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 杨帆
读完大学后,回到了阔别四年的农村老家。仅仅四年而已,这个生我养我近20年的农村却变得那么生疏。所见所感让我百感交集:
1、喧闹的春节,冷落的平时
我的老家地处鄂东,由于当地是丘陵地带,半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了事实。印象中,过去一家5口劳动力耕种5亩地,非常辛苦。现在呢,5亩地两个老人耕种都绰绰有余,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只能进城寻找出路。听邻居说,绝大多数45岁以下的劳动力选择了进城打工,平时老家全是老弱病残孕,一排冷落萧条的景色。当然造成年轻人外出打工还有另外几个因素,后面再介绍。
2、宅基地
这次回村,感觉整个村落宅基地面积几乎扩张了50%,这意味着农业用地的减少。在老家,一人只有不到5分地,仅够温饱而已,客观上逼着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农村,将农业用地转换为宅基地是非常容易的,当地的土地监管部门基本上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事实上是真空地带,这个现象不仅仅在我们村,邻村大多如此。耕地减少从长期看应该是必然的。
此外,农村宅基地市场还是比较火爆的,价格上涨很快。一亩宅基地价格年涨幅竟然接近50%,丝毫不亚于城市市场。我所看到的几处宅基地:一亩去年6000元,今年一口价15000元。
商铺价格也是连番上涨,靠近马路的基本上都是两层楼了,底层用于出租,另外一层用于自己居住。租金价格从年2000元,上涨到了4500元。而且马路边的宅基地转让价格也接近15万,真是不得不让人感叹。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城市的房地产,当前的建筑成本是相当高了。在我印象中,早些年盖两层楼价格不过3万,现在建筑成本逼近了10万,上涨幅度之大令人乍舌。一块实心红砖在老家当前是0.25元,之前(5年前?)是几分钱而已。从这个角度而言,城市的房价高并不是很离谱。
3、农业用地--事实上的私有化
土地是集体的,按照村约而言,应该根据人口变化、5年一个周期重新抽签划分土地,但是在农村已经接近10年没有动过土地了。我咨询过村干部,重新划分土地的可能近似于零,其实就是事实上的私有化了。经过这么多年的,耕地变宅基地、人口变迁等等因素,重新划分土地不亚于一场革命,可能性很低。特别是在土地稀缺到当前地步,一人只有5分地。
此外我家村北边的土地全部种上了白杨树,据我父亲说两年就可以卖出了,这类经济林木主要用于造纸。村里留守的老人无体力和精力种地,只能转换为了种植经济林,其实变相也减少了农业用地。此外,种植经济林一般都扎堆,主要是一家种了经济林,会影响旁边的庄稼长势,间接促使了旁边也转换种植品种为经济林。
耕地在减少,是个长期的趋势。在农村,土地局的监管力度近似于无。粮食价格长期一定是上涨的,这个无异议。
4、教育--尴尬的读书人
我们县是一个农业县,也是一个贫困县。农村人对教育很重视,投入很大。农村人即使再苦再累,也会砸锅卖铁供养孩子读书。这次回家,让我看到的却是尴尬的一幕。我们村历史上是外出做建筑,这几年房地产比较火爆,村里几个包工头差不多是小学或初中毕业,短短几年,家里两层楼起、开轿车回,有点衣锦还乡的味道。看看同龄人要么刚大学毕业,要么还在读研,一个个寒酸无比。大学毕业后工资不足两千,在农村真是无地自容,连自家父母都感觉抬不起头。农村人的理念在变化,感觉读书是一个划不来的投资。对教育的投资明显减少,重视不复以往。
我真不知道这是一个好事还是坏事。包括我在内也感觉一种无名的失落。
5、财富
这次回老家,感觉农村表面上是很繁荣和富有的。家家户户基本标配电动车,接近40%的家庭还有一个三轮车(烧柴油的),超过3%的家庭有2-3万的小面包车(江淮等之类的)。感觉汽车下乡的效果还是挺明显的,两年前除非为了跑短途客运才会买此类面包车,现在确实纯粹作为了代步工具(这类车在农业生产上毫无用途)。
家电在农村开始普及了,除了彩电之外,太阳能是最普遍的,在老家接近30%的普及率。类似冰箱、洗衣机、空调之类的还不算普及,大约15%的普及率(可能还少)。农电价格0.55元/度,这个是制约家电普及的因素。
从农村老家的年轻人穿着看,基本上和城市接轨了,无区别。
6、打工
年轻人打工已是普遍现象。从80年底,我村传统上是做建筑,现在也是多数人的选择。干一年建筑工,一般一年能存3-4万左右。在这个领域,在村里还是出了不少人物:建筑工-》包工头-》开发商。我们村诞生了3个小开发商,最年轻的不足22岁,真的不得不感叹房地产领域是诞生传奇的领域。但多数人还是做建筑工以及包工头,我去了几个包工头家,感觉的确家底不错,年收入应该在10-20万左右,具体不详。
再年轻一代的,就认为做建筑太辛苦了,开始奔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电子厂之类的打工了,相对而言比较轻松。目前看,收支平衡,尚未看到有出息的,感觉这条路不会有奇迹。
支持城市房价的一个因素,农村富有人员进城买房。这个是存在的。我说的几个村里的暴发户基本上都在所在城市买房买车了,已然融入了所在的城市。按照收入多少,农村选择了不同的进入城市的路子:建筑工等选择在家盖两层楼,包工头选择在县城买房,再有钱的就进大城市如武汉等地买房了。
7、谈谈农业
上文说过我们县是农业大县,很尴尬的一个事情是:春节我们买的菜却不是本地的,大多来自海南和山东。本地大棚菜品种、卖相、成本都无法同上述省竞争,纷纷败下阵来。在农村集市上全是外地菜,我印象中自给自足的农村荡然无存了。说说少数菜春节的价格:黄瓜每斤6元,四季豆每斤8元,辣椒每斤7元,西红柿每斤5元。
我们县的大米全国有名,以前基本上在村磨坊磨米-》自家做饭。现在村里的磨坊都关门了,农民卖稻米,尴尬的是大部分稻米加工厂基本上都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现在村村户户买现成大米,自家已经不加工稻米。我们县是花生种植大县,榨油领域同样如此。
我们县的童子鸡销往全国,我去养鸡场看过了。吃了饲料的童子鸡,只需要35-40天就可以出栏。养猪以前我家养猪需要两年才能出栏卖,现在不足180天就可以卖出了。可怕的饲料!在农村集市上,家畜交易市场已经不行了,这类靠农户之间交易家畜的方式已经被集中化养殖代替了,我一个亲戚就是做交易员了,一个集市上交易佣金不足3元。
在我村有一些企业,大多是集中在:猪养殖、鸡养殖、食品加工、特色养殖(野鸡)、中药种植等等,但大多不成气候,主要是资金、技术都不行,此外销路不畅也是大问题。比较有特色的是一个冰糕厂,效益还不错,但管理就比较差劲了,能维持几年挺难说。
自给自足的农村社会已经不存在了。农村已经融入了商品大潮之中,成为了产业链中一环。
8、 环境污染
农村污染我感觉是两块儿。一块是农药除草剂滥用导致的食品污染,再一块儿就是白色污染。前面提过癌症发病率逐年攀升就是农药、化肥及除草剂滥用的结果,还有一个原因在于食品添加剂的滥用。
白色污染就更严重了,大街小巷堆积着各色的塑料包装袋,一刮风天上飘着都是塑料袋蔚为壮观。村里以前的深坑慢慢演变成了堆积垃圾的场所,连续几年的聚集深坑竟然快填满了,不知道后续的垃圾堆积到哪儿。造成更大危害的是农业用地在耕地时,能挖出不少的塑料袋,已经开始对良田造成了危害。塑料泛滥总有一天会造成深远的恶果。看看村里面小卖部所卖的食品包装,无一不是塑料制品,基本上看不到可降解的,真不知道这类白色污染何时能终止?!
9、看不懂的农村
短短四年不回农村老家,却发现变化如此之大,几乎我都不认识了。不是我不明白,真是世界变化快啊。
农村已经融入了商品大潮了,不再是那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了。看看外资控制的榨油、稻谷加工、养猪领域,就发生在我身边。看看农民吃得青菜、油盐酱醋等等生活用品,和城市几乎无什么差别了。
杨帆
[稻田的守望者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1.美术教师随笔
2.教师工作随笔
3.历史教师随笔
4.音乐教师随笔
5.教师数学随笔
6.教师研修随笔感言
7.教师假期生活随笔
8.幸福工作教师随笔
9.有关路过教师随笔
10.教师随笔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