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贾平凹《高兴》

时间:2023-06-19 09:12:07 王娟 贾平凹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点评贾平凹《高兴》

  《高兴》是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他对农民的一贯关注,写进了城的农民——城市中的拾荒人的命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点评贾平凹《高兴》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贾平凹为什么《高兴》

  贾平凹一直是我喜欢的作家,曾经一度是我的文学偶像。他来自农村,性格内敛,在公共场所向来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这与我的性格有许多接近的地方。而且,他的文字也是我推崇的那种,特别体现在他的散文中,于朴素中体现着真挚的情感,内心深处又往往交织着淡淡的忧伤与淡然。这样的文字,我一直以为是当代中国文学中的精品,作家凭此也足以进入大师的行列。我关注贾平凹的每一篇作品,每一本书,虽然有些小说我并不喜欢,但大抵还是会网罗来收藏。贾平凹是我最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他或许中国作家中最优秀的。

  《高兴》是贾平凹最新的小说。如果读者对作家之前的《秦腔》有所了解,一定会认为新作是其姊妹篇。如果说《秦腔》展开的是一群在家园中生活的农民,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一步步挣扎的心灵故事的话,那么《高兴》无疑是在继续追寻这些开始脱离自己的土地到城里谋生的农民的心灵之旅。关于乡村与农民工的小说,其实在时下并不鲜见,但贾平凹的高明在于,他不仅真诚写出了这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世界,而且更要通过这些多少让人心酸的故事表象去捕捉他们的精神图像,他们的命运交错与心灵变迁。

  贾平凹喜欢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讲故事,在《高兴》里,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进城拾荒的农民刘高兴在都市里的生存故事。对冷漠的城里人来说,刘高兴完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就算他有很悲惨的人生故事,也远远不如股票和基金让他们有谈论的兴趣。或许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缘故,这次贾平凹不像上次写《秦腔》那样,满纸地方语言,而是很注重故事性,叙述得也很流畅。作为一条重要的线索,小说还讲述了主人公刘高兴和妓孟荑纯发生的悲情故事。故事虽然有点落入俗套,也不荡气回肠,但作为一份农民工都市往事的社会记录,折射出了作家的一份底层人文情怀。

  贾平凹写农民,是他文学的必然选择。作为农民出身的作家,他自己就曾写过一部《我是农民》的书。一个骨子里是农民的作家如果不写农民,而去写工人,写他并不十分熟悉的人与事,我相信大抵会是垃圾作品。任何时候,我都认为一部作品之所以优秀,完全因为作品本身反映出了作家的人生,他的时代和他的精神世界。我从不认为小说完全可以纯粹虚构,纯粹的精神世界在小说中其实并不存在。我们梳理贾平凹的写作史,在他的青年时代,或许有过效仿西方作家的迷惘,有过玩弄技巧的心计,但一路写下来,他的经得起推敲的好作品大抵还是以农村、农民为主角的作品。这其中我以为《高兴》并不是最好的,因为有一点,让我略有些遗憾,贾平凹以自己也是这个社会转型期的亲历者身份,以自己也曾是一个小人物的农民情怀,以《高兴》的人物结构和广阔的精神维度,《高兴》的篇幅其实完全可以演绎成《秦腔》一样的鸿篇巨制。

  内容梗概

  正当百事瓦裂、浮华猖獗的社会变改之际,农民刘高兴先是将自己的一颗肾卖给了城里人,随后带着同乡五富来到城里谋生拾破烂,妓女孟夷纯的出现不但引来了城市万象之态,还带给了他们支离纷崩、始料不及的命运。

  刘高兴想尽一切办法试图将同乡五富的尸体运回清风镇,在火车站被警察拦截而未果始,以刘高兴将五富的尸体运回老家,等待五富的老婆等人,和他们一起料理五富后事终。和大多数农民一样,他们进城后的生活是格外艰辛的。他们带着寻找新家园的美好愿望和对新生活的憧憬来到城市,试图通过脱离农村和土地、走进大城市来改变他们的命运。可现实和理想往往反差很大,他们没有资金、没受过高等教育、没有技术、没有所谓的“后门”,想寻一份工作谈何容易,最后他们只能选择做最脏最累最没有社会地位的工作——拾破烂。

  刘高兴成为一名拾荒者以后,刘高兴和五富对这样的生活和这样的工作非常失望,但这已经是在同乡韩大宝的帮助下了,若是没有韩大宝的帮助,他们的境遇将更加无法想象。拾破烂的生活是艰辛而屈辱的,每天早晨,刘高兴和五富都拉着一辆破架子车,到固定的街道去拾破烂,无论严寒酷暑的穿街走巷。他们身上穿的都是拾破烂得来的衣服、鞋子,很多生活用具也是拾来的,包括做饭的锅灶。辛苦一天,早出晚归的,也只能赚个一二十元,连维持基本的生计都很难。他们住在两间简易房屋里,条件很差,但是房租便宜。一天中只有晚上才能吃上热饭菜,白天都是胡乱充饥,有时甚至吃路边拾来的发霉馒头。平日里他们吃的都是蒸馍、包谷糁和面糊糊疙瘩汤,连面条都很少吃到,在阴雨天出不了门就吃些少盐没醋的饭,吃顿羊肉泡馍这种好饭菜是件非常奢侈的事。他们想去公园逛逛却舍不得买门票,即使生了病因为怕花钱也不去看医生。

  创作历程

  小说中的这两个人物都在生活中确有其人。刘高兴是贾平凹老家丹凤县棣花镇同村的伙伴,从小学到中学的同学。贾平凹大学毕业后就留在西安当了文学编辑,后来成为作家。而“刘高兴”当兵复员后回到农村,做过泥瓦匠、吊过挂面、磨过豆腐、摆过油条摊子,什么都没干出名堂,年过半百只好进城打工,拾破烂、给人送煤。

  通过自身的经历并酝酿成熟了文稿,并为了更好地写作这群都市边缘人的生存状态,贾平凹不断地到西安一个“拾荒村”去调查采访。这个村子全是来自农村,在城市里拾荒的农民。贾平凹和他们一起体验拾荒生活,还跟他们同吃同喝。

  在创作之初,《高兴》只有20多万字,但前后修改了五次,每改一次就要重新抄写一遍,因此书写总和就超过了100万字。贾平凹为写此书右手中指已经严重变形,不仅磨出了一个大坑,皮下还有淤血。

  主要人物

  刘高兴

  主人公刘高兴真有其人,为人大方,但却做事胆小,没什么大的抱负,只想着平凡的过好每一天,但现实总是不如人意他的生活可以用糟糕透顶不形容。刘高兴原名叫刘书祯,是贾平凹老家丹凤县棣花镇同村的伙伴,刘高兴当年当兵复员后回村继续当农民,迫于生计在年过半百时领着儿子进城打工,找不到工作就在西安以拾破烂维持生计。虽然生活艰辛,但他却很乐观、幽默,他给自己重新起名叫刘高兴。他每天就是在城市中捡垃圾,后来与同乡五福相识,在捡垃圾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后来就成为了好兄弟,但是最后五福却因车祸死去,刘高兴只有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城市中捡垃圾了,生活也是越过越苦,最后人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一般了。

  五富

  在城市中靠捡破烂的流浪人,后来遇到刘高兴,与其认识后便一起合住在一起捡垃圾,或是做其他的劳动工作,为人没什么主见,而且还十分邋遢,总是受到刘高兴的帮助。但是总算是还讲义气,在刘高兴被警察抓去的时候,自己挺身而出,帮助高兴免受牢狱之苦。但最终五福因车祸而死去。

  艺术手法

  贾平凹为叙述层次丰富起来,尽一切能力去抑制,虚空高蹈的叙述,使故事更加生活化、细节化、变得柔和温暖。五富扯着刘高兴衣襟走进西安城,个月城市生活就让他丢了性命。五富随着高兴住进“城中村”池头村,从来不离开自己的地盘兴隆街,只走“兴隆街一废品收购点一池头村”三点一线的路,也不会独自从西安回家。他执著乡下的粮食观念,饭食一点不剩,却不会自己保藏或者邮寄收卖破烂挣来的钱。他不懂也不愿接受城市规制,不明白为什么乡下的北瓜被叫做南瓜,“鸡爪”叫成“凤爪”。他没有刘高兴“小草不自卑”的态度,永远只顾眼下的微末机会。《高兴》中的生活细节真切,趣味却得归诸差异叙述美学。叙述中首先包含对照木呐如闰土的五富,只能被生活俘获,永远做不了主人,甚至不会像黄八那样诅咒权势刘高兴与他最大的差别在于想象力,凭想象超越生活境遇。

  《高兴》与一般乡下人进城叙事的不同,在于主体的自觉反思。乡下人“刘哈娃”自己更名“刘高兴”,表现自我主宰的意愿,自我主宰和被主宰之间的张力,演绎着反抗成规的斗争。命名的特殊行为在一个特殊的语境中被质疑其合法性。小说开头用两个无主句展现审查、被审查的话语权力控制场面。尊严的警察惜语如金地审问“名字”轻蔑地把“你叫什么名字”的双边对话省略成一个无主句。被审查者堂堂正正自称刘高兴,而不屑于完整回答我的名字是,内心抗拒的潜台词是“凭什么要比你多说几个字”看似旗鼓相当的较量,乡下人进城的一种叙述潜藏的是进城农民自我命名合法性遭到质疑,刘高兴的不怯为乡下人所少有,他坚持不同于身份证上的新命名。名字是符号,指征的是主体建构。同伴五富虽然习惯了称呼他为“刘高兴”,但自己没有重新自我命名的意愿,也不明白这是要祛除乡下人的文化烙印和城市新生活的开端。刘高兴背五富尸体还乡的情境成了个寓言。五富死后还乡的意愿是乡土认同的特殊方式,意愿变成行动则有违城市规则,它必须受城市的规制。违规的“背尸”引发了对背尸者自我更名合法性的审查。警察在其坚持下终于叫他刘高兴—虽然被手铐拘执,刘高兴还是胜利了。刘高兴是个矛盾聚合体。他执行五富遗愿,客观上强化了生命之根的乡土认同与做一个城市人的志愿之间的冲突。他改了名字,有一副与城市人无别的外形,却改变不了乡下人身份。刘高兴乡下人进城的“越境迁移,难以穿越的是歧视性文化空间,难以更替的是历史深远的城乡意识形态,的规划约束。乡下人进城难以摆脱“他者地位,韦达一伙成功者吃素,满座只为高兴和五富添加荤菜,尊重的表象下面是知识文化层面的鄙夷—只有穷人、愚人还嗜荤。

  《高兴》中刘高兴在多重成规之下的主体建构,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艰难过程。他重新自我命名的“高兴”,无论作为形容词还是作为动词,主要的意涵是愉快而兴奋,是一种对城市的示好。文中通过怀疑“高兴”的方式求之于正义、平等的力度。“背尸还乡”喻指其乡村根性,解构了“高兴”命名的价值意义,这或许是《高兴》的最大价值。二元体制分割的城乡矛盾,因乡下人进城而变成了同一空间内人的矛盾,乡下人与城里人的矛盾演绎成形形色色的生存冲突。明知无法与城市人分割原本由父兄创造而被提取到城市中来的利益,他们只好在城市人无意进人的空间里谋生存、成为特殊族群破烂族群、民工族群、杂工族群。贾平凹期望从“拾破烂的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里触摸出这个年代城市的不轻易能触摸到的“脉搏”小说叙述与社会学研究有别。后者聚焦于由“农家女”到“打工妹”的集合概念,在统计与个案研究的方法统摄下,对生命与身体相当忽视。小说叙述更多瞩目孟夷纯、米谷那样的女性生命群体,并且,小说最后以刘高兴痛苦凄惨的生活状态而结尾,更是与文章的主题思想相呼应。

  作品评价

  这是一部反映现实题材的小说,是一部反映当代农民的小说,也注定是一部令人心情沉重的小说。

  ————搜狐新闻评价

  贾平凹的《高兴》为什么令人心情沉重?是城乡不和谐令人沉重。在大都市里,我们看多了一个庆典几千万,一个晚会上百万,到处张扬着盛世的繁荣,或许从这些破烂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里能摸出这个年代城市不轻易能触摸到的脉搏”。

  ————文学家马祥

  贾平凹说他在城市生活了几十年,但骨子里还是个农民。他的多数作品也是以农民为主的。《高兴》坚持了贾平凹对农民的一贯关注,写流落都市的拾荒者的命运,这事实上也是写进城农民的命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城市中艰难地生存。贾平凹不光写了他们的物质层面,他也写到了他们的精神层面。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正日益物质化,而精神层面的追求却一天天减少,这也正是现代化进程中所最可怕的。贾平凹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点,他所具有的忧患意识让人感动。

  贾平凹写出了一份留给历史的社会记录,他的《高兴》因此无论如何让人高兴不起来。

  ————山东大学徐晓教授

  作品影响

  2014年8月18日,由瑞典翻译家、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在瑞典出版。

  在读过瑞典文版的《高兴》之后,陈安娜的老师马悦然专门向其发来邮件表达了自己的赞赏之情,并将《高兴》一书和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1937年发表的作品《老鼠与人》做对比。

  作者简介

  贾平凹,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白夜》、《秦腔》、《古炉》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选入鲁教版语文必修三、作品《月迹》已选入苏教版语文课本、作品《落叶》入选北师大版和鲁教版中学教材。

【点评贾平凹《高兴》】相关文章:

贾平凹作品《高兴》简介及其赏析04-28

贾平凹《云雀》12-07

贾平凹的简介08-24

贾平凹简介08-17

贾平凹《风雨》11-30

贾平凹的经典名言08-28

贾平凹简介及作品11-24

贾平凹《朋友》原文08-21

贾平凹主要作品07-21

贾平凹怀念狼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