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唯美小故事

时间:2023-11-25 12:26:09 秀雯 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雪的唯美小故事(通用10篇)

  谁都知道,雪是水的一种晶体形态,形成的过程很复杂,古代人对雪的科学知识方面不是很了解,却留下了许多雪的传说和故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雪的唯美小故事,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关于雪的唯美小故事(通用10篇)

  雪的唯美小故事 1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雪是纯白的东西。

  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盐一样。

  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

  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

  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

  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砂子一样。

  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最后,他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砂。"

  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我们很难让他知道雪,像雪这种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无法明明白白过,那么,对于无声无色、没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达呢?

  我们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我们要听黄莺的歌声,就要坐到有黄莺的树下。我们要闻夜来香的清气,只有夜晚走到有花的庭院去。

  那些写着最热烈优美情书的,不一定是最爱我们的人;那些陪我们喝酒吃肉搭肩拍胸的,不一定是真朋友;那些嘴里说着仁义道德的,不一定有人格的.馨香;那些签了约的字据呀,也有抛弃与撕毁的时候!

  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就像我们站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说,就知道雪了。雪,冷面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

  雪的唯美小故事 2

  南方下雪,通常会伴着刮风。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由于我是早产儿,小时候体质特别差,轻飘飘的,是同龄孩子里个头最小的。撑着一把大伞,把整个人都罩住了,风一吹就把不住(童年对风的印象屡屡是“可怕的狂风,末日的狂风”,其实比之北方的风完全是小case)。有时候是一边走一边哭一边和风作艰苦卓绝的斗争。妈妈可能会出现在我的面前,牵着我冻冰了的手,轻松的抵御着“狂风”,把我护在温暖的角落。这是我印象里最温情的画面之一。

  “妈妈,我走不动了,跟不上你。我的脚小,你的脚大。你要是背我的话,我们会早一点到家。”(唉,我真是擅长耍赖)

  “真的走不动了?你猜猜晚上吃什么。”妈妈很了解我,善于调动我的积极性。

  “晚上吃什么?”这是我小时候放学后最关心的事情了,当然,也是我现在每天最关心的事情:

  “你喜欢的豆酱焖肉呢,正在锅里冒着热气。”

  “妈妈,我们快点回家吧。你快点走,我小跑。”

  “走得动了?”“走得动!”换妈妈跟不上我了。

  豆酱是妈妈自制的,颗粒分明,有着浓郁的`酱香。遇到刮风下雪的日子,妈妈就炒点五花肉片,加上满满的几勺豆酱和几片红辣椒,焖在蒸好的米饭上,然后出门接我回家。待到吃饭的时候,酱汁与肉片的香味已经互相渗透,香味绵长,再舀一点酱汤淋到米饭上,更加美好了,说唇齿留香一点也不为过。可惜,豆酱焖肉只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了。下雪天有可口的晚餐,全家围炉而坐,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真好。于是我变得对下雪天又讨厌又喜欢了。

  雪的唯美小故事 3

  有一次,东晋名士谢安召集谢家子弟谈诗论文。忽然天降大雪,谢安想借此考考他们,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子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却不以为然:“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时的谢道韫年岁尚小,以柳絮来形容飞雪,实在是形神兼得,谢安大为赞赏。

  因为这个故事,谢道韫也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之一,而才女的`称法也因之多了一个“咏絮之才”。

  雪的唯美小故事 4

  北宋的一个雪天,杨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

  但他没有贸然上前推开半掩的.屋门,只是恭立门口,静候程颐醒来。

  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

  程颐醒来时,门外雪已有一尺深,再看二人,大为感动,从此更加尽心教导。

  后来杨时果然不负重望,得老师真传,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独成一家,世称“龟山先生”。从此,学问史上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尊师重道也有了更形象的代表。

  雪的唯美小故事 5

  汉代的.某年冬天,洛阳遭遇罕见的大雪,雪灾导致很多人外出行乞。

  洛阳令在视察灾情时,来到袁安家门口,只见积雪如故,以为人已被冻死,急忙命人除雪进屋查看。却见袁安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洛阳令很是惊奇,问道:“你为何不出来乞食?”

  袁安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饿,我怎么可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令为之感动。

  后来,洛阳令上表举荐他为孝廉。袁安从此踏上了仕途,终成一代名臣。

  后人把这种宁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有气节的文人称作“袁安困雪”或“袁安高卧”、“袁安节。”

  雪的唯美小故事 6

  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徽之(字子猷),一次从酣睡中醒来。当他打开窗户,看到一地洁白。于是,诗性大发,吟起了左思的.《招隐诗》来。

  吟着吟着,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而这时的戴逵却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

  于是他立马动身,连夜乘小舟前往。

  经过一夜,他也来到了戴逵家门前。然而,他却突然折返。

  后来,有人问他这又是为何?他答:“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前往,既然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非得要见戴逵?”

  率性而为、洒脱不羁,魏晋风度由此可见一斑。

  雪的唯美小故事 7

  晋代,有个叫孙康的书生,幼时家贫,无钱买灯油,不能夜读,只有早早睡觉。

  他觉得这样白白浪费掉时间,非常可惜。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几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照出来的,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

  他回屋拿书,在雪地中一试,果真可行。

  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便在雪地上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跑。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如此。正是这种苦学的'态度,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终成一位饱学之士。他也成为天下学子的楷模。

  雪的唯美小故事 8

  王伟是快乐超市的业务员,妻子是收银员,女儿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这在小城里是个让人羡慕的小家庭,可是,再好的家庭也有它的遗憾。

  王伟年幼丧父,是母亲把他拉扯大的.,现在,王伟好过了,母亲应该享福了,她却得了早期痴呆症,经常犯迷糊,说话颠三倒四不说,常常还不知冷热,这让王伟很头疼,有时,王伟甚至闪过一个念头:唉,这真是个累赘。

  王伟和妻子一商量,就将母亲送到顶楼去住,这样,母亲就不会打扰他们的生活了。当然,王伟并不是不孝,他给母亲顶楼的房间装了彩电,在阳台上种了几盆花,还放了个煤炉,母亲可以看电视、浇花、兼着烧热水,每天这样过着,倒也相安无事。

  王伟想:房屋开发商想得真周到!七层楼房,顶层不好卖,他们就来个"买七送八",在七层上再加盖顶楼,有一个房间和一个大阳台,既可以供来客住宿,夏天晚上还可以在阳台上乘凉,无意间还帮王伟解决了这个大问题。

  自从把母亲安置到顶楼住以后,王伟夫妻俩就几乎没上去看望过母亲,一来夫妻俩工作忙,二来嘛,母亲住在楼上也无声无息、太平无事,王伟也放心。

  这年寒冬的一天夜里,人们吃过晚饭,就早早地偎到床上看电视去了。

  下半夜,王伟听见外面有什么东西破裂的声音,疑惑地推醒妻子,问:"外面是什么动静?好像有什么东西塌掉了?"

  妻子听了听,说:"别理它,又不是我们家。"说完就又睡去了。

  可是这晚王伟被窗外的声音闹得心神不宁、怎么也睡不着,他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着,心情越来越坏:几天前单位会餐,有个外号"半仙"的同事小张要给他测字,随口说了个"宋"字,小张故作惊讶地说:"哎呀,你别不高兴,这个字不吉利。你看,上面是家,下面是木,意思是家里有木头,是不是家里有个木头一样的人?"他不能忍受被人嘲笑,当时就拂袖而去。

  想着想着,王伟翻来覆去更加睡不着,他决定要把母亲送走,哪怕是送到养老院去也行,明天就行动!

  雪的唯美小故事 9

  天终于亮了,外面吵吵嚷嚷的。王伟急忙起床,拉开窗帘,见外面白茫茫一片。

  原来,昨晚雪整整下了一夜,到现在仍纷纷扬扬没有停歇。

  对面楼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成了一个个雪堆;他推开窗户往下看,看见几乎所有人家窗户上的雨篷都被雪压塌了,原来昨晚听到的就是雨篷塌掉的声音;他赶忙抬头看看,发现自家的雨篷竟然是好好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

  正纳闷着,女儿推门进来,说:"爸,下好大雪呢,奶奶在楼上会不会冷?"

  王伟正想着雨篷的事,没有理她,女儿"哼"了一声,转身就往楼上跑。

  不一会儿,女儿在楼上叫道:"爸爸!快上来!"

  王伟上到顶楼,他一下惊呆了—雪花飘飘的阳台上,母亲穿着破旧的棉衣,手里拿着喝水的塑料杯,从煤炉上的壶里接了热水,靠着阳台栏杆慢慢地往下面的雨篷上倒,寒冷的`雪风中,母亲的手颤抖得厉害,但她似乎忘却了这一切,安详而专注地倒着热水。

  一杯倒完,母亲回过身,准备再去接一杯热水,忽然看到儿子,母亲有些惊慌,她看看儿子,又看看杯子,手足无措地说:"我、我不是故意的,半夜里,雪下得很大,我怕雪压塌了雨篷,就往上浇热水,心想一浇热水雪就化了,就不会压塌我们家的雨篷……是不是倒水的声音把你们吵醒了?我、我真不是故意的,唉,我真的是老不中用了!"

  "妈!"看着母亲满脸皱纹,还有一头、一身的雪,王伟再也忍不住,眼泪涌了出来。

  阳台上,王伟紧紧抱着母亲,任凭寒风萧萧,飞雪飘零。

  雪的唯美小故事 10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因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

  为了让他投降,单于断绝他的饮食,并将他幽禁在大窖里。

  幸而天降雨雪,孙武就用雪就着毡毛吃下,坚持了数日。匈奴人见他活下来,便以为是神的旨意,于是改为将他发配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

  也正是在这种意念和决心的`支撑下,苏武在匈奴呆了19年而不失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景仰。

【雪的唯美小故事】相关文章:

雪小散文2篇06-22

飞翔的故事寓言小故事06-23

寓言小故事11-16

童话小故事12-11

经典寓言小故事11-07

寓言小故事【精选】12-13

读书小故事05-28

经典童话小故事06-10

柳宗元的小故事12-07

早会小故事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