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在《必修五》学过了李白的《蜀道难》,初步领略了诗仙的才情。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对李白曾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多媒体展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第一课《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板书:将进酒李白)
师:这节课有两个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
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通过拓展对比深入体味诗人的感情。
(多媒体展示学习过程:浅味→品味→深味)
师:“浅味”有三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义,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的先把全诗朗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看看有哪些字音和词义还把握不准,待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
(“浅味”环节约十分钟)
(多媒体展示“浅味”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文义。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好了,同学们都读完一遍了,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问题?
生:“主人何为言少钱”中的“为”是读wéi还是wèi?
师:我们先看“何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是“为什么”的意思。
师:那“为”是什么词性呢?
生:介词。
师:对,是介词,“为”当介词讲时应怎样读呢?
生:除了表被动时,其余读“wèi”。
生:“宴平乐”中的“乐”是读lè还是yuè?
师:你可以看一下注释。
生:注释上说“宴平乐”是个地名,那应该读lè吧。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问题?没有了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多媒体展示重点字音和词义)
将进酒qiāng金樽zūn岑夫子cén钟鼓馔玉zhuàn恣欢谑zì xuè千金裘qiú
师:找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并且解释一下这几个词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
(学生读词、释词)
师:字音和词义我们读准了,疏通了,下面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试着读一遍这首诗。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做好点评的准备,点评时可以从读音是否准确,感情把握的如何等几方面来考虑。
(一位学生站起来读全诗)
师:哪位同学能给她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她读得太快了。
师:噢,这是节奏的问题,字音读得怎么样?
生:挺准确。
师:感情表达呢?
生:还不错吧。
师:听着挺勉强的。(生笑)那你觉得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读?
生:我感觉应该用很豪放的感觉读,很有气场的样子。
师:其他同学什么意见呢?
生:我觉得应该用一种喝醉酒的感觉去读。
(学生大笑)
师:怎么才能读出喝醉酒的感觉?
生:就是该拖音的要拖音等等。
师:那你能示范一下吗?
(学生示范读几句诗)
师:看来这酒量挺大,一时半会儿还喝不醉。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意见?
生:我觉得应该把心中的那种怨愤和怀才不遇的感情读出来。
(学生读最后几句)
(学生鼓掌)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我想试着读读全篇。
(学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投入。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有人认为应该用豪放的语气读,也有人认为应该表达出内心的那种悲愤,那到底这首诗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我前段时间看“百家讲坛”栏目,其中康震教授在《品李白》中说,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后的李白内心更显得丰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文本,一起去品味这首诗中到底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个环节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提示:内容+手法+情感)
(“品味”环节约二十分钟)
(多媒体展示:的李白)
(板书:李白)
(学生分组讨论)
师:好了,大多数小组已经讨论结束了,哪个小组的代表想第一个发言?
生:我们小组读到了一位“自信”的李白,我们从“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能读出来,也就是说即使我不做官了,也可以从在他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师:也可以说诗人即使被贬官了,也依然很自信。那么诗人是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来表达的呢?
(板书:自信)
生:直抒胸臆。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直抒胸臆”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生:能更直接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感情更加强烈。
师:我记得文学评论家沈德潜曾经这样评价李白,“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的写,李白只需张口喷出胸中之气即可”,大概说的就是“直抒胸臆”的妙处。
师:那同学们谁能把这句诗中表达的这种“自信”的感情读出来呢?
(学生读“天生我材必有用”)
师:读这一句哪几个字应该重读?
生:“必有用”“还复来”
师:我们全体男同学挺直腰板再读一遍。
(全体男同学大声读这一句)
师:其他组还有什么意见?
生:我们组通过诗的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读到了一位悲伤与无奈的李白。这两句运用比兴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写“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和“秋思白发”朝暮之间的变化,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悲伤和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
(板书:悲伤无奈)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了一种诗歌的表现手法叫什么?
生:比兴。
师:诗人以什么起兴?
生: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起兴。
师: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起兴,你还能说作者悲伤吗?
生:虽是一开始写了壮阔之景,但下句确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生:我认为他是用了“反衬”的手法。
生:我认为诗人是用“夸张”的手法。他本身是很豪放的,所以一开始用了这样的写法,但后来想到现实,就有些悲伤了。
师:很好。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得出这两句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应该读的高亢一些,“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该读的低沉一点。
我们找个同学试着读读这两句。
(学生读这两句)
(学生鼓掌)
生:我们组读到了一位“洒脱”的李白,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能看出来,这句写了心情愉悦的时候,要尽情的喝酒,不要拿着空杯子对着月亮。
(板书:洒脱)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得意”的感觉读出来。
(两个学生分别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生:我们读到了一位“矛盾”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句表达了作者想一直醉下去,不愿醒来,以此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怀才不遇,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作者的消极反抗和矛盾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师:这位同学说诗人是“消极反抗”,其他同学是什么意见?
生:我觉得能读出消极,前面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诗人痛饮狂欢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生:我不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意见,我读到了一位“豁达”的李白,从“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可以看出来他在金钱上很看得开。
师:只是在“金钱”上很看得开吗?
生:不是,在很多问题上都能看得开,比如对待做官。
生:我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表现了李白怅然的心情。
生:我觉得他能够自己寻找快乐,把所有的烦恼扔到脑后。
生:我认为“人生得意须尽欢”就是体现了一种消极情绪,对我们现在来说就像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生:我认为就是消极,甚至是轻生,你看那一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写这首诗时是被皇帝“赐金放还”八年了,他渴望去做官,渴望去建功立业,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于是他就不愿意醒了,试想一个连理想都被掏空的人,能不愤恨吗?能不愁苦吗?于是他发出了史上“轻生”的最强音——“将进酒,杯莫停”。(生笑)
生:我认为李白是一个“寂寞”的人,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能看出来,满腔的一腔热情却得不到重用,所以他还说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是说他自己也很寂寞,正因为这样他才说“但愿长醉不愿醒”。
(板书:寂寞)
师: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仅能看出他“寂寞”,而且还能看出什么?想想这里的“钟鼓馔玉”代指什么?
生:功名利禄。所以能看出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蔑视权贵”的人。
师:诗人既然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为什么在下一句却只提到了一个人——曹植。
生:因为他们的经历相似,都是怀才不遇。
师:曹植是遭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而李白也曾有“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样的感叹。
师:我们根据同学们的争论来看一看这个问题,“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同学们想一想李白最“得意”的事儿是什么?
生:“喝酒”“写诗”“做官”
师:做官是为了什么?
生:报效祖国。
师:我们说知人才能论世,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李白的人生经历。
(多媒体展示李白主要经历)
14岁立志“济苍生,安社稷”
24岁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42岁入长安,供奉翰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44岁被排挤“赐金放还”
54岁“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
56岁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61岁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还
62岁卒
师:通过李白的主要经历和我们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知道李白从一开始就抱定了“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和抱负,立志要报效祖国,那么大家想想李白为什么说“与尔同销万古愁”呢?你认为他“愁”什么?这种愁为什么又会是“万古愁”呢?
生:我觉得是他怀才不遇。
生:我认为他还愁“人生短暂”。
师:那为什么作者说“怀才不遇”“人生苦短”是“万古愁”呢,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有如此之愁?
生:屈原
生:苏轼
师:苏轼是李白之后的人物,应该说历史验证了他这种说法。
生:孔子。他面对时光流逝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师:包括前面提到的屈原也是怀才不遇,自投汨罗,刚才说的苏轼也发出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呼喊,还有后来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也慨叹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可见,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共同的心结。一生如此大起大落,怀才不遇,人生苦短,纠结在李白的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灵。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态,在貌似消沉的表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颗积极入世的火热的心,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道出了他的人生宣言,所以,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下面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大家来读一遍这首诗,然后同学们也读。
(板书:悲壮)
(教师朗读全诗)
(学生朗读全诗)
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实,李白不仅借酒来消愁,而且赋予了酒更丰富的内涵,我们一起来看另外两首李白早期写到酒的作品,通过比较看看他喝酒的态度及感情的发展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然后再交流。
(“深味”环节约十分钟)
(多媒体展示问题:比较《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将进酒》中诗人饮酒态度及感情变化。)
(学生阅读、分组讨论。然后交流)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一首《南陵别儿童入京》,表达的是作者激情洋溢和愉悦的心情,因为这首诗是在他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时写的,他觉得他的理想能够得到实现了,所以他很高兴,最能表现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学生齐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一句)
生:第二首《行路难》是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时所做的,我感觉有一点愤懑,“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一句能体现他饮酒的态度,但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是表达了作者那种自信。
(学生齐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句)
生:写最后一首《将进酒》是作者被“赐金放还”达八年之久了,这时喝酒就是“会须一饮三百杯”了,感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尔同销万古愁”。
师:从这三首诗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嗜酒的李白,一位感情矛盾而又复杂的李白。(多媒体出示龚自珍对李白的评价)龚自珍说: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可以读出庄子般潇洒飘逸,可以读出屈原那样的倔强不屈,他一生与酒如影相随,高兴时喝酒,彷徨中喝酒,失意后喝酒,但无论他如何高兴,怎样彷徨,多么失意,他始终没有放下“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这就是我们的李白,即便是被“赐金放还”八年之后,他也绝没有沉溺于酒池,如同行尸走肉,也没有避世退隐,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更没有卑躬屈膝,充当权贵的走狗,他喝酒喝得痛快,做人做的更坦荡,借酒挥洒才情,抒发愤懑,展现乐观自信,凭着一身傲骨化哀伤为洒脱,化忧愤为豪放!下面让我们全体起立,尝试背诵全诗,再次去感受“诗仙”之才情,“酒仙”之豁达!
(学生全体起立背诵全诗)
师:下课。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08-01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07-01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308-29
《将进酒》课堂实录07-02
李白《将进酒》教学实录(精选6篇)02-24
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08-27
将进酒课堂教学导案04-19
《离骚》课堂教学实录04-12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