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写作特色。
2.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以情动人。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两种感情;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教学思路:围绕一个“情”字为主线索展开,领会古代散文叙事中融入浓厚情感的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设计理念:回顾性导入,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抓住“悲情”展开分析。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课时安排:两课时,该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回顾性导入,内容概括
在前面课时学生已经掌握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复习回顾文章内容。这里以“一间小屋、两种感情、三个女人”为线索概括主要内容。(这里板书)
1.“一间小屋”的特点:狭小、阴暗、破旧→焕然一新、幽雅安静
(这里分别要求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原句,体会修葺后书斋的变化)
2.插入书斋名字的由来(怀远追宗之意;人生大志、光宗耀祖的志向,自号“项脊生”)
3.两种感情:喜和悲(这里点一下即可,后面具体展开,为本课重点)
4.三个女人:先妣、先大母、亡妻
二. 研读与赏析,对两种感情的分析
1. 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我们古时文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纳的人生的“四喜三悲”有哪些?
(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三悲:幼年丧亲、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悲喜之情我们刻苦铭心。但是喜悲两种感情,给我们记忆最为深刻和久远的应该是:悲情!本文的作者归有光这一生就经历了这人生“三悲”。
2. “唐宋派”著以“情”动人为写作特色,抓住本文的主要的“悲情”展开。朗读第二段。展示多媒体。
a.提问:文中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
展示多媒体。(可悲的事:诸父分家、悼亡母、忆祖母。要求学生找出例句,分别是“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明确悲情表达是极有层次,由“客观记述 意味深长”到“情动于中 有泪无声”再到“直泻而出 汹涌如潮”,感情是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的。再要求学生从第二段里找出,能够体现亡母和祖母对“我”的关爱与期望的句子,从侧面写生活琐事,真实感人。)
b.提问:为什么这里会写的如此感人,让你觉得可悲?
展示多媒体。(若改写成“诸父分家,户庭杂乱;先妣爱子,呵护备至;大母疼惜,寄予厚望”是否可以?从而引出细节描写。)
c.提问:本文有那些细节描写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示多媒体。(细节描写: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先妣叩门问寒,老妪门外应答;大母以手阖门,持象笏至;妻凭几学书。引出最后一段对妻子的追忆。)
3. 朗读最后写妻子的两段(第四、五两段),品味细节描写。
拓展延伸: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抓住细节描写表现“思妻”的诗句,举例苏轼江城子、李商隐夜雨寄北。展示多媒体。(苏轼首创用词的形式悼念死去的亲人,这里的“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与李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异曲同工的。)
4.提问:第四段中提到一个人,是:小姨。小姨为何总问关于“阁子”
的事?
(这里也是从侧面表现,夫妻阁子里的生活幸福、甜蜜,感情恩爱。)
5.最后一段中的“枇杷树”,你怎么理解?
(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6.拓展延伸:若把最后一段改成“ 今庭院寂寂,妻之馨咳在耳,然人去不复,余自伤泣不已”是否可以?
(感受直抒胸臆与托物言志,这两种抒情方式的不同。)
多媒体展示。回顾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品味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与之的共同魅力。
三. 培养运用能力---作业
写一段文字,选取归有光怀念亲人的写法进行仿写,表现亲情的主旨。(要求:要有细节描写,或对话或动作,之后有一两句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感情的句子,200-300字左右。)
四. 板书设计
一间小屋:狭小、阴暗、破旧→焕然一新、幽雅安静
两种感情:喜、悲
三个女人 先妣(已故母亲) ---叩门问寒 慈爱
先大母(已故祖母)---以手阖门 期望
亡妻(妻子) ---凭几学书 恩爱
闵桂琴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项脊轩志教案内容
6.项脊轩志教学课件
8.项脊轩志阅读答案
10.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