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1、我能了解事理说明文得一般常识,如:定义、特点、说明方法。
22、我能梳理课文生字词拼音、意思。
33、我能通过学习认识了解到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了解其形成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使用及作用。
二 自主学习
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回顾:
1、什么是说明文?
2、说明文有哪些分类?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一)自学内容一:课前预习:
1、给加粗的字注音,给出拼音的请写出汉字
竺( )可桢( ) 玄奘( ) 戈壁( ) 戳穿( )
汪洋万顷( ) 海市蜃( )楼
开小chāi( ) 海市shèn( )楼 遵xún( ) chéng( )现
1、解释意思。
(1)单枪匹马:
(2)光怪陆离:
2、作者简介:
(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2)法显是________(朝代)僧人、旅行家、翻译家。玄奘是________(朝代)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在小说《________》中俗称唐僧
3、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 )沙漠西部的沙子是细沙( )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____________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____________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A.如果……而……或……便 BB.只要……且……和……便
CC.只要……而……和……就 DD.只要……而……或……便
(二)自学内容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1、自读课文一遍。
22、给文章划分段落。
三、合作探究
深入理解课文,明确本文中心
1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简要说说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ABC层)
22、文中向我们描述了沙漠里哪些奇怪的现象?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
四、当堂检测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A.《向沙漠进军》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都是竺可桢。
B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以时间为顺序从古而今写来的。
CC.《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主要是驳斥东晋僧人《佛国记》的错误说法。
D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较多地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2.你还知道那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原因呢?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二 自主学习
1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2、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33、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4、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一) :
1、zhú zhēn zàng gē chuō qǐng shèn 、差 蜃 循 呈
2、单枪匹马:①形容孤身奋战。②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现象奇特,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
3、竺可桢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东晋 唐代 西游记
4、D
(二)1、略 2、第一部分第1段,描述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第二部分第2-5段,解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三 1、荒凉 可怕 恐惧;科学知识匮乏 条件艰难。
2、“魔鬼的海”、“海市蜃楼”和“鸣沙”;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了……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又叫做海市蜃楼。”“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沙粒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四 1. A
2. 怪现象之一:“碎石圈”。沙漠中的“碎石圈”看上去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其实不然,他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石圈,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怪现象之二:“早穿皮袄午穿纱”。因为石头的比热容大,造成昼夜温差的剧烈变化。早上很冷,中午很热。但沿海地区近水,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一样多的太阳辐射,水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到晚上才把热量放出来。
雷真民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第一课时导学案]相关文章:
3.《谈中国诗》导学案
9.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