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复习策略

发布时间:2016-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包括方方面面,其中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纵观语文考试,无不重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无论是“小考”、“中考”还是“大考”,阅读能力的考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就阅读能力的考查这一板块不会低于40分,共两篇阅读,其中,记叙文的阅读考查必不可少。因此,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记叙文的考点与考试题型,找准学生解答记叙文阅读题存在的问题,采取训练解题思维与解题技巧,规范解题格式等策略,是提高学生记叙文阅读得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研究考试  找准问题  对症下药

一、研究考点,把握方向

1.把握记叙文的考点

根据《大纲》的要求,每年的考试说明对这一板块的考查基本相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记叙文阅读材料取自课外。)

2.根据前三年中考记叙文的具体考点可大略预测今年记叙文的具体考点:

2008年 考查知识点 题型 分值 比重

《别踩疼了雪》

(选自《读者》06-18)

内容理解(概括形神) 简答 4 

14.7%

(10%)

重点句子的结构作用 简答 3

品味语言(重点词语、句子) 简答 7

写作方法(象征)理解 简答 4

谈感受 简答 4

2009年 考查知识点 题型 分值 比重

《为我唱首歌吧……》

(选自《读者》07-23)

内容理解(概括形神) 简答 4

14.7%

(10%)

重点词语的品析 简答 4

重点句子的理解 简答 4

心理描写的理解 简答 3

外貌描写及作用 简答 4

谈启示 简答 3

2010年 考查知识点 题型 分值 比重

《好望角》

(选自2010年2月《今日教育读写舫》)

内容理解(故事概括) 简答 4

13.3%

(10%)

重点词语的理解 简答 4

重点句子的赏析 简答 4

人物形象归纳 简答 4

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 简答 4

从前三年考查的记叙文选材来看,命题者青睐于《读者》上的文质兼美的短文(2007年的记叙文阅读材料也选自《读者》),其中多是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分析其考点,我们会豁然开朗--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理解和结合实际谈认识每年都考了;其它两道题因不同的文体特点,不是考查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就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这是两个大的方面,还可以细分为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因此,推测今年的中考对记叙文的考查仍然有这些考点,这将为我们引导学生复习指明了方向。

二、研究考生,找准问题

每年中考语文成绩出来以后,教研室都要组织教师对中考情况作统计分析,我总是很留意,发现记叙文的得分很低:

考试时间 满分 实得分 得分率 得分最低题 得分率

2008 22 12.82 58.25% 第15小题(两个“踩疼”的不同含义) 48.21%

2009 22 12.86 58.43% 第15小题(重点句子的含义) 48.21%

2010 20 8.6 43.00% 特别是第15小题(重点句子的赏析) 33.25%

得分如此低的原因恐怕有以下几点:

1.考生没有沉浸文本, 不能读懂选文的主要内容,文体感不足,不善概括,抓不着要点;

2.不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把握文中人物的思想或情感;

3.凭感觉单纯理解词语、句子的内涵的考生多,他们脱离文本,不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句;

4.谈感受或启示的题往往要结合实际,可多数考生只是泛泛而谈,缺乏真情实感;

5.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题术语,表述不清楚,也没有掌握高频考题(特别是关于词句理解的试题)规范的答题格式。

三、对症下药,提升能力

记叙文最突出的文体特点是作者通过记人和叙事浸透着浓郁的感情色彩,作者的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叙事之中,因此要善于从叙事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专题复习时切记题海战术,要在思维训练和答题技巧上下功夫。

1.精选训练素材,引领学生真正沉浸文本

专题复习时教师一定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阅读素材,将其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小说等重组归类,然后依据文体特点引导学生读懂短文。比如叙事散文的阅读可作如下指导:

(1)明散聚(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即文中选用的所有材料,线索。这些是为什么中心服务的。

(2)抓文眼,即表现或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物一景。

(3)重感情,即所描绘的事物形象中融入的感情。例:冰心的《谈生命》中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描写春水时这样写道--“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怒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到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其中的“奔腾”、“怒吼”、“回旋”、“起伏催逼”等词语包涵了作者对“人生战胜困难与曲折的勇气和决心的赞颂”

(4)得神韵,即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手法美。引导学生在品析“语言美、意境美、手法美”等内容时借助具体形象,联系背景(或者作者的写作意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训练解题思维,强化规范答题

根据多年的中考试卷分析,在对记叙文的考查中,“概括内容”、“理解重点词语”、“品析重点句子”是必考题,而且“理解重点词语”、“品析重点句子”的得分是较低的。因此,有必要教给学生解答这类题的技巧并固化解答这类题的格式。

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的方法:

(1)借助语境巧解

结合上下文,依据其所处的语言环境,分析这特定语境给词语的词义、感情色彩、搭配、适用范围都有哪些关联或限制,揣摩推敲确定词语的含义。如: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如何理解“诡秘”的含义(10年中考阅读《好望角》)

“诡秘”原指(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结合本文的语言环境可知这里指老人的笑中含有深意,隐藏着他的人生的秘密,让人不解而好奇。方法:根据句意和上下文意思理解其含义或者作用。

(2)倾注情感悟解

读出作者的爱憎,读出作者的感情色彩,从而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感情倾向及所要表达的“情趣”。 如:

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焦急”如何理解?(08年中考阅读《别踩疼我的雪》)

“雪花”是妈妈变成的,等待雪花的降临就是等待妈妈的到来,“焦急”是心情非常急切的意思,写出了女儿对妈妈的思念之切。方法:某某词语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依托修辞潜解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方法。因此依托修辞,挖掘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如:

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踩疼”如何理解?(08年中考阅读《别踩疼我的雪》)

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表现了女儿纯洁的心灵。方法:用什么修辞手法怎样写出了什么,表现(表达)了什么。

理解文中重点句的方法:

(1)体会语句的妙处或表达作用:这类句子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揣摩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特别是修辞句的考查频率最高。如:理解“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这句话的表达作用?(08年中考阅读《别踩疼我的雪》)

这句话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美好心灵的尊重。

这类句子的解题格式答题格式:用……修辞手法,怎样(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写出了……(对象加特征),表达了……(思想情感)。

(2)理解哲理性语句的含义深层,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仿写或谈感受)来考查。有时,也会单纯考查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文章中心,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如:理解“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的含义。(08年中考阅读《别踩疼我的雪》)

多数考生要么是没有理解黑与白的内涵,要么是错误地将“黑”理解为社会黑暗、邪恶等,将“白”理解为母爱,从而围绕母爱在作作答。

这个句子的表面意思是雪本身是洁白的,即使在黑夜中它也能保持自己的本性。之后引导学生联想:“夜黑”象征的不幸(或“困难”、“磨难”), “雪白”象征拥有纯洁的人生心灵;深层含义: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解题方法:先明确表面意思,然后结合文章中心,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另外,除了这些必考题外,还有10分左右的其它题型,这些题型涉及到的考点在前面已经列举过了,不再重复赘述。对于这些考点,在专题复习时,教师也要引领学生运用正确的解题思维,掌握规范的答题格式。

总之,记叙文的考查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也是考生的一个难点,只要师生都记住鲁迅的一句名言--“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就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万沐青

[散文复习策略]相关文章:

1.散文家谈散文的教案

2.散文家谈散文教案

3.优美散文及散文摘抄

4.中医复习试题与答案

5.复习认识方向课件

6.时态复习课件

7.专题复习——仿写教案

8.爱情散文精选

9.时间优美散文

10.向往未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