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6-16 15:35:3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看图列乘法算式。

  2、出示旋转木马图,提出问题: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小棒,分别是3、3、3、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小棒的出现使数学由具体人到符号化的一种过渡。)

  2、小组交流解决过程。

  说清楚

  (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

  (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怎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自主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在同学的经验上想出新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11 ②3x3+2=11 ③4x3-1=11等

  (以上几种方法中,方法①是连加,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方法②、③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这两种结论。对于其它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能讲出算理的都要及于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1)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能看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4、结合小棒分析意义。

  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

  4×3-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

  5、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6、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观察比较。

  (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在复习连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3+3+2,还可以用乘加算式来表示3×3+2。乘加算式的发现源自于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叫连加。方法②、③。你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设计意图:观察比较是一种提升)

  (设计意图: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通过情境理解了乘加、乘减的意义,自然得出了计算的顺序,同时为今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和算法多样化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要借助有效的“表象操作”促使学生从“实物”到“算式”的过渡。)

  三、巩固运用,模型内化

  1、P58 做一做1。

  2、练习十二4。

  3、练习十二5。

  四、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层层递进。在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不断提升,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特别是在例题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的说明方法,并展现算法的多样化,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是具有丰富潜力的个体。事实证明,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灵活驾御教材,新教材才能展示它深沉的魅力。)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11

  3×3+2=11 4×3-1=11

  9 12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看屏幕上的小区图,图上不但有漂亮的楼房、还有美丽的草坪。提问:你们知道小区里为什么种草坪吗?

  1.师出示例题:

  月星小区有850平方米草坪。这种草坪每平方米每天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学生读题,师解释氧气、二氧化碳的知识

  2.学生列式85015、85020

  二、尝试计算,探索方法

  1.梳理知识、指导学法

  (1)比较:这两个乘法算式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板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回忆:计算85015,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哪些乘法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的笔算、估算

  师帮助大家回忆以前知识。

  口算: 802= 980= 6070=

  3020= 1330= 5040=

  提问:你是怎样口算的?老师为什么让大家做这组口算题?(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

  2.提问:你能估算一下85015的结果是多少吗?

  学生估算:把850看作800,15看作10,用80010=8000,结果应该比8000大。把850看作900,15看作20,用90020=18000,结果应该比18000小。(板书80010=8000、90020=18000)

  要求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算好之后,在小组之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教师寻找不同算法。小组内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85015 =

  850 850 850

  15 15 15

  4250 4250 425

  850 85 85

  12750 12750 12750

  3.全班交流讨论:

  (1)比较:这三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答案和估算的结果比,合理吗?为什么?

  (2)同一道题黑板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请第一个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用85015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

  (3)比较:后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请第二个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4250是怎么得来的?85呢?计算第一步看0,得到4250;计算第二步不看0,得到85,一会儿看0,一会儿不看0,这样做容易出错。

  请第三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就是把0前面的数相乘。425是怎么得来的?85呢?0到哪里去了?这里怎么有0出现呢?这是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指黑板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说一说)

  (4)比较: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谈谈你的理由。(板书:简便方法)

  (5)完整计算,感悟简便方法

  用简便方法计算,做的时候,首先要会摆竖式,下面请同学上黑板把竖式摆一摆。

  师带领学生集体计算。先怎样?(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写答语。

  刚才通过应用以前所学的估算等知识,算出了草坪释放的`氧气。计算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什么方法?接下来我们用简便方法算一算草坪吸收的二氧化碳,好吗?算的时候,仍然通过估算、再算一遍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果。

  4.再次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850 850

  20 20

  17000 1700

  (2)讨论比较:

  提问做错的学生:你是怎样计算的?1700中的第一个0是怎样得来的?第二个0呢?

  提问:你估算了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850 (板书:80020=16000,90020=18000)

  20

  1700

  提问:1700这个答案合适吗?你能自己找到错误原因吗

  提问做对的学生:你是怎样计算的?17000这个结果合理吗?为什么?他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把85020看作852,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是添一个0和添两个0。为什么添两个0?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3)反馈:请做错的学生改正错误的结果。师写答语。

  三、分层练习

  1.练习:在练习纸上做38022、17060、50040 60035

  (1)应用所学知识,先将竖式列好,不计算。

  反馈:比较60035的竖式的摆法,你认为哪一种好?为什么?(如果写成635要乘两次,写成356只要乘一次,为了计算简便,可以把乘数的位置交换一下)

  (2)学生计算:反馈:教师巡视,要求学生规范地说。选取38022、50040说理。

  (3)讨论:做这些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为什么这四道题都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

  2.做书P5第四题。

  要求学生先估算一下结果的范围。再列式计算。最后反馈。

  3.做书P7第三题。

  学生做题,集体反馈。

  4.据调查,每个成人每天大约吸入氧气750克,呼出二氧化碳950克。17个成人每天大约吸入氧气多少克?每天呼出二氧化碳多少克?

  比较:谈一谈想法.

  850平方米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2750克

  85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1700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吸收氧气1275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呼出二氧化碳16150克

  四、全课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班级基本情况:

  这四个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苏教版数学学习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大部分学生数学计算速度较快,正确率高,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书写很工整,学习风气浓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深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体验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中去。但四个班都有小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课堂上管不住自己,几个同学不愿动笔做题。如(2)班的何伟、徐微微、刘薛玉等,(4)班的周李贤、马少南、李佳等,这期的教育重点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几个学生:如(2)班的李琉扬、王喜龙、卞有龙(4)班的周国庆、张韵伟、唐帅帅等在学习上障碍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务,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都不高,课堂作业也难以完成,需要老师多对他们加以辅导与关心,鼓励他们加强学习的信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因材施教,让这部分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本期容入到班级的学习氛围中。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乐学、好学的孩子通过两年的学习更加优秀。进入二年二期后,有一部分如杨一鸣、林伟龙、姜欣沂、张萧灿、顾慧鹏等学生可尝试进行奥数训练,让优者更优。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存在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老师应尽最大的努力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教材分析(含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数的认识笔算加法、加法的估算与验算,连加;笔算减法,减法的估算与验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不超过100)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方面:?与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二)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认识,比较简单的路线图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分米和毫米,简单的度量,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解决问题方面:?应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有关方位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或设计简单的路线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单位和适宜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三)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解决问题方面:?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合理地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测定方向(用东、南、西、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叙现实生活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跳多远(通过实验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和理解问题。同时以完整的、学生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自主建构。

  (1)出示例5:

  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喜欢)、大家请看:这是西游记里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 ( 生讲:一只小妖手持大锤对孙悟空说: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看我金箍棒!他边说边从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长0.009米。孙悟空说:变!他边说边把金箍棒抛向空中,金箍棒变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孙悟空又说:变!金箍棒又变成了0.9米。小妖惊呆了。孙悟空再大声一吼:看棒!金箍棒变成了9米长。小妖还来不及反映,“哇!”的一声,就被金箍棒。)

  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金箍棒变长的过程,谁发现了?

  师板:(0.009米, 0.09米, 0.9米, 9米,) 观察这组数据,看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位数不同,大小不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说的不错, 这主要因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师板:小数点移动(齐读)

  二、小组合作,发现总结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我们接着来研究,师问: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吗?你能比划0.009米的长度吗? 为了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小数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把这些小数换算成整数,用毫米来表示。

  师板: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组数,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组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进行合作,组长主持,记录员做好记录。

  出示大屏幕;快乐合作:

  从上往下看,以第1式为标准,第2、3、4式分别同第1式比较,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2)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汇报

  小组一:(以第1 式为标准,第2式同第1式比较,0.009米变为0.09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毫米变为90毫米,扩大到原数的10倍-----)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小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延伸,小组合作

  (1)猜想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小数会缩小)

  我们一起来验证。

  (2)验证猜想

  讨论:

  从下往上看,以第4式为标准,第3、2、1式分别同第4式比较,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3)小组合作

  (4)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1(以第4 式为标准,第3式同第4式比较, 9米变为0.9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000毫米变为900毫米,缩小到原数的1/10----)

  小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齐声读规律

  把书打开到61页,完善书下面的内容。

  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把它编成儿歌,大家请看。

  (5)出示四句歌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咱们班同学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现在能有信心用规律解决碰见的数学问题吗?咱们来个小比赛,谁最棒!

  1、把下面的小数点移到位数字的左边后填空

  (1)36.8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2)5.41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3)128.6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2、判断

  (1)把5.6扩大它的10倍是560。( )

  (2)把1.502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就缩小10。 ( )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 )

  3、选择

  (1)把5.0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 )。

  A、扩大到原数的10倍 B、缩小到原数的

  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D、缩小到原数的

  (2)把的一位数先扩大10倍,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 )。

  A、9 B、 0.9 C、900 D、 9000

  (3)把0.717的小数点去掉后,再向左移动三位, 这个数与0.717比较( )。

  A、缩小到原数的 B、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C、相等

  4、思考题:

  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4.02,原来的小数是( )。

  四、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左右》小学数学教案04-01

【精】小学数学教案06-1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6-16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6-17

小学数学教案【热】07-0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