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崇玉
手捧格林先生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我很震惊,更为自己是一名教育者而深感惭愧,因为做为教育者我们非但没有“教育”自己的学生,反而成了他们的“裹脚布”。
真正有用的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格林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有用的教育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有用的教育是把学的知识都忘记后仍保留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是成长和发展的元素,诸如:善良、正直、自信、包容、进取等。此外,有用的教育培养个性化的教育,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按着他们的最佳才能去打造一条通向他们潜能的通道,让他们的才智发挥到极致;有用的教育其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有用的教育,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去摸索,其要义是让孩子们得到自由、充分、和谐全面的发展,既为孩子的现在负责----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健康成长,又为他们的明天负责--让他们的未来幸福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化的发展!
然而我们当今的教育又是什么样的呢?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潜移默化中教师行使着自己的各种霸权,剥夺了学生的自由,使他们堕入了极端的畸形化:思想缺乏、个性湮没、思维固化、情感匮乏等等。显而易见,与格林先生所提倡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教育者在其中真真实实充当了“裹脚布”的角色。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阐释对于当今教育显得苍白无力,教育之道道在心灵,应该是教育者用真诚的爱去完成对孩子心灵的召唤,并把他们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使他们学会自我修正、自我成长,而非被动的知识传授和机械的技能训练。仰望当今教育的天空,竟是一片迷雾:仅要分数的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摁着牛头吃草的强迫教育;被动灌输、机械训练,毁坏学生想象力的 “填鸭式”教育;加班加点的恶补,损害学生健康的“鸟笼子”教育;要求学生不能这个也不能那个等等。这样的教育的确是没有用的,甚至从长远看是有害的。
悲哉,教育!悲哉,学生!悲哉,教师!
打开中国孩子的书包,全是公式化的教科书、辅导书、试卷,可想而知学生仅作业负担就极其沉重了。然而这种僵化式的、过时的、无用的、公式性的填鸭式的教育,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大大扼杀了人的性灵,残酷地剥夺了孩子童真的乐趣,当学习成为一种苦役时,学习的意义也就全部丧失了。所以学生们对上学产生反感厌恶情绪,对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边学边忘,即用即扔,学习的唯一目的变成了应付考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问题其实比其他一切的社会问题都更为重要,可是多少年了,中国的教育者依然因循守旧,沿袭着古老的教育体制,换汤不换药,不但不能成为启发人心智、促进人自身解放的良师益友,反而变成了杀人的工具!这太可怕了!
真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教育者乐此不疲地将一些象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的垃圾硬塞给学生,然后每天又乐此不疲地重复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
或许是为利所误吧。不这样哪能赚钱?不这样哪有油水可揩?不这样老师们哪能吃香的喝辣的?不这样学校哪有钱来扩建发达?老师也要吃饭,学校也要生存,这可以理解。可是如果学校完全成了赚钱的机器,老师成了榨取学生油水的商贩,那么教育还有什么前途?国家还有什么前途?
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难道仅仅用分数就能被界定吗?“人”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分数是外在的,学业成绩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显现而已。那么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应当像当年拿掉女人的裹脚布一般,教育者首先要为孩子解开“裹脚布”,就像著名文学家冰心老人说的那样:“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成为麦田的守望者,责任就是像农夫看护自己的庄家成长一样,让庄稼合乎时令自然成长。这样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中国的孩子才不会继续被斫丧!
与中国孩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的孩子,他们没有沉重的学业负担,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他们没有教师滔滔不绝的公式性教化,他们上学是为了享受乐趣增长知识,他们上学是为了以后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所以他们一般前途坦荡,心理健康,充满欢愉。
不知到哪一天,我们中国的孩子才能像西方国家的孩子那样活出童真的乐趣,品出读书的滋味,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师是人类智慧、文化的传播者及延续者,而学生则是这种传播、延续的载体。长期以来,学生由于受原有教育者束缚,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地位,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原则根本在教育中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在此我不否认国家现行的人才选拔机制,社会的人才评价观与当今社会用人机制有所偏离。教育者仍摆脱不了头上晃动的两条绳索(“分数”与“升学” )。然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是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社会对就业岗位的设置不只为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作出贡献者,这就是人才。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如果其人才的培养背离了社会需求的轨道,那么教育的社会认同性便得不到体现。学校的教育功能之一就是引导、帮助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学生置于一个“主体”地位。如果不从思想上得到根本转变,实施素质教育也只能是缘木求鱼。我们的责任是:扶学生走路,而不是牵学生走路。
呜呼!我要高呼:像当年拿掉女人的裹脚布一样,解放我们的笼中之鸟--学生吧!
当然,“解放学生”不应只是口号,而应是行动。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中、大社会中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教育者,请为孩子解开裹脚布吧,去追寻自由的教育,让学生享受自由学习的快乐,让教师享受自由教育的幸福!
魁崇玉
[教育者,请为孩子解开裹脚布--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 (人教版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4.高中教师教育随笔
5.教师教育故事随笔
6.中班教师教育随笔
10.小学教师教育随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