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4-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芦   花   荡

                                ylxufu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2.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老头子的人物形象,了解老头子的性格特点,今节课我们来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分析文中环境描写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

(1段)“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抗日战争时期,敌人把白洋淀重重包围,我军处境异常艰难)。

――“呆望”一词还可以看出敌人的束手无策;--“狠狠地往上钻” 象征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意志和斗争的力量。

(2段)“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表现老头子的身轻如燕,可用一种轻快、潇洒的语调来读。

(9段)“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天空的明净,用环境的宁静、优美来为下文所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作铺垫。

(13段)“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梁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去,她们长大成人了” 

--把女孩子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天边的北斗“也是一种暗喻,暗喻她们在党的光辉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38段)“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用飒飒的风响”来形容老头子此时的心情,月亮也落下去了,老头子心情十分沮丧。

(55段)“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咽气。” 

    --因为天气闷热,所以鬼子要出来洗澡,为下面情节作铺垫。

(59段)“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通过静来反衬下面的情景,引出下文的情节。以静来写动。

(60段)“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老头正狠狠地敲打着鬼子,内心萌发着轻松、痛快的感受,鲜嫩的芦花也显得格外美丽。

    小结:《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那种凄惨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呻吟,也被轻轻一笔带过,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地镌刻白洋淀人民心灵的塑像。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三、探究讨论

1、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因为 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2、老头子的船头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莲蓬?

――为了引诱鬼子上当。

3、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望”字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样的心理?你能够写出老头子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怎么样,我没有夸海口吧,小鬼子伤了人,我一定要叫他们付出代价。

4、结尾段写有个女孩子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她是谁?她当时心理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把她当时的心理补写出来。

――二菱;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她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原来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四、小结

    真正的爱国情感,是从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开始,从你接触的每一位凭着诚实劳动养活全家的人开始,从平凡的生活中解读人的情感开始,从逐步了解用血汗写就的几千年文明开始,而不是空喊。

五.板书设计

                           芦花荡

                                   孙犁

                外貌         老当益壮

        老头子  语言         爱憎分明

                心理         智勇双全

                动作         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芦花荡》(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桥的第二课时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芦花荡教案

5.《芦花荡》教案

6.日月水火课时的教案

7.芦花荡优秀教案

8.《马莎长大了》的第二课时教案

9.六国论第二课时教案

10.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