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1)13个十是多少?
(2)25个百是多少?
(3)5个千呢?
(4)80里面有( )个十.
2.简答题.
700里面有( )个百.
130里面有( )个十.
4000里面有( )个千.
二、进行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一)学习例3.
1.出示①400+300=
思考:口算这道题可以怎么想?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解法:
a.400是4个百,300是3个百,4个百加上3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
b.400加300等于几,因为4加3得7,所以400+300最后等于700.
c.用笔算的方法,从个位加起,最后得700.
教师板书:400+300=700
想: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
2.出示(2)700-300=400.
学生发言.可能会出现多种做法,教师均要给予肯定,特别要肯定这种想法:因400+300=700,所以700-300=400.
3.出示(3) 2000+6000=
小组讨论.出现几种方法后,说出计算结果.
4.出示(4)9000-4000=
学生推理出:9个千减去4个千等于5个千
(二)学习例4
1.出示例4 200+30=
230-30=
230-200=
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道题向大家介绍快速口算的方法.
2.学生汇报:
200+300=230 2个百加上3个十等于2个百3个十是230.
先减整十数 先减整百数
3.小结:几百几十减几十,可以用整十数先减去整十数再加整百数.也可以几百几十先减去整百数,再加上整十数.
4.练一练
200+400 3000+6000 9000-7000
450-50 4500-4000 3400-400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80+50=
130-80=
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到想加法递推.
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就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
2.出示:900+600= 1500-600=
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3.练一练
70+50= 400+600= 800+900=
120-50= 1000-600= 1400-800=
(四)总结.
让学生观察板书后讨论,今天学的是什么样的口算?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的口算)
三、巩固练习题【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下面各题.
900-300 540-300 2900-800
2000+5000 640-200 7200-200
4300-300 5200-200 360-360
2.接力赛.看算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 【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3分钟完成)
700+500 3000-2000 7000-1000
400+50 7000-2000 400+500
600+500 90+50 3000+2000
1700-800 1200-700 360-70
4600-500 50+700 630-30
2.直接写出答案.
500+30= 7000-1000= 550-50=
700-200= 60+30= 370-80=
4500-200= 70+80= 720-20=
3.扩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1).( )+350=750 400-( )=80
( )-70=210 280+( )=780
(2).菜店有萝卜350千克,卖了一些,还剩80千克,卖了多少千克?
4.思考题.
用10、20、30……80八个数,分别填在小圆圈里,使每个大圈上五个数的和等于21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
一、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一年级下册第二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五、教学过程 分析:
(一) 揭示课题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四) 课堂独立练习
六、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1、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 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七、课堂实施:
(一) 揭示课题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一开始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的退位减法上来。]
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 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学习内容: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学习重点:
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学习难点:
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1~5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
预设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
p21练习二 1、2、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一、教学安排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沪教版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47第一教时
二、教材分析
《数墙》属于“数与运算”版块,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内容为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初步体验。对应以上两个内容的后续内容是数域扩展后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再认识。
此外,《数墙》这一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同时为探究加减法关系、探索规律与类推、对规律进行数学表达等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载体。
三、学生分析
刚度过幼小衔接期的一年级学生在认知特点上有着年龄段的共性,但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又形成了知识储备上的差异性。以下从两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1.认知特点: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兴奋点保持的时间相对较短,认知以具象思维为主;认知观察时大都是从整体观察出发,容易忽略局部的聚焦观察。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本节课将以游戏的形式、学具的辅助来进行教学设计。
2.知识储备: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决定了本班学生在数学学习知识储备上的不同,差异明显。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学前已经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减法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零起点,刚刚在之前的单元学习中初步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的关系也只是有初步的感知。因此,解读每位学生的认知起点,分层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
2.探索数墙的规律,并可以运用规律将数墙填完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合理运用学具,有效探究规律,运用规律,在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和说理能力。
4.在分层教学中,同伴互助、借鉴分享、探究规律,提升数学阅读和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5.在游戏中发展思维,并借助“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的达成,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数墙中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及加减法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
(一)教材资源
1.选用教材P47页例题,例如右图:
2.变革教材素材,例如:
(二)媒体资源
1. PPT
2.学具“凸”字框
六、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情景引入
游戏:堆积木,引导观察积木上有数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和熟悉的学习环境,从学校数学课程资源角的游戏入手,提高学习兴趣,为探究学习作铺垫。
(二)观察探究
【环节一】观察数墙
1.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揭题《数墙》
2.观察数墙
预期观察结果如下:
(1)层数与最底层块数间的关系
(2)发现上下、左右相邻的三块砖上的.数之间的规律--此结论将延迟交流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结论一,通过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用动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在汇报预期结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为了给所有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对观察结果2做延迟交流。
【环节二】探究规律
1.探究:从下往上看
根据学生学情,给出两种方式供学生选择,探究“数墙”规律:
第一类:自主探究式,学生无任何辅助工具。
第二类:借助学具式,学生可以借助学具观察。
汇报规律:
(1)第一类学生汇报
预期:语言可能不规范
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来清晰表述规律。
(2)第二类学生利用学具聚焦观察
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找到上下、左右相邻三块砖间的规律,并能用两道加法算式来进行表达。
(3)规范数学语言的表达
通过“听”的方式,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从下往上看的规律,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理解特定数学语言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墙的规律。
2.探究:从上往下看
通过“听”,引导学生尝试找到关键词,并对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进行体验。
借助学具理解关键词,探究数墙的规律。
汇报规律:
(1)借助学具,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
(2)无需学具,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同时配合手势进一步理解规律。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第一类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第二类学生的学具聚焦研究范围,生生互动、借鉴学习,在借助学具聚焦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考虑到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听”规范的数学表述结合找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数学表达的准确、简练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作准备。同时,整个探究过程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师生、生生间的评价,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评价载体。
(三)巩固运用
1.模仿练习
找一找,写一写
在数墙内选一组数,写写算式。
2.提高练习
3.拓展练习
数卡5可以放在最顶层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墙”的规律;变革的教材练习内容,为后续的“加倍”、“一半”内容作铺垫。在提高练习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思考,综合运用加减法的关系多角度解决问题。在拓展练习中运用“数墙”的规律,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的关系。
(四)梳理总结
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翻转的四个要求将拼成学校吉祥物“丽丽”、“园园”送上大拇指,富有学校文化寓意的评价将激励学生的学习。
七、作业设计
1.根据规律,用1-9的数卡,搭建一面数墙。
2.进一步探究并完成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随机抽卡、随机确定数墙层数的设计使数墙的游戏性进一步加大,作业较好地起到复习巩固、提升数学能力的作用。拓展练习的完成过程,将提供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把求未知加数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课时进行教学。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启发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未知加数的问题。教材把求和是10的算式中的未知加数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的。
教学例题要先弄清图意,联系操作过程思考8个再放几个就放满10个,列出8+( )=10的算式,再引导讨论?( )?里填几。想想做做安排了信鸽送信、拔萝卜等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反馈、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智慧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评:由智慧爷爷送礼盒引起学生的好奇:里面究竟有什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 )=10。
揭题:这个( ) 为什么没有数?(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着的。)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 )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数)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
小组长组织讨论,然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情况。
板书:
(1)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2)8和2合成10,所以8+(2)=10。
(3)10-8=2,( )里填2。
教师评价:从小组长汇报的情况看,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很多,这是大家讨论交流的成功之处,祝贺你们。
[评:这一层次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叙述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为了突破难点,教学时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积累感性认识,再经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不仅知道了( )应填几,还明白了求未知加数的几种方法。让学生互相评价,不再向老师汇报,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6+( )=10。
2? 想想做做第1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在书上完成,小组学生互相检查。
教师评价: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好事告诉给了
小白兔。你们瞧,小白兔为了奖励大家,正背着篓子给大家拔萝卜呢!
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
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8+□ 9+□
6+□ 7+□
4+□=10 5+□=10
2+□ 3+□
0+□ 1+□
鼓励拔得慢的小组不要灰心,以后继续努力,不要互相责怪。
4? 找朋友。(方法:4个学生持得数卡片,4个学生持算式卡片,边唱边找,手拉手成好朋友)
5? 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评: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8+( )=10的思维过程迁移到6+( )=10中,让学生独立求出( )里应填4这个未知数,巩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把练习题设计成活动形式来呈现,安排了学生喜欢的信鸽送信、小兔拔萝卜和找朋友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并让学生领悟□+□=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四、总结点拨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一件事自始至终有个交待的责任心,也让学生体验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 8〇18 15〇15
11〇12 10〇20 9〇6
二、新授: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
(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
二、教材分析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了“包装糖果”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的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初步认识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变化。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物品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但实际所需的包装纸又比物体的表面积大,因而教师要和学生理清本课研究的是“接口处不计”的包装方式,这样的活动才能和生活进行有效沟通。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习方式的研究。
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法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路径,让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探讨。
四、教法学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装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总结,领会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策略。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的意识,体会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叠放方法。
难点是: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个长方体纸盒。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师: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来一睹同学们的风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说“加油!我是最棒的!”。(生齐说)
师:为了今天这节课,老师也把自己包装了一下。做了发型,还买了件新衣服呢。你们想对李老师说些什么?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生:可以)上课!
通过课前交流,既可以消除师生初次见面的陌生、恐惧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气氛,它是“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
(二)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关于包装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师:你们看了这几幅图片后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
物品经过包装,显得更精美,可包装的目的不仅如此,在包装中还有许多其它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
再过几天就是李老师的4岁小侄子的生日,我买了盒蛋卷,(课件出示一盒长方体形状的蛋卷盒(10cm×8cm×5cm))老师也打算把这盒蛋卷包装后送给他,(课件演示用包装纸包装蛋卷盒)在包装时我遇到了个问题,请看。(课件出示问题:如果接头处不计,最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
师:谁能帮老师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就是计算它的表面积。)怎么计算你可以说说吗?(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计算一下这个长方体蛋卷盒的表面积好吗?(生完成后交流反馈,课件展示老师的计算。)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下面组合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打
下了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三)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小组活动,自主探究。
师:老师的爱人也买了一盒同样的蛋卷,包装时一共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一个需要340cm,两个就是需要680cm。)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可以合起来包装,就不是680cm了。)
问:合起来包装为什么就不需要680cm包装纸呢?(有的面重合起来了。)
师:重合的面在包装时需要用包装纸包装吗?(不需要)
师:可以怎样包装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拿出两个长方体纸盒摆一摆。(学生同桌合作,探索组合包装的方法。)
请一名学生展示摆放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用实物展示。)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包装方法?再指名展示,老师在黑板上用实物展示。(展示结束,课件出示三种组合包装的方法图。)
2、展开猜想,交流讨论。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包装方法有什么不同?(重合的面不同。)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第一种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生:两个最大的面。)
师:我们可以说“重合了两个大面”。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呢?(生:第二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中面,第三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小面。)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生:第一种)
问:第一种方法最节约,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指名交流。)
3、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师: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验证呢?(可以分别计算出三种组合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问:怎样计算大长方体的表面积?(预设学生回答:可以根据组合后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直接计算出表面积;也可以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
先让学生计算出第一种方法包装后的大长方体表面积。(指名板书)师: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再指名板书)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指名回答)(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另两种的表面积。(指名板书)师:从计算的结果看,是不是和我们刚才的猜想一致呢?(一致)师:谁能说一说在包装时究竟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吗?(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二个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三个、四个或者多个长方体拼摆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寻找最节约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再组织交流,达到一种资源的共享。
四、组合三个,再次体验。
师:李老师的孩子也想买一盒送给他的小弟弟,你能帮李老师想一想三盒蛋卷可以怎样包装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学生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
教学内容:
课本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并理解“0”的其它含义起点,分界线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工整地书写“0”。
2、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星期天,有四只小兔告别了兔妈妈结伴出去采蘑菇,它们高高兴兴地向森林走去。其中有三只小兔采蘑菇的时候非常专心,采了一个又一个蘑菇。还有一只小兔在采蘑菇的时候一会儿看看远处的风景,一会儿看看飞来的蝴蝶,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探究交流
(一)出示课件
1、学习例题3
教师:你知道故事里的那只三心二意的小兔是哪一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别的小兔采了多少个蘑菇,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教师:小白兔一个也没采到,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
教师指着小兔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板书:一个也没有)
教师:小兔采蘑菇的时候三心二意,所以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它那样,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2、试一试
(1)看图,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试着用几句话把这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再跟同桌说一说。
(2)思考: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
这里的0表示什么?
集体交流,小结。
(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3、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教师:小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用0来表示。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桌上有三个苹果,爸爸吃了一个,妈妈吃了一个,我吃了一个,结果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这时苹果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你能说出几个要用0表示的例子吗?(学生说,教师正确地引导。)
4、生活中的“0”。
教师:现在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呢?
(门牌号码上的0;电话号码上的0;直尺上的0……出示有0的图片)
(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0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观察自己的直尺
教师: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直尺,拿出直尺,放在桌上。找一找0在哪里,小手指向0。你能大声的把直尺上的数字读一遍吗?
2、出示图片(直尺)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教师:谁来把这些数大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一生到黑板上指读)
教师:这个0表示什么呢?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起点的意思。(板书:起点)
3、出示图片(温度计)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生尝试说)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线。
4、小节 0的'三个含义。
5、学习写0。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的这么多知识,0应该怎么写呢?
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生发挥想象,充分说明)
(2)师在日字格里示范书写0。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上半格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圆圆的没有一点棱角,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这里还有一首有关写0的小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写好数字0,封口之处是关键”。
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并书空临摹。
(3)学生描红,独立书写,教师指导。(你们写得真漂亮!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4)展示两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写的怎么样?哪还需要改进呢?(学生评)
三、反馈完善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练习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小猴来到果园里,他看到桃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树上还有几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3)小猴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在书上写出来。
(4)小猴索性把最后的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在书上写出来。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填写并交流读一读。
四、全课小结
教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的思维活动中体验、理解、掌握知识。即使是写字,也要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写,然后再书写,让学生养成有步骤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本课的特色首先在于能够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学生的对话、小兔采蘑菇、小猴摘桃,这些童话无不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其次,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认识0的意义到写0,到学习活动的总结,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完成,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
教学内容:
西师版一年级上数学70页例1、例2,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总结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让学生经历9加几的数学方法的探究,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9加几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运动场情景激趣引入,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运动会上看看,你看到什么?
生随意说
2、找朋友:相加是10的朋友连线
3、口算。(生自主算后抽生说)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运动会场景
(1)同学们比赛的特别辛苦,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水,你看到了什么?
(2)若学生关注的不是水的数量,那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们要把这些水分给运动员们,首先要知道有几瓶水?
2、师:请问这里一共有几瓶水啊?
生:12瓶,可以让多个人说。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有12瓶水,请把你的方法跟你同桌说一说。
生1:我是用数。
那你能数给大家看看吗?请生数
生2:我是接着数。
生3:外面拿1瓶,放到箱子里,正好是十瓶。
为什么要放1瓶到箱子里呢?(多人说一说)
3、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知道了总共有12瓶水,那谁能列一个算式。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请问盒子里有几瓶水?板书:9
盒子外面呢?板书:3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盒饮料应该怎样列算式?板书:9+3=
得数是几呢?9+3真的等于12吗?
教师指导学生摆。9根代表盒子里9瓶水,再拿出3根代表盒子外面的水,放在右边。想一想你们可以怎样移一下,就能马上看出9+3等于12了
请两名同学说一说,演示一下。是这样移的吗?接着问:现在盒子里有几瓶了?(10)外面变成几合了?(2)现在是不是变得很好算了?一共是几瓶水?(12)10+2=12
师:现在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移的?
刚才我们把3瓶水拿掉了一个,实际上是把3分出了一个,我写在这(板书:1),还有几瓶水?(我写在这),这不就是把3分成了1和2,盒子里本来有9瓶水,我们又拿来了一瓶水,合起来是几瓶水?让后我们再把10加上2个,就是12(板书:12)
小结:现在谁能看着算式说一说,我们是怎么来计算9+3的?
现在我们也来比赛一下:看谁先把小棒堆成一堆,放好。
4、看主题图提问
(1)我们继续回到运动场上,现在老师要给大家提个数学问题,(出示)
踢毽子的小朋友和跳远的小朋友一共有几个?
算式怎么列?板书:9+5
(2)再用小棒来摆一摆,踢毽子的小朋友用几根小棒来表示?跳远的呢?想一想怎样移动小棒就可以马上算出9+5等于多少了呢?
(3)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思维图。
(4)你们能像老师一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提问——老师提)
那老师来提问:
1、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几人?
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摆小棒的吗?
请让小棒回到口袋里
2、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
我们不摆小棒,谁能看着算式说一说,我们可以怎么摆小棒?
5、小结:怎样计算9加几?学生自主说,同桌交流,集体反馈。
三、课堂练习
1、摆一摆,说一说。(同桌进行)
2、说一说。(师示范后同桌交流)
3、我们去看看数学问题馆里有什么问题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解决
出示:你能给大家说说图的意思吗?(先圈10,在计算)
提高练习(给小动物找家)
学生先自主算后集体交流反馈。
总结: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得算式都是和几有关的?那么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3-20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4-1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03-1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9-28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2-0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1-1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篇02-1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