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时间:2024-09-12 22:05:16 王娟 记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汇总

  在平日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汇总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1

  一、重点字词

  1、月色入户: 门

  2、欣然起行: 高兴地

  3、念无与乐者: 考虑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的人。

  4、遂至承天寺: 于是

  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6、庭下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7、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罢了。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结构形式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议论。

  2、结构层次: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3、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四、理解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

  (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

  (4)漫步悠闲。

  五、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6、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7、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六、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记承天寺夜游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盖: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欲:解衣欲睡。 (想要) 欲穷其林。 (想 《桃花源记》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七、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月色入户

  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住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读

  盖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八、词类活用

  步:名词作动词,散步。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特殊句式

  九、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

  十、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2

  一、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3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02-20

记承天寺夜游段意01-06

记承天寺夜游评析10-14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1-27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01-05

记承天寺夜游 反思01-05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05-27

记承天寺夜游改写06-22

记承天寺夜游 的翻译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