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古诗文学习的质与量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高古诗文学习的质与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因为它包容着这个国家、民族遵奉的信仰、价值观、风情和习惯,它的应用水平体现和直接影响民族的教育、文化和素质,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结,弘扬民族文化都有极强的凝聚、教化作用。经典古诗文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习它本身就是学习民族传统文化。
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1948年2月,英国汉学家德和美在担任牛津大学汉学教授的就职演说《中国——人文学术之邦》中便谈到:“至少到1750年为止,中国书籍的数量超过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后来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也引用了这一说法。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学习、理解它。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1956年我上高中时,正好赶上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科书启用,语文课文学和汉语分科。文学从诗经、论语、左传、孟子、楚辞、战国策、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明清小说,还有各时期文学史的概述。汉语讲它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语法。一年半的语文学习使我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和汉语基本知识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了解。我认为,这些古典文学和汉语的基本知识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当时很多诗文都背诵了,终身受用。我大学虽然念的是中文系,但古文和汉语的那点底子是在高中打下的。花一年半语文课的时间打下这个基础非常值得。我至今还很怀念那一年半的语文学习,怀念那套统编教材。我认为,每个中国学生,都应在中小学阶段具备最基本的传统文化素养。
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经典古诗文学得太少,而且不系统,对中国古典文学形不成完整的印象,古文基础太差。对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古诗文都看不懂,何谈对它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把自己的根本文化忘掉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这不是危言耸听,事实正是这样。
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热爱它,学习它,弄懂它,并且发扬光大它。在这方面,中小学各个学科都责无旁贷,而语文学科更能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光喊口号不行,一定要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教育部研制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此已有具体安排。我认为,首先要有数量的具体要求,才便于落实和检查,同时要有质量的要求。要处理好古今中外的关系,我们不是为学习而学习。既然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和精神命脉,我们学习它,就完全是古为今用,不必担心厚古薄今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习,古文过不了关,就很难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就要断层,后继乏人。每个民族都是首先学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本民族的文化都学不好,借鉴外国文化也就没有了根基。我们中小学优秀古诗文学习本来就不多,是要加大分量的问题,而不是进一步削减的问题。年轻时记忆力强,多背诵一些优秀古诗文,终身受益,应该提倡。
确定经典古诗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例,一是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二是要考虑需要,包括如何学才能“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何学才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应用古诗文打下基础。对经典古诗文,只要我们的青少年真爱,真学,真懂,并能发扬光大,它就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扩展:古诗文学习技巧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脱离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以上三点是语文复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法,重视预习、字不离句句不离章、牢记文言句式是三大法宝。
【提高古诗文学习的质与量】相关文章:
简述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12-04
学习古诗文的方法11-25
提高执法监察质效的几点思考散文05-04
关于诵读激活古诗文学习11-27
古诗文网古诗文经典传承12-02
精选的经典古诗文12-01
古诗文经典精选12-02
经典古诗文精选12-02
经典的古诗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