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古诗

时间:2023-01-16 08:43:12 我要投稿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荐】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

  重阳节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 黄巢《不第后赋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 白居易《咏菊》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重阳节诗词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 元稹《菊花》

  行至菊花潭,

  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

  鸡犬空在家。

  ——唐 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为忆长安烂熳开,

  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

  曾向龙山泛酒来。

  ——唐 韦庄《庭前菊》

  重阳节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宋 王禹偁《村行》

  土花能白又能红,

  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宋 朱淑真《菊花》

  进又无能追又难,

  宦途跼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

  归去秋风耐岁寒。

  ——清 郑板桥《画菊与某官留别》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2

  1、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3、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4、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5、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7、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8、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9、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0、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11、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2、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3、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4、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15、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3

  九日次韵王巩

  宋代: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清代:纳兰性德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九日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定风波·重阳

  宋代: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九日送别

  唐代: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唐代: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唐代:李白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九日闲居

  魏晋: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己酉岁九月九日

  魏晋: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浣溪沙·重九旧韵

  宋代:苏轼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子细更重看。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5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时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6

  1、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2、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13、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4、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15、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6、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17、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18、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19、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20、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21、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22、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23、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24、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25、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26、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27、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29、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29、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30、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31、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32、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33、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34、丁巳重阳

  【唐】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35、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7

  1.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2.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4.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定风波·重阳》

  5.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6.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7.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8.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 凄凉不道身无寿,九日还无旧会人。——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10. 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11.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司空图《重阳阻雨》

  12.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13.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司空图《旅中重阳》

  14.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5.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6.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7.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8.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9.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20.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李嘉祐《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21.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刘商《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日送别

  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龙山饮

  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9

  1、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正菊花争艳的季节,我知道一个地方,可以赏菊,我带你去吧!

  2、人烟湖草裹,山翠县楼西。如此美的景色,我们也不要错过,九月九,一起登高赏景如何?

  3、开门见菊花;虽然我们没有菊花赏,但我却有一瓶菊花酒,请你和我一起享!祝重阳节快乐!

  4、红颜未虚伏虎降龙,白发带笑铺金叠翠!天高气爽,人寿花香!

  5、敬老鼓琴仙度曲,爱老种杏客传书。重阳节快乐!

  6、重阳及门第,碧月护富翁!无限秋光好,我请你去赏菊,好吗?

  7、重阳佳节相聚,亲朋好友相聚,情人恋人相聚,你我他相聚,让我们一起为明天更好而相聚吧!

  8、重阳节到了!在这个快乐的节日里!祝愿你:事业丰收,薪水丰收,爱情丰收,欢乐永相随!

  9、邀你共品九月九的酒,能赏光吗?重阳节快乐!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1、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2、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愿秋风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轻!

  13、秋天的重阳不公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阳节快乐,健康长寿!

  14、九九艳阳天,正是枫叶最艳时,我们结伴去香山看红叶,一起赏月吧!

  15、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16、祝您福寿康宁,一年到头常乐,良辰美景无限!九月九咱们一起去登山赏月啊!

  17、我想和你共度重阳节,我已备好了菊花酒、重阳糕,就等着你来了。

  18、九日登高望,人烟湖草裹,山翠县楼西。如此美的景色,我们也不要错过,九月九,一起登高赏景如何?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0

  一、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二、秋风瑟瑟的.日子里,我们登高望远,看南飞的大雁在蓝天上振翅翱翔,看丰收的稻谷在阳光下颗粒归仓,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油画啊!收获的季节给我们带来沉甸甸的思想,一切寂寥都在蝈蝈声中湮没,心灵深处的富矿毫无暴露地被开采,我们捧起汗水凝成的希望,走在重阳的路上……

  三、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四、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 戴复古《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

  五、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致,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诗酒情怀。这份美,在与亲人的团聚中得以熏染和升华,放射出最真实、最朴素的幸福和光芒。

  六、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韩琦《九日水阁》

  七、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八、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九、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赵时春《原州九日》

  十、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十一、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十二、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杜甫《九日寄岑参》

  十三、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蜀中九日 》

  十四、重阳日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十五、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十六、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十七、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 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十八、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十九、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二十、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

  二十一、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二十二、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二十三、愁不肯、与诗平。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二十四、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古人对数字九很重视,把它当作天长地久的象征。在这一天人们要给老人赠送糕点,因糕、高谐音,体现对老人高寿的庆贺,也是祝福他们活得更长久的意思。从晋魏时期开始,我国就有将重阳糕和菊花献给老人的传统。现代社会的重阳节,各级老年协会都要给老人发放慰问金,并组织他们参加歌咏、舞蹈、书画等有益身心的庆贺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真正分享和谐社会带来的祥和与温暖。

  二十五、风光政要人酬酢。 戴复古《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

  二十六、金风送爽,秋阳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它为何叫重阳节呢?因为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二十七、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秋瑾《九日感赋》

  二十八、一年佳节过西厢。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二十九、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三十、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

  三十一、古人的重阳登高既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又蒙上了一层迷信色彩。但现代却给它赋予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意义。秋高气爽,有人远足旅行,饱览风光,寄满腔热情于山水;有人参观菊花展会,抒节日愉悦之情于诗画;还有人去户外活动筋骨,调整心态,融健身、休闲于一体。

  三十二、重阳节里话菊花,秋色的霜晨,秋阳的朝霞,公园广场马路街道社区庭院,五颜六色的秋菊,到处洒满着爱的秋晖。近伏远眺,仿佛站在一块可爱的五色土上。

  三十三、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 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三十四、秋明白鹭双飞处。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三十五、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徐灿《菩萨蛮秋闺》

  三十六、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三十七、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 王逊《西夏重阳》

  三十八、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三十九、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 潘希白《大有九日》

  四十、爱不过古人如醉如痴。王勃《九日》直白道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张籍《重阳日至狭道》的诗作,菊中有酒,酒中有菊。无限青山行不尽,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四十一、红萸佩、空对酒。 潘希白《大有九日》

  四十二、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四十三、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杜甫《九日寄岑参》

  四十四、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

  四十五、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四十六、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四十七、倒照秦眉天镜古。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四十八、这一刻,菊花酒摆放在桌前,咏菊诗回响在耳畔。那是但将酩酊酬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的无奈;那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等待;那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美景;那是抱病起登江上台的忧思……那些温暖的、豪迈的、多情的诗句尽在耳边,将人们一颗颗柔软的心濡染得莹润浑厚。那象征延年益寿的菊花酒,将人们灿烂的脸庞映照得如花般动人。

  四十九、只座上、已无老兵。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五十、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五十一、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五十二、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五十三、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五十四、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五十五、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五十六、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五十七、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五十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五十九、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六十、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 妙信《九日酬诸子》

  六十一、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1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唐·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5、《满江红·喜遇重阳》

  清·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6、《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7、《九日龙山饮》

  唐·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赏析: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8、《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9、《蜀中九日 》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0、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1、 《贺新郎·九日》

  宋·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12、 《九日五首·其一》

  唐·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13、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宋·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14、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5、《折桂令·九日》

  清·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他的还有: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

  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

  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

  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

  刘家豚犬取何难。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闲居》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4

  1、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4、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5、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6、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7、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8、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9、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0、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1、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2、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13、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14、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5、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16、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17、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18、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9、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20、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21、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22、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23、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24、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5、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26、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7、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8、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29、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30、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5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

  1、九月九日:指重阳节。

  2、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3、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4、他乡:异乡。

  5、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

  6、那:为何。

  7、北地:北方。

  【翻译】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赏析】

  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之问: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而王勃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我想北归不得,你却奈何非要从北方飞来,平添我北归不能的愁思。这一问虽然毫无道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真挚的感情,将思乡的愁绪推向了高峰。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名句,前人在评价这两句诗时说: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的确,这一问虽貌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诗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时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体上沿袭汉魏和南朝传统。而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作者介绍】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重阳节的古诗】相关文章: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10-12

重阳节的古诗10-14

重阳节古诗句09-14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04-01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04-17

重阳节古诗欣赏09-22

重阳节的诗句古诗04-11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06-12

重阳节诗句古诗10-15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精选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