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勤奋读书的故事

时间:2022-09-28 16:10:47 季羡林 我要投稿

季羡林勤奋读书的故事

  季羡林是中国的文学大师,读过的书不计其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师,在学习的生涯中也是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季羡林勤奋读书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季羡林勤奋读书的故事

  季羡林读书的故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季羡林出生的家庭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很难为他提供良好的教育,仅仅就能把他送到私人学校,然而却没有额外的钱买课外书,因此他只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一些知识。在叔叔准备将季羡林接走培养他的时候,季羡林读书的故事便有了转变,在叔叔这里他可以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但因为小时候还有着一些不好的习惯,他一时很难改掉贪玩的习惯,但即便如此,季羡林也可以取得中等向上的成绩,可见季羡林从小在学习上就有着天赋。

  在叔叔这里上学,季羡林有机会看各种小说,他对那些有武力的人十分感兴趣,自己在没事干时还会尝试一下,结果让自己受伤。因为他不认真读书,也没少挨老师的打,但他也不怕老师打,还让他觉得很有趣,有小男孩的一些顽皮本性。虽然季羡林没考过班上的第一名,但班上的第一名却被季羡林小看,因为他的成绩完全是用汗水换来的,可见季羡林是一个头脑灵活,喜欢活学活用知识的学生,正因为他的这种本性,让他在日后的研究中有更多自己的思想。在季羡林长大一些后,他便开始学习英语了,之后还去国外学习。

  通过对季羡林读书的故事的了解,让后人知道了季羡林读书中的一些艰辛与乐趣,也可以看出季羡林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灵活的学习方法和天赋。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

  季羡林在中国是一位很受尊敬,学问很高的学者,季羡林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可以算得数一数二的。季羡林十分擅长写作,读书与做人就是季羡林所著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涵盖了许多有关他的做人思想和文学研究的内容。季羡林读书与做人主要讲述的是季羡林学习语言知识的生涯,里面也表达了季羡林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还说明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读书,每个人只有多读书,自身的潜力。

  有关读书方面的知识讲解,先从学习语言开始,因为季羡林是那个年代精通各国语言的少数人之一,所以在读书与做人这本书在开头主要讲解的是有关语言学习的经历与心得,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生涯叙述的十分详细,虽然他精通文学,人们可能觉得季羡林写得书太文绉绉的.了,一般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但其实不是他的用词都很通俗易懂,用很普通的语言可以写出深层次的意思,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当然写读书与做人这本书,季羡林凭借自己多年的学习经验,很容易就可以写出来,这也可以看出来此时的季羡林已经在文学方面有颇高的造诣。做人方面的内容也是和读书都着联系,因为在读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但季羡林把这些困难转变为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方面的内容是读者在发展道路上的楷模。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在年老时期自己所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本书是季羡林散文的顶峰,季羡林在这本散文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有坎坷也有兴奋。这是他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季羡林的那种优秀品质。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一共有四个部分,当然这本书的主旨就是人生,第一部分主要是谈论的与生相反的死,季羡林对这一问题看的很坦然,当然他的这种坦然是一种对生的积极态度。第二部分依旧是为我们传递正能量的,主要是围绕人生的不完美来写,季羡林在文中说的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是十全十美的,不管是何人,这个观点表达出来了季羡林对人生已经掌握了主动权,这种乐观的心态不是每一个人所拥有的。

  季羡林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将世界及个人看得很透彻了,因此他可以让自己活得很快乐。第三部分谈到了有关如何让自己更优秀,这些因素对现在的青年人在社会上拼搏很有作用,季羡林谈到了一个人想要拥有自己想有的必须要做到可以容忍他人,对自己的理想不能贪心,最后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礼貌的重要性。第四部分主要围绕人际进行讲解的,因为在我们的一生好人坏人都会有接触,他为我们分析了每种人的不同相处方式,中间部分还讲解了如何释放自身的压力,还有对爱情的看法。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是季羡林通过自己的一生所总结出来的,留给后人所学习的。

  季羡林的资料

  季羡林的一生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只有多了解季羡林的资料后世的读书人才能更好的学习其中的精华。

  季羡林在跟随叔叔去读书的时候,有机会读到各种优秀历史书籍,像儒家经典。在小学中学这个阶段,季羡林不仅学习国学,还在放学的空闲时间,学习英语。在上了高中后,恰逢遇到了日本侵略,因此在这一年都没有机会读书,可是这时季羡林已经对文学研究颇有造诣了,季羡林已经有能力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内容,此时季羡林也对英语已经掌握了不少,他已经有能力翻译一些外国的著名文学作品。通过季羡林的不懈努力,在高考后进入了中国首府大学清华大学,季羡林的专业主攻语言学,在大学的这个阶段,季羡林不仅熟练的掌握了英文,还学习了其他小语种,像德语。

  在清华大学,季羡林得到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参加学校交换生的选拔,季羡林成功入选,于是季羡林便去德国继续深造了,在德国,季羡林不仅进一步学习德语,还学习了梵文,俄文,阿拉伯语等。季羡林此时已经掌握了多国的语言,这为他日后的外国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季羡林已经在一所著名的大学教书了。在德国的这所大学,季羡林完成硕士与博士的学业,并且得到了相应的文凭。这时的季羡林凭借他对多国语言的精通,已经很出名了。在完成学业后,季羡林又回到了祖国,进入北京大学担任职务。以上便是一部分季羡林的资料。

  季羡林经典名言

  1、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2、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3、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4、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5、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6、时间是亳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相!

  7、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

  8、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9、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对我们国家的不满也是爱国。

  10、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11、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12、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季羡林的作品大全

  学术

  《〈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印度古代语言论集》

  译作

  《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

  散文及传记等

  《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留德十年》《阅世心语》

  编纂

  《东方文化集成》《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最喜欢的中国文学作品

  《史记》、《世说新语》、陶渊明的诗、李白的诗、杜甫的诗、李煜的词、苏轼的诗文词、纳兰性德的词、《儒林外史》、《红楼梦》

  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1911.8.2~2009.7.11),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着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季羡林精通9国语言,即汉语、南斯拉夫语、印度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吐火罗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1929年,入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其国文老师董秋芳是鲁迅的朋友,还是著名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旧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学术成就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

  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

  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并且吐火罗文在世界上仅有不到30人会翻译

  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8、东方文化研究:从80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0余,800余册,预计15年完成。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0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

  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季羡林勤奋读书的故事】相关文章:

季羡林的生平故事11-25

关于季羡林的故事07-27

季羡林的读书与治学10-11

季羡林:读书与治学10-15

《季羡林抄书的故事》历史故事11-05

季羡林大师的故事六则09-01

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事10-21

国学泰斗季羡林的故事10-21

季羡林的异国之恋的故事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