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及主旨
2.体会本文大量引用诗文、史料、典故的意图。
教学难点:对乡土情结的理解。
一、 课堂导入:
以余光中的《乡愁》入导:“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淡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由自己的背井离乡升华到台湾的背井离乡,远离大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柯灵的《乡土情结》,看一下他是怎样完成思乡主题的升华的。(可由学生朗诵或背诵《乡愁》)
二、 预习字词:
魂牵梦萦 酒阑灯灺 忐忑不安 怯生生 搭讪 悠邈 田塍篱角
侘傺 铩羽而归 欷歔 发轫 桑梓 蕞尔 濠水
三、 研习课文:
针对学生自学能力差的现状,这节课主要采取让学生分别朗读课文,教师与学生一块分析段落的方法。
1. 引用王维的诗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何作用?
明确:文章以此为引子,很自然地引出“乡土情结”的话题,而且使人自然地感觉到思乡情结的久远。
2. 分别概括段落层次的含义: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 提出话题,说明什么是“乡土情结”
第二部分(第2-6段) 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及升华
第三部分(第7段) 归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大力赞颂时代精神
3 2003年全国高考题,选用了其中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借助高考题来看一下文章内涵,同时也感受一下高考试题,触摸其难易程度。
(在这一部分,老师重在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归纳出答案,学生仔课本中作相应回答即点评)
(1) 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明确: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
(2) 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明确: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打拼、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门。
(3) 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明确:1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2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阻隔而褪色。3既照应了全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4)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已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节篇,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B 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 “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萍,因风似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地。
D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依据。
E 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流、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入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
4 文中引用大量诗词、典故有何作用?
明确:不仅说明了乡土情结的久远,普遍,根深蒂固,而且还通过它们营造了一
个个具体的历史场景,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感人。
五、作业:
思考感悟,你对乡土情结的理解与看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乡土情结(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