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中苏子两次歌唱的意义(人教版高二必修)

发布时间:2017-10-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时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于是苏子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为何要歌唱跟“月”有关的《诗经陈风月出》呢?此时月将出未出,夜将皎洁,于是苏子触景生情,脱口而出跟“月”有关的歌诗,这一点在课堂讲授中学生很容易理解。然而苏子为何吟诵的是《诗经陈风月出》章而非其他呢?让我们深入探究一下《诗经陈风月出》篇吧。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搔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译文:

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

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 

这是一首充满绵绵幽思的月下怀人诗。月下怀人诗不仅有幸福快乐的一面,而且也有忧伤惆怅的一面,这就为后文勾起客的悲情作了隐性的铺垫,只不过苏子当时游兴正浓已无形中掩盖了它惆怅的一面,于是乐情就占据了文章开头部分。

接下来苏子饮酒乐甚,扣舷而二次歌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子出口成章,此歌是苏子才华的展现,歌词带有《离骚》的痕迹。前两句是说在美好的月光下逆流而上,后两句是说找美人不到而惆怅,后两句明显带有伤感情绪了,这就为后文客倚歌而和的洞箫悲音的由来作了最好的注解。

我们考察了苏子两次歌唱后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两次歌唱内容都属于“月下怀人”题材。那么,苏轼所怀的是何人呢?那就要结合苏轼创作此文的背景了。此文是在“乌台诗案”发生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具体时间是在神宗元丰五年)所作,遭谤被疏,去国怀君,空有一腔政治理想而不得展现,忠君而不得见君。另外,在黄州期间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已故,是第二位妻子王闰之陪伴其左右。然而闰之善家务劳作,而王弗知书达理与苏轼伉俪情深,我们不妨作个大胆的推测,苏轼难免与闰之有难以沟通之处,个人感情上难免孤寂落寞。政治上遭受磨难,个人感情上孤寂落寞,这才是苏子在文中两次歌唱的真正主色调,也是苏轼隐秘的潜意识的流露。学生只有理解了两次歌唱的真正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客的悲从何来,才能更好地理解

主客问答其实是苏轼矛盾心理的反映,才能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旷达不是天生具备而是经过心灵的挣扎突围超脱而来。

 

[《赤壁赋》中苏子两次歌唱的意义(人教版高二必修)]相关文章:

1.前赤壁赋人教版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5.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

6.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案

7.人教版数学比例的意义课件

8.高二第二学期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

9.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10.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