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赏析

时间:2024-06-28 10:15:13 许清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展现了一幅春暧花开、莺歌蝶舞、生意盎然、恬静宣人的画面,诗人陶醉于春光、其乐也融融的神情充分表现在字里行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

  稠花乱蕊畏(一作裹)江滨,行步欹危实(一作独)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白话译文

  其一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其二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其三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其四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其五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其七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②彻:已,尽。

  ③颠狂:放荡不羁。颠,即“癫”。

  ④南邻:指斛斯融。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⑤旬:十日为一旬。

  ⑥稠:密。畏(wēi):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

  ⑦行步:脚步。欹(qī):歪斜。实:一作“独”。

  ⑧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

  ⑨料理:安排、帮助。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⑩多事:这里有撩人之意。

  送:打发。生涯:生活。

  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少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县志》载,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

  可怜:可爱。

  盏:一作“锁”。

  佳人:指官妓。秀筵:丰盛的筵席。

  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懒困:疲倦困怠。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爱:一作“映”,一作“与”。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爱:一作“看”。肯:犹“拼”。一作“欲”,一作“索”。

  纷纷:多而杂乱。

  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无人赏识的淡淡的哀愁。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杨伦评道:“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杜诗镜铨》卷八),可谓肯綮。明王嗣奭也说:“其五: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杜臆》卷之四)如果说七绝句前四首是在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的话,那么,此首(其五)却表达出爱花、赏花时的喜悦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写,造成了节奏的起伏变化,给人以新奇的美感。这种喜悦之情,并未戛然作结,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后延伸;以致在下一首,达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它,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情感过渡,而显得美中不足。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春,当与《绝句漫兴九首》作于同时前后。上元元年(760)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名家点评

  其一

  明·李沂《唐诗援》:漫兴寻花,颠狂潦倒,大有别致奇趣,想见此老胸中天地。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妙(首句下)。钟云:味此七字,方知“恼不彻”三字之妙,作诗文亦有此景(“无处告诉”句下)。

  明·王嗣奭《杜臆》:第一首“花恼”,其二“怕春”,皆反语;而“行步欹危”亦根“颠狂”来,“颠狂”根“恼”与“怕”来。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走觅南邻爱酒伴”二句,冯云:“南邻”已出,洗题中“独”字。“独空床”三字,见其醉卧时多,顶出“爱酒”,妙绝。

  清·杨伦《杜诗镜铨》:首二句绾下六章。止一酒伴,又寻不着,明所以独步寻花之故。蒋云:着一“恼”字,寻花痴景,不描自出(“江上被花”二句下)。

  其二

  宋·吴可《藏海诗话》:老杜诗云:“行步欹危实怕春。”“怕春”之语,乃是无合中有合。谓“春”字上不应用“怕”字,今却用之,故为奇耳。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裹”(按“畏”一作“里”)字下得奇(首句下)。钟云:“恼不彻”,莫作“恼”字看;“实怕春”,莫作“怕”字看,皆喜极无奈何之辞,各下二句,正是消遣发付此两字妙处。

  明·王嗣奭《杜臆》:诗酒而曰“驱使”,白头人而曰“料理”,俱是奇语。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上二,言花满而“畏江滨”。非“畏江滨”,实以老而“怕春”也。春即从“花蕊”见出,语势曲甚。

  清·杨伦《杜诗镜铨》:惨语不免逗出(“行步欹危”句下)。旋自镢张得妙(“诗酒尚堪”二句下)。

  其三

  明·王嗣奭《杜臆》:红花、白花,人所不屑道,而添上“多事”,便奇。

  清·黄生《杜工部诗说》:假喜为嗔。

  其四

  明·王嗣奭《杜臆》:变烟花为“花满烟”,化腐为新。

  其五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予在成都,偶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盖谓僧所葬之塔。于是乃悟杜诗“黄师塔前江水东”之句。

  明·陆时雍《诗镜总记》: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矣。杜子美云:“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余以为深浅俱佳,惟是天然者可爱。

  明·陆时雍《唐诗镜》:老性风骚自别。

  明·王嗣奭《杜臆》:“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吴论:此至黄师塔前而作。春时懒倦,故倚风少憩。师亡无主,则深、浅红花,亦任人自赏而已。朱注:叠用“爱”字,言爱深红乎?抑爱浅红乎?有令人应接不暇意。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两“爱”字有致。

  清·杨伦《杜诗镜铨》:并传出春光之神,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

  清·黄子云《野鸿诗的》:(七绝)龙标、供奉擅场一时,美则美矣,微嫌有窠臼……往往至第三句意欲取新,作一势唱起,末或顺流泻下,或回波倒卷。初诵时殊觉醒目,三遍后便同嚼蜡。浣花深悉此弊,一扫而新之;既不以句胜,并不以意胜,直以风韵动人,洋洋乎愈歌愈妙。如《寻花》也,有曰:“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又曰:“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方悟少陵七绝实从《三百篇》来,高驾王、李诸公多矣。

  其六

  宋·苏轼《东坡题跋》:此诗虽不甚佳,可以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故仆喜书之。

  明·王嗣奭《杜臆》:其六之妙,在“留连”“自在”,春光骀荡,又觉恼人。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师塔、黄家、殁存里异,但看春光易度、同归零落耳。故复有花尽老催之感。此三章联络意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黄四娘”自是妓人,用“戏蝶”“娇莺”恰合,四更胜三。

  清·杨伦《杜诗镜铨》:骀荡称情。

  清·宋宗元《唐诗笺注》:“时时舞”,故曰“留连”,“恰恰啼”,故曰“自在”。二语以莺蝶起兴,见黄四娘家花朵之宜人也。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黄四娘家花满蹊……”诗并不佳,而音节夷宕可爱。东坡“陌下花开蝴蝶飞”,即此派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二诗在江畔行吟,不问花之有主、无主,逢花便看。黄师塔畔,评量深浅之红,黄四娘家,遍赏万千之朵。少陵诗雄视有唐,本不以绝句擅名,而绝句不事藻饰,有幅中独步之概。

  其七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惺:此二语即是恼花怕春意(“不是爱花”二句下)。钟云:此首又生转一意。

  明·王嗣奭《杜臆》:有余味,不至落寞。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远注:末章总结,乃惜花之词。……繁枝易落,过时者将谢;嫩蕊细开,方来者有待:亦寓悲老惜少之意。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向来无数恼花,得此起二语道破。

  清·杨伦《杜诗镜铨》:明明供出,又不肯承认,妙(“不是爱花”二句下)。

  总评

  宋·何汶《竹庄诗话》:《禁脔》云:古诗有醇酽之气,《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云云。

  明·王嗣奭《杜臆》:此亦《竹枝》变调,而“颠狂”二字,乃七首之纲。觅酒伴而不值,所以独步寻花也。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远注:每首寻花,章法各能变化。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老杜七言绝句,在盛唐中独创一格,论者多所訾议,云非正派,当由其才力横绝,偶为短韵。不免有蟠屈之象,正如骐骥骅骝,一日千里,捕鼠则不如狸狌,不足为甫病也。然其间无意求工而别有风致,不特《花卿》《龟年》数首久推绝唱;即此诸作,何尝不风调佳致乎?读者故当别具只眼,不为耳食。

  清·杨伦《杜诗镜铨》:王阮亭曰: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刘须溪曰:每诵数过,可歌可舞,能使老人复少。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除了欣赏美景,我们对于如何学习古诗也有了一些尝试,这节课我想与同学一起再欣赏一首古诗,题目是——《江畔独步寻花》。

  二、新授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请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首先看看这首古诗是谁写的,你还记得他吗?你曾经读过他的哪些古诗?(简介作家,说出自己读过的作品。)

  (2)请你再看看今天的这首古诗,你自己能不能把它读出来呢?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同学们自读古诗)

  2.创设情景感受诗境。

  (1)小组之间互读诗文,说一说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2)这是一篇写景的诗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里的景色呢?这里的景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再读一读古诗。

  (3)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读,结合书上的注解自己先学一学。

  (4)把你的学习成果向旁边的伙伴做汇报。

  (二)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1.我们一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就随作者一同到江边走一走,看一看。

  (1)出示课件1。怎样的景象就可以和书中描写的诗句一样了呢?请同学们动手选择。

  (2)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古诗的意思。

  (3)现在是怎样的景象了呢?(充分理解“满”“压枝低”)

  (4)出示课件2。让同学感受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5)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古诗的意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想想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3.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

  4.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听。

  5.老师配乐范读后,也请学生配乐练习朗读。

  6.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思。

  7.总结:

  第一句:从整体上说花的样子。

  第二句:从局部说每枝花的样子。

  第三句四句:讲蝶莺对花的喜爱。

  (三)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1.请学生边看课件边背诵这首诗。

  2.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人背一句。

  三、练习

  1.请同学们想想,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呢?

  2.你也可以根据你的理解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

  四、总结

  黄四娘家的花长得非常茂盛,花枝花叶把小路都遮盖住了;数不清的盛开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腰。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似恋恋不舍一样,恰好这时,黄莺也发出了动听的叫声,真是自由自在的小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经离乱战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五、作业

  1.联系春游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再动笔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绘成一幅画。

  2.请你再找出一些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写在你们的好词好句本上。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学习了第5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整体是按照自己的设想去上的,但是还有一些地方不尽人意。

  第五课是我们这册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阅读本单元,享受美好的食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介意这个单元的总目标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根据我设定的目标做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由单元导读入手,然后回忆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1.读古诗:查资料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画出朗读停顿线;练习朗读古诗。2.明诗意: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悟诗情: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然后直接导入今天的新课,我自己觉得这样导入比较顺,而且整节课是围绕着这个方法讲解的。有了这一环节的铺垫,进行下面的内容就有了调理,这节课的主线就明确了。

  二、读古诗。

  首先让同学们介绍了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杜甫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谁愿意把自己昨天查阅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呢?这一环节中孩子们踊跃的发言,这和他们的充分预习是分不开的,足以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不仅能够让同学们充满自信的回答问题,而且课堂氛围比较好。同学们分享完后,我给他们播放了昨天晚上我自己录制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背着高山流水的古筝曲,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

  然后让孩子们读古诗,自己画出停顿线,练习朗读古诗。我用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停顿线,其他同学补充。这个环节有点乱,因为我对投影应用的不是很熟练,中间出了点小差错,浪费了些时间,有点手忙脚乱。孩子们的展示完后我出示自己画的停顿线,请学生读古诗,他们读的很有感情,尤其是李依轩的朗读,可以说是美美哒。接着播放了名家范读,让学生模仿读,最后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全班领读。经过多种方式读的训练,孩子们读古诗这一教学环节我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扎实的。

  三、明诗意。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全班展示的教学方式。预习的时候我给他们准备了预习卡,第二大题是词语的解释、第三大题是句子的翻译。我先让孩子们四人一小组交流二、三大题,然后小组分别展示第二、三大题。今天他们的展示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自始至终他们他们都有着团队意识,合作、展示都是一个也不能少,大家齐参与,虽然语言的组织上还是有些欠缺,但是我相信经过以后每节课的训练,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会更好的。

  四、悟诗情。

  首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古诗,并且思考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孩子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千朵万朵”的花,然后是“戏蝶”、“娇莺”,最后陈炅补充说还有“花满蹊”。 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及时的写上了板书,然后总结从“花满蹊”、 “千朵万朵”中我们能感受到花多,这是静态的描写;从“戏蝶——时时舞”、“娇莺——恰恰啼”中感受到了花美,这是动态描写,所以总结提升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这是单元目标要求中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的知识点的渗透。

  然后,我请一位同学配乐读古诗,其他同学结合诗句想象一下画面,吕化龙、蒋志晨上黑板画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同学们闭着眼睛听着音乐和我有感情的描述画面,我看到了孩子们陶醉的表情,在音乐的陪伴下他们说出了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最后,我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同学们欣赏,并且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基本都能说出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关于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很少想到。在这一点上,我进行了点拨,让孩子们联系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陈炅很快的就想到了这一点,这样我很开心,说明点拨很有效。

  五、课外延伸

  这个环节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活跃,很多同学都是直接背诵一到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我也给他们出示了厮守有关春天的古诗,这样就增加了课堂的厚重感,拓宽了知识面,做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我自己很喜欢这个环节。

  六、当堂小测

  在下课前的最后一分钟,进行了当堂知识的小检测,开会车说说本课重点字词的意思,请一节课都没有回答问题的杨凯志完成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是我上班以来第一次尝试着上古诗,以后的探索还有很多。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03-25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赏析08-04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08-08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词原文及赏析11-23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01-25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鉴赏08-04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01-20

杜甫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03-30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