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宏 李正兵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篇幅虽然短小,但它玲珑清隽,典雅秀丽,尤其是它丰富的意蕴更是值得读者细细咀嚼。下面笔者试从三个方面对本诗进行解读。
一、《错误》是一则凄美的爱情故事,“错误”因女子引起。诗的开篇,诗人即以婉的笔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东风和煦,柳絮轻扬,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正在苦苦等待心上人归来。在绵渺无期的等待中,她始终没有听到青石街道上意中人的足音,因而她意态慵懒,云鬓不整,孤寂的心宛若寂寞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此时,浪迹天涯的“我”恰巧打从这里经过。听到窗外响起了“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开放般绽开了笑颜,以为朝思暮想的他已经回来,正准备推开久闭的小窗,但转瞬间,马蹄声又渐行渐远。此时女子才意识到刚才燃起的希望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窗外的那人,并不是她日夜守望的归人,只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已。失意万分之余,她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多情的女子再次陷入了无穷的苦苦等待之中。
二、《错误》是一首以“我”为主体的浪子宣言,错误由“我”造成。诗歌以男子的视角,渲染了女子等待的痛苦。“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想起还在家中等侯“我”的女子。“我”不但知道女子在寂寞中苦苦的等待,也知道她等待了一段绵长的日子,等待得将她的生命如同莲花开落般寂寞的消逝,等待得心如东风不来、柳絮不飞的小城般绝望,等待得心如无声无息、春帷不揭的窗扉般空寂,然而“我”却不能选择和她相见,只因 “我”不是归人,而是过客。至于“我”为什么不能和她想见,诗人没有说明,但读者可以在无尽的空间中大胆的想象:“我”或许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战士,即将投入激烈的战斗;或许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即将投入紧张的工作;或许是一个志在四方的仁侠之士,一心要普救苍生。总而言之,女子爱上了一个有家不能回的人,这就是“错误”的根源所在。
三、《错误》是一首假托爱情之外壳,表达游子对故乡思念的诗作。此诗作于1954年,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诗人都有一种孤独漂泊之感,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自己的亲人团聚。然而,岛内的台独势力费尽心思阻挠,妄图将宝岛从祖国分裂出去,因而游子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他们只能将重重的失落和惆怅的情感寄托于诗作之中。此诗如果从这个角度解读,不难发现,“我”可以理解为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游子,“思妇”可以理解为“祖国母亲”对游子的思念,整首诗可以看作是诗人假托爱情之外壳,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将诗歌命名为《错误》,实质是在告诉读者:游子之所以浪迹天涯,这一切错误都归根于政治因素。诗人希望这种“错误”不再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是一首期盼大陆与台湾早日统一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当然,《错误》这首小诗我们还可以从其它的角度进行解读,它丰富的意蕴就像诗中的“莲花”一样,散发着幽香,清新而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湖南华容五中 414211)
作者邮箱: ningxi5117@sina.com
[关于《错误》中错误的几种理解--关于《错误》中错误的几种理解(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工作错误的检讨书
4.关于真诚理解散文
8.
9.对《诗经》的理解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