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作品设计方案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技术作品设计方案1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人机关系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一种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
(1)人机关系的含义。
(2)在设计中要注意人机关系以及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
(3)人机关系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人机关系是比较陌生的,但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而容易被学生忽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能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机关系进行简单地分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对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有初步的认识,体会人机关系的重要性,并尝试对使用物品时存在的人机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人机关系,从中体会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进而树立起正确设计观念。
四、教学策略
1.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动建构人机关系的概念。
2.经历观察、思考和讨论,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3.通过学生的小活动,让学生体验服装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初步了解人机关系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4.应用图片设计教学情境以及案例分析,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归纳出人机关系应该实现的目标。
五、教学资源准备
收集体现人机关系的图片。
六、教学程序设计
【通用技术教案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简单结构的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也是技术设计的基础。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明晰了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以简易相片架结构的多方案设计为案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结构设计,并能运用所学的有关结构的基本知识进行多方案的`结构设计,加强学生对结构设计方法的体验。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基础知识讲授;第二课时:案例分析及设计;第三课时:制作及评价。)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在介绍了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后通过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认识结构设计的反复过程。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通过简易相片架设计和制作,让学生亲历结构设计的过程,把握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通用技术教案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结构无处不在,但结构设计往往涉及较复杂的数学、科学的知识和原理,而学生初次接触结构设计,再加上知识有限,只能进行较简单的结构设计。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结构的稳定性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为本节课简单相片架的设计制作奠定了基础。
3.非认知因素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结构的稳定性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充满了兴趣和设想,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生活中的经验会设计出较满意的作品。
第一课时
【通用技术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中得到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居家装饰的设计、汽车安全气囊设计、汽车外形设计、儿童自行车设计的分析和探究,和通过对广告牌抗风问题的探讨,学习和巩固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及结构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学习习惯,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通用技术教案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结构设计分析。
【通用技术教案教学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在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完成。通过幻灯片呈现诸多的图片、案例、实物,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通用技术教案教学思路】
1.导课。通过鲜丽的图片吸引学生,引出课题。
2.提问:如果没有结构设计我们的周围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学生热烈的讨论、思考,深刻认识到学习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身边生活中的事例引出,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必须抓住主要因素进行设计。过渡到: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
4.学生通过回顾、思考、回答过渡到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这样的安排加深了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技术作品设计方案2
背景技术:
在人们工作中需要用到各种笔,一般各种笔都是放置在笔筒中,这样一来方便人们拿取,但是现有的笔筒上端开口较小,人们在拿取的过程中,易不小心带倒笔筒,而且现有的笔筒不能标记重要事务的时间点和具体内容,人们需要购置笔记本将重要事务记录下来,但是人们忙于工作时,会忘记查看笔记本,这是因为笔记本不在人们视野范围内,所以需要一种既能放置各种笔,又能记录事务的笔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笔筒,大大方便人们拿取各种笔,有效防止人们拿取笔时,将笔筒带倒,而且人们可以在笔筒上记录各种重要的事务,使得人们可以高效完成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筒套、筒身、底座,其特征在于,筒套为倒圆台形,筒套底部通过筒身连接底座,筒身为软性的长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突子,筒身右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与突子相匹配的插槽,筒身通过滑槽分别连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设有若干张相互粘连的印刷纸。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轴。
所述筒套左右两侧设有用于挂文具的挂钩。
所述筒套外壁上设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圆角,防止用户划伤手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大大方便人们拿取各种笔,有效防止人们拿取笔时不小心将笔筒带倒,而且人们可以在笔筒上记录各种重要的事务,使得人们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5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笔筒,它包括筒套1、筒身2、底座3,筒套为倒圆台形,筒套底部通过筒身连接底座,筒身为软性的长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突子5,筒身右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与突子相匹配的插槽6,筒身通过滑槽7分别连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设有若干张相互粘连的印刷纸4。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轴。
所述筒套左右两侧设有用于挂文具的挂钩8。
所述筒套外壁上设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圆角,防止用户划伤手指。
使用前,筒身2上的突子5与插槽6相互连接将筒身2卷成为圆柱形,之后通过滑槽7插入筒套1和底座3上,这样一来构成笔筒;当用户需要拿取各种笔时,捏住笔的一端后,向左或向右拿起笔即可,因为筒套1为倒圆台形,所以用户拿取笔的范围比现有的笔筒大,有效防止笔筒被笔带倒,而在用户工作时,可以将钢笔、毛笔、文具挂在挂钩8方便拿取;当用户需要记录重要事务时,手握住笔身,在印刷纸4上记录即可,当最上方印刷纸写满后,撕下即可,大大方便人们拿取各种笔,有效防止人们拿取笔时,将笔筒带倒,而且人们可以在笔身2上记录各种重要的事务,使得人们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作品设计方案3
一、基本情况
1、作品名称:Sunshine
2、设计人员:
3、学生班级:
4、设计时间:20xx年5月
二、作品简介: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文具之家”笔筒。
内部可以放笔、直尺、圆规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模块
三、设计报告
前言:学生在使用文具时不能归在一起,有时会丢三落四,甚至看不见。于是设计了一个笔筒,他自身轻便,外观黏上了装饰,十分美丽,使用时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阳光,这就是这个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纸
加工制造过程:
首先用小刀将筷子劈开成两半。
用双面胶将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个面,用透明胶在四个表面围一圈。
将筷子砍成两段,将头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关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个面表面,将白纸简称适当的形状置于笔筒内部作为隔离间。
四、设计感悟
小小的作品设计起来并不容易,需要细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来。
五、总结
该作品是一个笔筒,使用性很高,针对学生的需求,笔筒筒身较大,并且作品在传统笔筒的基础上,加入了隔间这样的创意,让文具各得其所。另外,作品的制作材料是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和白纸,选材上性价比高,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设计到对木材的锯削、黏贴等的加工。在对作品的美化上也是别具一格,把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融入作品中,让作品使用者拥有一个好心情。
六、附录
(一)加工图纸
(二)作品使用说明书
笔筒使用说明书
产品简介:这是一款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文具之家”,内部可放尺子、笔、圆规等。
构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个面及底部,用白纸作为隔板。
技术指标:笔筒高20cm,宽8cm,长8cm
试用范围:学生
【技术作品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诗歌作品12-02
季羡林的作品09-26
王昌龄的作品09-23
范仲淹的作品09-24
林清玄的作品11-17
鲁迅作品精选11-18
季羡林的作品11-20
老舍的作品04-02
林清玄作品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