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1、了解梁实秋和梁启超其人;
2、理解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
1、分析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是本课教学重点;
2、了解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
讲读法、分析法结合学生自主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在课前阅读时作旁批的情况。
2、给下列词注音: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 迥(jiǒng)异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蓟(jì)北
3、引导学生介绍中心人物。
提问:同学们学过历史,对梁启超肯定不陌生了,谁为大家介绍一下他政坛上的功绩?
明确: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同学们大多了解的他是政坛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其实他在文学界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子。谁能介绍一下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明确: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译文:我今天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二、作者介绍。
提问: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梁实秋?
明确: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名人传记。这些大多是由其本人撰写或他人代笔。而名人写名人的文章就比较罕见了,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的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三、合作阅读。
作家写文章大抵由心而发,有这种写作的欲望,因此文思如泉涌喷薄而出才有了笔下洋洋洒洒的千言万语,这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真诚,是真正的有感而发,所以便有了一篇篇流传万世的经典文章。这和大家写作文不一样,平时老师也告诉大家一定要写真情实感,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同学没有几个,因此大家的文章看起来就味同嚼蜡,为什么呢?首先,文章对于大家来说是一种任务,不是源自内心的,这样一来,写真情实感就成了为感动而感动,因此没有能够写出好文章。
梁实秋能花笔墨写下这样一篇文章来记叙一次演讲,这就说明,他对这次演讲是真的深有感触,并且不吐不快。也就说明梁启超的演讲给人的印象之深。
文章的一开始,作者就交待了“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句就说明了梁启超地位之特殊。
在这一举的上面,还有一句“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这是一种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侧面描写。这种描写是没有中心人物在场,而是通过别人的活动来衬托中心人物。同样的描写手法文中还有一处,大家找得到吗?
明确: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这是一篇写人纪事的文章,大家也经常写人纪事,但是从大家的作文上看,大家写出来的人似乎都有着相同的性格和经历,区别不大。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人物的特点。所谓特点,不一定都是相貌上的特点。他是一个人性格的方方面面。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文章,就很细致地抓住了梁启超的这些特点,把这位老学者写得栩栩如生。
既是写人纪实的文章,那么真正的纪事写人是从哪一段开始的?
明确:第三段。
提问:记叙演讲这件事,梁实秋从什么地方着手?
明确:梁启超的外貌。
提问:梁的外貌怎样?
明确:“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提问:“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明显是贬义词。为什么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梁实秋所尊敬的梁任公呢?
明确:真实,作者在这里把梁任公的外貌、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他的特别之处。
提问:如果我们改一下,让他在读者心目当中个个留下美好印象,像邹忌一样: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把梁任公也写成这样,行吗?
明确:不行,我们必须对他做真实地描写才对。著名的潘长江老是被人取笑,说他太矮了。他是怎么说的?我是“浓缩人生精华”。(学生会心地笑)他个子矮小,但并不影响他的形象高大。在这里,作者首先运用了肖像描写。
提问:接下来写了什么?
明确:开场白。
两句话,这是梁氏独特的开场白。这两句话很有意思。请一个同学来表演一下,就用你的白话,再配上他的动作。
(表扬)很好,可以说他的开场白很有意思,那语言、那语调,还有那语气,再配上那神态、动作,非常传神,一个大家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提问:后面有这样一句话“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谦逊”“自负”这不是矛盾吗?怎么理解?
明确:自负是他自信的表现。他首先是谦虚。但他是名人,给大学生作演讲,肯定是有一定文化的,这是他自信。如果他真的是没有学问的人,怎么敢面对清华学子做这次演讲呢?大家要抓住这句话当中的一个词--“一点”
提问:不过也有很多啰。行不行?
明确:不行!这是不谦虚地表现。他谦虚但是不过分谦虚,因为过分谦虚就等于骄傲。这是他自信,也是他自知的表现。人贵在有自知。我希望各位能够在这个庞大的人生坐标系当中,找准自己所处的那一点。
在这里,接着肖像描写,作者又运用了语言的刻画。
提问: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
明确:梁启超是广东人,百日维新中,光绪曾召见梁启超,命梁上《变法通议》,光绪帝读后大加叹赏,谓左右:“梁文章写得好,可就是他那广东话太难听。”传说梁启超北京话说得太差,光绪听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让他办理译书局去了。语言的障碍使梁启超失去了大胆建言的可能,这确令他抱恨终身。后来,梁启超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等到清华演讲时,人们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东官腔了。这是有梁启超特色的语言,他的演讲风格结合着这样的语言才极富表现力,没有这种特色反倒演讲不精彩了。就像赵本山的小品演出,正是因为东北方言的效果,才使得喜剧效果徒增。
于是,演讲开始了,梁实秋举了当时梁启超讲一首古诗《箜篌引》的例子。这里说的悲剧是《古诗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讲稿中是这样的:“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披发乱流而渡’。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来梁启超在演讲中是作了即兴渲染的。
提问:《箜篌引》这首诗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作者要用这十六个字干什么?如果没什么作用,就建议把它删除。请大家阅读文章的第六段,捕捉出重要信息。
明确:作者引用这首诗是想表现这次演讲对他的影响很大。我们可以从第六段“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中看到,在演讲后二十余年,仍然想起它,说明对作者的影响之大。说明先生的演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二十余年后都能想起。
这就是作者运笔的妙处,有祥有略,梁启超演讲的精彩部分有很多,但不能一一举例。因此从这样一个典型事件反映出对于作者的深远影响。
提问:第七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
明确:动作描写。这是一个很小的动作,但是却又表现出梁启超治学的严谨。
提问:第八段呢?
明确:神态描写。
提问:“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不是重复罗索?
明确:不是,这是引用。出自《诗经》。手”和“舞”、“足”和“蹈”之间的两个“之”字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另两个“之”作助词,没意义。加上之,就显得更有乐感,也更生动形象。后面又以具体的例子,解析了这个“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提问:那么,读到这里,我们回过头看一下,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我们今天读的这篇文章就是通过这四个方面来刻画人物,这就是老师经常和大家讲的细节描写。
那么,读完全文,分析完全文,那位同学可以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梁任公?
明确: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语言丰富而有趣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
四、总结。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我们也了解了怎样来写人纪事,了解了细节描写与侧面描写。
五、作业。
1、模仿本文写作:记××老师的一次讲课。作为本周的周记。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0.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