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0-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    突然。 

    毙:杀死。 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驰: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布置作业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用现代语言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过程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2)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 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和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为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2.理解中心意思。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理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词语与练习。

    订正练习二、三。

    练习二:

    1、2、3句各是前三个段的尾句,写的是狼的贪婪凶残;

    4、5、6句集中在第4段,写的是狼的阴险狡诈。

    练习三:

    此题放在第二册较难,不必要求具体确切掌握。可大体讲明:

    这六个“其”都是代词。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

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2.抄一遍课文。

 

[狼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狼和小羊教案的教学设计

2.课文狼优秀教案

3.《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4.蒲松龄狼的教案

5.中班语言狼来了教案

6.蒲松龄狼教案

7.教案狼与小羊活动设计

8.中班狼来了语言教案

9.语言活动狼来了教案

10.狼蒲松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