁先生的学生时代记忆在里面吧。梁先生的牛肉饼加面包情结驱使他不时的光顾汉堡店。在西雅图的时候,懒得做饭,便叫孙子买来几个汉堡,加上条,吃的也是自得其乐。也不一定是“麦当劳”,或是梁先生所未提及的“肯德基”。

东西文化之异同

  后来回到台湾。梁先生就看出了比较。一个美国平民化的汉堡快餐开到了台湾,竟然弄的轰动一时。现在看来,不光是一时。也不只是台湾一地。香港、大陆,到处是“M”或“KFC”的LOGO。广告铺天盖地。今年又刚好是麦当劳中国15年。看看中国的街边小吃,油条、豆浆、蛋饼,吃了多少年。再看看中国师傅的装束、设备,百年来毫无变化。买早餐的时候,不小心就会看到师傅边和面,边鼻涕,还没准一眼的白色眼屎。

  梁先生也不得不感叹:我们无须侈言东西文化之异同,就此小事一端,可以窥见优胜劣败的道理。

  不过,台湾人变聪明了。一家永和豆浆开到中国大陆的大中城市,理念变了,营业时间也变成了24小时。不少学生赶考前,一杯豆浆就可换得在这里上一夜的免费自习。算是个好事。

创新中国

  过去曾看过央视的一档特别节目《创新中国》。讲述了中国在食品、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和别国的差距,以及创新所带来的突破和进步。面包、汉堡啊什么的洋玩意咱就不说了,但看看豆腐、酸菜原产自我们国家的东西,一传到日本、韩国,经过创新、改良,就成了人家闻名于世、出口创汇的精品。

  突然又想到,每天下班回家路上,都会看到好几个烤红摊。小摊老板个个抱着膀子看来往路人。独独见家住的小区门口前那家“门庭若市”。原因在于,这家的炉子不同于普通的那种。炉子大,有“抽屉”,可以拉伸,自由转,烤出来的也是香美可口。看着新鲜特别,路人自然都停下脚步。一个简单的“创新”,一个火红的生意。

  不是我们差,也不是他们老外就是强。不过是脑子转一转,就变了不少。一种思维,定义一种生活。也可能定义一个国家的风貌。中国的“永和”开到美国,开到欧洲,梁先生知道也会极大的宽慰的。

【梁实秋《麦当劳》原文及读后感】相关文章:

梁实秋雪原文05-09

梁实秋《送行》原文08-02

梁实秋雅舍原文09-26

梁实秋《听戏》原文及赏析08-08

骆驼梁实秋原文阅读08-07

梁实秋《鸟》课文原文06-21

梁实秋《雅舍》原文08-07

《雅舍》梁实秋原文09-24

雅舍梁实秋原文06-08

梁实秋《饮酒》原文欣赏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