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3-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语文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笔者认为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读写能力呢?现就个人的教学实际,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一、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诵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通过有声诵读,学生可以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体验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周密严谨的结构。对此,教师首先要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如:学习《春》,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和赞美之情。其次,营造感染学生的氛围。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再次,教师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   

综上所述,在教学有声诵读时,教师要让学生阅读课文,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精华文段、重点语句、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析。这样既可以在字、词、句的咀嚼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名的功力,体会其用法的精妙;又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语言的风格等,达到对文章“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认识效果。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

二是要注重师生互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我们应注重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三是要注重探究。对文章主题、作者情感等进行探讨、深究,这是一种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能力。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开放性试题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如要求在阅读中,对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做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等,这是建立在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完全理解、完全吃透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因此,针对文章内容或写法上的某一点,独立阐述自己的见解时,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独到看法,观点要新颖、独特,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千万不能为了追求新颖独特,就抛丌文章具体内容,乱说一通不着边际的话语,这种貌似新颖、开放的答案,实则无理无据,也无法符合题目要求。

四是要注重欣赏。欣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是阅读能力的顶点。新课标要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当然,我们只是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欣赏作品的形象,欣赏作品的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结合作品内容,能够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分析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对文学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要联系课本所学的知识,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养成。只要用心去欣赏,就一定能发挥自身的阅读潜能,不断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二、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输出和运用,更应关注写作实践中学生心理的成长、情感的丰润、意志的坚定、人格的完善,达到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境界。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笔者认为初中生写作也应注重创新。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积累创新素材。

     日常生活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学生的写作成绩不好,你只须心平静气的问问自己:①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②平时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贴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贴近他们的生活?③学生对作文的反映是不是作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是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谓之举?”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总要接触一些人和事,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不管是从媒体的间接所得,还是自己的亲身感受,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辩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自己的喜怒衷乐,爱好和追求,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内容,却蕴含着生活的真理,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狭小的课堂圈子,拓展生活外延,走出校园、走出自我、走进社会生活,使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融合,个体生活和群体生活和谐统一,把眼光投向纷繁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启发学生有目的地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让学生懂得生活有多广阔,我们的作文题材就有多广阔,生活有多绚丽,我们的作文题材就有多绚丽。无论事多小,只要捕捉到其闪光点,就可成为题材。

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方法。如:选材创新、文体形式创新、思路立意创新、手法创新等。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仗,根据范文割、补,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常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例如:蜂子蜇人,我们可以赞美他不畏强暴,勇于自卫的精神;荆棘扎根岩石,我们可以赞美他倔强挺立的坚强生命力等……。

再次,要善于设置情境,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维护学生 的作文兴趣。作文课不能只是布置文题,而不加引导,结果使还不擅长作文的初中学生,开始就犯难;学生没写出教师满意的作文,甚至“偷”作文。如果教师适当的设置作文情景,既能有效训练作文技巧和能力,使学生能很快的入门,又能降低作文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兴趣有了,训练目的才能达到。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不仅仅练笔,实为训练脑筋,使某一事物评悉思之,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由作文启迪精思之途”。可见,作文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思维习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作文课中,戒掉教师自身走过场的作文习惯,也要打掉学生作文偷懒的习惯,教师要勤,学生也要勤,才能多方面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是语文中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的,教师千万不要为了省事而抹杀了这些机会。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注重互动、注重探究、注重创设情境等,才能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王平

[浅谈初中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1.浅谈义务教育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论文

2.浅谈国学与语文教育的论文

3.浅谈高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4.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5.浅谈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6.初中生活总结

7.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8.语文四上《课题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教学课件

9.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论文

10.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