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2 18:59:4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我要投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应该怎样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抓取边塞奇特的景象去感悟诗歌语言美、意境美;通过对诗句多层次的品读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研读品析,体会诗人情感,激发个体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在品读中把握关键字句,体会诗人深沉的送友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联想导入

  [诗歌往往以精炼的文字浓缩诗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生活的体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唐)《使至塞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请大家补充缺少的上下句;请说说前三句和后三句从内容上看分别属于什么类别的诗]

  [前三句为边塞诗,后三句为送别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将边塞浩瀚雪景与离愁别绪融为一体的佳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 知人论诗

  名:岑参(cén shēn) 时:唐代

  地: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评:边塞诗人 作:《岑嘉州集》

  [将作者信息条理化,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作快速积累。]

  [请一生读]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岑参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师:创作来源于生活。两次出塞,六年军旅生活,岑参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第一次出塞时写了一部作品,写的是诗人远涉边塞,半路碰上回京使者,托其带平安口信给家人。这部作品是《逢入京使》(齐背)。《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时所写,这次出塞经历给了岑参怎样的体验和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作品]

  三、 朗读品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听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把握情感]

  四、 赏析悟诗

  (一)解题识诗

  标题是文章的“眼”,说说你从标题中读出哪些信息?

  [把握诗歌可以从标题入手。写边塞的天气、人物和事件,主要包括“咏雪”和“送别”两部分。]

  (二)析词品诗

  例:第一句写风,“卷”写出了风来时铺天盖地之势,一个“卷”字,从正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反复朗读,并说说诗中————————一词用得好,它写出了边塞环境的什么特点。

  [王维《使至塞上》中有两句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直”和“圆”准确、生动地描绘了大漠边塞雄奇的景象,可谓一字传神。在这首诗中有哪些字也表现了边塞特有的景象呢?]

  (三)看图悟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把雪比作梨花,十分新奇,使读者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副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形象而生动。]

  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 “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四)看图品诗

  [古时由于交通不便,通信不发达,亲友分别之后往往多年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重视离别。离别之时,人们会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1、诗人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通过哪些语句体现出来的?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 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中送别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依依惜别

  2、请根据插图及关键词提示来说一段话。

  关键词:山路 大雪 脚印 武判官 “我”

  根据课文送别内容,结合大屏幕给出的关键词,观察图片,用五十字来概括画面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配乐《高山流水》进行想象)

  [请大家观察图片,它与诗中哪句话相对应?将这句话进行扩写。注:从三个方面来思考,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叙述了什么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五、全文小结

  (一)妙接对联

  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下联。

  [咏瀚海飞雪 叹离愁别绪(触景生情)衬托]

  [全诗紧扣“雪”字,雪是景物中心,雪景衬托送别,送别的场面又描绘了雪景,情景合一。][推开这扇大门,我们看到了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感受到了岑参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诗歌赏析的方法

  1、注意题目。

  2、品味关键词。

  3、看修辞方法。

  4、关注背景资料。

  5、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意境。

  六、 竞读背诗

  背一背全文

  根据下面提供的诗句译文,请你写出相应的原句。

  1、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

  2、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

  3、将士们都冻得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

  4、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5、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6、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教学反思:

  一、迷失了方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新课标明确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里面的几个关键词就是:“情感”、“自信”、“习惯”、“方法”。认真反思,课堂上我是否注重了这几点?没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中的奇文,也是送别诗中的名篇。里面有着奇美的西北边塞风光,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虽然把重点定为:“朗读诗篇,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但是明显的忽略了对怎样品味诗歌进行方法的指导。即便一开始自己通过举例,试图向学生展示一种方法,但现在看来,却流于了形势,学生并没有从中领悟到方法。

  “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实实在在促发展。”是刘老师在市语文研讨会上说的话,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语文课堂。可事实上这节课教得并不简单,学生也学得并不轻松。究其原因,是我对这节课的定位太高了,换句话说,是太想让这节课出彩了,以至于过深过细的挖掘教材。小到一个字词的深刻含义,深到作者鲜为人知的复杂的内心世界。殊不知这只是一节语文课,面对的是一班初一的学生。他们能从中学到一、两点知识已经不错。如此的安排课堂,不把学生弄晕那才是真正的怪了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11-0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05-2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03-2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05-2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03-2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05-0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范例04-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参考01-0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及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