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跨越海峡生命桥》课堂实录

时间:2024-03-12 22:26: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上《跨越海峡生命桥》课堂实录

  教材简析:

四年级上《跨越海峡生命桥》课堂实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设计理念:

  教学本文时,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代讲,以悟促读”,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移植、谈何容易、骨髓、间隔、袭击、暂停、空旷、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谈何容易、突如其来、辗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3、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桥”的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堂实录: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老师来自北赵小学,每次来中心小学都要等好长时间才有车。我想在北赵小学和中心小学之间架一座桥,让老师很快的来到中心小学。跨越这么远的距离架一座桥,你有什么想法?(生:很难)(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请看这里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杭州,这里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在他们之间不仅隔着千山万水,还隔着一座茫茫的海峡,在它们之间架一座跨海大桥,怎么样,(生:那就更难了,不可能实现)好了,关于桥的话题,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大家准备好我们来上一节语文课。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师:(课件:出示1999年9月22日)这是一个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魂牵梦绕的日子,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心心相印的日子。那么,在这个不寻常的日子里,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到底什么是生命桥呢?

  生: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

  师:是呀,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点评:文章标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喻意深刻,阐示文章主旨,是对文章中心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比较适合运用课题质疑导入法,芦教师恰恰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放手学生质疑,到底什么是生命桥呢?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此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被极大地激发和调动,饶有兴趣地进入本课的文本阅读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自由读了一遍,纷纷举手。)

  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生跟读)

  师:谁知道凋零是什么意思?

  生:花谢了。

  师:对,凋零是花凋谢了,草木枯萎了。屏幕上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

  生:“绽放”。

  师: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

  生:“含苞”

  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自己读读想想。

  (生大声读后纷纷举手。)

  生:这三个词语写的是那个青年的生命。含苞是说他很年轻刚刚18岁,凋零是说他得了白血病要死了,绽放是说骨髓移植能让他好起来。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我想提醒大家读准“辗转”这个词语。(生齐读)

  师: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举手的学生很少)知道的同学不多……刚才有一个同学读书时查了字典,我们请他读一读字典上的解释。

  生:(读字典上的解释。)

  师: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快来读读前两个句子。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

  生:这两句话都是说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非常不容易。

  师: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生:一个。

  师: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

  生:谈何容易!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小钱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

  (生猜想自由汇报……)

  师:最后在哪找到的?

  生:在台湾找到了。

  师: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生:辗转。

  师: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生点头举手。)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

  (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还有这一课出现的生词“骨髓”,“髓”要读第三声。每个人自己练习读两遍。

  师: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生大声读词语)

  师: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流利了,现在我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定比刚才读得好,有信心吗?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指4生分别读1、2自然段,3、4、5自然段,6自然段,7自然段。)其他同学有更重要的任务,边听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

  师:读得既准确又流利!你们都进步了。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了吗?现在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999年9月22日,小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师:哪里的小钱?

  生:杭州的。(师板书杭州)

  (生继续很具体地叙述,师随即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黑板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

  生: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芦老师循循善诱,在词语检测时,引导学生将“凋零”“绽放”“含苞”“辗转”等重点词语放在文中具体的语句中理解其真正的含义,词语教学有实效,不单薄;而后指导学生根据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概括主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训练,芦老师利用板书训练和培养学生抓住故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关键词对文章概括的能力。】

  三、精读重点,品悟语言

  师:同学们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生:我最感动的是台湾的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给杭州市的小钱捐送骨髓。

  生:我最感动的是李博士在危险的情况下抽取骨髓。

  师: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为小钱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生默读画语句,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先请你朗读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从这句话中我感觉到台湾青年顾不上亲人和个人的安危,一心想着小钱,他很让我感动。

  师:谁也画了这句话请你也来谈谈你的体会?

  生:台湾青年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的危险捐献骨髓,真有爱心,太了不起了。

  师:文中的这场灾难指的是什么呢?”手术室当天的情形又是怎样呢?谁找到了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就在昨天……摇晃。”

  师:就在台湾青年为小钱捐献骨髓的前一天,台湾地区遭遇了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而手术当天,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地震视频,感受当时是一种什么情形?(师播放地震视频,生观看中表现出惊恐)

  师: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地震太可怕了。

  生:当时太危险了,随时都可能在余震中死掉。

  师:是啊!地震多么可怕,多么危险呀!然而台湾青年躺在病床上,尽管牵挂着家人,但心里想着更多的却是小钱,多么感人的举动呀!谁来读读这句话,表达出你心中的感动。

  (生齐读出示句子“但是,他知道……”)

  师:台湾青年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小钱的期待,那么小钱期待的是怎样的希望呢?请同学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读,我们一起去感受小钱那满怀着希望的期待。

  (音乐起,教师深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听老师读了这段话后,你心里都有什么感受?

  生:小钱快要死了。

  师:你很伤心,你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

  生:要找到合适的骨髓多不容易!

  师:是啊!多不容易!你在为小钱担心!

  生:小钱是幸运的,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你也为小钱高兴!是的小钱是幸运的,他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即使在发生地震的危急时刻,心里想着的依然是——(生接读“但是,他知道……”)

  师:(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前三句话,其中五个词语变红。)请大家看看这些红色的词语,你能不能用上一个或者几个,说一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希望呢?

  生: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会健康的活下去。

  生: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

  师:即使在地震的危险中,台湾青年心里想着的是一个生命康复的希望,我们已经走进了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那么你感受到台湾青年拥有着一颗怎样的心呢?

  生:善良的心。

  生:充满友爱的心。

  师:善良的心,让他无私;博大的爱,让他无畏。感动我们的就是这颗善良的心,这份博大的爱!让我们再次端起书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我们心中的那份感动。(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用朗读表现出了台湾青年的美好心灵,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谁画了描写李博士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感动你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此时此刻,跑到空旷(kuàng)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没有跑,那么沉着的站在病床旁让我感动……。

  师:李博士很“沉着”让他感动,他抓住了“沉着”这个词语谈出了自己的体会。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生:这句话中,我还感受到博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这位同学更会读书,能把“沉着”这个词语和这一自然段中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体会,体会到了李博士的精神。我们像这位同学学一学,把“沉着”这个词和整个自然段中的其他句子联系起来读一读。一起来,都看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首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找一找,读那一句?(指名,生读“针头向皮肤刺去……”)

  师:余震都能把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多么强烈!哪个词表现了余震的突然和强烈?

  生:“突如其来”。

  师:这个词找得准!强调这个词,再读一遍这句话。(生齐读)

  师: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

  生:沉着地站着……

  生:等待着地震暂停抽出骨髓。

  师:李博士面对危险时那份“沉着”让我们感动,透过这沉着的外表我们看到了和台湾一样美好的心灵。还有哪句话让你感动?

  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抽取骨髓可真不容易呀!

  师:是啊!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才终于抽出骨髓。多不容易啊!谁能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我们感受到了李博士为了抽出骨髓费尽了周折。谁还画了这句话,你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生自由谈感受)

  师:再来读读这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指名汇报:爱心、希望……)

  师: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再读这一句,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

  (生有感情的读此句)

  师:(音乐中深情朗诵)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间表)

  生:差5分钟就是12个小时。

  师:这是怎么样的12小时?

  生:紧张

  生:漫长

  ……

  师: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12个小时的紧张与漫长?

  生:“奔波”!

  师: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艰辛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漫长的感觉!(齐读奔波)

  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出示时间表后半部分)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

  生:“连夜”

  师:多么令人感动!读这个词,读出你的感动!(生齐读连夜)

  师:结合刚才那张日程表,透过“奔波”“连夜”这两个词你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李博士的无私奉献。

  ……

  师: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点评:这一环节,教师采取“以读代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的教学策略,抓住了能够点燃学生探索、发现、体验的“引火线”——感动,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进而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和挖掘“感动”,在地震灾害面前,台湾青年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的危险捐献骨髓的壮举,让人感动,李博士运送骨髓的辛苦与劳顿,让人感动。芦老师慷慨的陈词,入情的朗诵,昂扬的抒发,让人感动,学生渐入其境,在感动中走进文本,又在感动中走出文本,在这份感动中正视人生。教学过程有序、合理,师生平等和谐地进行对话,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思考、品析。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学生思维的领域不断扩大,情感逐步升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机融合,相得益彰。】

  四、激情扣题,拓展延伸:

  师:小钱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课题的疑问一定也已经解决了,谁来说一说?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

  师: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

  生:爱心

  师: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但这些都不能阻隔两岸同胞之间的血脉亲情,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板画“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齐:生命桥!(师板画桥)

  师:这是一座爱心桥,更是一座亲情桥,一座神圣的桥,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一遍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为了架起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岸同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辗转”,让这爱心,让这血脉亲情,跨越了海峡,跨越了亲情,跨越了生死,让我们共同深情的朗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么感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写一写,下节课在你们的班级里讨论交流吧。

  【点评:教学尾声,芦老师并没有急于收篇,而是利用板书在学生心中驾起爱心桥,使学生对生命桥的理解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可谓画龙点睛之笔,而后安排课下的想象练笔训练,让学生将课内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得以二次加工和升化。】

  师:同学们,台湾海峡虽然隔断了与大陆的便利交通,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将永远传递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

【四年级上《跨越海峡生命桥》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03-0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后反思03-11

【通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03-0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后作业03-04

苏教版九上《一双手》课堂实录03-08

二年级上《假如》教学课堂实录03-06

八年级上《使至塞上》课堂实录03-12

五年级上《落花生》课堂实录03-12

跨越的作文08-21

关于跨越的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