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子和原子》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教法,说过程四个角度向大家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认识分子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对自然、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等能力。
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
二、说学情
1、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也学习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及联系,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的铺垫。
2、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在于: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在学生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微观粒子的一些特殊性质。比如:通过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头脑中有关物质粒子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粒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粒子会变大;粒子的数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后会增加;把气体从1L的容器转移到2L的容器内,气体所占体积仍是1L等。
三、说学法、教法
1、说学法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合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为:
(1)实验探究法:
(2)合作学习法
(3)对比归纳法
2、说教法
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曾设计了加热水、闻香水或氨水的气味、四组生活情景等导入方式,但最终我选择了用水和酒精、陈醋和酱油的鉴别导入。让学生利用它们的物理性质进行最简便的鉴别。学生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闻气味。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只能闻到气味,却看不见,也摸不到它呢?
生:引发思考,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
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演示实验、认识分子的存在
师: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
实验改进:用温水代替冷水,会加快品红的扩散,缩短实验时间。品红用量要少。
(三)科学手段、证实存在
[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置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经典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因为它有颜色变化,对学生有视觉真实感。而且有一个逐渐变小的过程, 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学生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再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了分子的真实存在,为学生呈现探究的一般规律。
(四)思考交流、引出特征
[投影]想一想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呢?
[投影]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总结出分子的第一个特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五)演示实验、引导探究
[投影] 课本第49页探究内容,《分子运动现象》
方案一知识铺垫:观察酚酞溶液在蒸馏水中的颜色;观察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色的实验。
演示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种试剂分开放置时,酚酞溶液仍然变红呢?
方案二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酚酞溶液变红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方案二教学效果较好,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所需课时多。)
总结出分子的第二个特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投影]议一议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总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六)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投影]活动与探究
A组实验 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观察液体体积变化情况。
B组实验一定体积水中加入糖块,观察糖块溶解前后液体体积变化情况。
C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D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相互合作进行探究、认真观察、记录讨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讨论、交流。
总结出分子的第三点特征: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投影]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分子间隔微观示意图
总结: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分子间间隔>固体分子间间隔。
(七)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投影]想一想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物质的三态变化。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水有了甜味。
(八)应用模型,认识微观世界
活动准备:每组下发分子结构模型,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根据内附说明书认识不同颜色小球代表的原子种类。
活动一组间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用原子构成老师指定的分子模型,如:O2、N2、CO2等。
问题:1、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什么?
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氧气和氮气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认识到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活动二 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用分子模型表示出简单的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硫燃烧、水电解,小组成果展示。
活动三 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思考: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九)总结评价、形成体系
[投影]说一说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十)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投影]做一做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子和原子的说课稿08-17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01-27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07-06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范文10-31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07-20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精选6篇)06-01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范文11-21
《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04-27
《分子与原子》说课稿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