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的方法

时间:2024-11-05 15:10:04 好文 我要投稿

预习的方法

预习的方法1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而预习就是高一新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可选的好方法!那么我们要怎么预习好数学呢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动力源泉

  学会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有以下三点: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2.预习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同时通过预习有助听课笔记的记录与使用,课本上有的内容可不记,这样挤出时间,认真听课,认真分析,提高效率。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步骤:

  1.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②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③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④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

  2.划即划层次、划重点。将一节内容划分成几个层次,分别标出序号。对每层中重点用★,对重点字、词下面加,对疑难问题旁边加,对各层次间关系用=表示等等,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书眉或书边。

  (1)写段意:每一段在书边上写出段意;(2)写小结:一要概括本书内容,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3)例题:在书边说明各主要步骤的依据,在题后空白处用符号或几个字,写出本例特点,体现编者选例意图;(4)变式:对优秀生要求对例题条件、结论变化,由特殊向一般转倾,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发展。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②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揭露知识的内涵,挖掘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的联系。简要地用语言能加以表达;③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三、处理几个关系是预习取得成效的关键

  1.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预习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高中阶段有八九门课,门门都预习不可能,可选择1-2门薄弱学科进行试点,有一定经验后再全面展开。

  2.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是听课高效的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以巩固需学知识,千万不可认为预习已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其他事,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影响学习效果,总之要使预习在听课中发挥最大效益,否则失去预习的作用。

  四、总结:

  ①预习概念: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

  ②预习定理:要找出定理的条件、结论。分析定理的使用环境及证题的类型,尤其注意条件的严密性,若有条件减弱会有什么结果

  ③预习公式:要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使用条件,了解公式的求解对象。思考能否对公式进行变形变形后有什么新的功能

  ④预习例题:思考例题考查哪些知识点,例题使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⑤在预习之后,要列举出本节课有几个值得掌握的知识点,你理解了多少,那些知识点是难点,列举出本节课出现了几种解题方法与技巧。

预习的方法2

  1.重视预习,树立良好意识

  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预习,持之以恒抓好预习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必备环节,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融入了自己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教给方法,进行有效预习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良好的方法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开始不会预习,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把具有示范性的语文预习课带到课堂上来,上几次预习指导示范课。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就一篇要学的课文为例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预习中要完成的几个任务,等到学生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己去预习新课文了。

  在预习中,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学生标号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这是一个“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应指导学生预习的步骤。

  第一步:通读感知。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划出词语,并自学生字词语。字词预习的要求是在预习本上给生字注音,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自己查阅工具书,或运用一定的方法解释词语,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同时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步: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具体要求是摘抄课文中的描写精彩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三步: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具体要求是在所摘抄的句子上圈出关键词语,进行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同时还有哪些疑问或对课文后的思考题已经进行了思考都记录下来。

  具体来说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完成这样几个环节: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

  二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切忌学生从现成的参考书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可让学生到网上、图书室翻阅有关资料。

  三画。画出关键词,重点句段。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等勾画出文中的重点、难点。比如预习具有统领全文、揭示中心语句的课文时,就可以在这句话的下面画上一道“--”。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

  四问。课堂上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心态,老师在给学生讲清道理之外,还应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3.加强评价,形成良好习惯

  学生预习后,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跟踪检查,看看该理解的是否理解了。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每次预习,教师应注意检查,看看学生生字注音、词语理解是否准确,对所摘录的句子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是否准确,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然后对质量较高,有自己独特见解的预习给予奖励和展示。

预习的方法3

  上语文课,要不要让学生预法,这在今天似乎已经不算是什么问题。谁说不需要预法呢?恐怕很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法的人。”课前预法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法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法过程。预法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法课文的效率。事实上,也真是大多数教师都在布置学生预法;学生也都知道上新课之前都要先预法一下。然而,很遗憾,要是果真按照“预法”工作最早也最热心的倡导者之一叶圣陶的观点和要求来考察、来衡量,我们中间很多人的做法恐怕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效果总不见佳,那是必然的事。传统预法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法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法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法方式。

  那么,怎样使预法变得有趣,好玩,充满乐趣,甚至在无形中,就接受了,感悟了,积累了?身为教育一线老师,我寻寻觅觅,“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一、让学生“动”起来。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话转换成教育观念就是:“知识灌输”不如“方法传授”。所以语文预法必须应该讲究方法策略。

  1.鼓励学生自主预法。教师在布置预法作业之时,将单调乏味的语言化为鼓励的话语,多一份亲切,多一份商量,对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学法,将大有帮助。如在教学《西门豹》的朗读预法布置时,教师可充满感情地问大家:“同学们知道诸葛亮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跟诸葛亮一样聪明的人——西门豹,今天放学后就请大家试着去读一读,感受感受,明天来校后,请把你最拿手的一段读给大家欣赏,咱们比一比,到底班上谁能荣膺朗读大王的称号,好吗?”

  2.设计弹性的预法作业。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法程度,兴趣爱好等等都各不相同,学生之间自然会存在一些差异。教师应正视这些差异,在布置预法任务时,增加弹性,让学生摆脱不必要的束缚,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吧!如:哪几节你最喜欢读?为什么?课文中哪些词语你觉得好,把它摘录下来,想一想,这些词语可不可以换成其他词语?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在这样不同的预法题面前学生的心境将是无拘无束,轻松而快乐的,在这样的预法题面前,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合作与竞争并存。合作与竞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法积极性。合作中,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竞争时,谁说天生我就不如你。教学实践中可曾将学生分成若干学法小组,让学生在学法小组中,就各自的预法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创新。根据事先制定的一套切实可行的奖励制度,小组交流中学生自评得出两位表现出色的学生可适当加分。通查全班同学的预法情况后,两到四个优胜小组也可进行加分。到了课堂交流时,老师若发现有同学的预法成果特别出彩,也可为其个人和所在小组进行适当加分。每隔几周,教师再为学生个人竞争与团体竞争进行总结表彰。学生既在小组中学会了合作,提高了自己,还在进步必奖的制度中获取了更大的兴趣与动力。

  二、让学生“活”起来。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预法方法,不断给学生以新面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课文,巧设预法题目,采取不同的预法形式,便可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进而各显神通。

  1.巧用字谜

  根据小学生喜玩好动爱动脑筋的特点,新课前,我让学生为新课生字创作谜面来让老师和同学猜,为了能创作出最好的字谜考考老师和同学,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入手分析,这样一来,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牢牢记住了生字的读音和写法,既避免了吃力不讨好的重复机械抄写,又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潜能,正是一举多得。

  2.日积月累

  有些文章,或语句优美或重点句集中突出。预法这样的文章,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摘抄并赏析,再辅之以美读。既让学生在预法中,选择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或自己认为重要关键的句子,将其摘录下来,并对其中的'妙处关键处加以点评赏析,最后以美读终结。这样是否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埋伏呢?

  3.海阔天空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值得发散,如预法《赤壁之战》布置阅读《三国演义》,预法《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布置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从预法作业中走出去,语文的世界将更精彩,阅读的天地将更广阔。

  4.学贵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平时我常鼓励学生在预法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地在学法中问,在问中学,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质疑,“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质的飞跃,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在老师的引导下,日积月累,学生定会提高质疑能力,点燃思维的火花。

  5.风采展示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那么,就让他们把这种理解感受写下来吧,写一则人物简评或什么的,不是既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锻炼了他们的文笔,又为教师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提供了依据吗?

预习的方法4

  一、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

  二、笔记预习法

  对于数学学科中的概念性的课程,可以用笔记预习法进行预习。在阅读课本后,理解知识点并做习题,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三、尝试练习预习法

  预习时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四、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小学预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学的过程,是现代教育观主张的.先学后教中的先学,是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要先阅览教材,熟悉内容,复述知识点,找出疑难后,再完成习题的作答。

  1、学习了所有的文本问题,有了知识的长度和宽度;

  2、学会了其中的部分问题,有了知识的深度,同时生成了一部分难点问题,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提升了知识的高度。

  预习的作用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新知识,分析新知识。在学生独立面对新知识时,他们会努力搜寻新知识与过去所学的旧知识的联系,努力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久而久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就取得了很好的培养。

  1、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对教师的思维依赖性降低;

  2、听课时目标明确,更能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通过比较预习时自己的理解和听课时教师的讲解,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把预习时发现的旧知中的障碍及时扫除,使新课学得更顺畅。

预习的方法5

  一、如何让孩子有效预习

  1、帮助孩子认识预习的重要性: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学习而言,预习就如同磨刀,它将对其后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因式分解前的预习中,可以先复习一下乘法公式部分,从而准备好学习新的知识,所必须的旧知识,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扫清障碍。此外,还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指导孩子正确学习:

  预习应该根据时间学习计划来灵活安排,若空余时间多,预习就深入一点儿,若时间少,则要浅一点儿;另外,学习计划中的基础学科和劣势学科一定要多预习,而一般学科和优势学科可适当的少预习或不预习。预习不可能在段时间内就取得效果,因为预习只是学习的环节之一,只有在预习的同时,也搞好其他环节,学习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3、教给孩子预习的方法:

  阅读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预习方法,是指通过阅读教材,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的步骤是:

  第一步,通读教材,先粗读,再细读,边读边想,找重点、难点和疑点。

  第二步,扫清障碍,利用参考书和工具书,对遗忘的或不懂的内容进行查找,分析,并把经过努力仍不懂的'问题标出来,以便于听课时加以解决。

  第三步,通盘梳理,对新课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考进行梳理,思考一下,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以及第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现存的疑难问题是什么?

  第四步,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做一些习题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

  总结: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卖力,但是到最后考试的成绩不见得有多理想。这不是该学生学习不努力,只是他的学习方法有问题,没有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即便再努力学习的效果也不会有多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建立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妨先教孩子该如何预习新的课程开始。

  二、孩子复习的注意事项

  1、由于孩子害怕父母提问时回答不上来,能促使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2、根据心理学家艾宾豪斯记忆曲线,孩子学习完在12小时内再复习一次的巩固记忆效果最佳,此时遗忘率不到30%。要是第二天复习,遗忘率将达70%以上,巩固记忆效果将成倍下降。

  3、写作业前复习,由于进一步加深了记忆和理解,又弥补了遗忘的知识,做练习自然也就会更顺利,事半功倍。否则在练习中会出现大量问题,费时费力。

  因此,孩子每天在写作业前对当日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进行复习效果最佳。当然当日的作业也最好在当日完成,这就要求孩子日事日习日毕。

预习的方法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预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习惯,对于英语学习,预习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作为初一新生,从现在起必须养成预习的习惯。

  一、学前准备阶段

  1、浏览。将书从头到尾看一遍,懂不懂、难不难、会不会先别管它,只是为了增强感性认识而已。

  2、划线。每篇课文后的生词分单词、词组、地名人名三部分,我将它们从课文中全部找出,并分别在单词下划上单横线、词组下划上弯曲线、地名人名下划上双横线,以表示这些生词在课文后就有,以免日后在读课文时,再胡乱猜测、到处查找。

  二、学习理解阶段

  1、粗读。将新书内容简单地粗读一遍,对不认识的生词反复阅读儿遍,记住它到底由哪几个字母组成,以便增加印象,日后再屡次碰到它时,自然就会认识了。先将难题甩下,不被难题困扰,以免从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

  2、细读。将每个章节细细品读,力求对每个词句都做到真正理解。

  3、精读。认真阅读书中每个字句,甚至序跋,将难题认真思考,逐一解决,力求真正掌握,不留半点疑问。

  4、摘记。要学会自我加工、压缩和简化内容,将重点内容以只要肉眼能够看得见的小字体,集中摘记在书的前后,便于一眼明了,和教材一样长期保存。

  三、听读练习阶段

  1、看听。一边看教材,一边听磁带,认真听磁带中的自读者是怎样发音的,心里跟着默默阅读。

  2、听读。拿着书,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大声阅读。

  3、单读。不听磁带,只拿着书自己阅读。

  4、光听。把书扔到一边,集中全部精力,屏心静气地听磁带中的'人物宣读。

  5、朗颂。拿着教材,自己逐篇大声朗读课文,仔细较正自己的口型和发音,寻找正确的感觉。

  四、考前复习阶段

  1、背诵。考试前注重抓语法知识和单词两个重点,快要考试前十天左右,拼命背诵单词、语法和摘记。

  2、做题。考试前四、五天左右,把教材和同步辅导/训练中的思考、练习和测试题挨个做一遍,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3、回顾。在考试前一天,将全书内容像过电影似的在脑中认真过滤一遍,最终达到全面理解,融会贯通。

预习的方法7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以下是关于预习常用的方法。现在的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一、布置预习作业法

  结合新课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前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课前案的题目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因为让学生预习课本内容无法进行检测,所以在课前案中我们可以再附加适量题目来检测学生的预习,这样做不仅检查了学生预习了没有,还检测了学生预习的效果如何,以此可以用来确定我们新课的起点,一举好几得。当然不能所有的新课一概而论,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二、三点预习法:看、做、练

  ⒈看。当学生接触到新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看知识。看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看。所谓粗看,就是快速对要预习的内容看一遍,以求对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能够知道预习的是什么内容。第二步,细看。所谓细看,就是按教材编排一点一点认真的`读、看。一边看,一边想,一边思考。使学生能够理解所看内容的知识点、能与以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第三步,精看。精看是数学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⒉做。有了前面看的基础了,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看到的、理解的知识和方法尝试着进行运用,将做一做独立完成。在做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再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询问老师或者与同学共同探讨。

  ⒊练。就是在前面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所预习的内容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就是对相应的练习习题进行解答。

  三、新旧知识联系预习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有效地突破重点、消化难点,而且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质的飞跃。

预习的方法8

  阶段预习有哪些方法?

  1、单元目标法。单元目标法是根据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进行预习,预习后再对照目标要求检验预习效果。例如,可以利用教材中每小节前方框中的学习基本要求和每章后面的“小结与复习”中的知识点,学习要求进行预习,再以他们为标准检查预习效果。

  2、单元教材研读法。单元教材研读法是指通过对单元教材的认真阅读,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达到对单元内容的整体了解,并能了解各章节在单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图标整理法。图标整理法是指通过预习把设计到的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用图表的形式列出来,找出规律和联系。由此可见,通过阶段预习,可以使我们的整个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怎样搞定学期预习?

  学期预习通常用于寒暑假及开学初,做好学期预习能够从总体上了解教材,了解知识结构,为进一步学习确立方向与目标,下面为大家介绍4种方法来搞定学期预习。

  1、序言法。预言法是指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的序言,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重点、难点等内容的方法。

  2、目录法。目录法是指通过阅读课本的目录,了解教材的内容与结构

  3、浏览教材法。浏览教材法是指通过认真的阅读课本的序言、目录的基础上粗读正本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

  4、教材分析法。教材分析法是对整册教材进行归类并写出教材分析。例如,语文的教材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列生字表、列生词表、语法知识归类、列文学常识表、习题归类表、写出单元分析等。

  数学课前预习技巧

  预习数学的方法可以用六个字来总结——"读、查、思、比、记、练"!

一、读

  读:就是阅读课文,学生要逐字逐句地阅读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弄清中心问题,明确目的要求,力求了解新知识的基本结构(如定义、定理、解题方法等),从总体上作概要性把握。

  二、查

  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无法学下去。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查阅有关内容搞清楚,力争经过自查不留问题。

  三、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所预习的内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引入方法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证题的方法到证题的依据等。预习时应思考: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概念,定理,公式有什么含义?有什么条件?公式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用)。数学课本上有大量的公式,不管有无推导过程,学生预习的时候应当暂放下课本,思考如何推导对照,或在课堂上和教师推导的过程相对照,以便发现自己有无推导错的地方。对于课本的例题,也尝试先做一做,再与课本的解答对照,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或更简捷的做法(一题多解),如此既是自己在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又是在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一般地,公式推导不下去或推导错误,例题不会做或做错,是由于自己的知识准备不够,要么是学过的忘记了,要么是有些内容自己还没有学过,只要设法补上,自己也就进步了。总之,预习的时候要多思考,要学会质疑。

  四、比

  比的含义,是对照阅读,把该知识与有关知识的相同点,类似和差别找出,并纳入相应的知识链中。如学生在学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几项求和公式等,在预习等比数列这块内容时,可类别学习。从两种数列定义可看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区别是差(和)转化为比(积),两种数列,可用表格方式对比。在比较中熟悉两种数列的特点,加强结构的记忆。

  五、记

  记指做好预习笔记,做预习笔记有助于提高预习的效果。简短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圈画,批注,难点、疑点及复杂的内容则要写在笔记本上。对于在预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结合新旧知识进行纵横分析,思考,若寻求出答案的,可把答案记下来,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这些地方时,应把自己预习时的理解和老师讲的相对照,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若想不出答案的,也要把问题记下来,待老师讲课时,再听其所以然。

  高效预习的三个方法

  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预习并非要花很长时间,而是要产生效果,那么怎么样能保证预习的效率呢,下面就来说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灵活安排预习时间

  预习时间要在服从学习整体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预习的科目及每科的时间,要保障所选择的重点学科。课前预习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多时预习可以充分点,钻研的深点,闲时可以多搞一点阶段预习和学期预习。

  2、预习要持之以恒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学习这种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有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后,感到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就想放弃预习。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学习成绩与多种因素相关,只有在搞好预习的同时,要搞好其他学习环节,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另外,预习的质量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预习不能浅尝辄止,持之以恒方能奏效。预习应从课前预习入手,逐步发展到单元预习和学期预习。通过这些预习可以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可以使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学习顺利衔接。

  3、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

  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预习过粗,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预习目的。二是预习过细,以至于上课没什么可听的,甚至打乱了整个计划,影响了其他学科,虽然有收效,但时间利用得不经济、效果不好。一般情况下,适度的预习应该是:

  重温相关知识,扫清听课障碍,大致了解新课的'内容和思路,找出疑难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总之,预习是为了更好的听课,而不是代替听课,所以,在保证预习效果的同时,又不能失去课堂兴趣。“条条大路通罗马”,所谓的正确方法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提供预习方法的同时,也提醒同学们,这仅仅是“砖”,希望能早日引出“玉”来。

预习的方法9

  定量预法法

  【释义】所谓定量预法法,实际上就是依据自己的生活规律,规定好一个科学的预法计划,安排好科学的预法程序,确定科学的预法方法。定量是指在预法时要定时间、定内容、定数量、定质量。

  【做法】1.定时间

  由于初中阶段开设的科目很多,因此,除假期外用于预法的时间不可能很多。况且有时功课较多,要完成作业,还要复法,容易把时间挤掉。所以,最好能在保证当天学法任务的基础上,挤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预法第二天要讲的内容。

  2.定内容

  初中阶段应重点预法语文、数学、外语。学法科目多,不可能都预法到,如果随便拿起一本书就看,可能会因不专心影响效率。因此预法的内容,事先就计划好,每天预法哪些科目,最好是选择自己最吃力的一两门功课。

  3.定数量

  从预法数量来看,一般在开始预法时不要太多,以下一课要讲的内容为主。过一段时间后,待自己掌握了一些预法方法,可以适当增加。再者,预法内容的多少,预法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16笔记预法法

  【释义】指预法时,边读(看)边写,边读边批(记)的方法。一般常用的笔记预法法有两种:一是眉批笔记,二是摘录笔记。

  【做法】眉批笔记:在预法时,把难点、疑点标上圆点、直线、曲线、浪线、双线功回框等笔记符号,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种笔记的好处就是眉目清楚,能起引导作用。

  摘录笔记:发现难点、疑点可随手把它记在课堂笔记本上,也可记在卡片上。上课时放在课本边,以提醒自己注意听教师的讲课,以解疑。

  【注意】作预法笔记和不作预法笔记,学法的.效果不一样。笔记预法可以加深印象,提高学法效率。

  17三通过滤预法法

  【释义】语文三遍过滤预法法,符合循序渐进的学法规律。从字词、句段到全篇,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即使是语文成绩较差的同学,如果运用该方法,并能持之以恒,必然能在语文学法方面逐渐入门,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做法】首先准备词典一本,然后进行第一遍--粗淘。这一遍要求不高,只需淘去生词,把课文读通。在阅读时,遇到生词或生僻的字就翻阅词典,除弄清词义、会读会写之外,还要思索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最后用这个词造句,就能将这个词彻底弄懂了。

  第二遍,要求读懂课文,弄清它的脉络。首先给课文分段落,试着概括出大致意思,然后找出一些自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加以体会,用老师平时分析词句的模式简析一遍,看看到底好在哪里。

  第三遍,要精心筛选,去粗求精。先自己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然后参考一些资料,弄清写作时间及背景,体会作者要反映或揭露或抨击或赞美的某些东西,然后概括文章中心。再从文中找出一些细节描写,根据中心,想想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例如《变色龙》一文,三处写到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这些细节描写反映什么呢?联系中心,就可得知描写奥楚蔑洛夫由盛气凌人到狼狈逃窜的色厉内茬的经过,从而反映了他丑陋的灵魂,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沙皇统治的黑暗。如此这般,对中心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遍是整体理解的一步,综合能力运用的一步,如果能轻松越过,那对其他文章的理解就能驾轻就熟了。

预习的方法10

  初一新生预习数学方法

  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的依据。数学课前预习时要逐字逐句地读,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应从课本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识吗,读懂书中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标记出来。如果读一遍觉得印象不深,可以再进行细读,逐步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截图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这是数学预习的主要环节。

  认真思考,标注疑点。

  数学预习不同于语文预习,多写多练就可以达到效果。数学预习要讲究方法,不能死记硬背,应该注重理解,弄清来龙去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将知识理解,收入“囊中”。对书本上的例题,想想还有其他的解法没有。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碰到的疑难之处,自己可以先思考一番,实在无法理解、不能解决的,可以及时标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进而弄明白。

  尝试做课后练习,检测预习的效果

  通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做课后的练习题来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通过练习,既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又可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还可以明确课堂上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一环。

  如何养成预习的习惯

  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艰难。

  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以下几个阶段抓起。

  预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几乎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不单是提前看一看书而已,预习能让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有目的性。预习听课的重点,可以使同学们更从容的听课。

  因为一部分老师要讲的内容都已经理解了,听起课来当然会轻松。此外,预习会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成为信心,从而超越其他学生。

  学好初一数学的方法

  一、首先要学会听课:

  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二、要学会记忆:

  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

预习的方法11

  教师在课前应该为学生制订出预习提纲,也就是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预习提纲可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学。带着问题预习,任务明确、目标清楚,有利于抓住要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提纲中感到疑难的问题,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深入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提供了基础,为学生讨论、练习争取了时间。就拿上复习课来说,常常出现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急于翻书查找有关公式、定律等穷于应付的被动场面,其原因就是课前准备工作不足。预习不仅使学生了解复习课的内容,同时对复习的过程和方法也有了预先设计,为课堂思考问题打下了基础。课前根据预习提纲进行充分的.预习,熟练地掌握当节课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为听课扫除知识障碍,这样听课才能从容自若,跟上老师的进度。

预习的方法12

  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窄,对问题理解不透彻,有时通过努力也不一定能弄不明白,故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对不理解的推导过程、搞不清的实验现象等用笔记下,以便在听课时,更能注意老师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这样做目的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注意力更集中。也就是说,要达到最佳听课效果就要事先预习,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一番扫描,了解自己哪些知识理解了,哪些知识没有理解,哪些知识还存有疑点,并把不理解的部分用记号特别标明,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使课堂上的思维活动更具方向性,牢牢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听课效率。

  方法四、如何预习例题和练习题

  预习完课本主要内容后,还要预习例题和课本后面的练习题。看例题的方法不是直接看解答过程,而是先阅读题目,审清题意,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想清楚:用什么方法解才能解得结果,想清楚之后再看答案;对比答案,看看自己的想法跟例题所给的解答过程是否一样,不一样的话再想想例题为什么这样解,有什么优越之处,这样一来自己又可多学一种解法。对于练习题的预习也是很重要的,做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打靶场。通过做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巩固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检验预习效果的方式之一。预习练习的目的是理解概念和掌握规律,不要追求多、难、深,要重基础,讲究针对性、实效性,也就是说主要处理好课本后面的练习。

预习的方法13

  提前多久预习?

  很多学生喜欢头天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知识,但这要做,一来时间仓促,不一定天天都抽得出时间,二来预习的知识比较少,比较零碎,不易形成整体联系,让人感觉烦琐。这样子预习,要长期坚持需要很大的毅力,但效果却可能很小甚至感觉没效果。另外,有些知识可能需要在大脑中酝酿很久才能发酵,才能理解更深刻。因此,最好不要只比正式学习提前一两天预习,首次预习至少提前一周甚至一个月以上。

  预习一次还是多次?

  一 预习的本质是自学。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不足,在预习中不仅很难把知识全部掌握和理解透彻的,而且甚至抓不住知识的重点,提不出针对性的问题。解决之道是多次预习:可在学期开始时,就将整本教材快速浏览一遍;然后学期中利用周末时间,把接下来两三周要学的内容预习一遍;平日里,课间间隙或自习时间,再抽点时间快速预览一遍。这样,到正式学习时,至少已预习了两到三遍,最初绞成一团的知识可能变得有条理,刚开始的难理解的问题变得比较清晰,而仍然存在的疑惑才是听课时要关注的重点。若在听讲之后,仍有不懂,也容易向老师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得到老师简短而精确的指点。

  二 一些不爱预习、不善思考又爱提问的学生,经常纠结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去追问老师,这既让老师疲于应付,自己收获也不大。俗语有言:寻求帮助之前,请先自助。同样道理:向老师提问之前,一定要先有自己的反复思考。而要反复地思考,就要反复地预习。

  预习的手段:

  一 在网上搜“如何预习”,得到的全是教你预习时如何作笔记、如何总结归纳、如何准备问题、如何记忆背诵等技巧,这样的预习不就是全盘自学吗?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这样预习的。天天被作业伤透脑筋的学生,也是没有时间来这样预习的。

  二 预习时,应尽量用朗读、速读、筛读等费时比较少的方式预习,少用或不用精读、笔记、背诵等费时费力的方法。

  但是,如果学生能力足够,时间也充足,能不能在预习中对课文进行精读,作笔记甚至背诵呢?当然可以。不过,如果是我,就算是要去全盘自学一门知识,我也会把书先浏览两三遍后,再对知识进行标记笔记,总结归纳。这不是能力和时间的问题,而是如何学才更轻松的问题。

  不同科目用不同的手段来预习:

  一 语文和英语的预习,多用朗读。一节朗读课的时间,可朗读五六篇文章。此时,不要反复朗读同一篇课文,也不要只读正在学的或已学的课文,而要把朗读重点放在将要学的课文上。例如学第5课时,就把5-10课拿来朗读,等到正式学这课时,已经提前朗读过多遍了,拗口的字词已经顺口,对文章的感觉和意义理解也有了很多积累。老师讲授时,才能唤起更多的共鸣。如果有音频材料,也可听和读交互进行,效果更好。

  二 理科特别是数学,教材内容可分为概念引入、公式推导、例题讲解。在快速阅读中,很多知识可能不那么容易读懂,也不能迅速应用刚看过的前半部分的知识来理解后面的知识。此时,可对内容进行筛读和跳读再加上多次阅读。第一次阅读时,重点阅读比较好理解的文字部分,内容主要是如何根据前面知识或现实问题来引入新知识的相关概念等。第二次阅读时,可增加阅读公式的推导部分。第三次阅读时,再涉猎例题的解法。与此同时,可搜集书中公式和反应方程式,在草稿纸上以练字为目的进行抄写。多抄写几遍,就能迅速熟悉书中的符号系统,降低阅读的难度,同时,还能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公式记熟,甚至大脑中还会不由自主地在公式间进行简单代数变换和推导呢!

  预习的后期,也可预览一下课后的习题。同样地,可以只是浏览而不用去思考答案,大脑会对这些题目不由自主地进行一些自动加工。等到做作业时,会更容易想出答案。

  分散学习优于集中学习:

  一 既然预习要多次,如果时间充足,可不可以在一天之内,就把一本书反复预习两三遍呢?虽然你可以这样做,但不推荐。有些知识,需要在接触后过一段时间才能恍然大悟。在这段时间里,就算再努力,也仍可能是半懂不懂的。一天之内集中多次学习,虽然要比只学一次要强,但对知识还是理解不深。另外,在一天之内集中多次学习,当时记得东西可能比较多,但七八天后一样会忘得差不多,所以刚过两三天你就不得不及时去巩固复习,不然会觉得辛辛苦苦记住的东西忘了多可惜。若只看一遍,本来就没记得多少东西,过两三天后再看第二遍,或者过一两周后再看,其效果差别都不大。最重要一点是:通过这样分散学习,一旦记住了的知识,是很不容易遗忘的,就算遗忘了也很容易再用同样的方法捡回来。

  二 同样的道理,抄写公式和方程式时,每天最多只抄一遍。不过公式可以连续几天每天都抄,而对教材的阅读,至少要间隔几天后,再阅读第二遍。

  预习的重要性远大于复习和做题:

  不要纠结过去基础差怎么补和作业怎么做得完,一定要把后来要学的内容拿来预习,哪怕是上课前抽几分钟把这课内容速看一遍,听课效果也会好很多。只有在将来学习中不欠账,才有时间去补过去欠下的账。

  即使是在高三阶段,所有知识已全学过,在老师的带领下复习,此时一样需要预习。经常把老师将要复习章节的相关材料快速浏览,了解每个阶段复习计划、复习内容以及要做些什么样的题。这样才不会在学习中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才能把更多的'知识互相连贯起来,才能根据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方法与误区的总结:

  预习方法的可行性:用精读、笔记、背诵的方法来预习的方法,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实施,也不是每个有能力的学生都有时间来实施,因此,其可行性较低。再好的方法,说起来是天花乱坠,但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毫无意义。

  预习方法的效率:即使用精读、笔记、背诵的方法来预习的方法对某些学生来说可行,但其效率并不一定很高。大多数知识都无法只经过一次预习,就能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多次预习和分散学习,效率更高。

  预习的常见误区:用精读、笔记、背诵等费时费力的方法来预习;只提前一两天来预习;只预习一次;在一天之内反复预习同样的内容。

预习的方法14

  一、预习是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一位优秀的高中生说:预习是合理的抢跑。一开始就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当然容易取胜。

  对北京市100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胡调查结果显示:重点学校有25%的学生、普通学校只有17%的学生能够达到预习要求。也就是说,至少有75%的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预习的好处。

  预习能给接着要上的新课打好基础,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一项调查显示:在初中学生中,经常预习的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要高于不做预习的学生的平均成绩,而且差异显著。

  同样的年龄,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同一位老师讲同样的内容,但同学们对新课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却有很大的差别。其原因就是不同的同学听课的起点和接受能力不同。

  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才匆匆打开课本,对新课内容一无所知,听课完全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听天由命,一节课下来有的听懂了,有的似懂非懂,有的甚至就是听天书。而有的同学听课是有备而来的,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新课有了整体的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听起课来如鱼得水。

  (1)预习能开拓听课思路

  经过预习,心中已经有数,容易跟上老师上课的思路,甚至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当老师讲到一个陌生的概念时,就会想一想它时怎样建立起来的,与它相关的概念有哪些。例如,老师讲到化学中的盐时,就能马上想到酸和碱,想到酸、碱、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可以解决一些自己能弄明白的问题;而对不懂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上课时就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解;而且疑难处由于自己预习时思考过,再听老师讲解就容易明白。这样,学习内容更集中,目的性更强。同时由于一部分知识自己已经搞懂,这样就能节省一些时间来更深入地思考疑难问题,归纳并学习老师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对于自己预习时已经搞懂的内容,也可以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老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对照,从中得到较大的启发,进一步打开思路,从而加深对已知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相反,由于未知的东西太多,什么东西都要去记,结果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拍,手忙脚乱,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预习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中学阶段不但要学习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预习便是良好的习惯之一。

  (4)预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

  学生将来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需要接受大量新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中学阶段独立地做好预习就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触新课,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检验等阶段。久而久之,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二、小学语文预习实用方法介绍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

  著名专家杨再隋教授也曾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说形象一点:人走过去了,没有留下足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基于上述情况,我摸索出一种简易有效的预习方法。这种预习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完成预习要求,在自主活动中使良好的预习习惯得以养成。

  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论及人的发展时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用自己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

  那么,怎样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培养自主预习的习惯呢《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具体明确的阐述。给我们教师施教增加了难度。这更有利于教师放开手脚设计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法。

  如何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呢

  首先,教师从一年级起就应注意教给小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培养其自主预习的习惯,这个习惯应在课内培养,到中年级再逐步放到课前。

  那么,应教给学生怎样的预习方法呢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我把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

  一画段儿,二画圈儿,

  三画需认字儿,四画翘舌音儿,

  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儿。

  一画段儿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一句话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几句话构成。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如学生可直接向老师点明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的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实践证明,一画段儿的方法,学生方便实用。

  二画圈儿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儿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由于在课文中需学会的`生字和需会认的生字无明显标志,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在读课文时会对自己画出的需学会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实践证明:通过二画圈儿的方法,学生一看一画就认了两遍,方法简易实用,识记生字效果较好。

  三画需认字儿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可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这样更明确了会认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四画翘舌音儿,是针对我们口语中平翘舌音不分的实际情况所采取的一种读书方法。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含翘舌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这种画法一般坚持两年就可以使学生基本区分平翘舌音。调查证明,采用这种方法的班级的学生,其读书的正确率大大高于不采用此法的班级。

  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再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六画好词句儿就是指学生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妙词佳句往往会使学生一见钟情,这种词句作用不可低估,有些词句可能对学生的思想有触动,能给以启迪;有的使遣词造句恰到好处给人美感;有的是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的理解课文等。老师就要求教给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样要求会集中学生读书的注意力,学生在读书时也会格外注意妙词佳句,随时标画出。在今后学习中他会对自己画出的宝贝不由自主地玩味揣摩,自然训练了其创造性地思维。学文如积沙,学理如筑塔。长此以往,提高了学生读书注意力,加强了其对语言文字的内化吸收,训练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这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最多一个月学生就基本养成按六画预习法预习课文的习惯。

  第五,建议学生在课外的读书中试用。

  要注意的是六画读书预习法中前四画在一年级中使用,后两画可在二年级开始使用。到中年级就会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堂上那边读书边动笔画的情景让人感动。有的学生把课文读了又读,画了又画。更令人欣喜的时学生在今后预习课文时会用、乐用。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说:用六画读书预习法预习课文,学生就拿起笔来,嘴里先背一遍口诀,而后伏下身来一边读一边画。实践一长,有的还创出了自己独特的画法。真正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语文课本上到处留下预习的足迹。教师还要把这种方法向课外阅读渗透,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奠定了坚实的一步!

  这六画预习法还可有七画、八画等许多变式。然而,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当是简易实用的、爱用的;还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更应当顺应小学生爱动的天性,让小学生的眼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在动中求知,在动中求新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其创新意识,收到预习实效。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预习的方法15

  在倡导学生自主学法的今天,教师惟有多方探索,为学生搭建学法的平台,才能让学生实现自主学法。而重视预法课,上好预法课,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在预法中训练了学生各项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参与精神,达到了新标所提出的“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一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一次,我到某班去听了一节语文课,课上语文老师叫起学生读书 ,连续七名学生读书磕磕巴巴,声音小得让人听不清楚。语文老师急得满头大汗,可接下来的课堂更是死气沉沉,不管老师怎样启发,学生们就是无精打采启而不发,最后课堂就成了演独角戏--只剩语文老师一个人侃侃而谈。课后集体评课时,老师们一致认为这节课之所以上不好,与学生没有充分预法有很大关系。这位语文老师听了同组老师的分析感到很委屈,说自己本来是让学生们预法了,可孩子们就是不预法,家长也不配合,所以只能这样了。其实这位语文老师的委屈是很多语文老师都有的。在语文学法上,家长和学生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书面作业才是作业,口头作业尤其是语文思考题向来不认为是作业。这种意识下学生在课前通常不会预法,只有在上课时才去阅读文本,老师提问时才去思考,这样上课时被老师牵着走,疲于奔命哪有时间进行探究?长期被动学法导致思维的被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与此同时,老师则被这样的现象所误导,一些简单的问题反复讲解,必然导致教学进度赶不上,而为赶进度,只好把一些值得研讨的问题压缩,蜻蜓点水般“满堂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长期得不到训练,学生不是成为学法的主体而成了被老师满堂灌的“鸭子”。

  新世纪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学法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自学的愿望和能力。叶圣陶老先生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愿望和能力作为终极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真正成为学法的主体,语文教学的起始环节--预法作为培养学生自学愿望和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一个重要途径就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探索和研究。

  语文预法是学生在新授课前按一定的学法要求对语文新教材或新课文作自我学法的活动,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学法新知识的起点。一般放在课外进行。通过调查发现:预法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初中学生大多只停留在对理解课文有帮助上;至于预法方法,只停留在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上;而预法的时间通常不能保证,有时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在上课前几分钟看一下书。这种预法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取得能力训练方面的效果。试想,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没有效果,课堂教学能不大打折扣?因此,语文教师要改革教学模式,把预法放在课内,有计划得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给学生自主学法的探究天地。

  二、上预法课的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法放在课内,学生在同一时间地点进行,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法难点、疑点,使讲课更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便于教师面向全班学生,进行预法指导,尤其是学有困难学生,可加强巡视与个别辅导,有利师生交流,有利全班提高。 学生通过预法,明确学法目标,增强听课针对性,减少随意性。预法中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在老师讲解时得以再理解运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作出快速反应,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师生间配合默契,因而预法课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高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通过自己独立钻研,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如果说课上教师正式讲解课文是学生施展自学能力的战场,那么预法课上便是学生培养提高自学能力的练兵场。其实,预法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法方法指导下,学生利用各种学法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独立地主动地学法新知识过程,是自学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

  3、有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师在预法课上,教给方法,然后启发引导,答问释疑,或与学生自由交谈,或相机指点,或巡回指导,或个别指导,真正体现了“导”的作用。在“导”中教师掌握了学生学法情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案,对学生领悟了的,研究出来的,无须讲。对学生困惑处,谬误之处或想不到之处,教师有的放矢地给学生进一步指导。这进一步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除有赖于教师“善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学法内因的调动,这内因即为学生学法兴趣与情感。在预法课上,学生通过自奋其力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充满体验的快乐,老师正式讲解课文时,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印证,若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若不甚吻合,便会思索,便会集中注意力,追求真知。正是这种快感、思索、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法兴趣与情感,在预法课上,能不断地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鞭策,掌握了学法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学法的主体作用。

  三,怎样上好预法课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置预法课首先让学生真正明确预法的目的和意义。课上指导学生学会预法,养成预法的法惯,并尝试进行探索性预法。其次预法课的形式一定要多种多样,诵读型、讨论型、表演型、练法型、上网查资料型等都可尝试。如《风筝》的预法可选看鲁迅的《朝花夕拾》,《为人民服务》可观看电影《张思德》并展开讨论,《扁鹊见蔡桓公》可分角色表演,《海燕》可诵读,《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可通过填写表格,理出毕淑敏对《海的女儿》的理解过程。《“诺曼底”号遇难记》则让学生找寻资料展开辩论,诸如此类,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笔。调动学生学法的积极性。同时要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督促,让他们也体会到预法成功的愉悦。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预法方法。方法要切实可行,简便易操作。预法情况要落实到预法作业和预法笔记中,便于检查、督促、总结。

  2、确立教师主导地位的

  教师对照新课文的学法目标,将目标分解为一个或多个学法探究的专题。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阅读文本,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形成独到的观点。如在教《差不多先生传》这一课时,将教学目标“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品质感受人物的现实意义”分解为预法题“课文对差不多先生的描写中,差不多先生的哪个特点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这样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就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并形成了自己的对“差不多先生”这一形象的认识。预法就有了效果。

  教师根据文体特点设置不同的探究题。不同文体,学法目标也不一样,训练重点也不同。例如,在教《背影》时,就侧重于引导情境,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设计的探究预法题有 “当列车启动时,我会想些什么?又做些什么?请发挥合理想象续写”。同样是散文,教《群鹤翔空》一文时则设置问题:“请选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谈谈你喜欢的原因”,这样学生的学法则侧重于对好词佳句的赏析。

  3、交流检测预法效果

  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讲解,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则可以让学生交流预法时的探究结果,而学生因为有了充足的准备就可以各抒己见,在相互补充中完善自己的认识、在反驳中明确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阅读、口头表达、概括主要内容等等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而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及时进行总结、点拨、引申。这样课文内容研究透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能力训练也达到了,课堂真的成了学生的天下,学生真正成为了学法的主体。预法--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带来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在学法《“诺曼底”号遇难记》时,由于做好充分准备,辩论时气氛热烈,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的证据,并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讨论“船长与船一起沉入大海这一行为的意义”充分表明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及对文章深度的挖掘。

【预习的方法】相关文章:

好用巧妙预习方法11-05

预习的策略和方法12-18

让假期预习更有效的方法06-19

高中物理的预习方法09-13

初一新生数学预习方法03-15

三年级语文预习方法03-26

【精选】三年级语文预习方法10-19

怎样有效预习资料10-20

让预习走向深入作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