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2.感受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特征,体会诗人对大堰河寄托的思想感情。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戛然( ) 瓦菲( ) 贝壳( ) 火钵( ) 忸怩( )
团箕( ) 青苔( ) 悉索( ) 荆棘( ) 凌侮( )
叱骂( ) 飘泊( ) 典押( ) 冰屑( ) 胳膊( )
2.辨析字形并组词。
(1)堰( )揠( ) (2)掐( )陷( ) (3)侧( )恻( )
(4)檐( )赡( ) (5)菲( )扉( ) (6)苔( )怠( )
3.关于作者
1910年,艾青出生在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爹娘。父母迷信,就把他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大堰河”(浙江金华方言“大叶荷”的谐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一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反馈矫正】
1. jiá fēi ké bō ní jītái xī jí wǔ chì bó yā xiè bó
2.⑴ 大堰(yàn)河 揠(yà)苗助长⑵掐(qiā)算 陷(xiàn)阱 ⑶侧(cè)目 恻(cè)隐 ⑷房檐(yán) 赡(shàn)养⑸芳菲(fēi) 扉(fēi)页⑹青苔 怠慢
☆课堂探讨☆
要点一:梳理情节结构,概括诗歌内容。
【探究活动】
诗歌可分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划分诗歌结构的题目,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注意抓住诗歌中一些表示情感变化的词语。
【讨论明确】
这首诗一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1、2节为第一部分,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3~10节为第二部分。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11~13节为第三部分。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课堂提升】
1.《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是为了说明( )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出去联系。
C.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答案】D
2. 下列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第三节的鉴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A.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口吻,追述了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B.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因此诗人说“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C.“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描绘了一种荒凉、寂寞、冷落、凄凉的惨淡景象。
D.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而首尾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则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
【答案】A
要点二:探究人物形象特征。
【探究活动】
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朗读这首诗,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探究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注意诗中相关大堰河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讨论明确】
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1)诗中写大堰河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这对塑造大堰河这一形象有何作用?
【答案】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说明她在家人心中的地位,受到丈夫和儿子们感念的,正是她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
(2)“大堰河,含泪的去了”一句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案】表达了大堰河对人世生活的留恋,对家人(包括“我”)的挂念,对辛酸悲苦生活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我”对大堰河深切的同情与痛悼。
【解析】本题主要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反复手法的作用,一是“含泪”的意义。在诗歌中反复的手法显然是为了使感情更加深挚、强烈,也可以借反复推进诗歌的感情发展。这里是突出我的内心的感受:同情、哀伤。大堰河临终时的泪水至少包含基层意思:一、对亲人和世间的留恋,二、对自己一生不幸的难过,三、对乳儿的挂念。
(3)第二节中的排比句交代了什么内容?这些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交代了大堰河在这人世间受奴役、受欺凌的奴隶生活以及死后所得到的微不足道的“回报”。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深切同情、深切悼念和对这黑暗社会的有力控诉。
【解析】诗人连用五个“同着”,道出五层内容:一、大堰河被侮辱的地位;二、被压迫的生活;三、困苦的生活和微不足道的人世回报;四、冷酷、冷漠的处境(墓地有象征意);五、死后随风飘散的一切(纸钱灰)。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把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推向高潮:这里既有对造成大堰河悲苦人生的黑暗社会制度,让她受侮辱的严酷家庭宗族环境的声讨和控诉,亦有大堰河忍辱懦弱的性格因素的反思;这里更传达出诗人对乳母去世的无尽痛楚和同情。
惜缘
[大堰河我的保姆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相关文章:
5.《谈中国诗》导学案
10.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课件