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时间:2022-09-22 17:10: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们手牵手》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是爱心行动篇。爱心的培养,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针对现在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只知受人关爱,不知去爱别人的现象,本单元以爱心为主题,编排了《我会珍惜》、《我们手牵手》、《亲亲家乡水》、《人类的好朋友》四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学生学会爱、乐于爱。让他们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的成长。《我们手牵手》这一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要学会体会他人的情感,了解帮助他人的基本方法,并在互助中学会爱,在爱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

  (二)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增进对身边人的关爱之情;能够理解和尊重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行为与习惯:能对遇到困难的人伸出友爱之手,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帮助他人。

  知识与技能: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了解帮助他人的基本方法,爱护方便老人和残疾人的设施和标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各项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增进对身边人的关爱之情,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帮助他人。

  (三)说教法和学法。

  我在教学中针对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环节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我采用了:谈话交流法、观察法、换位思考法、角色体验法等,让学生明白关爱和帮助他人是有爱心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学会与人交往,行为文明的表现,关爱与被爱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的,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主题重点体现课程标准“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关心和爱护同伴”,因此,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重点:

  通过在各项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增进对身边人的关爱之情,懂得尊重、信任同学,同情残疾人,关爱老人是本课的重点。从本课教材看,从学生身边的人出发,沿着关心并欣赏同学——尊敬老年人和长辈、爱护幼子——了解并爱护老人和残疾人的设施这样一个思路进行构建,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呈现牵同学的手、牵幼儿的手、牵老人和残疾人的手的爱心图画。在教学中,我通过选取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帮忙别人。牵同学的人的部分教育学生学会交朋友,并主动帮助朋友;牵幼儿的手和牵老人的手,是引导学生要尊老爱幼,学习做大哥大姐姐,为幼小树立榜样;牵老人的手,是引导学生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心别人,懂得感恩和回报。因此,我制定的教学重点都是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的主题展开教学。

  说教学难点:

  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帮助有需要的人。

  二、说教学重点的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他人,从行动上真正学会如何帮助别人。本课为第一年级一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教师用书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帮助学生关爱、体现关心爱护行为的情趣,感受我与物、我与他人、我与自然、我与动物在一起的和谐生活,而通过在各项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增进对身边人的关爱之情,即关爱我与他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课题《我们手牵手》提示我们要学会关注身边的`人,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人说过,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得到过许许多多人的帮助和关心,大家互相帮助才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社会。那么本课教材的这些主题部分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助人意识,引导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小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变小爱为大爱。最后,从当前我校一年级学生的相处状况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喜欢打骂,没有做到互助互爱;对待来接送的爷爷奶奶没礼貌,甚至对骂,不会学会尊重老人……因此,通过在各项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增进对身边人的关爱之情,懂得尊重人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以下环节,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三个活动进行教学:

  (一)通过“活动一:创设情境,明理导行”来引导学生能注意到别

  人的困难,并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课始,我就给学生呈现校园里的新同学不熟悉校园环境的图片,遇到这情况,新同学如何向同学求助,别的同学又如何帮助解决困难,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我们拟通过“活动二:你帮我,我帮你”来引导学生如何帮忙关心别人。

  环节一:设计了情景表演:需要帮助的人们。分别让三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1)拿着一大堆作业本的女生;

  (2)够不着高处东西的小个子男生;

  (3)不会做手工的男生。

  环节二:爱心行动:谁来帮帮他?比一比,看谁动作快,竞争帮助上述同学的机会。

  环节三:爱心回报:我也来帮帮你。被帮助的同学向帮忙他的人表示谢意,并以自己的方式回报帮助自己的同学。

  新课程强调“开放性”,开放意味着教材的开放,教学方式的开放,更意味着对儿童发展的开放,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得到别人帮助的喜悦,同时也让帮助别人的同学体验到了助人的快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

  (三)我们拟通过“活动三:角色模拟,走近残疾人”来唤醒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

  在此,我设计了体验残疾人的活动,主要通过三个模拟活动具体展开,以达到突出教学重点。

  环节一:体验盲人——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东西,体验盲人对阳光、世界的渴望。

  环节二:体验聋哑人——老师讲一件事情,让扮演者用手语或肢体语言传达,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

  环节三:体验肢残者——让学生单手穿衣,单腿走路,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

  在这三个模拟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入情入境,真正做到以情体验,感受残疾人内心的渴望。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紧接着,我让他们把体验后的感受说出来。这样,行为的感受升华到内心的认知,很容易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三个模拟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使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整体投入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同情、尊重残疾人的情感。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最后,我们拟通过实践活动布置进行结课,把“关爱他人”这一教学重点落实延伸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我们将设计以下实践活动:走进社区、走进街道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品德说课稿01-27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04-06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1-28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1-14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07-03

品德与社会《漫画邮政》说课稿07-19

品德与社会《神奇的中医》说课稿07-22

品德与社会《人民的代表》说课稿04-16

品德与社会《漫画邮政》说课稿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