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五将镇百岁寿星彭蕊英散文
1909年农历正月十九日,在昭平县桂江河段的一只客船上,随着一声“呱呱”的女孩哭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她就是后来五将镇良风口的百岁寿星彭蕊英。彭蕊英的到来,令父母既惊喜又愁上眉梢。因为他们此时已经有了五个孩子。小家伙的到来,给全家又添了一张嘴巴。令彭家欣慰的是,彭蕊英从小乖巧勤快,聪明能干,从懂事开始,就在船上帮助家里打理家务,十五岁开始跟大人开船拉纤,丝毫不比男孩子差,船家吃苦耐劳的性格从小根植入她幼小的身躯。
船家属于漂泊一族,常年生活在水上,以促成通商为立家之根本,漂泊不定,不容易管制,被称为“水上的吉普赛人”。他们信仰妈祖,不耕田不种地,自视为苗人的后代。封建社会,船上人家因为不耕田、不种地、不经商、不易管而被歧视,官府把船上谋生的人蔑称为“疍民”。由于四处漂泊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容、谦卑、和善的性格根植于船家人的骨子里,但船家人因为常年运货经商,付出艰辛的劳动,相比普通百姓来说生活富足。彭家常年行船于梧州与桂林之间,在桂江长大的彭蕊英长得落落大方,美丽动人。
良风口古称凉风,位于桂江中游的河畔,是昭平县当时的主要交通中转站和北陀镇、富罗镇通往外界的重要渡口,民国23年的《昭平县志》记载:“县城陆路十里至塘调,又十里至石人岛,又十里至下福,又十里至河井,又十里至五将,又十里至古甸(古店),又十里至凉风(良风),又二十里至北陀,又二十里至富罗,又十里至砂子;由凉风十里至白沙,又十里至古袍,又十里至龙门,又十里至马江,又十里至沙冲,又十里至木格口,此东南陆路之大概也。”北陀的大米、富罗的茶油以及良风口附近的干柴、茶叶、水果和一些山货等很多货物都是通过良风口销售到梧州、桂林、广州等地。良风口山多田少,因此,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靠经商和打柴为生计。干柴当时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能源,因此,良风口的大米、茶油、干柴等物资一直是外销的重要商品,良风口也成为船家和商贾云集之地。
彭蕊英十九岁那年,良风口一个叫古国进的青年走入了她的心扉,古国进常年打柴卖给船家,帮助家里维持生计,由于古国进经常把干柴卖到彭家的船上,两个青年逐渐熟悉了起来。老实勤快、英俊健壮的古国进让彭蕊英芳心绽放。美貌勤劳、吃苦能干的彭蕊英也让古国进仰慕已久,于是,两颗心走到了一起,彭蕊英开始洗脚上岸跟丈夫过日子。
结婚后,夫妻两人相亲恩爱,虽然以打柴谋生,生活有些清苦,但日子过得甜甜蜜蜜。两人先后养育了8个儿女。不幸的是,丈夫古国进在38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丈夫的去世,给老人沉痛的打击,也留下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好在大儿子古宝华此时已经19岁,可以帮助老人养家度日。老人虽然识字不多,却很有见识,丈夫去世后,她艰难地养活了7个子女,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她坚持继续送几个子女进学堂读书。在老人的影响下,儿孙们发奋图强,大儿子长期在公社担任文书,有两个子女后来招干成了国家干部;孙辈中有多人考上中南政法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大等高校,毕业后有的是教师,有的是法官,有的从事金融行业,有的是医生。谈起彭蕊英老人,二儿子古宝荣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母亲当年的远见,在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艰苦环境下,坚持送我们几兄妹读书,我们后来也不可能成为国家干部,也没有能力和环境给后辈们提供上大学的机会。”
老人一生勤劳简朴,不讲究吃穿,喜欢吃粗粮,生活中与人为善,对人和蔼可亲,为人乐观,心胸豁达,知足常乐。深得邻里和儿孙们的爱戴。2013年,彭蕊英老人已经103岁了,膝下儿孙满堂,因为常年参加劳动,因此老人的身体很硬朗,耳不聋眼不花,生活都能自理,行动自如。老人大部分时间跟大儿子在良风口生活,95岁还下地干活。二儿子古宝荣退休后住在昭平县城,也经常接老人上来小住。老人100岁高龄的时候,还乘车出远门旅游,从昭平乘车到在北海工作的孙子古伟德那里游玩,与她同车的游客得知情况后,都不敢相信一位100岁的老人还能坐长途客车出来游玩。最令大家佩服的是,在乘坐海轮出海游玩时,原本大家都担心老人会晕船,但是恰恰相反,儿子、儿媳妇和孙子们都晕船,老人却安然无事,还帮照顾两个曾孙。
由于从小在船家长大,老人知道很多古代桂江船家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和小吃,比如假粽、打油茶、玻璃扣肉等手艺。关于玻璃扣肉的由来,老人说,桂江的`船家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1921年11月15日,孙中山率领军队从广州沿着桂江上桂林,讨伐盘踞在北平的段祺瑞,航程的时间很长。为了给孙中山吃好,警卫队特意聘请桂江船家的厨子烹制了许多船家小菜,既经济实惠又可口美味。厨子发现孙中山特别喜欢吃船家的一道菜,叫金花肉,就是用肥肉和白糖腌制透,再拌上面粉或米粉炸制而成。金花肉肥而不腻,香甜爽口,可以储存很久,本是船家为了长期行船方便补充的食物。可是金花肉天天吃容易上火,于是,厨子想了一个办法,把可以消炎的豆沙拌入肥肉中一起腌制,于是成了今天桂江一带美味的玻璃扣肉,俗称豆沙扣。
彭蕊英老人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泡脚,这也是桂江船家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船家因为长年行船,在寒冷的冬天里,船上滩时要拉纤,人赤脚踏在冰冷的河水里,上完滩后双脚被冻得僵硬了,就得马上用热水泡脚,否则脚就会被冻伤生病,因此形成了泡脚的生活习惯。老人嫁到良风口后,虽然不再行船了,但还是保留了泡脚的习惯。年轻时候劳累了一天,晚上临睡之前喜欢与丈夫一起泡脚,舒活舒活筋骨,消除疲惫。进入晚年,泡脚更成了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冷的时候,孝顺的儿孙们经常在老人临睡前打来一盆热水,让老人先泡泡脚,暖和双脚,再上床睡觉。因此,泡脚也成了老人的一种精神享受。
现代医学证明,人的双脚上有60余个穴位,均与全身器官有相应关系,是人的第二心脏。睡前用热水泡洗,可以刺激足部血管扩张和脚部的穴位活动,促进气血通畅,从而使头部血流加快,及时补充大脑所需氧气,间接起到改善心脏功能、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特别是睡眠不好、易手脚冰凉的人,这种保健方法简便有效。
除了勤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之外,也许,泡脚也是彭蕊英老人健康长寿的一大秘诀。
【记五将镇百岁寿星彭蕊英散文】相关文章:
访百岁老人何新英的散文04-18
访百岁老人陆桂英散文04-13
访百岁老人莫瑞英散文07-24
我祟拜彭彭散文04-17
圆梦的老寿星散文11-03
我的女儿是腊梅蕊散文07-12
别了,小彭的散文04-27
访北陀镇百岁老人吴仁华散文04-19
邻居眼中的好寿星散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