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应用题及答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如果每天吃2个苹果、1个梨,若干天后,梨正好吃完,而苹果还剩下7个,原来的苹果有多少个?
2.某区小学生进行两次数学竞赛,第一次及格的比不及格的3倍多4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了5人,正好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问共有多少学生参加数学竞赛。
3.学校买来一批英文打字机分给各班学习。如果其中两个班每班分到4台,其余班级每班分2台,则多4台;如果有一个班分6台,其余班级每班分4台,则不足12台。这个学校买来的英文打字机共有多少台?
4.蜘蛛有 8只脚,蜻蜓有 6只脚和两对翅膀,蝉有 6只脚和一对翅膀,现有这三种小虫共18只,共有脚118只,翅膀20对。求每种小虫的只数。
5.小象说:“妈妈,我到你现在这么大时,你就是 31岁了。”大象说:“我像你这么大年龄时,你只有1岁。”大、小象现在各几岁?6.有三个数,每次选取其中两个数,算出这两个数的平均值,再加上余下的第三个数,这样算了三次,分别得到35、27和25。求原来这三个数是多少。
7.有甲、乙、丙三种练习本,小芳各买2本,共付4.8元;小红买了2本甲种本、3本乙种本、4本丙种本、共付7.6元;小青买了2本甲种本、4本乙种本、5本丙种本,共付9.4元。甲、乙、丙三种练习本每本售价各是多少元?
8.有三堆弹子,共46颗。第一次从第一堆里拿出与第二堆颗数相同的弹子并入第二堆里;第二次再从第二堆里拿出与第三堆颗数相同的弹子并入第三堆里;第三次再从第三堆里拿出与第一堆剩下的颗数相同的弹子并入第一堆里。经过这样的变动后,三堆弹子的颗数恰好完全相同。原来每堆弹子各有多少颗?
9.李叔叔要在下午3点上班,他估计快到上班时间时到屋里去看钟,可是钟早在12点10分就停了,他开足发条却忘了拨指针便匆匆离家,到工厂一看钟,离上班时间还有10分钟。夜里11点下班,李叔叔马上离厂回到家里,一看钟才9点整。假定李叔叔上班和下班在路上用的时间相同,那么他家的钟停了多少时间?(上发条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
10.某次数学考试五道题,全班52人参加,共做对181道,已知每人至少做对1道题,做对1道的有7人,5道全对的有6人,做对2道和3道的人数一样多,那么做对4道的人数有多少人?
11.A、B、C、D、E是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不同整数,用其中每两个数相加,可以得到十个和,这十个和中不相同的有八个:分别是17、22、25、28、31、33、36与39。求这五个整数的平均数。
12.商店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糖果,所付的钱数相等。已知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的购进价格分别为8.8元、12元和13.2元,如果把这三种糖果混合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的`成本是多少元?
13.爸爸把钓来的一条大鲤鱼分成前、中、后三段,中段的重量恰好比前、后两段重量的和少1千克,后段重量等于中段重量的一半与前段重量的和。只知道前段重2千克,你能算出这条鲤鱼的重量吗?
14.A、B、C、D、E五人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得分都是大于91的整数。如果A、B、C的平均分为95分,B、C、D的平均分为94分;A是第一名;E是第三名得96分;那么D的得分是多少?
小学奥数应用题练习四答案
1.解:设吃了x天 3x=2x+7x=7 2×7+7=21(个)
2.解:设第一次不及格x人,则及格(3x+4)人 3x+4+5=6(x-5)
x=13 13×3+4+13=56(人)
3.(4-2)×2+4=8(台)(假设每个班都分2台,则多8台) 12-
(6-4)=10(台)(假设每个班都分4台,则少10台)(8+10)÷(4-2)=9(班) 4×2+2×(9-2)+4=26(台)
4.解:设蜘蛛x只,则蜻蜓和蝉共(18-x)只, 8x+6(18-x)=118 x=5(蜘) 18-5=13(只)(蜻+蝉)设蜻蜓y只,则蝉(13-y)只2y+(13-y)=20 y=7(蜻)13-7=6(只)(蝉)
5.(31-1)÷3=10(岁)1+10=11(岁)(小)11+10=21(岁)(大)
6.(35+27+25)×2÷4=43.5(35×2-43.5)÷2=13.25(27×2-43.5)÷2=5.25(25×2-43.5)÷2=3.25
7.9.4-7.6=1.8(元)(1乙、1丙)
7.6-4.8=2.8(元)(1乙、2丙)
2.8-1.8=1(元)(1丙)
1.8元-1=0.8(元)(1乙)
4.8÷2-1-0.8=0.6(元)(1甲)
8.从后向前列表计算:
9.四人四年应增加:4×4=16(岁),但73-58=15(岁),说明弟弟3岁。3+2=5(岁)(姐)(73-3-5+3)÷2=34(岁)(父)34-3=31(岁)(母)
10.(160+120)÷2=140(分钟)160-140=20(分钟)停了2小时20分
11.52-7-6=39(人) 181-1×7-5×6=144(道)(2+3)÷2=2.5(道)(144-2.5×39)÷(4-2.5)=31(人)
12.A+B=17,A+C=22,C+E=36,D+E=39 A+E+2C=22+36=58;A+E=58-2C A+E为偶数 A+E=28 58-2C=28 C=15(17+39+15)÷5=14.2
13.提示:先设相同费用,应是88、120、132的公倍数设相同费用为132元;132×3÷(132÷8.8+132÷12+132÷13.2)=11(元)
14.[(1+1×2)×2-1]÷(2×1-1)=5(kg)2+5-1=6(kg)2+6+5=13(kg)
15.如果B是第二名(或并列第一名),由于E是第三名,得了96分,所以A、B得分都不少于97分。因为A、B、C的平均分是95分,那么C最多得91分,与题目条件矛盾,所以B不是第二名,同样C也不是第二名。由此可见第二名只能是D。B、C、D的平均分比A、B、C平均分少1分,所以A比D多3分,A最多100分,如A100分,则D97分,(如A99分,D96分,又与题目条件矛盾)
【六年级应用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应用题的答案05-14
六年级应用题答案06-21
六年级的应用题及答案06-21
圆柱的应用题及答案06-22
面积应用题及答案06-21
税率应用题及答案03-25
方程应用题及答案06-21
分数应用题及答案06-21
圆的应用题及答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