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的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11-14 14:02:4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1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简析】:

  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作品将少妇的心态刻画的逼真细腻。

  【注解】:

  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韵译】: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2

  原文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赏析

  这支有名的小令,是写思妇在春残雨细的时候,想到韶华易逝,游子未归,因而借酒浇愁,去打发那好天良夜。

  曲的前两句,都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唐人的诗句。“黄莺乱啼门外柳”,是写思妇,是从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怨》的诗意点染出来的。意思是说,她正想在那里“寻梦”,让那千种情思、万般缱绻在梦里得到满足,可那“不作美”的黄莺,好像故意为难似的在门外乱啼,使人不能成眠,无法在梦里补偿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的甜蜜。“雨细清明后”,是写行人,是思妇魂牵梦萦的对象,是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的句意中浓缩出来的。妙在思妇被黄莺唤起,不是埋怨行人误了归期,而是关心游子在阴雨泥泞的道路上黯然魂消的苦况,这就进一步深化了曲的意境。作者在这里引用唐人的诗句,有撮盐入水之妙。

  “能消几日春”二句,是双承上面两句的.曲意,即不但思妇禁受不起几番风雨,就是那天涯游子也同样受不了离愁的折磨了。这句话也是从辛弃疾的“要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词意中点化出来,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的怅然无限的相思,令人憔悴,令人瘦损,长此下去,如何是好呢?这里着一“又”字,说明这样的两地相思,已经不是破题儿第一遭了。这跟作者的“总是伤春,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庆宣和·春思》乃同一机杼。这支小曲之所以自然而不雕琢,典雅而不堆垛,正是作者博搜精粹,蓄之胸中,自然吐属不凡,下笔如有神助。

  曲的头部和腹部,写得如此婉丽清新,结语须是愈加精彩,愈着精神,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所以“诗头曲尾”,古人是极为重视的。王骥德说:“末句更得一极俊语收之,方妙”《曲律·论尾声》。曲论家之所以不惮其烦,来总结曲的末句的艺术经验,说明它是关系到曲的成败的。这“梨花小窗人病酒”,就是俊语,就结得响亮,饶有余味。它既照应了前文的“清明后”和“几日春”,也概括了“相思瘦”的种种原因,又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因为梨花是春光已老的象征,她隔看小窗,看到梨花凋零,春事阑珊,而远人未归,闲愁无既,于是只好用酒来解除胸中的愁苦。病酒,就是伤了酒。读到这里,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冯延巳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和李清照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词意来。作者正是在这样的词情和意境的基础上,在曲尾对曲的整个意境作了很好的概括和创造,这才使人感到“言简而余味无穷”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3

  原文: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春思(莺啼燕语报新年)拼音解读:yīng tí yàn yǔ bào xīn nián ,mǎ yì lóng duī lù jǐ qiān 。

  jiā zhù céng chéng lín hàn yuàn ,xīn suí míng yuè dào hú tiān 。

  jī zhōng jǐn zì lùn zhǎng hèn ,lóu shàng huā zhī xiào dú mián 。

  wéi wèn yuán róng dòu chē qí ,hé shí fǎn pèi lè yàn r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4

  春思二首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古诗简介

  《春思二首》是唐代诗人贾至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先点染出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后转写诗人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第二首诗则是以想象之笔描绘春光艳冶的长安城中权贵公子们的奢靡生活。组诗就春立意,巧用反衬手法。

  翻译/译文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温柔乡里。

  注释

  ⑴春思:指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的愁恨。

  ⑵历乱:指烂漫。

  ⑶当垆(lú):指卖酒。垆,放酒坛的土墩。

  ⑷腊酒:即腊月酿制的酒。酴(tú)醿(mí):酒名。

  ⑸轻薄儿:指轻佻浮薄的人。

  创作背景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根据诗人的身世结合这首诗的内容来推断,这首诗当为贾至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年间被贬谪为岳州司马时所作。

  赏析/鉴赏

  鉴赏

  贾至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陈邦炎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

  “日长风暖柳青青, 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 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这组诗中表达的愁恨,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然而,这种深愁苦恨,由于时代的局限和文人固有的涵养,在作品中又不能直白写出,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这样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第一首诗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第二首诗则通过想象的手法描绘长安城春光艳冶的画面以及城中“轻薄儿”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生活。这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也是以反衬手法表现诗人被贬谪的失意与愁恨。在艺术上,这首与前首有共同之处,都是以色彩绚丽的词句来写景状物。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这组诗以春立意,充分运用了想象这一特殊的心理活动,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理、分析、综合,由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创遣出新的观念和意境的。诗人的想象与形象思维具有内在联系。诗人巧妙地拟用了反衬的艺术方法,即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以乐景来衬托自己的惆怅。他虽然以东风、春日这些表象为基本材料,不脱离感性认识,但诗人又没有让读者忽视综合分析效应和理性认识因素,真正用艺术形象说话,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这样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名家点评

  宋代杨万里《诚斋诗话》:山谷集中有绝句云:“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零乱杏花香。春风不解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此唐人贾至诗也,特改五字耳。(贾云:“桃花历乱李花香”,又“不为吹愁”“惹梦长”。)

  明代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李云:“不”、“去”、“故”、“惹”,句法字法皆妙。郭云:寻常花柳风日,写得种种关情。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惹”字绝妙,“不为吹愁”,反能“惹恨”,埋怨东风,思柔语脆。

  清代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田子艺曰:诗中用“惹”字,有有情之惹,有无情之惹。隋炀帝“被惹香黛残古词”、“至今衣袖惹天香”,贾至“衣冠身惹御炉香”、“春日偏能惹恨长”,温庭筠“暖香惹梦鸳鸯锦”,孙光宪“眉黛惹春愁”,皆有情之惹。王维“扬花惹暮春”,李贺“古竹老梢惹碧云”,皆惹,而春独为无情之惹,此又大奇。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5

  春思

  唐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释

  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苑:这里指行宫。

  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鉴赏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6

  【原文】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译文】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赏析一】

  《清江引·春思》,元代张可久的散曲·小令。此曲的前两句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唐人的诗句。“黄莺乱啼门外柳”,是写思妇,是从金昌绪《春怨》诗意点染出来的。“雨细清明后”,是从杜牧《清明》句意中浓缩出来的。接下来,“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承上,说不但思妇禁不起风雨,连游子也受不了离愁的折磨了。

  这句话也是化用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意。结语“梨花小窗人病酒”饶有余味,既照应了前文的“清明后”和“几日春”,也概括了“相思瘦”的种种原因,又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赏析二】

  这支有名的小令,是写思妇在春残雨细的时候,想到韶华易逝,游子未归,因而借酒浇愁,去打发那好天良夜。

  曲的前两句,都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唐人的诗句。“黄莺乱啼门外柳”,是写思妇,是从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怨》的'诗意点染出来的。意思是说,她正想在那里“寻梦”,让那千种情思、万般缱绻在梦里得到满足,可那“不作美”的黄莺,好像故意为难似的在门外乱啼,使人不能成眠,无法在梦里补偿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的甜蜜。“雨细清明后”,是写行人,是思妇魂牵梦萦的对象,是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的句意中浓缩出来的。妙在思妇被黄莺唤起,不是埋怨行人误了归期,而是关心游子在阴雨泥泞的道路上黯然魂消的苦况,这就进一步深化了曲的意境。作者在这里引用唐人的诗句,有撮盐入水之妙。

  “能消几日春”二句,是双承上面两句的曲意,即不但思妇禁受不起几番风雨,就是那天涯游子也同样受不了离愁的折磨了。这句话也是从辛弃疾的“要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词意中点化出来,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的怅然无限的相思,令人憔悴,令人瘦损,长此下去,如何是好呢?这里着一“又”字,说明这样的两地相思,已经不是破题儿第一遭了。这跟作者的“总是伤春,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庆宣和·春思》乃同一机杼。这支小曲之所以自然而不雕琢,典雅而不堆垛,正是作者博搜精粹,蓄之胸中,自然吐属不凡,下笔如有神助。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7

  春思诗

  春风荡罗帐,馀花落镜奁。池荷正卷叶,庭柳复垂檐。

  竹柏君自改,团扇妾方嫌。谁能怜故素,终为泣新缣。

  古诗简介

  《春思》是南北朝萧子云所作的一首乐府诗。

  赏析/鉴赏

  《春思》是萧子云所作的一首叹春惜春、喻扇喻情的乐府诗。

  在南朝齐、梁时代,萧子云的诗,比较清浅明丽,流露性情。此诗前四句,写得十分随心所欲,却把女人春思的环景描绘得非常到位:春风荡漾入深闺,春花飘飞落妆台;池荷才露尖尖角,杨柳已绿垂窗檐。接下来,诗人直奔主题:竹柏异心君自改,团扇入秋妾方嫌。谁能春思怜故素,终为班姬泣新缣。怜故素,泣新缣,诗虽终而言未尽!

  这首诗题为“春思”,抒写的是春日里的怨情。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弃妇,春日来临,她触景伤情,既责怪前夫,又暗自为命运悲叹。

  前四句描写春景。“春风荡罗帐”,视线由室外引入室内。室内,只有弃妇孤单的一人。其景象恰如李清照词中所写的情况:“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⑷。”(《凤凰台上忆吹箫》)次句是一个特写镜头:见梳妆台上日渐凋零的瓶花,在春风吹拂下,片片飘落。萎败的春花,空荡的罗帐,弃妇房中呈现的是一派清冷萧瑟的景象,接着,她将目光转向室外:远处,“池荷正卷叶”——荷叶已将尖尖角伸向池面;近处,“庭柳复垂檐”——庭前,绿柳成瘾,正垂挂在房檐前。“余花”、“池荷”、“庭柳”,表明节令已是暮春。春将归去,芳菲渐歇,寡居独处的弃妇心中怎能不倍觉惆怅呢?

  后四句即是弃妇在伤感情绪的驱遣下,自诉不幸。她首先想到的是故夫的轻情薄义。“竹柏君自改”,弃妇以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的口吻,义正辞严地谴责故夫:我之遭到抛弃,全是以为你改变了竹柏的`忠贞之性。“团扇妾方嫌”,转从自己的一面立论,说明自己是不甘于被抛弃的下场的。“团扇”,用汉朝班婕妤《怨歌行》的典故:“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后世即据此诗以团扇入秋即遭弃捐以喻弃妇的不幸。以上两句对比见意,从妾嫌团扇的对面加以强调,从而挑明了造成悲剧的责任。结尾两句用汉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的典故,悲叹自己的不幸命运。《上山采蘼芜》写一个路遇故夫的弃妇,故夫告诉她:“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这里以“故素”指自己,以“新缣”指故夫另娶的“新人”。弃妇自伤不幸,所以说:谁能哀怜同情我呢?我将终生要为故夫另觅新欢的背弃行为流泪痛苦。

  此诗采用的是古典诗歌习见的先景后情、以景衬情的写法,在表现上形成特色是两用前代弃妇诗的典故。《怨歌行》与《上山采蘼芜》是两首广为流传的古诗,以之入诗,不仅言简意赅,且有助于引发联想,增进作品的历史感,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团扇”、“故素”、“新缣”,虽用字寥寥,却使《春思》诗中的弃妇顺理成章地加入到文学史上长长的弃妇形象的行列之中,从而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广泛而持久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8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古诗简介

  《春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翻译/译文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注释

  1、燕草: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指燕地的草。征夫所在之地。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4、秦桑:秦地的桑树。思妇所居之处。

  5、怀归:想家。

  6、妾:古代妇女自称。

  赏析/鉴赏

  《春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诗的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9

  南柯子/南歌子春思

  [宋] 田为

  团玉梅梢重,香罗芰扇低。帘风不动蝶交飞。一样绿阴庭院、锁斜晖。对月怀歌扇,因风念舞衣。何须惆怅惜芳菲。却一年憔悴、待春归。

  作品赏析

  此词触景兴感,上片起首两句,从枝头和水面两个高低不同的角度,抓住梅树结子,荷叶如扇这两个富有典型性的物象 ,描绘出暮春景色 ,同时触景伤情,寄怀人情怀和怅惘心境。“团玉”指初生的青梅,圆如碧玉,故称。一个“重”字,写梅花谢落,梅子初生,枝头沉甸甸地增加了重量感。“芰扇”,喻初生的荷叶。芰,原指菱,因诗词中常以“芰荷 ”连称,故以指荷。“香罗芰扇”,犹轻罗小扇;春末夏初,荷叶初生,田田轻圆,有如罗扇。用一“低”字,状荷叶刚刚出水 。“帘飞”句由蝴蝶在帘外飞舞,似有依恋之意,联想到帘风不动,双蝶交飞,这以静托动的情景,反映出对景者心情的不平静,他的思绪也随着蝶翅而飞扬起来。歇拍一句,言同一绿阴庭院,当年歌舞欢聚时并不觉得春光的消逝;而今却感到满院阴沉,春光荡尽,唯有落日的余晖为这深锁的庭院投下一抹凄清的暗影。这一句,充满了梦醒的惆怅和今昔比照而触发的凄清孤寂之情。

  下片正面写思念之情。过片两句明确点出其人身份 。“歌扇”、“舞衣”,与上片的'“芰扇”、蝶交飞”,有一种隐喻性的意象关连。风前月下,触景兴感;怀念之情更觉不能自己。结尾两句一推一挽,激发出感情的更大力度 。“何须”句是说不必因为悼惜春光而深自惆怅,作者似乎想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然而欲擒故纵,这看似达观自解的话,却正表示着已经做好承受巨大痛苦的心理准备;于是转出“拚却”一句,语气果决,任凭时光流逝,耿耿此情始终不泯,即使一生为之憔悴痛苦 ,也仍然期待着春天的归来 。这两句,字字含泪,感人至深,为至情至性之语,从中可见词人对于爱情的执著、真挚态度。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10

  春思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枊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古诗简介

  《春思》是南宋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用拟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诗格调清新,不用典实,通篇拟人,富于动感,体物入微,又很有韵致。

  翻译/译文

  春风啊,因了你过分的随和,致使你那么地忙碌;你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红花,陪伴着绿色的柳树。你使大地回暖,供给了燕子做窝的泥土;又急急忙忙地吹开花朵,让蜜蜂采蜜,酿成甘露。你刚吹来一阵小雨滋润了万物;又匆匆放晴,让温暖的阳光照耀到各处。

  注释

  ⑴多可:多么能够的意思。

  ⑵忙生:忙的样子。生,语助词,无意。

  ⑶与:替,帮助。

  ⑷须:要。

  赏析/鉴赏

  方岳这首《春思》,用似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首句开门见山,直写“春风”、“太忙生”。以三句,围绕春风,各写二物。二句写“花”、“枊”,三句写“燕”、“蜂”,四句写“雨”、“晴”。作者选择的都是精彩的镜头,且写的都是动态,又用精炼的字来唤起读者的联想。从中看出了作者的情意。可谓是“境界全出”王国维在谈到境界时说:“诗人中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可见,所谓“重视外物”者,即能站在高处观察生活,取舍生活。所谓”重视处物“者,则要求进入生活,感受和融化生活,以自己的感情与花鸟共忧乐、同呼吸。这样,方能赋于自然景物以“我”感情。

  宋人的绝句,很喜欢用拟人化手法。诗人们想象自然及自然间的万物都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因而情不自禁地把自然当作人来看待,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这样写,把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带上了人情味,觉得亲切,受到感动。方岳这首《春思》诗,采用的就是这种艺术手法。

  诗咏春思,不是说自己对春天引发的种种思维感情,如伤春、惜春等;而是描述春天本身具有的情感。在具体吟咏时,又选择了春的代表———春风来表现,吟咏的主题,则定点在一个“忙”字上。第一句是说春风为什么忙,诗人分析说是因为春风“多可”。多所许可,心甘情愿地想去满足各种不同对象的要求,春风当然要“太忙”了。以下三句,具体写春风的忙碌。春天,诗人认为变化最大、得风气之先的是、最突出的莫过于红花、绿柳。于是诗写春风一直陪伴着花柳,全心全意地为花柳服务。这句是浑写,读者自然能够由此想象到,整个春天,花先抽叶,后结花蕊,然后绽开花苞,终于繁花怒放,一直到纷纷堕落;想到柳树从吐芽抽条,到万丝绿条随风乱舞,最终柳絮纷飞,绿阴浓密。这全过程,春风无所不在,一刻不停,这就是“太忙生”了。

  谈花说柳,当然不是孤立地,而是以之概括了春风对整个自然界中的植物所起的作用。后面两句,便一句写春风如何照拂鸟雀昆虫,一句写春风如何安排气候。诗写春风吹走了寒冷,使大地解冻,让燕子能衔泥筑巢,孵育下一代;又吹开了花朵,让蜜蜂酿出甜甜的蜜糖。它应付自然界的各种需要,刚安排了一阵小雨滋润大地,转而又安排晴天。这样全方位地写,更加突出春风的疲于奔命,诗人对春的歌颂,也就通过诗细微地表达了出来。

  春风本来是一个很蒙浑又很广泛的概念,方岳组织了各种意象,娓娓道来,体会精细,令人眼目一新。宋诗的纤巧与理趣,在这首诗中都得到了反映。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11

  玉楼春·春思

  朝代:宋朝

  作者: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绿。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注释

  冰池晴绿:指池水碧绿。

  罗带缓:因体瘦而衣带松。

  奁(lian):镜匣。这里指镜子。

  晴绿:指池水。

  赏析:

  在现存的词作里,严仁有词三十首,其中一半以上写闺情。“闺情”,在唐宋词里是写作量占多数的一种题材。这种词的表现手法多样,或雕琢,或白描,但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倒为数不多。而本词却有其独到之处。

  本词采用常见的`上景下情的写法。但其写景却在动与静对比的同时,用暗示衬托出思妇的情怀。小园内春光烂漫,杂花竞放,但思妇的视线却只有小园西畔的一片荠菜花,此时荠菜开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来许多上下纷飞的蝴蝶。“繁”和“乱”是以荠菜花和蝴蝶的形态和活动反映出春事已深。“只在”两字暗示春风仅仅在园中停留,却不光顾寂寞的深闺

  荠菜本是可食之野菜,而她无心踏青挑菜,以致听任荠菜长得遍地都是:“花繁”,不仅形容荠菜长得茂密,又从另一角度暗示了思妇因思春而无意游赏的心情。

  词人借思妇的目光,将关注点转移到池塘和花径上。“冰池”指水面光洁如冰,莹澈清碧。“照还空”,形容冰池在阳光之下显得透明无比。“香径”写落花堆满小路,送来阵阵芳馨。“吹已断”,是说枝头花瓣都已被风吹落在地。从这一泓碧水、一条花径的静景场面中,衬托出思妇幽闺寂寞、尽日凝望的神态。这种以写景为主而景中有情的写法,过渡到下片抒情,使得全词融为一体。

  下片所写的相思之情,主要是以间接而曲折的手法来反映的。游丝,是飘荡于空中的昆虫之丝,说“恨游丝短”是用以反衬自己情意之长。由于相思而日益消瘦,亦不直接说出,只用“罗带缓”来暗示。

  这种写法在《古乐府歌》:“离家日已远,衣带日趋缓。”中有表现。《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亦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之句,不过前者是游子口吻,后者是思妇之辞。这里间接地刻画出由于离别日久相思不已而渐趋消瘦的思妇形象。

  结尾两句设想新奇,以构思别出心裁而为人称道,是承上面“罗带缓”而进一步悬拟他日归来相见时的情景。这样的手法更显示出相思之苦。词人并未使用直接诉陈因怀人而憔悴之语,而是曲折地说:梳妆匣里的圆镜不会欺人,待你归来之日可以看到思妇消瘦的容颜。这种间接的写法看似痴语,其实是至情的流露。本词运用反衬、暗示、间接等手法,使词意婉转层深,独具韵致。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12

  春思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古诗简介

  《春思》是南朝诗人王僧儒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写景抒情都十分自然,没有造作之感。前两句景中含情,意在写节序变换容易引起人的思念。后两句借黄莺的鸣啭表达对心上人的怀想,情中有景。诗虽简练,却表达了相思之情。

  赏析/鉴赏

  冬雪初罢,树木的枝条便已悄悄绽出青青的嫩芽,冰开始消融,水面荡漾着阵阵绿色的涟漪。在这大地回春之时,每日独守空闺的思妇,也走下绣楼。她来到春天的.怀抱,尽情呼吸着春天的清新空气,仿佛自己干渴的心田也得到了滋润,开始复苏。当然,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她也绝不会忘怀自己日夜思念的夫君。她与他分手,正是“杨柳依依”的时节,她还曾亲手折杨柳为夫君送别。那柔丝千缕袅娜低垂的杨柳,正象征着他们夫妻之间缠绵缱绻、难舍难分的一段柔情。如今柳色又一次泛出了青色,自己的亲人该回来了吧?何况冰雪已经消融,可以大大减轻道途上风雪跋涉之苦。

  突然,树上传来了黄英的恰恰娇啼,打断了思妇的遐思。鸟儿的每一声婉转的歌唱,在思妇听来,都是一支深情的相思之曲。《诗经·豳风·东山》末章有云“仓庚(即黄鸟、黄莺)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这是归来的征人在途中想象当初结婚时的情景“记得那天黄莺的翅儿闪闪映太阳,那人过门做新娘,马儿有赤也有黄”。也许,此处的思妇也有黄莺的鸣叫,回忆起结婚那天的种种欢悦了吧?于是,她对夫君的怀念更加深沉,对夫君归来的企盼也更加殷切,更加难以抑制了。此诗意境与《诗经·小雅·出车》的后半句有些异曲同工。《出车》里写到思妇对征人的怀念,是“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最后一章更写到“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的时节,征人终于凯旋归来。王僧儒此诗可能受到《出车》的启示,而其笔墨中,重在写思妇因春怀人之情,特别是她听到黄莺鸣叫的刹那,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这与《出车》借景喻情的手法不同。

  全诗寥寥四句,前三局皆是写景,直到第四局才将相思之情略略点明,因而给人以含蓄蕴藉之感,颇具唐人绝句的风姿。明人张溥称王僧儒“诗文新丽顿挫”,于此可见一斑。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13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出自宋代张先的《青门引·春思》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

  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相关翻译 写翻译 青门引·春思译文及注释

  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出一丝丝的.微寒。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时近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目睹残花落叶更令人伤情,不觉借酒消愁竟然大醉酩酊,这又是去年种下的旧 ...

  赏析

  此为春日怀人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 ...

  作者介绍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14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古诗简介

  《春思》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翻译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注释

  1、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赏析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15

  春思诗

  茹溪发春水,阰山起朝日。

  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

  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

  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

  梦寐借假簧,思归赖倚瑟。

  幽念渐郁陶,山楹永为室。

  赏析/鉴赏

  谢朓在宣城做官时,曾奉命去湘州,因此,可能是为齐明帝在祭祀南岳衡山的。因此,此诗或许就是诗人在湘水附近的“茹溪”所作。

  诗题为“春思”,前六句写“春”,后六句写思。首联点明地点“茹溪”(在巫山)、“阰山”(在楚地南部),交代季节为春季,时间是在早晨。“发”字既然暗示夜间春雨之盛,更与次句“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承前联而来写水势之大以及阰山之丽。“兰”,指阰山的春兰。“萍”,指茹溪水面的浮萍。读此两句,我们脑海便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那山上的丛丛兰花,在鲜丽朝日的.映照下,显得光彩流动,整个阰山也似乎披上了春兰的色彩;那原本密密地布满水面的浮萍,在春水的推动下,渐渐地被挤向两岸,远远望去,宛如“一”字。这里以“茹溪”、“春山”、“阰山”、“朝日”、“兰”、“萍”密集静态的景物,用“发”、“起”、“望”、“转”四个动词联络贯通,表现雨后春日景象,山、水、萍、兰尽沐春晖,令人感到格外真切可爱。

  下面“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二句暗扣“春”字,越写越活。“巢燕”,刚刚会飞的新燕。“黄鸟”即黄莺鸟。这两种鸟都是应春而至的候鸟。前句写耳闻,新燕在低空上下追逐飞鸣,会使你产生儿童嬉戏玩耍的联想。后句写目睹,黄莺雌雄逗趣交颈,又何尝不给人以夫妇和乐偎依的想象。这两句写的耳边声、眼前景,而实隐含着思归故里恋念亲人之意。

  前六句写春景,而不见赏景之人,只不过是赏心悦目之事,但读者自能想得到:诗人恰是景中人!

  下六句,诗人触景生“思”,抒发对“故人”故乡的思念之情。“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边郊”,边远的郊野,即指首联的“茹溪”、“阰山”。“盈”,长久。“契阔”,偏义复词,即阔别。诗人离家时久,远在边郊,旅行艰难,与故人长久不见,时临春日,思念尤深。最后四句,诗人连用了三个典故,“梦寐借假簧”引用汉朝刘向《九叹.借贤》“愿假簧以舒忧,志纡郁其难释”句意,要说:即便人梦里,我亦是忧思不已,唯有拿来簧管吹了几句乐曲,排遣一下,方可入睡。“思归赖倚瑟”引用《史记.张释之传》,汉文帝指着“新丰道”对慎夫人说:这是通向你故乡邯郸的路。慎夫人便拿起瑟来弹奏,文帝亦跟着唱歌,“意惨凄悲怀。”诗人引此史事是说:自己欲归故国家而不得,唯有弹瑟唱歌聊抒忧怀。末句“山楹永为室”,化用了汉代严忌《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於水渚。”之意。“幽思”二句是说:我的忧愁愈积愈深,唯愿早日退出官场,隐居山林,洁身自好,以永天年。诗人把自己隐忍而难以启齿的心里话,借用古人古事古语来委婉曲折地透露于笔端,让读者明白能读其诗而会其意、览其表而知其里,其忧惧怀归之情,终于溢于言外了!

  全诗前文写景、后文写情。景中隐情,为情而设。极写茹溪、阰山景色,正为说明:此处景色虽确实美好,然而这里不是我的故土,再好也不足以使我稍留。一篇关键,正在“山楹永为室”一句上。

【春思的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的原文及赏析11-14

艳歌原文及赏析11-06

春晓的原文及赏析11-14

关雎的原文及赏析11-14

春望原文及翻译10-04

天上谣的原文及赏析11-14

送人东游的原文及赏析11-14

旅宿的原文及赏析11-14

和乐天春词 / 春词原文翻译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