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字词,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2. 理解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 合作并探究,理清课文大意与结构。
2. 情感交流,比较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树立正确的感情观。
教学重难点:赋比兴所对应的作者感情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上一课时的学习了解了诗经的基本知识,对“赋比兴”有了一定意义的了解,对诗歌字词、基本内容也有了了解,对课文较为熟悉,但是对本诗的思想内涵,作者的情感分析、深层理解尚不够。
教学过程:
一、 课程导入:
几千年前的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了这么一句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这个字可以解释为讽谏时政、批判社会,也可以从小处解释为抒发悲怨。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氓》,看看抒情女主人公在文中到底抒发了什么样的悲怨。
首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怨”的句子。
二.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原想同你(“你”是谁?--氓)白头偕老,但白头到老的心愿让我怨恨。作者在这里提到了“怨恨”,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时也将这篇文章定义为了“怨妇诗”(板书)有句话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弄明白这个怨到底起于何时、源于何事、归于何处。
1. 首先,怨起于何时?作者一开始就对氓产生怨恨了吗?
生:没有。
他俩原来感情怎么样?--很好(让我们齐读一二段,看看他们感情好在什么地方)
大家读这两段的时候,我突然有一个奇怪的念头,我们可不可以猜测一下,文章开始时女子的年龄大概是?--(学生可能有多种答案)总的来说,就是年轻。
那么我们能不能从书中找出依据来证明?书中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都提到了一种植物--桑树,写桑树的叶子由新鲜润泽到枯黄陨落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我们联系一下上节课讲过的诗经六艺中的表现手法--赋比兴,什么是赋,赋是铺陈其事,什么是比--以彼物比此物,简单说就是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简单理解为联想。比和兴在诗歌中常常同时使用,例如,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有这么几句:“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一个明显的比兴,那么它喻的是什么呢? --喻女子年轻貌美。
女子年轻貌美的时候,氓对她的态度是什么?追求--相恋--约定婚期--成婚,两个人由相知到相许,因此我们可以说,最初这段感情是什么样的--甜蜜美好的。在我们刚才读的这两小节中,抒情女主人公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了两人由恋爱到成婚的过程,这里主要使用的表现手法是--赋。对,文章开头用桑之未落起兴比喻女子年轻貌美,用赋大量铺陈叙述描写了爱情初期的甜蜜。但是这样的甜蜜是短暂的,文章接着笔墨一转,怨开始出现了。
2. 抒情女主人公的怨源于何事?发生了哪些事情让她感到怨呢:
生可能答:被丈夫抛弃。为什么被抛弃呢?我们延续刚才的分析方法,桑叶枯黄陨落也是比兴,那么它指的是(女子年老色衰)用桑叶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很容易让人想到女子的年轻漂亮,“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很容易让人想起女人的年老色衰。王国维有两句诗: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也许美貌不在,爱情就衰弛。这是让人伤感的。
还有吗?勤劳却被家暴(找出文中原话朗读)
旁人的态度?兄弟嘲笑(娘家人嘲笑)
3. 这一系列的行为深深伤害了抒情女主人公,或者说,面对如此不堪的婚姻,女主人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怨将归于何处?请同学们大声朗读。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决绝离开。(“亦已焉哉”那就算了吧)
三 古人说,诗言情,怨是一种感情,刚才我们通过对怨的分析理清了文章的感情线索,明白了女主人公从相爱到怨恨再到决绝的情感历程,感情是由人抒发的,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解决
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你认为故事中的抒情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讨论。在讨论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说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要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来。好现在开始。
痴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美丽
勤劳
善良
坚强独立(决绝离开)
有一首“郑风”--《遵大路》,同样写女子被抛弃,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所谓“遵大路”,就是“沿着大路走”。
(朗读,边朗读边讲解)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衣袖。
“无我恶兮”--不要嫌我不好。
“不寁故也”--难道你不念我们的旧情吗?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手。
“无我魗兮”--不要嫌我丑。
“不寁好也”--难道你不念我的好吗?
两相比较,《氓》中的女主人公的选择表现出她有什么的一面?这就是我们刚才同学说的
刚强、坚强、独立的一面。相较之下,我们对《氓》中的女子更在心里感叹和钦慕。她不是一个感情的乞讨者,有一种“宁为玉碎”的自尊,绝不苟且,这决绝的选择让人觉得可贵,可敬。延展到现实生活中,正确的婚恋感情观应该是怎么样的--平等独立,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感情观。
《氓》中的女主人公,命运多舛,但是最后敢于勇敢地选择自己的命运,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和她类似的女性形象,我们都知道哪些呢?在后世,再往后推大约一千年,有《孔雀东南飞》中的女子刘兰芝,再往后到了现代,有鲁迅先生笔下追求自由和幸福,追求婚姻自主的青年女性子君,还有巴金笔下《寒夜》中的曾树生。这些勇敢追求自身幸福的女子让我们理解感情的真谛,学会生活的智慧,她们的美存在于字里行间,永不消散!
二、 结束语: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也就是说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所以时隔千年,我们读到这些诗歌,仍然觉得感同身受,《关雎》《蒹葭》的纯情之美让我们感动,《氓》的悲怨更让我们为之动容,希望相信我们的同学通过对《诗经》的学习,在以后的写作、生活中都能以情动人,以情化人。
课后作业:你认为抒情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前来求婚时,她拒绝了吗?只是说因为“子无良媒”,古代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将婚期推后了。)
还有没有别的地方可以体现?(载笑载言)“笑”字尤为重要,她为什么笑呢?(恋爱中的女子,看到心爱的人来了所以很开心,甜蜜的恋爱之后呢,带着财物嫁给他了。)
4. 我们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和氓曾经是非常甜蜜的,可是后来为什么会产生怨恨呢?
婚后生活:男子: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女子行为: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士也罔极,二三其得。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 男子这一系列的行为深深伤害了善良的女主人公,使他们的生活由甜蜜转为相互怨恨,怨恨的结果是什么呢?或者说,面对如此不堪的婚姻,女主人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大声朗读。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决绝离开。(“亦已焉哉”那就算了吧)
三、 古人说“诗言情”, 怨是一种感情,感情本身是感性的东西,“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诗歌就需要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来包装感情,使之表达出来。我们前面讲过,诗经中惯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接下来,就让我进入下一个讨论环节:文章是怎样用“赋比兴”来表达感情的?(具体体现)。(哪些章节分别是赋、比、兴)
赋:一二、五:这个男子给女子的印象很不错,很忠厚,可以托付终身,所以在没有媒人的情况下私自答应了男子的求婚。甚至在男子走后,女子十分思念,经常登上高高的城墙眺望男子家,看见了就特别高兴;看不见就哭。她已经坠入情网了。
《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生:如三秋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写绝了热恋中男女的心理。女子为什么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现在应该有答案了吧?依依不舍。
所以才有“十八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相恋中的男女有时道过几十遍“再见”还不忍离开。
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二小节作者用“赋”的形式大力描写两人相恋到成婚的甜蜜过程,这和后文的婚变正好形成--对比,(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比兴:三、四 :用桑叶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很容易让人想到女子的年轻漂亮,“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很任意让人想起女人的年老色衰。王国维有两句诗: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也许美貌不在,爱情就衰弛。这是让人伤感的。(或者也可以说,由桑叶的变化可以联想到爱情由浓变淡的变化)
斑鸠:桑葚是甜蜜的,所以斑鸠要贪吃;爱情也是甜蜜的,所以人很容易沉湎其中。女主人公在告诫:女人不要沉湎于爱情。
赋比兴:六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几句诗可以理解为:男子的欲望可不向淇水和隰水有止境。
五、“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氓》选自《卫风》,是劳动人民创作的,表现的是劳动人民最真挚的感情,《诗经》的开篇是我们学过的《关雎》,大家还记得其中写的什么吗?它被称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写追求的诗歌,还有《蒹葭》,抒发的也是非常纯真的感情。我们今天学习的《氓》,是第一首写婚恋的诗歌,描写了一对恋人相恋成婚到婚变决绝的故事,其中的感情起伏让我们感同身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诗经》中的婚恋观呢?
我们说,书中的女主人公,在自己的婚姻走向不可挽救的结局后,做出的选择是毅然离开,我们比较一下,有一首“郑风”--《遵大路》,我们看《遵大路》中的女子有怎样的表现。
所谓“遵大路”,就是“沿着大路走”。
(朗读,边朗读边讲解)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衣袖。
“无我恶兮”--不要嫌我不好。
“不寁故也”--难道你不念我们的旧情吗?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手。
“无我魗兮”--不要嫌我丑。
“不寁好也”--难道你不念我的好吗?
两相比较,《氓》中的女主人公的选择表现出她有什么的一面?
坚强。
刚强、坚强、独立的一面。相较之下,我们对《氓》中的女子更在心里感叹和钦慕。她不是一个感情的乞讨者,有一种“宁为玉碎”的自尊,绝不苟且,这决绝的选择让人觉得可贵,可敬。延展到现实生活中,正确的婚恋感情观应该是怎么样的--平等独立,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感情观,这是《氓》用自己的含泪控诉告诉我们的真理,虽然历经千年,仍然具有其现实意义。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一篇充满着悲怨情怀的古老诗歌,诗歌中的女主人公,命运多舛,但是最后敢于勇敢地选择自己的命运,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在后世,再往后推大约一千年,有《孔雀东南飞》中的女子刘兰芝,再往后到了现代,有鲁迅先生笔下追求自由和幸福,追求婚姻自主的青年女性子君,还有巴金笔下《寒夜》中的曾树生,这些勇敢追求自身幸福的女子让我们理解感情的真谛,学会生活的智慧,她们的美存在于字里行间,永不消散!
六、课后作业:怎样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
白帆
[《诗经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相关文章:
2.诗经氓教学设计范文
3.诗经氓的教学设计
4.诗经《氓》的教学设计
10.诗经《氓》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