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故事25个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小故事 1
安顺序排列
小花猫、大公鸡和山羊是好朋友,他们虽然年龄都不相同,但爱好却很相似,正如他们对外夸口说的是忘年交。
一天,大象伯伯看到他们三个正在一起讲故事便向前问道:你们三个究竟谁最大?谁最小?山羊便幽默的说:我的年龄乘以11/12,公鸡的'年龄乘以15/15,小花的年龄乘以10/3,这样算出来的年龄就一样大了。你能把我们的年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吗?
大象伯伯可弄糊涂了,同学们,帮大象伯伯找出答案吧!
数学小故事 2
兵兵和群群都十分爱好骑车旅游。趁暑假还没有结束,两人又制定了一个旅游计划:决定骑车到附近的云天湖去看看夏日的茶山。
这天一早,兵兵和群群同时从村里出发去云天湖茶场。兵兵始终匀速前进。而群群却不同,他在前进1/4的路程,速度是兵兵的1.5倍;在后3/4路程,速度是兵兵的'15/16。结果两人一前一后到达目的地。那么究竟是谁先到的呢?请说出理由。
数学小故事 3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他在我国古代数学史和数学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杨辉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其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这些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数学宝库,为数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辉还画了一张表示二项式展开后的系数构成的三角图形,称做“开方做法本源”,现在简称为“杨辉三角”。有一次,杨辉得到一本《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这是北宋数家贾宪写的。这里面有不少了不起的`成就,如贾宪描画了一张图,叫作“开方作法本源图”。图中的数字排列成一个大三角形,位于两腰上的数字均是1,其余数字则等于它上面两数字之和。从第二行开始,这个大三角形的每行数字,都对应于一组二项展开式的系数。杨辉把贾宪的这张画忠实地记录下来,并保存在自己的《详解九章算术》一书中。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大三角形不仅可以用来开方和解方程,而且与组合、高阶等差级数、内插法等数学知识都有密切关系。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有人在一本书的封面上绘出类似的图形。法国数学家巴斯加在1654年的论文中详细地讨论了这个图形的性质,所以在西方又称“巴斯加三角”。
数学小故事 4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
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故事梗概:小熊生日会一群小伙伴簇拥着进了屋,大家拿着鲜花,气球,还有玩具,一起奔向小熊,祝你生日快乐。大家又唱又跳,好热闹,真是一个不平凡的生日会啊。
小羊总是给人一种善良容易受骗的感觉,所以大家都没想过小羊也可以很聪明。不过就有那么一个聪明的小羊,我们就来看看大家心目中这个聪明的小羊的故事吧!聪明的小羊编故事1一天,小羊在青青的山坡上无忧无虑地吃草。
一天,一头驴子背着几袋盐走在路上,这盐很沉,可怜的驴子在路上走啊走啊,累的满头大汗,又饿又渴,突然,他听到前面有水的声音,赶忙跑了几步,一看,太好了,是一条小河,他走到河边,痛痛快快的喝了一通,觉得又有了力气,就准备过河...
数学小故事 5
小1子到分数王国来参加招聘考试,主考大臣看它骨瘦如柴,脸上已有三分不悦之色,冷冷地说:“我们这里是要招收有本领的高手,像你这样站着一竖、趟下去一横,于我们有何用处,你不如趁早回去,把身体养养胖再来。”小1子不慌不忙地说:“启禀大人,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我貌不出众,可是我若到你们分数王国里来工作,那就有我英雄用武之地了!”“嘿!看你这么小小年纪,口气还真不小。”主考大臣说,“那就请你说说自己的本领吧。”
小1子说:“我的拿手好戏是‘以一当十’!不,更确切一点说,在分数应用题中,不管所指的整体有多大,我都可以以‘单位1’的身份出现,这样,就会给小朋友们解答分数应用题带来极大的方便。”停了停,小1子接着说道:“在工程问题中,我的.作用就更大了,像‘一件工作’、‘一项工程’、‘一堆煤’……都可以由我小1子来代替。”
主考大臣见小1子说得句句在理,脸上已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为了进一步考查小1子的应变能力,大臣追问道:“如果车站有批货物是45吨这个具体数值,这样,你这小子就要靠边站了吧?”小1子说“不!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可以用‘1’来代替45吨的。不过,由于小朋友受习惯解题思路的束缚,看不到我的作用。因而把这种题目的解法复杂化了。常常是这样算的:45÷(45÷10+45÷15)。其实,这种算法与
就简单得多了!”说到这里,小1子意犹未尽,进一步补充道:“我小1子不但在解答分数应用题中一马当先,就是在百分数应用题中,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主考大臣听完小1子的答辩,乐呵呵地捋了捋胡子说:“小1子,你人小本领高,我们录用你了!”
数学小故事 6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数学小故事 7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数学小故事 8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数学小故事 9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数学小故事 10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5、趣味数学小故事——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数学小故事 11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7、趣味数学小故事——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8、趣味数学小故事: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数学小故事 12
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
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数学小故事 13
祖冲之(公元429—500),字文远,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代南朝杰出的科学家,原籍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莱源县),因战乱,他的祖先迁居江南。公元429年,祖冲之诞生在南方宋朝一个士大夫的家庭。这家有几代研究历法,祖父掌管土木建筑,也懂得一些科学技术,所以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家传的科学知识,他少年时代就开始钻研古代的经典。思想机敏。勇于创新,勤奋地学习,对各种事物敢于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并且勤于实践。他搜集和阅读了大量有关天文、数学等方面的书籍与文献资料,并经常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就象自己说的那样;“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军筹策”。由于他既崇尚抽象的理论,又注重理论的应用,突破了天命论、神秘主义的桎梏,敢于实践,勇于改革,因此在当时劳动人民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特别是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曾经长期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作为历法来计算阴历。祖冲之经过仔细推算和研究,发现这种历法虽然可以使两种(阴历和阳历)天数大致相符,但还不够精确,过了二百年就会相差一天。因此,他决心打破传统观念改革闰法。总结了前人经验,经反复实验,科学计算,改为第三百九十一年中有一百四十四个闰年。这样就相当精确了。他在一文历法中的另一重大成就是在历法计算中第一次应用了岁差,即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五周,不可能完全回到上一年的冬至点的现象。他算出了岁差为四十五年十一个月后退一度(一度等于60分),并在他的《大明历》中加以应用。虽然尚不够准确,但这在天文学史上却是一个空前的创举。为了使历法更精确,他还算出交点月,即月亮连续两次经过黄白交点所需的时间是27.21223日,这与现代测得的21.21222日极相近似。这为准确地算日食月食妇生的时间创造了条件。
在上述基础上,他制成了当时最科学的历法——《大明历》。那时他才三十三岁,公元462年,他把《大明历》交给朝廷,请求予以颁行。但遭到以贵族官僚戴法兴为首的坚决反对。戴法兴是一个很有权势的人物,又稍稍懂一点历史,但思想非常保守,戴硬说太阳转动一周(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有快有慢,没有规律。祖冲之反驳说:“太阳的转动是有一眯规律的,这是有事实根据的”。戴又说:“日月星辰的快慢变化,凡人是测算不出的”。祖冲之说“这些变化并不神秘,只要人们进行精密的观测和细致的推算,是完全可以算出来的。事实上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把戴批驳得哑口无言,祖冲之终于击败了保守势力,取取得最后胜利,然而直到他死后十年在他儿子祖恒再三推荐下,新历法才在公元510年被正式采用。
祖冲之在数学研究方面,特别是在圆周率的研究上,做出了在数学史具有深远影响的巨磊贡献。古代最早求得的圆周率是“3”,西汉末年刘又得到3.1547的圆周率值。东汉的张衡算出3.1622的值,到了三国末年,数学家刘徽创造了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方法,得出3.141024的值。祖冲之地吸收了其中一些有的东西,又不为前人结论束缚,经过自己的.精密测算,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以22/7和355/113作为用分数表示圆周率的疏率和密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最精确的圆周率,欧洲人奥托和安托尼兹直到公元1573年,才先后求出这个数值。实际上早在他们一千一百多年前,祖冲之就得到这个数值了,因而,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主张称名为“祖率”。
祖冲之在推算圆周率时,对九位数的大数目,需要反复进行包括加减乘除与开方等方法的运算五百三十次以上。而且当时他还是用筹码(小竹棍)来计算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后来,祖冲之把数学上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书,叫做“缀术”,内容很丰富,可惜早已失传了。
除了在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外,在他五十岁那年,曾经仿制成功一辆指南车,这车子不管怎么转动,车上木人的手总是指着南方。他又看到群众用人力磨数值非常吃力,于是开动脑筋,反复实验,制成了水碓磨。同时还制造成功一种“千里船”,经过试验,日行百余里。此外,他还懂得音乐,注过多种经典。因而祖冲之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杰出而又博学多才的一位科学家。
祖恒是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月已无可考。他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数学家,曾在公元504年、509年和510年三次上书建议采用祖冲之的《大明历》,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祖恒的主要工作是修补编辑祖冲之的《缀术》。
祖恒推导球体积公式的方法非常巧妙,其理论依据是这样一条被他当作“公理”使用的命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其中“幂”是截面积,“势”是立体的高。把这命题翻译成现代汉文并写得详细一点就是:“界于二平行平面之间的确良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这二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命题在国外通常称为“卡瓦列利原理”或“卡瓦列利定理”。卡瓦列利(1598—1647)是意大利米兰人,伽利略的学生,波伦拿大学教授,为十七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这定理是他于1635年在波伦拿出版的名著《连续不可分几何》一书中提出的,但却比祖恒迟了1100多年。
数学小故事 14
一天,我和爸爸去万佳百货买东西,爸爸说给我买梨,梨的价格是六块五一斤,我们买了三斤半,爸爸考我说:“如果你能心算出梨的价格,我就奖励你一盒巧克力。”我在心里想了想,很快就算出来了,因为我找到了一个小小的秘诀:先算3乘6=18,0.5乘6=3,0.5乘3=1.5,0.5乘0.5=0.25,18+3+1.5+0.25=22.75元。
我们又走啊走,到了特价区,在一个大牌子上写着“买三送一”的大字,一包纸巾2元。爸爸又考我:“如果我有50元,可以买多少包纸巾呢?”我一边走一边想:50除2=25,50元可以买25包纸巾,因为买三送一,25除3=8...1,买25包纸巾又可以得到赠品8包,25+8=33包,“33包”我骄傲地说,爸爸笑着点点头。
我们买完东西,一共是125元,我对爸爸说“爸爸,如果你能在今天之内不说125,我就给你10元,如果你说了125,就给我20元,双倍的哦,好不好?”
“好,好,好,给你三倍、四倍都行”,爸爸说。
过了马路,我感觉好象那20元已经正在向我招手,我开始问爸爸:“树上一天长25个果子,树上本来就有25个果子,过了四天,树上有多少个果子?”
“有没有掉果子?”爸爸小心地问我。
“没有,没有,也没有被人摘过。”我不厌其烦地说道。
“一百二十五!哈哈,难不倒我吧!”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沟通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价值目标,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我和爸爸打赌由数学网小编提供,如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
数学小故事 15
想必大家都认识数学,接触过数学吧?数学处处都可以用。不觉得数学很有趣吗?
数学,在买菜的时候可以用,买衣服时候可以用,买东西时候可以用。就连魔方也可以用到数学,因为,转魔方要用数学公式呀!还有国家经济发展也要用到数学……
说说我与数学的.故事:小的时候,爸爸经常教我数学,都是学数字,比如,1-10,如果有人问我十一,我就问:“十一是什么?十月一日吗?”爸爸在纸上写,口头上问我:三大,还是四大?我看着纸上的两个数字,当然,我是看笔画的,认为哪个大就哪个大。我说是三,爸爸捧腹大笑,笑完之后说:“傻孩子,是四大呀!”爸爸又教我减法和加法,当然,是不进位的,也是十以内的。那以后,我就分辨得出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有一次,妈妈给爸爸3个苹果,却给我2个苹果,我生气地说:“不公平!我比爸爸少。”无奈,妈妈只好再给我一个苹果。
上了一年级,我们学了进位,也学会了买东西应该学的东西。有一次,我去买雪糕吃,我给了老板五十元,雪糕8元,老板却找我四十四元,我用减法算了算,是四十二元,我马上跑回去,说:“老板,是四十二元,不四十四元啊!”老板算算说:“对啊。谢谢你。”我笑了笑。
我学了很多知识,都关于数学,也联系生活实际,让我感觉数学很有用,你不觉得吗?
数学小故事 16
去马如飞酒力微
宋代诗人秦观写的一首回环诗。全诗共14个字,写在图中的外层圆圈上。读出来共有4句,每句7个字,写在图中内层的方块里。
这首回环诗,要把圆圈上的字按顺时针方向连读,每句由7个相邻的字组成。第一句从圆圈下部偏左的赏字开始读;然后沿着圆圈顺时针方向跳过两个字,从去 开始读第二句;再往下跳过三个字,从酒开始读第三句;再往下跳过两个字,从醒开始读第四句。四句连读,就是一首好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四句读下来,头脑里就像放电视一样,闪现出姹紫嫣红的花,的的笃笃的马,颠颠巍巍的人,暮色苍茫的天。
如果继续顺时针方向往下跳过三个字,就回到赏字,又可将诗重新欣赏一遍了。
生活中的圆圈,在数学上叫做圆周。一个圆周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沿着圆周却能一圈又一圈地继续走下去,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回环诗把诗句排列在圆周上,前句的后半,兼作后句的前半,用数学的趣味增强文学的趣味,用数学美衬托文学美。
数学趣味小故事: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数学小故事 17
那是在三年级时的一节数学课上,题目是这样的:星期天,小红帮妈妈做家务活,烧水15分钟,洗茶杯4分钟,扫地3分钟,擦地8分钟,抹桌椅5分钟,小红做完这些事至少需要多长时间?生小组讨论完毕,得出了正确答案:一共需要20分钟,烧水的同时可以洗茶杯、扫地、擦地用15分钟,最后抹桌椅5分钟,所以至少20分钟就够了。
学生回答得很正确,一切看似很圆满,我也正想进行下一环节,可我望着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突发奇想地想考考他们生活经验,于是问道:“平时你们在家里也帮妈妈做家务活吗?”学生当然抢着说:“帮!”“那我要看谁最有生活经验,真帮妈妈干活了。如果让你也干小红这些活,你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为什么?”
“老师,当然是应先烧水的同时,扫地擦地,再洗茶杯和擦桌椅。”
“老师,我认为应先洗茶杯,再擦地,因为洗茶杯时,可能溅落地上一些水,后擦地正好可以把水擦干。”
“老师,我也同意她的想法,但我的`理由是先洗完茶杯的水可以用来擦地,这样节约用水。”
同学们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预想,我适时表扬了他们,这下他们更来劲儿了:“老师,我想可以先洗茶杯,剩下的水再擦桌椅和地,这样更节约。”
“我认为应该先洗茶杯,擦好桌椅,再扫地拖地,然后不动,把地晾干!”
“是呀,如果拖完地,再去干别的活,又会把地踩脏的。”
“还是应该先扫地,再擦桌椅,不然扫完地灰落在桌椅上又弄脏了。”……
我真为这些孩子们的细心所折服,有些事情真的是我都没想到的。但眼看数学课要变成劳动知识大比拼,我赶紧把话题打住,引领他们重新整理顺序,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烧水时洗茶杯,扫地,用剩下的水擦桌椅和拖地。
顺势我又问道:“通过这些劳动顺序,你明白了什么?”生抢着说:“如果我们同时要做好几件事情,要先理好顺序,这样会省时省力一些。”“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多注意,才能节约不少能源。”“原来干家务活也有这么多学问啊,我要多向同学们学习。”“今后我也要像小红一样,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此时,清脆而又悦耳的下课铃声响起了……
我们有时候常低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以为只有老师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其实,当你把孩子当成一位思想者,当你平等地与他沟通交流时,孩子自己会感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不妨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看看他们会说出怎样的妙语连珠、奇思妙想。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教学绝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动手、动口、动脑,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动情、动心。
数学小故事 18
小猫、小鸡和小羊是好朋友,他们虽然年龄都不相同,但爱好却很相似,正如他们对外夸口说的是“忘年交”。
一天,河马叔叔看到他们三个正在一起讲故事便向前问道:“你们三个究竟谁最大?谁最小?”小羊便幽默的说:我的`年龄乘以11/12,小鸡的年龄乘以15/15,小猫的年龄乘以10/3,这样算出来的年龄就一样大了。你能把我们的年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吗?
河马叔叔可弄糊涂了,同学们,帮河马叔叔找出答案吧!
数学小故事 19
一个叫小米的男孩经常给别人带来好运。他喜欢数学,特别喜欢整数。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学去公园玩。在路上,他发现地上有一堆掉落的钱,一共有27个硬币。他的几个同学想把这堆钱分成几份,但他们不清楚钱要怎么合理的分。小米想了一会儿,用他的数学把27个硬币分成了9份每份3个。大家都很高兴,感谢小米的数学技能给他们带来了帮助!
一个叫汉娜的四年级学生,很喜欢数学。每次上课都专心致志,总是把课上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有一天,汉娜老师带来了一堆彩色点子。老师让汉娜和其他同学求出每一堆点子的总数。汉娜立刻兴奋起来,她一下子就求出了所有点子的`数量,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惊叹。老师很欣慰,这时,汉娜的脸上发出令人赞叹的笑容。
数学小故事 20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数学小故事 21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小故事 22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数学小故事 23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数学小故事 24
酷酷猴、帅帅猪、甜甜沙三人各分了一些钱,去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突然帅帅猪听到“一元赢大奖!一元赢大奖!奖品随你拿!”,帅帅猪连忙跑过去,挤进去一看,原来是有人在摆“一元赢大奖”的活动,帅帅猪心想:“正好试试我的手气。”
于是他问道:“老板,这个游戏怎么玩?”老板:“很简单,台上有七个杯口全朝上的杯子,只要翻动杯子,使杯口全部朝下,你就能赢得大奖,但每人每次只能任意翻动四个杯子,一元钱可翻动十次,如果杯口全朝下了,这些奖品你随便拿!”帅帅猪一看有好多奖品,自信的说:“看我的!”说完他就开始翻动杯子,可十次翻完了,也没能成功,不服输的他又玩了好几次,口袋里的钱所剩无几了,正当帅帅猪交钱还想玩时,酷酷猴一把拉住帅帅猪说道:“就是再给你玩一万次,你也不可能成功,这是骗人的游戏!”
老板狡辩道:“是这位朋友手气不好,怎么说我的游戏是骗人的`?”酷酷猴:“因为七个杯口朝上变成全朝下,必须翻动奇数次才行,可每人每次只能翻4个杯子,无论翻动多少次,也就是4×次数只能得到偶数次,永远不可能成功!”老板见自己的骗局被人识破了,收起行囊灰溜溜地走了。帅帅猪垂头丧气的说道:“酷酷猴你要早点来就好了,我的钱全给他骗走了!”
数学小故事 25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数学小故事】相关文章:
数学小故事03-11
趣味数学小故事12-18
【热】数学小故事03-12
数学小故事【热门】08-12
趣味数学小故事【精华】03-12
数学小故事20个09-19
(优)数学小故事15篇03-11
【集合】数学小故事26个08-22
(实用)数学小故事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