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沧海》学案一等奖
《观沧海》学案一等奖1
学习目标:
1、回忆汉乐府的相关知识。
2、朗读并了解诗文大意,背诵诗歌。
3、尝试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背诵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读:
走近曹操和他的作品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课堂探究导学
1、《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分别描绘出大海怎样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全景,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表现了大海充满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上景色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壮气势。
2、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三、当堂反思
《观沧海》学案一等奖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阅读,把握朗读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古文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诗歌宏伟壮丽的景象,把握诗人宏伟思想。
【学习难点】
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学习方法】
诵读、分析、点拨.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作者,字,时代,三国时期的家家家曾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
2、背景: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3、本诗中易错字
碣澹竦峙丛生丰茂萧瑟咏志
4、运用想象,描绘出诗中大海的景象
5、翻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并赏析
(二)预习检测:
(),以观沧海。水何(),山岛()。
树木丛生,百草()。秋风(),洪波涌起。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
(三)课内探究:
1、诗中哪些语句是实写?哪些语句是虚写?写出大海的什么特点?
2、理解课文:
(1)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让人仿佛看到曹操登山望海的形象的句子:
(2)动静结合,总写沧海全景的句子:
(3)逼真地表现大海波澜壮阔气势的句子:
(4)让让人真切感觉大海无风三尺浪的句子:
3、诗的结尾有“咏志”二字,那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诗中哪些句子可以表现全诗的主旨?
(四)拓展延伸
1、曹操诗歌的风格:
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2、经典诗歌: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五)训练检测:
1、水何澹澹,2、,洪波涌起
3、,若出其里。
4、总写大海,写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的诗句
5、表现了大海的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6、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出自己博大的胸襟或远大的抱负是的诗句
【教学反思】
《观沧海》学案一等奖3
一、导入(3分钟)
1、当冰山带着眩目的荣耀,渐渐融化,/你开阔的前额便从无边的浩淼中升起。/在这个漂泊的世界里,心像铁锚一样下沉,思考却升上浪巅,额际的皱纹,与海平线震颤,起伏。/我看见曾经雕塑过你风暴和巨浪的指纹,读海的语言,风的语言,水鸟的语言。/大海以幽深和苦涩日夜洗涤,摇撼。/生命逐渐冷却,旋涡陡然转动,雄鹰守侯崖岸,/听,大海的呢喃!(音乐:海浪声音起)
2、1800年前,一位53的老人站在了渤海岸边,凝神静想,回忆往事如烟;心潮澎湃,敢问前程坦然。1800年后的今天,我们用文字和他交谈,一起走进他的密语心田。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观沧海》。
4、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曹操?
二、通读(11分钟)
5、通读:
⑴读读诗题,读读诗。(齐读、自读)
⑵背背诗。(自背、查背、背给同桌听、查背3~4人、齐备)
⑶看看字怎样写。写诗。(黑板上8个竖线,7个人一人一句)(订正)
⑷吟诵。
一起读,带着感情。(在背景音乐下朗读,3~5个人)
说说读诗后的感受:印象,感觉,评价,体会,感悟都可以。(3~4个人)
6、小结:叙事、写景、感慨。
在作者的笔下,海水是多么的美呀!它摇曳不定,波浪滔天,苍苍茫茫,一片浑然。
三、解疑(20分钟)
7、学生们有不会或不懂的吗?(在前面作好标记)
(重点解决的问题:生词。翻译。)
8、连起来读,自己说说意思。(同桌互动)
9、小结:鲁迅称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历史上,这是第一首山水诗。大海是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但作者却把它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情。全篇从大处着墨,通过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雄伟恢弘的景象,着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赋予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寄予着作者很深的感慨。(穿插背景)
提问:谁能说说作者的感慨?或者感受?
总结:作者宏观纵览,所见者大。海水、川岛、树木、百草、日月、星汉。(板书)
视野宽阔、粗线勾勒。
真可谓:巨眼睥睨万物,胸中自有天下。
总结:“澹澹”蕴涵了动荡不息的力。
“耸峙”蕴涵了挺立不摇的力。
“丛生”蕴涵了竞争不伏的力。
“丰茂”蕴涵了旺盛不息的力。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更蕴涵着宇宙造化的热烈奋发的伟力。
这一切,都仿佛跃动迸发于浩淼无涯的沧海之中。不,是跃动迸发于作者广阔的胸怀之中。
四、体悟(10分钟)
10、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来谈谈感受、收获。比如:可以画简笔画、写解说词、翻译、说说作者的观察角度和顺序、或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改写成散文、朗读、写一段评价的文字、给曹操写一封信、给渤海风光影片写文字脚本、表演、等等。(画──翻译──朗诵──信……等等)
五、结论(1分钟)
作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大海寄托了一种胸怀,高山也许是一种象征吧!
真可谓:
水天一色,登高景现心亦远;风月无边,望海神明气不凡。(板书)
同学们可以可后思考:作者是在一天中什么具体的时间来观沧海的呢?(下课)
《观沧海》学案一等奖4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培养语感;
3、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方法:
朗读法、品味法、情境联想法、讨论探究法、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青春我做主,走进《观沧海》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预习:资料链接:①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②作家作品:曹操今存诗二十首,都是乐府诗。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其散文《让县自明本志令》表现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雄伟气魄和深谋远虑。行文通脱,挥洒自如,对魏晋南北朝的文风有积极影响。
给加点的字注音:碣石、澹澹、竦峙;解释实词“东、何、至”和虚词“以、之、其”
(2)思考本诗朗读的节奏、重读、语气、语调(在书上标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品读诗歌。
(1)读前两句,找出诗歌用哪个字领起景物描写的?默读全诗,说说全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都是实写吗?
(2)分析诗中的形容词和动词,说说沧海的`整体特点。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3)用近义替换法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培养语感。
例如:“观沧海”改为“观大海”好不好?最后一句改为“幸甚至哉,一统天下”好不好?
用还原替换法推敲品味诗歌语言,培养语感。
例如: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还原为秋风下实际所见的“树木凋零,百草枯敝。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可好些?
温馨提示:解放思想,深入地品读诗歌;有困惑写下来;大胆地与同学、老师讨论你的感悟和困惑,扩大视野,加深对诗歌的解读。
(二)交流展示------课堂亮剑,解读《观沧海》
展示经典成果,展示青春,展示自己!相信自己,最棒的就是你!
1.朗读展示。 2.诗歌解读展示。 3.学习感悟与困惑展示。
(三)激情背诵-----落霞与孤鹜齐飞
(四)检测与提高------牛刀小试
1、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拓展:请找出2~3例登高观景的诗句或文段。
3、质疑与研究:将你依然存在的疑问写下来,并继续探究。
【《观沧海》学案一等奖】相关文章:
观沧海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14篇)07-08
观沧海的鉴赏06-09
《观沧海》原文09-05
观沧海(曹操)01-16
观沧海的赏析08-22
观沧海的意思06-12
观沧海译文06-12
曹操的观沧海06-12
《观沧海》译文10-21
观沧海说课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