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10-05 16:19:45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经典10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方案(经典10篇)

设计方案 篇1

  授课人: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三、自学指导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

  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3、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反复品读,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在酒家。)“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简介作者:杜牧:唐代的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他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后来,由于卷入党派纷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施展。著有《樊川文集》。那么唐代还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五、当堂检测

  1、背默本诗

  2、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六、抽查清

  介绍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设计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用黄色皱纹纸做成迎春花,为体育活动《美丽的迎春花》做准备。

  2、继续巩固儿歌迎春花,并创编动作

  活动重点:

  用黄色皱纹纸做成迎春花,

  活动难点:

  继续巩固儿歌迎春花,并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美工区:黄色皱纹纸、咖啡色海棉纸;

  娃娃家:做好的迎春花打扮娃娃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一首关于迎春花的儿歌吗?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那现在就请小朋友再一起念来听一听。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朗诵儿歌《迎春花》

  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开放小嘴巴;它是公园小号手;迎着春天吹喇叭!滴滴答,滴滴答;它把春天迎来啦!

  迎春花就像一个小喇叭一样,把春天吹来了,你们喜欢迎春花吗?(喜欢)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就跟迎春花有关,

  二、介绍各个区域。

  1、手工区:

  老师在手工区投放了黄色皱纹纸、咖啡色海棉纸,小朋友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来制作迎春花。

  2、图书区。

  老师在图书角投放了有关迎春花的图片,小朋友可以在图书角里边看图片,边表演儿歌。

  3、娃娃家:

  手工区的小朋友可以把做好的迎春花送到娃娃家去,让娃娃家的.小朋友用迎春花来打扮娃娃

  三、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四、收拾材料,结束游戏。

  小结:小朋友进区观看的情况,表扬有序进区的幼儿,对存在不足自己玩自己的幼儿提出要求,指出做的不够的地方。

设计方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了解《长歌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古诗三首》诵读动画,导入新课。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通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对照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标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组内简单交流。

  三、学习《长歌行》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

  附板书: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和《出塞》,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长歌行》。

  2.“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3.教师演示诵读动画。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五、练习背诵

  六、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2.向别人讲述《七步诗》的有关故事。

  附: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教案点评:

  教师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探究活动

  【边塞诗派】

  唐朝的诗歌流派之一,代表作家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他们的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青海湖。

  长云:连绵不断的浮云。

  穿:磨破

  金甲:金属制的战服。

  破:打破。

  终:始终。

  还:回家。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这里指玉门关。

  何须:何必要。

  怨:吹奏哀怨的乐曲。

  杨柳:《折杨柳》古代一种歌曲名称。

  度:越过。

  请你自己再找一些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与大家交流一下,背一背。

设计方案 篇4

  一、 活动名称:夸张画

  二、 班况分析:

  本班幼儿为大班幼儿,大班幼儿已经建立起初步的美感,对于画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水平,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对于各种物体的形态的掌握较好。但在几次的欣赏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画面上的情节能富有想象的描绘,但对画面物体的形态和特征的概括却有很大的难度。这说明幼儿在欣赏中没有掌握运用概括的'方法,在自身作品中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有趣的夸张画欣赏活动,让孩子们从夸张的画面上能很容易的去感知概括人物的形态、特征。并理解如此设计的目的。力求使孩子运用夸张的技法描绘人物动作,形态及生活习性的特点,并初步感受夸张艺术表现形式的美。

  三、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感知画面中人物五表情与形态的夸张,并理解画面中的夸张绘画所表达的意义;

  2、 通过欣赏,初步尝试夸张画的练习。

  四、 活动重点:能够通过欣赏感知画面人物表情、形态上的夸张处,并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

  活动难点:能够通过欣赏,寻找可夸张的因素,并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

  五、 幼儿经验准备:

  1、 欣赏过卡通画作品,并能较好的理解作品;

  2、 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能够表现人物特点。

  六、 环境材料:

  1、 夸张画“两个人”

  2、 彩笔、画纸

  七、 活动过程:

  (一) 引入环节:

  1、 出示夸张画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怎么了?“启发幼儿从画面寻找原因,并进行猜想。(此部分使幼儿对欣赏产生兴趣,即可以启

  发幼儿从人物表情,动作上去猜想和判断,那他们猜想、判断的依据就是他们观察到的夸张之处。)

  2、 出示夸张画2,提问:“他怎么了?出什么事了?”鼓励幼儿猜想事情的原因以及夸张画1和夸张画2的联系。(启发幼儿从人物的情节夸张处去构思故事的原因或结果)

  3、 幼儿讲一讲“两个人”的故事,并引导幼儿给故事起名字。

  4、 教师介绍夸张画,并引导哟额再次寻找画面的夸张处,提问:“他们为什么把嘴画的这么大?”“他们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理解夸张的作用,为幼儿的创作做铺垫,完成教学重点。)

  (二) 创作环节:

  1、 启发幼儿回忆生活中一些情节中人物的特点,并找到可以夸张的因素,引发幼儿想一想自己要创作一张什么样的夸张画。

  2、 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三) 分享作品环节:

  讲一讲我的故事。

设计方案 篇5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略)。

  二、解题。

  “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三、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四、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提示学生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亵(xiè) 噫(yì) 鲜(xiǎn)有闻

  2.学生齐读。

  五、串析课文。(围绕下列问题逐一展开讨论,涉及到的较难的文言词句顺便作些解释。)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理解: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理解:①排比(如第⑤句);②比喻(如第⑤句);③对偶(如“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反问(如第⑧句)。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散句和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六、背诵全文。

  七、布置课外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之”字,并分别指出它们的意义或用法。

  2.以某种植物为题材,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

  教学设计(B)

  教学设想

  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诵读、背诵课文,是短文两篇的教学重点。理解学习类比手法的运用是《陋室铭》的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映衬手法是《爱莲说》的教学难点。

  短文两篇应以诵读(包括背诵)为主,以讲为辅.达到当堂成诵。用抓“文脉”的方法快速记诵,背诵课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必多作发挥。点到为止。

  教学安排两课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人新课。

  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天要学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中的名篇。作者借陋室、莲花抒发自己怎样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彩屏显示:彩图及课题《陋室铭》。

  二、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

  正确朗读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西蜀子云亭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 不蔓不枝

  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三、录音范读课文《陋室铭》。

  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划出疑难之处,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四、学生质疑,教师答题(基本扫除文字障碍)

  五、指导朗读。骈文的节奏按意义划分。骈句要读出节奏(四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五字句的节奏多为二一二),上下句节奏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较长的停顿。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重点突出。齐读《陋室铭》。

  六、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教师只作点拨。

  1.释题。

  课题中的“陋室”是所托之物,“铭”指的什么?引导学生看注释①。

  2.文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惟吾德馨”这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因为第四句是比喻;也是类比,是以虚衬实。作者所要说明的意思是“惟吾德馨”。中间八句写室中生活情状,是室主人“德”的外在表现。最后一层隐含“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

  3.作者是怎样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生活情景的?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描写了陋室幽雅动人的景色,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是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中人的活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两方面来描写的,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明确:引古贤之名室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5.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明确: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之人居之,则陋室不陋”,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子过来,达到最完美的思考境界,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7.熟读并当堂背诵全文。

  8.默写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吗?它是以哪种花来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同胞为什么要以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呢?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高尚的心。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也写了《爱莲说》。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彩屏显示:课题及彩图。

  二、检查预习。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指名口译本文大意。教师订正误处。

  彩屏显示译文。

  3.全班齐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只作点拨。

  1.讨论文体。

  《爱莲说》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讨论后明确:是古代—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2.讨论重点段落的理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爱莲花呢?

  讨论后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段话中7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谈。

  彩屏显示:莲花图。

  明确;“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体态;“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清高风度。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等高贵的气质,才会让人肃然起敬。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齐读第一段。

  3.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

  明确:从“莲,花之君子”中可看出是君子的化身。

  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彩屏显示:莲花图。

  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

  明确: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设计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进一步了解剪纸的各种风格和种类。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剪纸作品或者图片 2、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难点】

  重点:激发孩子对剪纸作品的兴趣。

  难点: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活动过程】

  ① 欣赏: 幼儿欣赏大家带来的剪纸作品。

  ② 谈话: 引发幼儿谈话:我最喜欢的剪纸,引导幼儿说出剪纸作品的名称、用途,以及为什么喜欢这个作品。教师用录音机录下幼儿的谈话内容。

  ③ 教师参与: 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剪纸作品,引发更多的幼儿参加谈话的热情。

  ④ 总结: 继续幼儿的谈话。大家一起倾听谈话的录音,并请幼儿评价自己的讲述情况。

  ⑤ 拓印: 请幼儿把收集的最喜欢的'剪纸平整的放在纸的下面,然后用蜡笔在书页上均匀涂色,把剪纸的图案拓印下来。

  ⑥ 制作: 幼儿和教师一起将剪纸标注上剪纸名称及收集者的名字,参考下面的方法制作《我们最喜欢的剪纸》小书。

  A:先准备一些大于剪纸规格的纸张。

  B:将剪纸粘贴在上面。注意固定剪纸的四角。

  C:将收集这个剪纸的幼儿的名字写在剪纸的下面。

  D:一起选择一个剪纸粘贴在纸上做封面,并写上《我们最喜欢的剪纸》的书名,写上制作的时间。另一张白纸做封底。

  E:将所有的纸张对齐,左侧用打孔器在中间有间隔的地方分别打两个孔。(或者左侧用订书器装订)

  F:将绳子穿过并在封面的一面系蝴蝶结。

  【活动延伸】

  ① 将幼儿收集的剪纸制作成小书和录音机、幼儿谈话的录音磁带放在一起,大家可以在欣赏剪纸作品的同时听谈话录音。

  ② 幼儿可以继续收集,逐步增加小书的内容及录音的内容。

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

  2、默读“文前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词语,更容易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藏戏与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画出相关段落。(8~20自然段)

  2、交流讨论

  (1~3概括藏戏的特点;4~7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20介绍藏戏的特点;21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

  理清思路,更好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齐读课文最后用一句话说:“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2、藏戏的创始人是谁?关于他又怎样的故事呢?读4~7自然段。

  3、交流汇报

  4、补充有关唐东杰布资料。

  5、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藏戏的传奇故事,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唐东杰布的资料,了解唐东杰布,感悟藏民对他的爱戴。

  五、了解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藏戏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合作探讨。

  ①“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②舞台简朴;

  ③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④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⑤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2、交流汇报

  3、交流搜集到的藏戏资料

  4、感情朗读,感受藏戏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别人的观点。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使课堂学习更有效。“交流藏戏资料”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藏戏,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六、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1、齐读三个反问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把句子改成陈述句。

  改成:①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③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2、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情感。

  七、朗读全文,体会写法

  1、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2、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3、背诵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八、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九、作业

  模仿本课的写法,写一写其它剧种的形成及特色。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板书设计:

  藏戏

  怎样形成:唐东杰布

  独特魅力:面具 ( 人物不同面具不同 运用象征、夸张)

  背景 剧情 固定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一出戏演三五天

设计方案 篇8

  1、日本土浦H邸

  日本土浦H邸的庭院,是日本枯山水的典型代表作。中国古典园林传入日本后,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限制,便加以改造,成就了枯山水的微缩式园林景观。日本大多地方无高山,无丘陵,无湖无溪,枯山水便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达水纹,用固象模拟留白山水。在这一特有环境中,因其无水而喻水,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2、现代乡村感的庭院

  现代乡村感的庭院,追求形式风格、造园材料、色彩线条的融合统一,这样看上去才能给人舒适的视觉感受。统一的风格,能随时间的流逝,与相同风格的室内装饰达到完全相称。砖墙之上爬满青苔地衣,园径两旁花草茂盛。构建这样风格的庭院,如同在绘制一幅需要时间来定稿的画,从一开始就考虑好设计、色彩、植物搭配,才能成就最后的完美。

  3、北京泰禾院子景观

  北方的中式院落,自有一种皇家造院的雍容气派。依照"一池三山"设计手法,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山院,有水园,山水相望,各有千秋。北方院落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由坊巷、宅门围合而成为独立院落,独门独院,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大户人家的'门第感,更造就了良好的私密感。大门、院门、宅门,三重递进仪式。采用广亮大门形制,雍容华贵。

  4、苏州绿地乾唐别墅

  说到北方的中式庭院就不得不提江南特色鲜明的中式院落。以苏州绿地乾唐别墅为例,该项目以"金粉姑苏,雅逸江南"为主题,借以表达苏式文化。江南"一街二桥三水九巷百院"的设计特色被融入其中,使空间体验清晰鲜明又极具特色。假山流水月洞门,庭院几许桃花春。

  5、意大利绿色建筑庭院

  意式庭院又是另外一种风格。绿色建筑庭院由Patrizia Pozzi设计,位于意大利卡尔纳特。这里,所有不相干的元素全都被清理掉,剩下的,也要保证协调美和平衡感。凌乱的月桂树和修建整齐的绿干柏交相辉映,石头的应用克服海拔差异。整个空间呈现一种整洁却不单调的美。

  6、Lagkagehuset彩色污点庭院空间

  介绍完一些较为传统的庭院风格,接下来就展示一些别出心裁创意取胜的庭院。

  Lagkagehuset庭院占地550平方米,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克里斯钦港。庭院不规则的线形与锐利的建筑外观形成对比。从高空俯瞰下去如同一块被打翻的调色板。不同的颜色其实是由不同类型不同高度的植被组成。充分利用植物丰富变化的颜色也树叶,创造出一个自然飞溅的随性作品。

  7、美国俄州波特兰市HOKE别墅景观

  Hoke住宅于20xx年建立,它曾经作为卡伦家族的住所出现在电影《暮光之城》中。设计师对房子周边的环境进行改造,增添了巨石墙,木甲板以及碎石子人行道。设计中使用传统的材料,仅需最低限度的维护,就可以延续几十年。住宅的庭院被整体设计形成一个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空间,花园中的碎石、石墙、植被将房子的边缘巧妙地过渡到森林中去,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

  8、澳大利亚Paddington的城市庭院

  这是一个相当封闭式的庭院,相对于现代花园呈现了不太常有的形态,像极了《爱丽丝漫游仙境》里面的场景。绿植修剪的围墙以及嵌入式的座椅和户外沙发,营造出一种私密性的却又极其适宜别致的庭院。

设计方案 篇9

  绿色能源课题: 太阳 年级: 小学四年级

  目的:

  1.指导学生了解太阳的一般情况。

  2.认识太阳能的利用对解决能源危机的意义。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

  准备: 把红纸剪的“太阳”贴在黑板上。复印学生页。自制的太阳灶(参见学生页)。

  步骤:

  1.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的一般情况。

  将红“太阳”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积极发言,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太阳的知识,包括太阳的温度、体积、与地球的距离等。

  2.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太阳能的'意义。

  ⑴ 教师出示自制的太阳灶,简单介绍它是怎样工作的。

  ⑵ 小设计: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太阳能玩具小汽车,你将把太阳能电池板放在汽车的哪个部位,为什么?

  ⑶讨论学生页上的第一组问题。

  ⑷教师小结。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正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它们的储量也有限,地球储备的煤仅够使用开采300年;石油、天然气将在30~50年内被耗尽;水能的利用也有限,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危机。

  为了摆脱能源危机的威胁,不仅要节约能源,对能源生产、使用中造成的环境危害进行综合治理,人们还加紧开发新能源,如核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海流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等,这些能源有的具有危险性,如核能,有的含量有限,如风能,主要在风力较强的沿海、内陆高原应用。而太阳能是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稳定、廉价的,它又是完全没有污染的,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是一个关系人类生存、发展前景的事业。

  3.指导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

  ⑴讨论学生页的第二组问题。

  ⑵教师小结人类利用太阳能情况。太阳能的直接利用 晒东西(如晒菜干、盐、衣服)、种植作物、日光寓采光、蒸发海水制盐 使用太阳能的设备 存储热量 蓄热水槽、氟石吸热、化学反应存储、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发电 太阳能电池(用于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灯塔、人造地球卫星等)、太阳能发电站 应用热能 太阳能高温炉、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空间电站、太阳能电站、太阳村

  4. 布置作业:

  ⑴自己做一个简单的太阳灶(参见学生页)。

  ⑵太阳能图片展:学生为自己见到的太阳能装置拍照或画图,分类贴好供展览。

设计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经典文化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让学生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用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成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从古到今、由中到外、稳步前进”的十二字方针。

  二、经典文化育人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1.传承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乏,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教育。

  2.陶冶情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 提高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

  4.开发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典、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6.了解人文历史。几千年的文化不是简单几百篇白话文就可以继承的,巨量的前辈智慧,我们需要读他们的原著才能原汁原味的吸收它,了解它、发扬它。

  我们追求:学经典,益孩子之心智。学经典,怡孩子之性情。学经典,变孩子之气质。学经典,养孩子之人生。

  三、活动口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经典文化育人活动教学的设定目标

  (一)总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住过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摄取前人的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爱国情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论语》,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兴趣,培养爱学习的良好习惯,美化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心智,在诵读中提升个人的境界。

  3.通过诵读《论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审美观。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4.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及注意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具体目标

  一年级:《论语》 学而第一篇8条,里仁篇10条,八佾篇10条,里仁篇12条,共40条;;

  二年级:《论语》学而第一篇8条,里仁篇10条,八佾篇10条,里仁篇12条,公治长篇11条,共55条;;

  三年级:《论语》学而第一篇8条,里仁篇10条,八佾篇10条,里仁篇12条,公治长篇11条,雍也篇8条,共63条。

  四年级:《论语》学而第一篇8条,里仁篇10条,八佾篇10条,里仁篇12条,公治长篇11条,雍也篇8条,述而篇9条,泰伯篇12条,颜渊篇9条,共99条。

  五年级:《论语》学而第一篇8条,里仁篇10条,八佾篇10条,里仁篇12条,公治长篇11条,雍也篇8条,述而篇9条,泰伯篇12条,共84条。

  六年级: 《论语》学而第一篇8条,里仁篇10条,八佾篇10条,里仁篇12条,公治长篇11条,雍也篇8条,述而篇9条,共72条。

  七年级:《论语》学而第一篇8条,里仁篇10条,八佾篇10条,里仁篇12条,公治长篇11条,雍也篇8条,述而篇9条,泰伯篇12条,颜渊篇9条,共99条。

  六年级: 《论语》学而第一篇8条,里仁篇10条,八佾篇10条,里仁篇12条,公治长篇11条,雍也篇8条,述而篇9条,共72条。

  一、二、三、四年级重在记忆背诵;五、六在背诵的同时,应注意增加理解的成分;七、八、九年级在能熟读背诵的'同时,理解的成分应比小学生更多一些,并在情感、态度方面有所领悟,并初步尝试在习作中正确运用圣人语录,名人名言等经典内容。

  五、活动方案

  1.每班级在语文早读课的前十五分钟诵读学校下发的《论语》教材,由语文老师具体负责,各年级负责人及办公室加强落实检查。

  2.继续做好在校门口进行“经典文化背诵活动”及诵读卡片的发放,具体由办公室及学生会少先队干部负责。

  3.每周周一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对上一周的“经典文化诵读活动”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先进并给予公布。

  4.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板报、学校《龙骧》期刊等媒体,树立、宣传读书明理、读经做人的先进个人事迹,将爱国、爱校、爱父母教育融于诵读经典之中。

  5.在第十三周举办“我与经典有约”作文比赛,对获奖的优秀作文进行表彰,并在《龙骧》进行刊登发表。

  6.充分发挥学校校园广播的作用,在课余时间播放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7.充分发挥《龙骧》期刊作用,每学期出版一期“经典文化育人”的专刊。

  8.第十五周举办一次“与经典有约”诵读比赛(小学部)。

  9.在第十二周各班出一期以“传承经典文化,放飞中国梦想”为主题的黑板报,由办公室及语文老师进行检查评比。

  10.小学部三至五年级、初中部七年级,在第十四周出一期以“传承经典文化,放飞中国梦想”为主题的手抄报,由办公室及各班语文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张挂及表彰。

  11.要求各班级在第六周、十五周的班会课开展以“传承经典文化,放飞中国梦想”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12. 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13.学期结束评选出若干个“经典文化学习优秀班级”,学校将对获奖班级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进行适当的奖励。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经典设计方案12-0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设计方案(经典)08-21

(经典)设计方案08-30

设计方案【精选】07-29

(经典)设计方案07-28

设计方案(精选)07-27

(精选)设计方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