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转动与缩放》说课稿范文
一、分析教材
《图形的转动与缩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画图软件第七课的内容。画图软件带领学生走进一个新奇的世界,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掌握电脑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而《图形的转动与缩放》这一课内容就是使学生掌握图形的转动与缩放。它既复习了前面所学内容,又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所以掌握了这节课内容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课时同时也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相结合。通过对图形的翻转和旋转,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设计,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美、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正因为作品的创作,它同时培养了学生创造力和思维想象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脑始终是我们学习、工作的一个工具。设计了这个课时,我不仅仅希望学生通过绘制图形而学会对图形的转动与缩放操作,更希望他们用自己已掌握的电脑操作创造美丽的图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生活创造美。
二、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菜单栏”中翻转和旋转命令的作用。
熟悉翻转和旋转这个对话框的运用。
了解控制点的作用。
理解水平翻转、垂直翻转与旋转的区别。
技能目标:
学会对图形进行水平翻转、垂直翻转和按一定角度进行旋转。
学会用控制点对图形进行缩小和放大。
掌握“湖面倒影”的画法技巧。
掌握图片旋转和缩放的应用。
能力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对图形转动的操作。
难点:图形翻转和旋转概念的区别。
四、说教法
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是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动态风车世界的情境,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文件的启示下(自主探究学习)接受一个个任务,结合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这节课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用到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探究学习——尝试操作——综合运用”。
在信息更新如此快的时代,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引和“帮助软件”的提示下完成这节课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同桌同学相互帮助等方式,自我探索,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发兴趣、布置任务;
(二)探究学习、落实任务;
(三)联系生活、拓展知识;
具体阐述:
(一)激发兴趣、布置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从兴趣入手。用Flash动画来展示美丽的“风车世界”(隐含“湖面倒影”场景)。让学生讨论说出该图你认为漂亮的地方(跟学生交流审美观)。这时学生参与欣赏风景,并说出自己的审美观。老师要肯定学生的观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最后由老师总结出图中美的三个主要点:1、风车一排排很整齐的排列;2、湖水倒影;3、风车由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按一定的角度旋转组成。
过渡提问学生:既然这幅画这么漂亮,那么我们这节课就用画图软件将它描绘出来。这里需要提醒学生讲究作画顺序。一个风车——排列风车——风车倒影。
意 图: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明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
(二)探究学习、落实任务;
这个环节主要分三个小任务执行:
任务1:制作风车
在这个任务中主要学习对图形的旋转,并且复习和巩固了上一课时所学的复制、粘贴功能。风车的制作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突破这个重点对本节课来说是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采用师生互动法。老师指点性提问学生如何更方便的画美丽的风车。学生陷入思考,并仔细观察风车,从而发现风车是由四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构成——巩固了复制粘贴操作。
提问学生:那怎么样让这四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组成风车?学生自然会想到“旋转”这个功能,然后探索性寻找这个功能。——引导出“旋转”概念。
意 图:在制作三角形旋转时,采用的是学生自主探究法,在老师的提示下让学生尝试操作。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可能一部分同学会发现了操作的方法,但另一部分同学可以在“帮助”文件下找到秘诀。
任务2:制作排列风车
(师生互动)如何制作一排整齐的风车?学生可能会说用复制的方法。可能一部分聪明的学生已经发现用先复制后缩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并尝试操作如何使复制后的图片缩小?在学生尝试操作过程中,提示学生:在改变画纸的时候,也同样有8个控制点,改变画纸大小和改变风车大小操作是一样的。但前提是选中对象。
最后请一位学生上教师机演示要点,并讲解八个控制点和有关鼠标形状的改变。
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肯定,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可能一部分同学完成速度快一点,就让他们尝试去完成任务3。
意 图:在这个任务中,主要体现美术中观看事物“近大远小”的概念,从而引出了缩放图形的操作。
任务3:制作风车倒影
这部分内容主要利用湖面倒影的生活场景来学习图象翻转的'方法。同样也是提示学生探究学习、尝试操作,自己去找答案,另一部分速度稍微慢一点的同学可以查看“帮助”文件。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事物翻转后会,原来的事物会消失,所以我们实现必须复制粘贴一份。)
可能有部分同学对翻转和旋转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课堂上用实物来讲解两者概念的区别,同时用画图软件演示两者操作后效果的差异。——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通过以上三个小任务,我们已经达到了本课的学习要求,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但信息技术课的特点不仅仅要求我们做到这一点,他对我们提出了将信息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让信息技术服务与生活。所以,我将知识应用拓展开来。
(三)联系生活、拓展知识;
“湖面倒影”显示的是对称图形的美丽。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碰到哪些有对称美的实物呢?(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美,比如:地板的图案、花朵、脸谱、蝴蝶、剪纸、山间小路、碗、各种建筑设计等。和学生一起欣赏,体验生活中的美。
提问学生:看完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的心可能楚楚欲动,想自己设计一个方案。于是布置一个大任务,让全班同学参与设计中。给学生一个简单图案,结合今天所学的“图形的转动和缩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去设计图案。看看一个小小的图案在我们班同学一起努力下能设计出多少中美丽的图案?(注重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一个工程)
最后用投影仪展示和评价学生所做的效果图,并进一步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并通过同学间合作学习、利用课件学习操作技能,使他们在不间意间学到了知识。
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节课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设计自己想象的事物。在探究中,学生会很惊讶的发现生活中的美。
【《图形的转动与缩放》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二年级《图形的转动与缩放》说课稿05-09
《有趣的转动》说课稿07-10
《有趣的转动》 说课稿09-26
《有趣的转动》说课稿11-27
《有趣的转动》说课稿11-29
《物体的转动》说课稿范文10-24
科学《转动的陀螺》说课稿07-22
《有趣的转动》 中班说课稿04-15
关于《有趣的转动》说课稿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