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试卷含答案

时间:2021-06-17 14:14:37 试题 我要投稿

高一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高一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试卷含答案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 答题前务必将卷Ⅰ机读答题卡和卷Ⅱ答题卡密封线内的相应项目填涂清楚。

  3、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直接填涂在卷Ⅰ机读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直接作答在卷Ⅱ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7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2.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三峡水利工程B.坎儿井

  C.都江堰D.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

  4.“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D.连续性

  5.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

  C.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

  6.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源应该是()

  A.重农抑商政策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的繁荣

  7.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A.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8.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 D.②③④

  9. 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 )

  A.城市 B.都市 C.草市 D.夜市

  10.《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 )

  A.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B.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

  C.经商的人很多 D.商业交往有时间限制,说明坊市界限仍未打破

  11.《国语·论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 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12.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经济发展新变化的是( )

  A.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B.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C.出现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 D.有些地区开始用纸币交易

  13.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的“京都芜湖会馆”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

  会馆,会馆作为“乡土之链”,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下列关于会馆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14.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

  A.自然经济解体B.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5.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16.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17.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

  A. 家庭手工业的破产B.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C.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

  19.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0.林增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写道,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可见(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21.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B.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薄弱,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绝对劣势

  22.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

  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西方物质文明的影响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1877年,与中国第一条电报线的架设有关的人物和地点是( )

  A.李鸿章、上海B.丁日昌、台湾

  C.林则徐、广州D.袁世凯、直隶

  24.轮船、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25.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C.工业革命的进行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26.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D.英国

  27.关于早期殖民侵略,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手段是赤裸裸的抢劫

  C.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旧制度的解体

  D.造成了殖民地长期贫困,应彻底否定

  28.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观察下表, 分析该时段美国人口构成呈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错误的是()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

  A. 赋税政策调整和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使人口总数大幅度上升

  B. 殖民者屠杀、传染病侵袭以及西进运动,导致土著人口骤减

  C. 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白色人种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D. 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种人口剧增

  29.马克思视蒸汽机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下列说法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代的象征 ②蒸汽机解决了当时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③蒸汽机促进了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 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改变着整个世界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0.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7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高一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试卷含答案】相关文章:

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06-18

防洪知识试卷含答案07-28

篮球理论试卷含答案06-18

《第二次世界大战》高一历史说课稿05-16

初一语文试卷含答案06-18

不封阳台测试卷(含答案)08-23

淮安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05-13

永春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07-03

高一历史说课稿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