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时间:2021-11-03 10:36: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我个人对这部分内容准备了3节课的说课材料,本人的出发点是以我校学生为基础,以第一轮复习为前提的,因此所准备的题目难度一般,力求覆盖到几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针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相关题目的联系,从而达到夯实基础,为今后第二轮复习埋下伏笔。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1)高考命题趋向: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形成题组,考查农业区位优势选择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具有分值高、综合性强的特点。

  (2)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2知识与技能

  (1)要求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与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分析对比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3)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4)通过学习几种农业地域类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5)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热点材料解决相关问题与现象。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区位条件

  (3)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区域轮廓,经纬线,海陆位置等),分析及其区位条件的比较。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情。

  二、说教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事物投影仪,ppt课件,将文字,图形等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景。

  三、说学法

  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

  2培养学生从文字,表格,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说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地图册、多媒体设备等

  五、说课时:

  3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第一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相关内容请同学们看课件参照鲁教版教材和教案【构建体系】(一)农业区位因素,一起说一说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几个方面?同时操作课件。

  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

  师:自然条件中又包含哪些要素?(请一位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在听其回答的同时注意回答是否相对完整,如说得不够全面,请同桌或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再帮归纳)。课件显示。

  社会经济条件与技术条件采取同样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属于基础知识,通过学生的一起回答或单个回答和补充这些活动,调动学生开始进入农业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第二步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基本概念复习结束后,布置学生独立完成【基础过关】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相关内容。学生在动笔的时候,教师关注一些基础较差或学习较懒惰的学生,待学生基本完成后,抽取2份这类学生的教案用投影仪展示。展示时请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纠错,展示后要求其改正。此设计的目的是当堂巩固基本概念和督促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第三步

  学生完成【基础过关】二、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农业区位因素:6个填空题。学生完成后请一排学生从前往后一次报6个填空题的答案。如果所报答案其他学生无异议,那么后一个学生继续下面一道。如果其他学生有异议,同桌回答,同桌的回答其他学生再有异议,教师帮助解答。设计这6个填空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应准备。如河西走廊的位置及地形用课件图片显示,讲解为什么是水源这个因素:河西走廊见课件内容。提示学生注意河西走廊的范围和相对应的流域,通过这条题目的讲解带领学生逐步融合区域地理,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内容,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准备。

  第四步

  请学生阅读【高频考点】一、有关农业区位因素这个表格和特别提醒,进一步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关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基本概念。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典例解析】第一个例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或者是关键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堂情况,随时关注学生完成进度。然后请2到3位学生说一说自己划出的内容,学生说完后教师要点一下关键的地方。(1)教师可以提问0°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然后再点出其变化的原因符合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热量是基础。(2)教师通过课件图片或实物投影仪展示北非或者埃及的地形图直观形象的说明甲地区的地形,这样做可以对例题作进一步的解析。

  第五步

  典例一解析结束后布置学生当堂完成【必做练习】选择题1—5题,要求独立完成,可以利用工具书地图册等,但不能交头接耳或讨论。学生基本完成之后教师公布答案,学生对照答案相互讨论自己错误的题目。讨论结束后教师在每一道题目做错的学生中点一位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当时错在什么地方,看了答案后是否理解,如过还没理解,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讲解。再者每一道题目中的关键点或者是涉及到的图形教师都要点拨一下,较容易的或者说学生正确率相当高的题目可以一带而过如第1题和第2题。错误率较高的除了学生的讲述外,教师要进一步解析,如第3题高温多雨是水稻生长需要的主要条件之一,黑龙江省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强调),说明该地热量条件得以改善。故选B。第4题我国南方山区(强调是山区)经济比较落后,资金不足,劳动力素质低,原来主要从事粮油生产,产值较低,经济效益不高,高速公路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缩短了产品运达市场的时间,加上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人口重心区,劳动力丰富,利于发展多种经营,此外还有政府引导即政策的扶持等,使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第5题该省为陕西省见课件图片,甲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果农增产不增收,说明价格低,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所以,果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苹果供大于求,是主要原因。乙地区位于汉水上游,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水稻。a是陕西省会西安,位于渭河平原,该地属于高原山区,城市一般分布在河流谷地,属于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陕西省,汉水流域渭河平原相对应的大致经纬度要求学生多看多想,最好能花点时间熟记,为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第六步

  【必做练习】1——5题分析结束后请学生看课件20xx年高考题。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分析题目所给信息,写出答案,教师随后点拨:首先分析右图得出乙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然后请学生说一说热带沙漠气候的热点,接着看左图点出乙在尼罗河附近,最后公布高考答案通过高考题的接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同时知道学生得分技巧。

  第七步

  作业:复习这节课的内容,预习【基础过关】三农业地域类型1——3将横线上的基础知识完成。

  第二课时

  第一步

  本节课在前面复习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之后,先复习“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这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对这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再做具体分析,是对前面内容的加深和升华。同时与后面补充复习的“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 “地中海式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 “热带迁移农业”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并以美国商品谷物为例归纳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特点及其区位因素。加强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归纳和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我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有:其一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能力,其二是高考考纲要求。

  在本节课中,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学生的地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足,而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其二,水稻种植业的地域特点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内容比较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构成本节的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打算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比较法。之所以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因为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展示季风区水稻生产的场景,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而比较法是我们地理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和记忆。

  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多媒体展示两幅不同的图片,其中之一是“水稻田”,另一幅为“有牛羊的大草原”图,请学生对这两幅图片展示的内容进行农业分类。学生会归纳为“种植业”和“畜牧业”。这样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快速、高效地把学生引入将要复习的知识点中,二是为复习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等作一个简单的铺垫。

  第一步

  课前布置学生复习水稻种植业的相关内容进行检查【基础过关】三农业地域类型将横线上的内容进行检查,喊4位学生分别说不同的知识点。学生有遗漏或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帮助纠正。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季风水田农业是人教版教材内容。此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询问农村学生关于水稻种植相关内容。如家里有几亩地,人口多少,种植水稻和收割水稻时主要是人工还是机械作业,水稻的去向等等,以此进一步强化基本概念。

  第二步

  锻炼读图分析,训练能力。(多媒体演示)四幅地图,分别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亚洲气候类型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亚洲地形分布”,让学生进一步分析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图分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得出结果。读图识图能力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

  第三步

  对比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商品谷物农业的基础知识。同时,多媒体展示美国本土农业专业化地区分布图及美国的地形,气候图,学生运用上述图片内容,自己补充完整【基础过关】中相关内容。

  第四步

  检查完【基础过关】中的混合农业基础知识后,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气候图以及混合农业分布图,由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课件表格中的内容。归纳总结时由基础较好的学生担当主角,教师帮助完成。

  以上四步是对鲁教版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延伸,这四步完成后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考纲我们可以发现鲁教版教材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唯一,所以我们还要补充其他版本的教材内容。在高一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有的班级进行过适当的补充,有的班级没有补充,所以【基础过关】中的4——7点教师要较详细讲解,具体请学生看教案内容和课件。

  补充内容的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了解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以及混合农业,那么在世界上有些地方,由于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原因,人们并不从事上述农业类型,那么他们到底从事哪一种农业劳动呢?

  请学生看一看【基础过关】第4点乳畜业相关文字内容,看完后请看课件一起来复习或学习。

  补充知识第一步

  展示乳畜业生产对象,世界分布地区和典型地区——西欧地区地形,气候分布图

  活动:

  观看图片1、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1)饲料因素:为什么西欧有适于养牛业需要的多汁牧草?

  (2)市场因素:为什么西欧对乳畜产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观看图片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西欧经纬线分布:0度经线东西经10度,北纬40度,50度等,加深对这一区域的识记。

  此问题由学生同桌或前后左右相互讨论,教师随机抽取2个学生起来回答,回答的时候其他学生随时进行补充,教师帮助归纳总结

  饲料因素:为什么西欧有适于养牛业需要的多汁牧草?

  a西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b地形平坦,利于饲草和饲料种植

  市场因素:为什么西欧对乳畜产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a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b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奶类消费需求大

  c欧洲人有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

  2、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分布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点。这个问题由教师帮助完成。

  a商品率高b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c集约化程度高d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此活动结束后,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基础过关】第4点,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再将所填的基本概念核对,核对后进入大牧场放牧业。

  补充知识第二步

  课件展示大牧场放牧业的世界分布图和典型地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展示大牧场放牧业的世界分布图时教师提一下上述分布国家在放牧牲畜的种类上有何差别呢(提示:人教版教材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

  活动提问:为什么这些国家可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呢?

  教师提示学生从气候方面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图中可以看这些地域都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植被稀疏,不适合经营种植业。

  活动展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分布图讨论其区位因素:(教师提醒学生可以从气候、草类、土地、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讨论结束后,点一位起来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帮助归纳总结。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社会经济因素:a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b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课件:总结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相关内容.

  上述2个活动结束后,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基础过关】第5点,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再将所填的基本概念核对。

  核对结束后教师布置学生阅读【基础过关】中第6——8点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对其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暂时要求是作一般性的了解。

  此活动结束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必做练习】剩余选择题6——23题完成

  第三课时

  第一步

  活动1:默写农业地域类型相关基础知识

  默写结束后教师将默写内容再重述一遍,此做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订正和加深记忆。

  第二步

  活动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分析【典例解析】第2题和第3题

  第2题结合解析提醒学生注意欧洲西部的轮廓,分清海陆位置,注意经纬线再阅读所给解析

  第3题教师将图形用课件展示或用实物投影展示,帮助学生分析图示内容——横坐标,纵坐标所以意思,图中abc三第的年降水量,年均温度,空间分布(纬度范围)等要和学生解析清楚后再阅读所给解析。

  第三步

  活动3:将选择题6——23题答案公布,学生前后左右讨论自己错误的题目,将错误的原因写在题目旁,如自己不能找出错误原因请周围同学帮助纠错,如这2种情况发生后还是有疑惑那么做好记号等讨论结束后,教师先将此类学生和题目写在黑板上,先请班里理解这些问题的学生来解答。此活动的目的是学生自查自纠出现的问题,因为学生是最清楚自身问题的。自己不能纠正的,其他学生来纠正,可以获得增强讲解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锻炼其胆量等好处。

  当然教师也要备好每一条题目,学生讲述后,教师要进行点拨,对于讲解到位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对于讲解存在问题的学生也要从正面给予肯定,错误较多的学生要多鼓励以提高正确率。

  对于部分题目的解析不能完全依靠学生来讲述,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

  如:选择题第6题通过课件放大图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更加清晰来分析图形。

  7选A。解析:蔬菜的单位面积产值高,要求靠近市场以保持新鲜,所以其空间布局最适宜靠近居民点;而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值低,可以距离居民点稍远。

  8选B。解析:本地种植春小麦,所以中温带的气候特征明显,故该村最可能位于东北平原。

  12B【解析】南非、阿根庭只有较大的大牧场放牧业分布,上海、北京郊区只有乳畜业。

  13B【解析】优良多汁的牧草(饲料)和城市市场是影响乳畜业的生产与销售的两大条件。

  15D【解析】韩国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没有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

  16C【解析】澳大利亚两种类型均无,古巴和巴西都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但不是传统稻米生产国。

  17A【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乳畜业,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有大牧场畜牧业。地中海气候和季风气候不适宜优质牧草生长,畜牧业较少。

  21(1)B点拨: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2)C点拨:M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地广人稀,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2B本题对学生的空间能力或者说是区域识别能力的要求较高,通过课件图片来讲解。

  23(1)A(2)B(3)C从经纬度位置可以看出,该地位于欧洲西北部,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40度到60度大陆西岸),由于热量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而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为挪威,西侧多由于古冰川侵蚀造成的狭长海湾。

  作业讨论讲解结束后布置学生花几分钟时间再仔细将错误题目看一遍,力求温故而知新。

  第4步

  通过身边的案例分析对这3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法教法等。

  体会收获:

  1我们的家乡靖江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与越南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农业地域类型相关比较。

  2对比靖江马桥的葡萄与新疆的瓜果,葡萄种植,说一说哪个产地葡萄质量较好,其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家乡部分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上3条通过课件来展示。答案公布后教师或要求学生归纳一下类似题型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提醒学生注意答题方法。

  第5步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必做练习】综合题1——5。

  上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学生“演员”和教师“导演”的作用。即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课堂的探索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的作用有机结合。预期学生能达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选做题目对于刚刚经历了一轮复习的大部分学生来讲,综合性较强,难度较高,因此只准备让部分基础好,肯花时间的学生来练习。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相关文章: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11-03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4篇11-0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11-02

城市区位分析说课稿11-0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课稿11-02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11-09

《诚实与信任》说课稿12-16

花儿与少年说课稿12-06

情趣与兴趣说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