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5-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  

2、逐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海”与“山”的含义;  

2、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  

情感与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阅读,从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讨论,讨论的方法与过程都是作为第一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谈“梦”导入新课:  

教师充满感情的说: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各抒己见,各抒己梦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叙述他对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寻着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山的那边》,看看这个孩子到底在寻找什么?   

2.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诗中找出答案。  

二、新授  

(一)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默读课文,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选一个词造句。  

痴(chī)想      隐(yǐn)秘        铁(tiě)青       凝(níng)成  诱惑(huò)      喧(xuān)腾          一瞬(shùn)间  

(抽生念读,集体订正并齐读,抽生2-3人念读造的句。)  

2、知人论世  

每读一篇文章,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应该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对作者的尊重。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不要求学生识记,只作宣读了解,而且让学生明确,只要知道王家新是一位当代作家即可,不必强行去记简历,今后的类似亦是如此。)  

作者又是怎样看他的这一首诗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第5页,我们一齐读一读。  

(二)研读文本  

1、范读课文(可以是听录音)  

2、自行练读(可个人斟酌朗读,也可小组内相互听读)  

3、抽生阅读,老师导读(板书:停顿、重音、语气、语调等)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想望”这个词就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读得轻一点。  

“哭着回来”则要读出“我”的伤心。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既要读出“我”的失望,同时还得读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4、研讨问题(小组讨论,并根据情况各小组分摊小题,提高效率,不必面面俱到)  

①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②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③“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④“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⑤“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⑥“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明确:  

①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②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③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④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⑤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⑥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5、回顾课文,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和讨论,现在我想大家都知道“山”不只是那座山了,“海”也不只是那片海了吧!那么,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抽生回答,且为中下生。)  

明确: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由老师引申完成本文的中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3)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①提示:这个大海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既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既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既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本题是结合课文的练笔。“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这样就拓宽了思路。最容易写的还是第一次到海滨旅游,可以写对大海的向往,到海滨终于见到大海的心情,写大海无比壮阔的美,等等。  

②用: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行胗猩厦嫠给的词语和一个中心意思?nbsp;  

(4)资料补充:我国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作家   

沈从文--从湘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沙  汀--从四川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贾平凹--从陕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他们都有不断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决心。走出“群山”的不仅仅只有作家,还有科学家、艺术家等一切有着美丽梦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人们。  

三、小结  

同学们,相信你们心目中也有一片海,但却也隔着一座座山,只要我们鼓起勇气,翻过那一座座山,一定会见到那一片海的。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集体备课教案

2.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设计

3.赤壁赋教案集体备课

4.生物集体备课总结

5.中班集体活动:《骑大马》教案设计

6.集体活动安全第一教案

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设计

8.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9.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设计

10.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