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一种新的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来临。一个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的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使用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及智力为支撑的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例越来越大。信息社会已初露端倪,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面临众多的知识传播途径及迅捷的传播速度,如何培养学生多渠道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国目前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信奉的是考试主义,即教学以应付考试和获得高分为第一目的。这种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必定是重结果轻过程。为了应付考试,我们的教学功利性十足,其最大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直接,快速,简便地使学生牢固掌握既定的知识和结论,至于达到这一目的所需经历的教与学的过程,却往往被过于简化和忽略了。这种教学过程的忽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比较习惯于通过灌输,把现有的知识和结论直接塞给学生;二是教师比较习惯于以教代学,越俎代庖,即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过程代替学生学的过程。这样,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学的过程被不恰当地简化或省略了。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很难得到培养的。
智能型教育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爆炸”时期的到来而逐渐兴起的,教育的重心由知识的传播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为主,告别了知识累积式的消极被动的教育形态。教育发展的今天,人们进入了加速更替的开放时代,凭借人类已有和文明之总和,再也无法从容应对未来之冲击,许许多多的人越来越感到无法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此,人类不但要与过去时代告别,而且要从消极接受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用驾驭未来的先导者。因而我们中学教育应体现下列几种新理念。
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教育必须具有未来意识,我们不能留恋“过去”和“现在”,而是要选择“未来”,只有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其次是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信息化。信息时代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共享,通过因特网实现信息资源的超时空的传递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沟通的时滞,使处于地球上每个角落的人在同一时刻可以进行直接交流,诺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这就要求学生能有意识,有目的地把信息变为自己真正的个人知识。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学会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最后,教育要体现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专门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报告,主张教育应当“是在人类存在的所有部门进行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由原来的各种不同的教育活动的状况、形式所形成的相互隔绝的墙壁必须加以清除。”也就是说,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格的完善,人的一生要把教育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社会则要把所有的教育机会与机构统一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能够随时随地向人们提供不同教育的一体化组织。学习化社会则是由美国著名的新理性主义教育家和古典人文主义成人教育倡导者,原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饮斯。在《学习社会》中,他指出“所有全体成年男女,仅经常地为他们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应以成长及人格的构建为目的,并以此目的制定制度来促进目的的实现,而由此建立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及成功的社会。”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是相对学校教育和学校化社会传统而提出来的。学习化社会的建立应该具备六项基本条件: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会,的政府和学习的网络。这种新的理念是为了谋求对社会巨大变化的适应性,警惕性,为了获得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主动性,为了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持续性、全面性,为了获得传统教育模式和生活模式改革的彻底性。基于终身教育及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教师应当把课堂教学整合到社区生活,生产实践,生活方式,个人和谐全面发展中去,整合到学生一生发展当中去,开发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在学习内容上,教学要突破教科书的局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社区、自然获得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学习方式上,要打破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学习可以通过资料检索、调查实验、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获得知识;在教学组织上,要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采取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开放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教育系统,使每个人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使得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终身教育成为现实。
根据以上几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在平时教学是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改变教学价值观。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受高考指挥棒的压迫,我们中学教学要从升学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们的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提倡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发展,提升人的地位和实现人价值。教学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结果转移到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方面来,教学重点要从“知识”转移到“能力”。要打破传统的标准化、封闭式评价方式,而代之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为衡量尺度。
2.教学时空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目前社会上流行校园封闭式管理,学生局限于课堂、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早晚自习,假期补课,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生活空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试想没有一点社会生活经验的人如何能面对知识和信息变化如此之快的未来社会,如何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交往,又如何获取参与合作意识和社会化意识。因而我们提倡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生产,尽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得他们充分理解现代社会,把握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
3.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由重视学生共性转向培养学生个性。程序教学首创者普莱西及其后的斯金纳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程序教学以来,个别化学习取得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应用于教学以来,个别化学习更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重视个性的教学模式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师生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不同的学习风格,选择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自定步调,主动参与讨论和进行实验,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相关知识去重组和建构新的知识。从而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由“教”转移到“学”,由“教学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
4.重新设置教学评价系统。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深深认识到,目前我国的评价机制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实施,也可以说是最大的障碍。在我们的教育专家大声疾呼现代教育理念的同时,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及教师又是如何进行实行操作的呢?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试卷,统一的评价标准,严格的教学排名和升学率攀比,使得教师、学生不堪重负。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又有谁敢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为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应试的成绩作为最终的权威,使得教师学生奔波于题海,疲命于考试。因而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应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要使得教育行政的领导们彻底转变教育理念,重新构建新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重视教师的生长及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个人学习过程及发展的评价。
5.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观,进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信息社会里每个人对社会、自然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我们不应该压抑扼杀每个人的独特精神,而应该竭力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权利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平等对话,从而达到学生在更具情感吸引力和心灵共鸣的环境中进行自主、主动地学习。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自身首先要获得观念上的解放,进而在实际教学中自觉地应用现代的各种教学模式,为新世纪培养出一代优秀的具有朝气的、充满活力的、关心社会及生活环境的创新型人才。
李成
[教育改革(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0.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