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分析报告

时间:2024-11-20 19:10:57 智聪 实验报告 我要投稿

实验分析报告(精选1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验分析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分析报告(精选15篇)

  实验分析报告 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锯的操作方法。

  2、掌握锉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锯的操作方法。

  2、掌握锉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准备铜片

  1)将大铜片剪成30×30毫米的小铜片2块,在砧铁上用打锤将铜片轻轻打平,并用平锉将铜片四边锉平。

  2)用两头索上的钢针在两块铜片上(一块作阳模,一块作阴模)各画出边长为20毫米的正方形一个。

  3)用吊机在阳模,阴模的相应开锯点钻孔。注意阴模的开锯点在放样线的内侧,阳模的开锯点在放样线的'外侧。

  2安装锯条

  4)根据锯条的长度调整锯弓的长度,并旋紧固定螺丝。

  5)把锯条的一端固定在锯弓的顶部并旋紧,保证锯齿向外,并向锯柄一端倾斜。将锯弓的头部顶在锉板的中央,用肩部向前挤压锯弓,同时将锯条的令一端固定在锯弓上。安装好的锯条紧实并有弹性。

  3锯切

  5)沿阳模线的外侧和阴模线的内侧进行锯切。

  6)金属片平置于锉板上。用左手拇指在金属片上开锯位置抵住锯条。第一锯,锯子倾斜,有利于顺利开锯。

  7)锯子垂直,沿线条平滑锯割。锯切到直角顶端,继续上下拉动锯条,但不向前行进,同时慢慢转动锯条。锯条转正,沿另一条划线锯切。

  4锉修

  8)锯好阳模和阴模后,先锉阴模直至尺寸到位;再锉阳模,在锉修过程中反复与阴模比较,直至与阴模紧密吻合,没有明显得缝隙。

  实验分析报告 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焊接技艺。

  二、实验要求:

  1、掌握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焊接技艺。

  三、实验内容:

  1、检查油壶中的油是否合适(控制在油壶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油管的接头是否严密,轻踩皮老虎是否漏气。

  2、量好长度,30mm长2段,20mm长2段,用锯将铜丝逐段锯下。

  3、将铜丝的锯口逐个锉成45°斜面,保证锯口两端面接触紧密,没有缝隙。

  4、将锉修完的铜丝锯口对好,在焊瓦上用八字夹夹紧,用散火吹热,在锯口处点上少许硼砂水,再集中火烧至红热,点上焊料,任其自然融化,渗入并填满锯口。

  5、将焊口处的突出物锉修光滑,保证与未焊位置粗细相等,过渡圆滑。

  6、退火

  7、用打锤轻轻击打矩形框的两个侧面,使侧面尽量平整。

  8、用稀酸进行酸洗。

  9、用锉刀和砂纸锉修、打磨焊接点及不光滑处,直至平滑光亮。

  实验分析报告 3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的目的是创建锚点链接。

  二、仪器用具

  1、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2、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3、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锚点链接。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页面中插入1行4列的表格,并在各单元格中输入导航文字。

  2)分别选中各单元格的文字,单击“”按钮,在弹出的“超级链接”对话框上的'“链接”文本框分别输入“#01”“#02”“#03”“#04”。

  3)在文档中输入文字并设置锚记名称“01”,按下“ enter”键换行,输入一篇文章。

  4)在文章的结尾处换行,输入文字并设置锚记名称“02”,按下“ enter”键换行,输入一篇文章。

  5)同样的方法在页面下文分别输入文字和命名锚记为“03”和“04”,并输入文章。

  6)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添加瞄记的作用是可以帮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章,同时也可以使页面更加精简。本实验的关键难点在于链接文本框输入的名称和瞄记的名称要相一致才能达到实验的效果,同时要记得是在上一篇文章的结尾处输入文字并设置瞄记名称,并记得输入对应的文章,否则瞄记可能不能用。熟练程度低在实验中不能很好地使用各种工具,无法一次准确地寻找到适当的位置。实验中忘记选择“不可见元素”,几次实验都失败,最后才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实验前要先做好预习,否则实验过程会比较吃力。

  实验分析报告 4

  一、突出问题:

  1、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提供班主任参加培训的机会

  2、家访太少。

  3、班主任更换太勤,希望尽量不要频繁更换。

  4、个别学生存在不文明语言、向其他学生要钱的不文明行为。

  5、加强学生的品质、思想教育(艰苦朴素、社会公德、爱国主义、理想教育等)。

  6、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二、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1、班主任日常忙于事务性工作,对自身素质的关注度不够,参加有效培训的机会不多

  2、(1)学生居住地太复杂。

  (2)学生家长都上班,时间不方便

  3、班主任的配备是每个新学期学校安排人事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因为要考虑到本班的所有任课教师的搭配,同时老师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调动、生病、休产假等),所以在尽量不动班主任的原则基础上还是会有少量的变更情况。

  4、学生的家庭教育、家庭背景等比较复杂,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5、学生的`素质、层次都有差别,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好的思想素质

  6、(1)学生本身的习惯未养成。

  (2)学生的年龄特点造成。

  三、整改方向

  1、学校创造各个层面的活动加快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的层次。

  2、尽快进行家访,促进家校交流,促使学生得到提高。

  3、在统筹考虑任课教师搭配的基础上,学校会尽量减少班主任的变更。

  4、调查此类行为,查找出存在上述不文明行为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其确立正确的应为目标。

  5、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层次。

  6、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整改的主要措施

  1、(1)日常组织班主任多进行一些“读书交流活动”、“亮点做法交流活动”等,在校级层面上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

  (2)上级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尽最大可能安排班主任参加,在更高一级的层次上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

  2、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百名教师访千家”家访活动。(班主任)

  3、德育处向学校主管领导反映本问题,安排人事时充分考虑到班主任的各种情况,尽量做到能不换的就保持不动。

  4、(1)班主任老师通过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对个别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细致深刻的思想教育。

  (3)德育处对存在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使不对、有害的,从思想身处认识到并改正。

  (4)以后不定时的关注,并跟踪进行谈话教育。

  5、(1)通过主题班队会开展教育。

  (2)通过读书、写观后感、观看主题影片、主题交流等进行教育。

  6、(1)通过班主任会提相关要求。

  (2)通过主题班队会进行讨论,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3)学校的督察员协助。

  实验分析报告 5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首饰手工制作的基本流程。

  2、熟练掌握锯、挫、焊在首饰制作中的应用。

  二、实验要求:

  1、进一步了解首饰手工制作的基本流程。

  2、熟练掌握锯、挫、焊在首饰制作中的应用。

  3、制作一个光身戒。

  三、实验内容:

  1)用指圈(戒指铁)量取所需指环尺寸。

  2)按照量取的长度、合适的宽度在铜板上放样。用剪钳剪下,锤打并锉修,使其表面光滑。

  3)退火处理金属条。

  4)用半圆-平头钳夹住金属条一端,用力向钳子半圆一侧弯曲成U形。将金属条另一端也弯成U形,并使两端相对。使金属条两端对齐,用力使其重叠,然后拉回原位,使两端紧密贴合

  5)硼砂用水调成糊状,涂在接缝的.内侧和外侧。用镊子夹一小片焊料,蘸取硼砂,放在焊板上。将指环侧放在焊板上,焊接处面对自己,焊接口正中放在焊料上。

  6)用焊枪缓慢加热整个指环,焊剂开始熔化起泡,然后加大火力,使金属变成深红色,焊料沿缝隙流动,成亮白色线状。

  7)焊好的戒指趁热放入稀酸中炸洗,保持三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8)指环套在戒指铁上,用胶锤敲打成圆形。

  9)先用锉刀锉修戒指两端面和内外圈,然后用1200#砂纸反复打磨,直至戒指内外表面光滑无痕。

  10)根据个人喜好,用锉花,焊花,钻孔和锯纹等方法对戒指增加花色。

  11)抛光。(在实验六中进行此操作)

  12)清洗。(在实验六中进行此操作)

  实验分析报告 6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金属的冷作硬化。

  2、练习焊枪的使用。

  3、掌握金属的退火处理。

  二、实验要求:

  1、认识金属的冷作硬化。

  2、掌握金属的`退火处理。

  三、实验内容:

  1、金属的冷作硬化

  1)取80×20毫米铜片一块,放在焊接板上,用焊枪加热至彻底变黑。

  2)用镊子夹起铜片放入冷水中,观察黑色氧化物慢慢脱落。

  3)用镊子从水中夹起铜片放入稀酸中浸泡几分钟,再用镊子夹起铜片在清水中漂洗。

  4)用手指弯曲铜片,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5)把铜片放在砧铁上,用圆头锤敲打整张金属片。

  6)再用手指弯曲铜片,金属变硬。

  2、金属的退火处理

  1)硼砂用水调成糊状,然后稀释。

  2)用毛刷蘸取硼砂液,均匀涂抹于上述铜片的两面。

  3)把铜片放在焊接板上,用柔和的蓝色大火从一端开始加热,直到颜色变红后上移火焰,使整片金属完成退火。

  4)冷却到看不见红色,浸入水中,然后用稀酸浸泡几分钟,去除硼砂。

  5)再用手指弯曲铜片,金属变软。

  实验分析报告 7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

  (2)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5)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在未知式样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原理: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2、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合适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3、溶液酸度:选择适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测离子和显色剂,测其吸光度,作DA—PH曲线,由曲线上选择合适的PH范围。

  4、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

  5、干扰的排除:当被测试液中有其他干扰组分共存时,必须争取一定的措施排除2+4邻二氮菲与Fe在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配合无的ε =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为3:1,PH在2—9(一般维持在PH5—6)之间。在还原剂存在下,颜色可保持几个月不变。Fe3+与邻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蓝色配合物稳定性教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加入还原剂使Fe 3+还原为Fe2+与显色剂邻二菲作用,在加入显色剂之前,用的还原剂是盐酸羟胺。

  此方法选择性高Br3+ 、Ca2+ 、Hg 2+、Zn2+及Ag+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扰测定,相当于铁量40倍的Sn2+、Al3+、Ca2+、Mg2+ 、Zn2+ 、Sio32—,20倍的Cr3+、Mn2+、VPO3—45倍的Co2+、Ni2+、Cu2+等离子不干扰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500ml容量瓶1个,50 ml容量瓶7个,10 ml移液管1支,5ml移液管支,1 ml移液管1支,滴定管1支,玻璃棒1支,烧杯2个,吸尔球1个,天平一台。

  2、试剂:(1)铁标准溶液100ug·ml—1,准确称取铁盐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盐酸羟胺溶液,定量转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铁标准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铁标准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3)盐酸羟胺溶液100g·L(用时配制)。

  (4)邻二氮菲溶液·L—1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5)醋酸钠溶液·L—1μ—1。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1)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配制铁标溶液和其他辅助试剂。

  (3)开机并试至工作状态,操作步骤见附录。

  (4)检查仪器波长的正确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铁标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铁盐NH4Fe(SO4)·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容量瓶刻度。

  3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

  取两支50ml干净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铁标准溶液容量瓶中,然后在两个容量瓶中各加入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2min后各加入邻二氮菲溶液,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50ml的容量瓶7个,各加入μɡ ml—1铁标准,然后分别加入邻二氮菲溶液,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并记录各溶液光度。

  5、铁含量的测定

  取1支洁净的50ml容量瓶,加人含铁未知试液,按步骤(6)显色,测量吸光度并记录。

  K= B= — R*R= CONC。 =K *ABS+B C = ml—1

  6、结束工作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插头,取出吸收池,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台,罩上一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放回原处。

  五、讨论:

  (1)在选择波长时,在440nm——45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试剂未摇匀,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缩减一点进程,试齐充分摇匀,静置时间充分,结果会更理想一些。

  (2)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测出了两个9,实验结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原因:

  a、配制好的溶液静置的未达到15min;

  b、药剂方面的`问题是否在期限内使用(未知)因从溶液显色的效果看,颜色有点淡,要求在试剂的使用期限内使用;

  c、移取试剂时操作的标准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个人移取试剂。

  在配制试样时不是一双手自始至终,因而所观察到的结果因人而异,导致最终结果偏差较大,另外还有实验时的温度,也是造成结果偏差的原因。

  本次实验阶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终结果不精确。

  (1)在操作中,我觉得应该一人操作这样才能减少误差。

  (2)在使用分光计时,使用同一标样,测同一溶液但就会得出不同的值。这可能有几个原因:a、温度,b、长时间使用机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在实验的进行当中,因为加试样的量都有精确的规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动操作所以会有微小的误码率差量,但综合了所有误差量将成为一个大的误差,这将导致整个实验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码率差。

  在配制溶液时,加入拭目以待试剂顺序不能颠倒,特别加显色剂时,以防产生反应后影响操作结果。

  六、结论:

  (1)溶液显色,是由于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选择的结果,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如:入射波长,溶液酸度,度剂使用期限。

  (2)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无关,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强烈,吸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该部分波长的光的吸收的程度来测定溶液的浓度。

  (3)此次试验结果虽不太理想,但让我深有感触,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试验操作方面的知识。从无知到有知,从不熟练到熟练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实验分析报告 8

  实验名称:

  验证单摆的振动周期的平方与摆长成正比,测定本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实验目的:

  1. 验证单摆的振动周期的平方与摆长成正比的关系。

  2. 通过实验数据测定本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实验仪器:

  单摆装置

  秒表(精度0.01s)

  游标卡尺(精度0.02mm)

  米尺(精度0.1cm)

  实验原理:

  单摆是一种简谐振动系统,其振动周期T与摆长L和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为:T = 2π√(L/g)。通过测量不同摆长下的振动周期,可以验证上述关系,并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

  实验步骤:

  1. 调节单摆装置,使其沿铅直方向稳定。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并记录。

  3. 选择适当的摆长,使用米尺测量并记录。

  4. 将摆球拉至平衡位置一侧(摆角小于5°),释放后使用秒表测量连续摆动50次的时间,重复测量4次取平均值。

  5. 计算振动周期T,即平均时间除以50。

  6. 改变摆长,重复步骤3-5,测量并记录不同摆长下的.振动周期。

  7.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T与L的关系曲线,验证其是否为直线。

  8. 利用直线斜率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

  实验数据:

  (此处省略具体数据表格,实际报告中应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摆长、时间、振动周期等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

  1. 计算各摆长下的振动周期平均值。

  2. 绘制T与L的关系曲线,观察其是否为直线。

  3. 根据直线斜率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单摆的振动周期的平方与摆长成正比的关系,并成功测定了本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实验结果表明,T与L的关系曲线为一条直线,符合理论预期。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与标准值相近,说明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实验反思: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摆长的测量精度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实验中,我们应更加注意测量工具的精度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分析报告 9

  实验名称:

  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

  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

  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实验名称:

  排空气法。

  实验原理: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仪器药品: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

  实验步骤:

  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

  实验分析报告 1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仪器和用品: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试剂:粗盐、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

  1、溶解:

  ①称取约4g粗盐

  ②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

  ③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

  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

  五、现象和结论:

  粗盐溶解时溶液浑浊,蒸发时蒸发皿中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蒸发皿中逐渐析出晶体。

  结论:过滤可以出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实验分析报告 11

  一、实验题目:

  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

  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

  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

  250ml烧杯三个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

  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

  3 、温度的影响: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实验分析报告 12

  实验名称:

  盐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种类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联系与区别,找出产生其现象的原因。

  实验仪器:

  试管11支、不同测量范围的精密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

  待测试剂(C=1mol/L)11种:NaCl、KNO3、NaSO4、Na2CO3、Na2S、CH3COONa、NH4Cl、(NH4)2SO4、Al2(SO4)3、FeCl3、Cu(NO3)2

  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酚酞、石蕊

  实验过程:

  一、测强酸强碱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1:NaCl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2:KNO3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3:NaSO4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7

  实验现象:

  二、测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4:Na2CO3

  实验步骤: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5:CH3COONa

  实验步骤: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淡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9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6:Na2S

  实验步骤:Na2S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三、测强酸弱碱盐的PH

  待测试剂7:NH4Cl

  实验步骤:NH4Cl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淡紫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7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8:(NH4)2SO4

  实验步骤:(NH4)2SO4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3.5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9:Al2(SO4)3

  实验步骤:Al2(SO4)3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2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0:FeCl3

  实验步骤:FeCl3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1:Cu(NO3)2

  实验步骤:Cu(NO3)2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5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注:本实验中所有PH均按室温25℃情况下测得)

  盐的种类化学式PH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NaCl6.4弱酸性

  KNO36.4

  NaSO46.7

  强碱弱酸盐Na2CO314碱性

  Na2S14

  CH3COONa9

  强酸弱碱盐NH4Cl7中性

  (NH4)2SO43.5酸性

  Al2(SO4)32

  FeCl31

  Cu(NO3)21.5

  从上表可推知: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大部分显酸性。

  实验反思:

  1、不同类型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发生了水解。e.g.

  ①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使得C(H+)>C(OH—),因此溶液显酸性。

  ②强碱弱酸盐溶液:CH3COONa溶液的水解:CH3COO—+H2O→CH3COO+OH—。使得C(H+)<C(OH—),因此溶液显碱性。这种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碱阳离子或弱酸阴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OH—或H+结合生成弱碱或弱酸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③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是因为没有发生水解,C(H+)=C(OH—),PH=7(25℃)

  2、经对照书本提供的实验结果:

  “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则此实验存在误差:

  a.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由于配制溶液的水并不完全是纯净水,而是经过氯气消毒的水,因而其中含有微量的H+,离子方程式Cl2+H2O==2H++Cl-+ClO-

  b.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显中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

  ①配置溶液浓度偏小,结果不准确;

  ②不在PH试纸测量范围之内,使其不能准确测得PH。

  3、同种类型,离子组成不同的盐,其溶液虽然酸碱性一致,但具体的.PH还是有差别的(除显中性的强酸强碱盐溶液)。分析其原因:PH受该盐水解后生成的弱电解质的酸碱度有关。对于强酸弱碱盐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碱的碱性越弱,越难电离,C(OH—)越小,因而C(H+)越大,酸性越强;对于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酸的酸性越弱,越难电离,C(H+)越小,因而C(OH—)越大,酸性越强。

  4、实验时,先用酸碱指示剂大致估计酸碱性,再用精密PH试纸测量的原因:各种不同的精密PH试纸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必须在其测量范围之内才能较准确的测出溶液的PH。

  5、在测Cu(NO3)2、FeCl3酸碱性的时候,向其中滴加的是甲基橙而最好不用石蕊的原因:

  ①石蕊的酸碱测量范围较广,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测量的误差,而甲基橙的范围小,且由理论分析可知Cu(NO3)2、FeCl3的PH也在其测量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减小误差。

  ②FeCl3是黄色溶液,Cu(NO3)2是蓝色溶液,加入紫色石蕊后显示出来的颜色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其酸碱性。

  P.S.有这么多试剂用来做实验还是少见的,所以我发挥主观能动性,随便做了几个小实验。

  实验分析报告 13

  实验目的:

  知道成功在什么的作用下会生成美好的物质

  实验器材:

  成功溶液、懒惰溶液、半途而废溶液、奋斗溶液、牺牲溶液各一瓶,试管若干支,滴管

  实验过程:

  取四支装有成功溶液的试管,分别标有A、B、C、D

  第一步:取A试管,用滴管吸取懒惰溶液,滴入A试管,振荡,发现A试管内液体变得浑浊,生成了墨绿色的粘稠状沉淀。

  第二步:取B试管,用滴管吸取半途而废溶液,滴入B试管,振荡,观察到B试管中生成了黑色沉淀同时还有臭味生成。

  第三步:取C试管,用滴管吸取奋斗溶液,滴入C试管,振荡,发现C试管中有气体生成,闻到一种叫做胜利的气体。

  第四步:取D试管,用滴管吸取牺牲溶液,滴入D试管,振荡,发现D试管中生成了一种明亮的红色物质。

  补充实验:

  取A、B试管中生成的物质,分别加入奋斗溶液和牺牲溶液,振荡,发现A、B

  试管中的沉淀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蓝色,类似水晶的'颜色,还有香气生成。

  实验结论:

  成功可以和奋斗,和牺牲生成美好的物质;和懒惰,和半途而废只会生成难看的物质。

  此实验告诉我们,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你是否选对了条件辅助它,如果你选择了奋斗和牺牲,那么恭喜你,你收获了;如果你选择了懒惰和半途而废,那么很不幸,你失败了。

  实验分析报告 14

  红外光谱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仪器。本实验旨在学习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步骤及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不同样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仪可快速、准确地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实验方法:

  1. 准备样品。

  2. 开启红外光谱仪,调整相关参数。

  3. 将样品放入样品室,获取光谱图。

  4. 对光谱图进行解析和分析。

  结果与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红外光谱仪对多种样品进行了分析。其中,对于含有酸类或羧基的样品,我们通过观察光谱图中的强吸收峰来确定其化学成分。对于含有羟基或氨基的样品,我们通过观察光谱图中的峰形和位置来确定化学成分。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一些计算工具,如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器和化学反应式生成器,来帮助我们准确地分析样品。

  结论:

  红外光谱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仪器。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其操作步骤和分析方法,并成功地对不同样品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分析报告 15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尿素(熔点℃左右)苯甲酸(熔点℃左右)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沸点较低72℃左右)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未知液体

  四、试剂用量规格

  五、仪器装置

  温度计玻璃管毛细管Thiele管等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1、测定熔点步骤:

  1、装样

  2、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摄氏度每分钟)

  3、记录

  熔点测定现象:

  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现

  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1、装样(左右)

  2、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冷却)

  3、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七、实验结果数据记录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八、实验讨论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九、实验注意事项

  1、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b型管不要洗。

  4、不要烫到手

  4、沸点管石蜡油回收。

  5、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实验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实验分析报告通用01-30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07-27

实验室安全分析报告(精选17篇)04-01

实验室安全分析报告范文(精选11篇)03-15

财务分析实验报告10-11

定量分析实验报告写作格式介绍07-20

区实验小学德育处分析的检查报告03-26

滴水实验的实验报告11-28

滴水实验实验报告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