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案

时间:2023-04-19 17:37:22 观沧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沧海》教学案

  《观沧海》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分享《观沧海》学案及教案。快来看看吧!

《观沧海》教学案

  《观沧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曹操,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诗中“澹澹”,“竦峙”,“星汉”等文言词;

  2、有节奏、有感情的熟读朗诵诗歌;

  3、整体感知,翻译、理解诗歌内容;

  4、初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资料链接】

  关于写作背景: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自主学习】

  1、走近曹操和他的作品了解曹操,积累他的有关文学常识。

  2、填空:《观沧海》选自《 》是乐府诗《 》的第一章。作者是 ,字 ,是 时期的 家、 家和 。他的诗以 见称。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 ) 竦峙( ) 澹澹( ) 萧瑟( ) 哉( )

  4、有节奏、感情地朗读课文。

  5、翻译诗歌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注意掌握以下这些词的意思:沧海、临、以、何、澹澹、竦峙、萧瑟、洪、日月之行、星汉、歌、咏。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用简笔画大致勾勒出你所看到的景。

  【合作探究】

  1、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2、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

  3、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4、实景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虚景能把我们带进一个极其开阔,博大胸怀的境界,你能悟出诗人写实虚景的感情吗?“咏”什么“志”,用什么手法表达感情的?

  5、这首诗歌有哪些“美点”呢?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观沧海》和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谈感受: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学习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谈谈。

  《观沧海》教案

  【教学目标 】

  1、积累诗词中的字词,特别是现在很少出现的文言词。如“澹澹”,“竦峙”,“星汉”,能背诵默写这首诗。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能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寄情于景的写法,激发为理想奋斗的豪情壮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配乐朗诵的 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我们先闭上眼想象一会儿,然后用一个词归纳你心中“海”的印 象。(学生说)

  引导:海是神秘的`,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恬静温顺,每一个看海的人感受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会用同一个词形容海:壮阔。是啊,与海相比,人真是太渺小了。今天,我们 将学习一首观海抒情的著名诗 篇──《观沧海》,细读这首诗,去感受诗人心灵的震颤,诗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二、初读感悟

  1、听课件录音范读。注意字音。

  2、请学生相互提醒应注意的生字生词。(暗含了找,说,练的过程,这一步不必老师提醒,字数很少,学生相互提醒,记忆更深)

  3、学生自由朗诵一遍,注意看课下的注释。

  4、抽学生配乐朗诵(课件展示画面)。(二至三人,抽学生点评。)

  5、学生小组内讲述初步理解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还可相互提问考查字词或是诗句意思)

  三、精读理解

  1、课件展示: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

  2、字词疏通。沧海,临,以,何,澹澹,竦峙,萧瑟,洪,日月之行,星汉,歌,咏。

  3、内容层次理解。这首诗写了几方面怕内容。( 课件展示明确)

  4、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抽学生评价自己的理解,以“我原来认为……,现在我明 白了……”的句式讲述自己理解的改变。)

  5、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

  6、学生讲述:我最喜欢朗读的诗句是……,因为……

  四、品读探究

  1、提出探究的问题,可补充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内容方面:

  ⑴诗从看到了哪些景象?你能按照他看的顺序叙述吗?

  ⑵诗人产生了哪些联想?

  情感方面:

  ⑴文中哪个词是大海留给诗人的最初体验?

  ⑵澹澹再现了海水浩渺动荡的神韵,“何”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千古传颂的绝句。

  ⑷想 象诗人写作时的情景,思考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

  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与景的交融。边读边理解,理解后再读。

  2、你曾经在什么自然景物面前产生过豪壮的情感?(意在培养学生融情于 景)

  师可引导自己的经历(如:在高山悬崖边,俯视山谷,看鹰在谷中盘旋,然后飞过远山,产生了要走出大山的想法)

  五、小结拓展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诗歌景中有情,情寓景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你能说出古代一些写景抒情的诗句吗?说说它们都主要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课内交流或布置课外搜集)

  2、写一篇表达自己豪情壮志的诗歌或散文,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方法。

  六、齐诵结束(或背诵结束)

【《观沧海》教学案】相关文章:

《观沧海》学案12-21

《观沧海》学案一等奖12-13

《观沧海》原文01-26

《观沧海》教案12-17

观沧海的诗意01-08

观沧海教案11-02

曹操的《观沧海》03-11

观沧海的鉴赏06-09

《观沧海》原文09-05

观沧海(曹操)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