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乡土情节》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3-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乡 土 情 结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的行文思路。

2、 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理清作者的思路,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文本研习。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由余光中的《乡愁》导入(放《乡愁》的朗诵录音)

师:同学们,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篇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大家还记得吗?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海外游子对家乡深情而优美的恋歌。(放音)(听音)一曲悠悠地《乡愁》,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思乡。这浓浓地乡情打动了多少的心扉呀。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世纪老人为我们铺设的乡情之中。

二、投影课题

好,我们今天来学习柯灵的《乡土情结》。首先,来让我们熟悉一下作者。

三、 简介作者及背景(结合注释1)

柯灵,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少时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道路。作品有《燕居闲话》、《煮字生涯》等。

背景: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柯灵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因此,在《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柯灵是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了《乡土情结》这篇散文。

(学生结合注释自答,师作补充,投影具体资料)

四、 文本研读:

(一)、下面的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

请注意标识一下段落。

划出你喜欢的诗句并试着背诵它。

考虑一下,什么是乡土情结?哪一节可帮我们来理解它。

(读完后请抬头示意一下。)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安排投影字词,要求在文中标出,课后掌握)

       1、魂牵梦萦(yíng)  忐忑(tǎn tè)不安   怯(qiè)生生   田塍(chéng) 悠邈(miǎo)     崎岖(qí qū)        三匝(zā)      蕞(zuì)尔    铩(shā)羽而归   谪(zhé)居          欷歔(xī xū)   方兴未艾(ài)桑梓(zǐ)        屹(yì)立           搭讪(shàn)    褪(tuì) 发轫(rèn)       濠(háo)水          翰苑(yuàn)    缔(dì)造 翘(qiáo)首      杀戮(lù)           谛(dì)听     

     [提问,生作答]

明确:第一节。提出话题,说什么是“乡土情结”。该段多处引用古诗,引导读者想像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及体现乡土之思的具体行为表现,另一主面,也说明了思乡情结的久远。

(二)、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索的土地。这块乡土为我们打下了深深地童年烙印。请迅速阅读每二节。说说乡土为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明确:童年的烙印在人们乡土情结的形成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所谓童年的烙印就是童年时代留给人们的那些最深刻的记忆。文中它包括父母亲戚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四个方面。结尾的两个比喻形象说明了童年烙印与自己不可分割的特点。

(三)、(互相讨论交流)师:人是个情感动物,故乡的点点滴滴已深埋在我们的心头。这份情结这片烙印在人远离故乡时表现得更为强烈。请阅读第3节至第5节的文字,思考下面的问题:A、写了人们离家的哪两种情况?B、年少离家后的遭遇可能有哪些?

明确:A、两种情况:一、是离家创业。(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二、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家门。以及灾难所至,诸如战争和放逐。灾难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战争不管是正义的还非正义的,都免不了使人流离失所,骨肉分离。前一种人是主动出去闯世界;后一种人是被动地被打发出门,是现实的。

B、有的一无所有而回乡,有的流连在外,有的厌倦闯荡、锐气消尽,有的淡薄名利、渴慕归隐;有的穷困潦倒,有的春风得意。

(注意第五节的作用,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节,这里是对乡土之情的一种超越,因战争等因素而离家,再来思家已不再是想那“小家”,它已过渡由家园到国家的境界。)

(四)、至此,本文的主旨已呼之欲出。那么作者是如何完成这乡土情的升华的呢。请同学们品读第6。7两节。考虑下第六节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第7节作用又是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

明确:写百余年来许多人离井别乡、谋生异域的情景。是为了写他们、赞扬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的精神。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那是为了把乡土情结上升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因此,对乡土情结的歌颂,就是对民族凝聚力的歌颂。

师阐述:外籍华人的乡土情结,革命时、建设时、改革开放时的具体表现,第7段总结,乡土之恋不会消失。这么分析不难看出第6段是在前面文章基础上的递进和加深,选择这些材料使乡土情结提升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具体说明了第一段“空间或时间都不能使乡土情结褪色”的观点。从段落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来看。这段材料既照应了全文,又深化了主题。

(五)、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现在我们结合文本,考虑一下:作者在作品中仅仅要表达的就是一种“家园之思”吗?这里的“家”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文从“一方魂牵梦索的土地”写起,赋予了乡土情结新的时代内涵。作者以故园之思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

五、根据研习,总结文章的思路

明确:1节,点题,点出乡土情结。

2----6节,写故园之思,爱国情怀(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及升华)。

7节,归纳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一方面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失;另一方面,又在鼓励祖国强盛的时代应有大展宏图的志向,极富时代气息。

六、总结布置作业

“问天何时老,问地何时绝,我心深深处,终有千千结”,乡土情结该是这“千千结”中的一结。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都为我们打下了思乡的烙印。天涯游子,只要想想它,心中就会涌起悲壮的豪情,迎着漫漫风沙,笑看大漠孤烟,独品长河落日。这份情结是久远的也是深厚的。

我们这篇散文的语言很美,尤其是引用了大量的诗句来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这是我们下一节要重点讨论的话题。

 

[苏教版《乡土情节》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2.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

3.苏教版船长课文原文及教案

4.苏教版师恩难忘教案

5.苏教版6的乘法口诀教案

6.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7.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8.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9.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10.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