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中学 姚丹辉
由于我校郑老师区级公开课执教的课题是张承志的《大河家渡》,所以趁此机会我也细读了此文。此文让人感受很深,故我执笔咀文,与同事共享。
张承志的生平经历,我了解不多,但这不重要,也不妨碍我对此文的理解。
大河家渡从地理位置上看,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大河家又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虽然我没到过黄河,但黄河总让人想起它的壮阔、古老、沧桑,以及滔滔江水东流的景色,同时让人联想到牛马成群、穷人密集、尘埃弥撒、衣着独具回民色彩,以清真寺为生活圈的人文风情。那是一种滤掉了繁华与喧嚣的纯朴而原始的风貌。
张承志的笔下展现了一幅幅更为丰富的画卷。
“每天,应该是来自这几条土巷、看去却像是来自各省的人畜涌汇于此。”“每天”,这样的叙述很生活化,很契入我们平庸的心灵世界,同是又让我们看到这里是牲畜的集散中心,“店铺簇堆,牛马挤碰”。这里拥挤,这里人来人往。
大河家渡这里的风景具有刚劲、阔大、雄健的特点。写到大铁索,如“河上悬空吊着一条拳头般粗壮的大铁锁。一条大木船被绾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使船往返两岸。”
回民们在这里忙碌而奔波地生活着,在这里生活是苦难的吗,但又显得那样正常、自然、平和,每天都是如此。“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白菜青麦,教门讲究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拉着车,隐约在山道上出没。大河家,它把清河的柴禾与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洋芋,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翻滚的黄河水上传递。”
这里又有各行各业的人,称为“客”。有的人怀揣梦想,希望致富,但这只是为了走出穷困的境地,如淘金的淘金客。有的人却干着汗水倾注人生的事,如割麦、拉船的人,割麦人称为割麦客,还有船客子。“船撞进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恒地充斥着,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愤怒哮声。”这几句文字甚为精彩,让人感慨良多。漩涡强劲,水声滔天而掩盖了嘹亮的吆声,我们看到船客工作环境的艰险恶劣。而这苦难又是永恒地延续着,“永恒地充斥着”,然而在苦难中,人们永远会抗争,不甘沉沦,“黄河跌撞而下的愤怒哮声”便是这坚定不移的意志的见证。
我想正是这样一幅幅向着苦难而顽强抗争的场景,让作者感到“任何一处黄河渡口都使人激动。大河家度,不仅有风景壮阔悲凉夺人心魄,而且有一股平和与自然,使人可以感到宁静。”大河家渡象征着苦难与顽强抗争的精神。这是第一层象征意义。
当然能让作者如此热爱大河家渡,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文章写到了“韩三十八”。他生活在四敞大门的大西北的回民院落里,屋檐下,一般总挂着一串串黄苞米红辣椒,院角有一个换水沐浴的棚子。“水汽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望着河,在想什么。”“脸上的皱纹”,显示了他生活的苦难沧桑。因为经历了一次战争的死里逃生后,他干劲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筏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走过私,闯过藏人地方。我想这韩三十八只不过是生活在大河家渡的人群中的一员,也是反映生活苦难的一个缩影。外面世界的“尔谋尔利”、“世事浮沉”,让人心灵疲倦。我想大河家渡该是精神的家园,是心灵的避风港,让人找到皈依之路,让经历生活颠簸起伏的人沉淀灵魂,让人对再遇艰难世事而波澜不惊,文中写道“这正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位置,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怪不得此地也有我们山东人。黄河就是家路,顺着黄河,能到济南,人这样一想,心就安静了。”“生计尚未打算。觉得事实不忙,或许可以先去大河家住一阵。”是的,世界上最容易找、最容易定位、最不容易忘的,便是家园。无论人生怎样漂泊,生计怎样未定,但有这么一个家园避风港在,心灵便有安全感与归宿,而不再漂泊。文末作者写道“这样想着,瞬时感到,河上的风已经拂着心胸。”这风让人平静,拥有豁达的心胸,宽慰心灵。写到这里,大河家渡已经具有了第二层象征意义。
张承志先生从地理位置、人文风俗生活、韩三十八的人生故事等角度演绎出一个不凡的大河家渡,融入了作者对大河家渡这片水土的热爱。
[象征与意义--张承志《大河家渡》赏析]相关文章:
3.象征怎么造句呢
5.美文摘抄赏析名家
6. 张承志黑骏马中学生读后感
7.竹渡也的阅读答案
10.《斑羚飞渡》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