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

时间:2022-12-06 12:07:10 好文 我要投稿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通用11篇)

  孝顺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大家知道怎么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吗?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通用11篇)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1

  一次聚会,几个老人聚在一起,嗑着瓜子,说着闲话。不知是谁提到头发的话题,大家的目光瞬间就像探照灯似的,在一圈人里扫射。几乎都是一样的年过古稀,白发苍苍。

  突然,大家的目光都定格在一位一头乌发的老者头上。大家对赋闲在家的他仍然坚持染发,持怀疑态度。上班染发是为了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赋闲之人还逆潮流而动,莫非是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乌发老者马上解释:“是这样的,我家里还有90多岁的老母亲,否则,我早就不染头发了。”

  一言既出,让其余的人点头称赞。为了母亲,为了尽孝,将白发染上黑颜色,作为古稀之人,几人能够想得到?

  看着儿子老去,一头白发,会牵扯着长辈的心,还有晚辈催着长辈变老的涟漪似的心理负效应。儿子年轻,老人心理自然也年轻。这位老者的细心,真的让人佩服。

  通过头发颜色的改变,达到孝顺老人的目的,它已将孝顺老人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对于孝敬老人,现在物质条件的满足大多已不成问题,但老人的精神需求有多少人关注?乌发老者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2

  年初,办公室新来一小姑娘,嘴甜,有眼色,特招人喜欢。

  但她不爱学习。一有空闲,就在网上泡着,哪有活动,哪儿餐馆开张了,哪有好玩的地方,一一摸清楚。“你看看书吧。”我为她着急。她莞尔一笑:“我忙着呢。”

  她所谓的忙,就是频繁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吃饭。她有一辆几万元的小车,每次开车去接老人之前,都耐心细致地打电话:我大概多长时间到,您老穿什么衣服,别忘了保温杯什么的。我惊异于她的细心,现在家境好的小姑娘,依赖父母的居多,有几个能像她这样孝敬老人?

  她不仅请老人吃饭,还带老人出去玩。公园走走,商场转转,温泉泡个澡,野外看个山。几十公里外,春天看杏花、桃花,夏天看郁金香,秋天看菊花,冬天看冰雕。甚至还带老人去寺庙烧香、金顶拜佛。

  “难得啊,孝顺的好孙女!”我夸她。她点头:“哥哥姐姐们出国的出国,创业的创业,就我待在新疆。我的任务就是伺候老人。”

  按说,她两千多的工资,经不住这样花呀,可她的钱似乎不少,短短一年,她淘汰了旧车换新车,卖了旧房买新房,并开始了装修。“哎,你可以呀,男朋友还没有呢,爱情的重装装备就搞得这么齐。”我和她逗趣。“呵呵,这算是我的劳动所得吧,都是我爸我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赞助的。”她笑道。

  “啊,你请老人吃饭游玩另有目的?”我惊奇地张大嘴。她笑得更开心了:“算是顺便有自己的小九九吧,但我处理得非常艺术。我爸我妈忙着挣钱,没时间管老人。我替他们干活了,犒劳我他们心甘情愿。至于老人,每天待在家,大把时光,有钱也不花,我带他们吃和玩,陪他们说话聊天,他们心里高兴,看我为他们花了那么多,自然几倍地补偿我。我要把钱退回去,他们还生气。就这次装修新房子吧,我也没说没钱,只是拿着装修图征求他们意见,结果爷爷给我打了5万,外公外婆也打了5万,我爸还说家具归他负责呢。”

  “不错不错。”我夸道。她依然笑:“老人其实很好哄的。说一些暖心话,带他们出去转转,新鲜的,好玩的,都尝试一下,他们心里比什么都高兴,逢人就说我这个孙女孝顺,在小区院里,骄傲得很。”

  我点头。聪明的小姑娘,既孝顺了老人,也没亏了自己,虽说是很“艺术”地啃老,但其中仍有浓浓的亲情氤氲。其乐也融融,又有何不可。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3

  自从搬了新家,距离父母家远了,回家的次数自然就少了。再者,自己身体一向不好,时常感冒低烧,每每到了周末,总是以身体不适为由搪塞过去。然每天的电话问候,却从未间断。

  每次母亲总在电话那头说,你身体不好别来,别惦记我和你爸。因而,我总是心安理得地窝在家中,看书看电视,甚至赖床。傍晚,嫂子来电话:“老妈说你们周末若有空,就回来看看。”放下电话,心莫名地揪着,难受。晚饭后,赶紧和先生赶去看父母。

  父母在自家的楼下开了一家小店。一见我,老两口怔住了,几乎是异口同声,这么冷的天,你们来做什么?马上,手拿报纸的父亲赶紧从高靠椅中起身,挪到边上的矮椅上。每次到店铺,那张高靠背的藤椅就是我的专座。母亲说,那样对腰好,坐着舒服。

  一向少言寡语的父亲,总是坐在一旁,微笑着听我和母亲说话,只是时不时地插上一句,天冷了,赶紧回家。而母亲是那么兴高采烈,喋喋不休,仿佛几辈子的话都说不完。当然,话题最多的还是扯上我的身体。

  “白茅根还有没有煮着喝?白杜仲吃完了没?这个不好买,我再托人到乡下去买。”“区还疼不疼?”母亲搬过椅子,坐到我边上,手很熟练地放在我的肾区上揉。“过些日子再去抽血查查,去时告诉我,我准备暖水袋,那样手不会冷。”我安然地享受这暖暖的爱,小心翼翼地回应母亲的话,生怕哪句不适引起她的不安。

  这时,我发现父亲的坐姿有些不对劲。父亲身宽体胖,坐在矮的靠椅上,已经不好动弹,可他却挨着椅子边沿坐,身体始终向前倾。我说:“爸,您往后靠着坐,那样舒服些。”“不用,这样很舒服。”父亲看着我说,手自然地拍拍我,笑了笑。突然,我明白了,父亲这样坐,是为了更靠近女儿,贴近女儿。一时间,我的鼻子一酸,有点想哭。

  在店里坐了一个小时,父亲催了三次,天冷了风大,回家吧。起身告辞,才走没几步,身后传来母亲的喊声:身体不好多在家休息,别来了。那一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心很疼,却很暖。

  有一种孝顺叫周末陪伴。常回家看看,离父母再近一些,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父母的爱,更多的是父母舒心的笑。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4

  在异乡的相处点滴,到最后的无奈别离——我们只是不想让彼此都感到孤单。

  被骗后的无助感

  妈妈被骗了。

  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只不过是利用了我妈作为一个异乡人的胆怯,就轻易骗走了她的手机和300元钱。被骗后,妈妈的神色几天都木呆呆的,眼睛不敢直视我,像做错了事的孩子。小时候我不小心打破了家里的碗,就是这种表情。

  看她怯怯的眼神,我不忍埋怨,只得信口开河地安慰:“没事!不就一破手机和300元钱吗,我努点力,一天就挣回来了!”说完,我转身去上班,还没出门,就听到一阵压抑又撕心裂肺的哭声。

  她坐在沙发上,把头仰着,满脸泪水。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幕。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的性格一向坚强,跟爸爸吵得天翻地覆也不曾流泪,现在,她居然哭了!我整个人僵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个伤心哭泣的女人,她是我的妈妈。我饿了渴了,向她撒娇;苦了累了,向她抱怨;喜了乐了,却往往最后一个和她分享。她就是我的靠山,我的港湾,可此刻她如此伤心,我却不知道如何劝慰。

  我的母亲,未出嫁前是家中长女,一手带大了几个弟妹;出嫁后,她是家中的顶梁柱,硬是把我们家从贫困线拉到了富裕边缘。她在我们村里是出了名的女强人,高中文化,喜读书报,头脑精明,数年来一直担任大队会计,从未受过任何人欺负。

  可在这异乡,她却轻易地被骗了,我可以想见她无处诉说的羞耻感。上完班回家,妈妈的眼睛是红肿的。我无从安慰,只有装作没看见。夜晚,我们睡在一张床上,两个人都翻来覆去不能入眠,将床压得吱吱作响。

  妈妈是念着我一个人漂泊在外,特意赶过来照顾我。刚来,她就把我租住的小屋打扫得纤尘不染,每天学着广东主妇煲汤给我喝,只为了能让我在他乡也有家的感觉。被骗的挫败感还在其次,她一定是为自己给我“添麻烦”而感到不安了。

  印象中,这是我第二次看见妈妈如此伤心落泪。

  第一次,是外公去世的时候,她伏在棺材上,嚎啕大哭。她絮絮地向我说起外公的生平琐事,他冬天常穿的那件老旧的棉衣,他临终时那双没有合拢的眼睛。她说,眼看着大家都要过上好日子了,为什么你外公却享不了这个福呢?

  那几个夜晚,妈妈守在外公的灵前寸步不离。累极了的时候,她会沉沉睡去,虽然脸上已有深深的皱纹,可睡容柔弱得像个孩子。是从那次开始,我才意识到,在我眼中一贯强悍的妈妈,也有脆弱无助的时候。

  这次异乡被骗的经历,又让妈妈重温了那种无助的感觉。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5

  “赵有德,邮件到!”

  听到自己的名字,老赵忙从人群中挤出,上前将印有自己名字的包裹小心接过。

  和他一起等待的一群人听到不是自己的名字,都极其失望,看着老赵拿过包裹,有的羡慕,有的嫉妒,有‘的悲叹。

  “嘿,老赵!你儿子真孝顺,隔三差五给你寄东西!”一个骨瘦如柴的老者上前,伸出拇指赞道。

  “是啊,这都第几回了?真有福气!”

  “老赵,真好命啊!”

  “回头别忘了请吃饭啊!”

  两旁的人七嘴八舌地说着。

  老赵面色微红,在众人的艳羡中一声不响地回了家。他放下包裹放眼看去,满屋子都是各种电器,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音响、洗衣机……不由长叹一声:“是啊,真孝顺!”

  荒郊坟场,一个人跪在一处坟前,正往火盆里投放纸扎:“爸,儿子不孝,再给你多烧些房子、汽车、元宝……您就放我一马,晚上别再找我了啊!”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6

  他,年仅十四岁,却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撑起整个家;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每个人的尊重,也为我们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他,就是毛岸龙,伊滨区李村镇偏桥村的一名普通少年。

  岸龙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2009年,母亲又得了糖尿病,干不了活,严重时甚至会随时晕倒。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继父在外打工,微薄的收入让这个曾饱经风霜的家庭如履薄冰,然而祸不单行,工地上的一次意外让继父伤了双腿,这个脆弱的家庭更雪上加霜了。

  今年六月的一天,毛岸龙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第二天一大早,毛岸龙就起床收拾好母亲的衣物,带上身份证,医保卡,在赊来的电动三轮车后面铺上床单,慢慢扶母亲躺上,带母亲去医院看病。家里没有钱,他就先到邻村的舅舅那里借了两百元。到了医院,他让母亲在医生的屋里坐着休息,自己去挂号,不知道挂号的地方在哪儿,他就边走边问,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这样来来回回穿梭在医院的长廊里,为母亲挂号,交住院费,办理住院手续。母亲入院后,毛岸龙就向学校请假了。一连十天,他一直守在母亲的病床前,照顾母亲起居。由于早中晚餐都要花钱买,钱不够了,岸龙就自己少吃,甚至不吃,只为让母亲多吃点,能早日康复。终于,在岸龙的精心呵护下,母亲出院了,毛岸龙又成了母亲的护工和医生,他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第一件事便是给母亲注射胰岛素,每次打针,他都小心翼翼,因为他怕弄疼了母亲。大家知道,胰岛素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夏天来了,家里没有冰箱,毛岸龙就用三个袋子把药一层一层的裹起来,放在家门口的井里,因为井里的温度比较低?百善孝为先,毛岸龙用自己稚嫩人生的每一天一笔一划的书写大写的“孝”字。

  在家里,小小少年独挑大梁,在学校,毛岸龙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他集体荣誉感极强,每次打扫卫生,都能看到他瘦小的身影。班里的卫生保洁工作,他总是做得最好的那一个。这样的好孩子,不仅需要我们的爱,更需要我们学习。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行善和尽孝。生命经不起太久的等待,孝道同样经不起太久的徘徊。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将来孩子也会这样把你送走。

  别让父母的'等待成为遗憾,及时行孝,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7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读着这首诗,感动一下子涌上了心头。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远在老家的外婆,平时很少回家去看望她,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呢?

  国庆放假回去时,我迫不及待地往外婆家奔去!外婆见了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然后,就马不停蹄地给我做我最爱吃的菜肴。吃完饭后外婆说:“早上忙的团 团转,现在是腰酸背痛哟!”我听了外婆的话像只兔子似的跑到外婆面前说:“那我帮你捶捶背吧!那样你应该会舒服些!”外婆拒绝着说:“不用了!不用啦!老 毛病了,每次事情一多,就会这样,没关系的!”在我再三的请求下外婆只好答应了。

  我迅速跑到外婆身后,小心翼翼地为外婆捶背,我一边为外婆捶背,一边念叨着:“外婆?这个力度会不会有一点重,要再轻一点吗?”外婆笑着说道:“不会!不 会!这个力度刚好,不重也不轻。哎!真舒服啊!”听了外婆的话,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我便握紧了拳头,继续放心地为外婆捶背,像敲鼓一样“咚咚咚” 地落在了外婆松弛的背上,由上至下,从左到右,一遍又一遍地捶着。外婆笑容满面地对着我感叹道:“真舒服呀!”我一边帮着外婆捶背,一边听外婆说着我童年 的事情。

  看着外婆佝偻的背,我不禁感到心里酸溜溜的,小时候外婆经常背着我,带我去玩,哄我睡觉,教我唱歌、说话、走路.那段美好的记忆,我永远都不可能忘记,它 们一一印在了我脑子的最深处。敲了一会儿觉得手酸了,但我并不想放弃,而是坚持着,我一定要多帮外婆捶一会,让她多舒服一下。外婆不断发出啧啧的 “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捶得我真舒服。”我听了以后心里像比吃了蜜还甜。不过看着外婆的白发我情不自禁地眼眶湿润了,时间过得真快,外婆老了许多,我以后 一定要好好孝顺外婆。

  其实孝顺很简单,孝顺是多的陪伴,陪着长辈聊聊天;孝顺是多的关心,在冷天多一声问候;孝顺是多的做事,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8

  一些蚊子进来……”是我看的一篇文章中母亲在夏天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每当惹人嫌恶的蚊子叮咬时,我便会想起这句话,想起这篇文章。

  文章是写“我”从外地赶回家的第一晚,把凉席铺在父母的卧室里,打算与他们聊天,聊着聊着“我”便睡着了,可半夜被那可恶的蚊子吵醒,叮得睡不着。母亲这时从床上爬起来,撩开蚊帐,用两端的帐钩挂了起来。父亲问母亲正在干什么。“你没听见蚊子在要儿子吗?咱们把蚊帐打开,分一些蚊子进来,让儿子少受罪……”母亲压低声音,语调中竟有几分兴奋,而“我”早已感动得泪流满面。

  每天,妈妈总是早早的起来为我们准备早点,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叫我们起床。而我们不是抱怨起来早了,就是埋怨早点不好吃。我们从没有想到在我们早早睡去的时候,还有几桶衣服等着妈妈去洗。我们从没想到,我们的早点里藏着一个鸡蛋,而妈妈却没有。这些我们认为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甚至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同样也夹杂着浓浓的母爱。那么,我们的母亲又与文中的母亲有多大的差别呢?

  我从小睡觉就爱和妈妈睡在一起,有一次,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发现妈妈正轻轻地给我盖被子。直到那次我才知道,原来,每个晚上的温暖都是妈妈为我营造的。今天我想了很久很久。在妇女节,我想对妈妈说:“谢谢您!”想在属于妈妈的节日里给她捶捶背,揉揉肩,送她一张妇女节贺卡。虽然这只是些小小的心意,却包含了我对妈妈的爱。

  也许妈妈从未想要向我们索要什么,她们只希望我们能好好的,快快乐乐的。妇女节即将到来了,我们一起和妈妈庆祝庆祝她的节日把!!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9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10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11

  倪风新婚不久,妻子陶姿温柔可人,但有一点让倪风无可奈何:那就是陶姿很孝顺她母亲,坚持每月从两人的工资里匀出五百给她妈。小两口每个月的房贷就够倪风折腾了,自己父母他都没给钱呢,却要挪出五百给丈母娘,倪风有点不高兴,却又说不出口。就在这时候,父亲的一个电话让他灵光一闪。父亲在电话里告诉他,母亲生病住院了,叫他过来看看。

  倪风来到医院,把自己的苦恼向母亲和盘托出,要她跟自己唱一段双簧。唱给谁看呢?当然是老婆陶姿了。

  傍晚时候,陶姿也赶到了医院。倪风一看她来了,就冲老妈使了个眼色,说:"妈,住院费是四千吧,这钱就让我帮你缴了吧。"说着就要站起来。

  "别,别!" 他妈马上拉住了他,"我和你爸还有点积蓄,哪能用你的钱!你们只要照顾好自己这个小家就成了。至于我和你爸,等我们老得走不动了,你再来照顾我们不迟啊……"

  倪风于是又顺从地坐了回去,他偷眼看老婆陶姿听了这番话后脸上有无反应,却看不出丝毫变化。

  时间过得很快,又到月底了,没想到,这个月太阳打西边出来了:陶姿没有再拿钱给她妈!而且接下来的几个月也同样如此,倪风甭提多开心了。

  这天,两口子一起吃晚饭,陶姿突然郑重地说:"你妈上次在医院说的话,我感觉很在理。父母现在多少都还能挣点钱,但是等他们老了,收入少了,那就很可怜了。所以我决定改变以前每月送钱的方式,去给我妈买份养老保险。我打听过了,一份养老保险每年交7000元,要交够15年,我已经攒了好几个月的工资了,明天先去缴了今年的,老公你一定要支持我噢!"

  倪风听后手一颤,差点连筷子都拿不住了……

【感动的孝顺父母的故事】相关文章:

让人感动的故事分享03-06

感动人心灵的故事02-28

让人感动的母爱的故事(通用13篇)11-22

男爱女爱情感动小故事7篇03-02

超感动的精选话语04-27

泛滥的感动范文04-25

感动女友话语02-23

最感动的朗诵词03-02

懒蜜蜂肥肥的故事少儿故事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